找回密码
 开放注册
楼主: youngest17

谁来科普下95年郎平回国导致周晓兰离开的事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3-6 19:25:06 | 显示全部楼层
1988奥运周期的中国女排,从教练到新老队员的磨合,和以往的气氛相差很多,老队员年龄增大,对比赛、训练的激情自然不如以前那个劲,老队员都是这个样子,怎么让新队员服气?这是一方面,第二方面,李耀先作为冠军队伍的主教练,他的确还缺乏镇得住场的气魄,在这支国家队里,有不少奥运冠军世界冠军,不是一个地方队上来的教练能捏咕得了,倒不是技战术的方法有什么问题,而是让队员服气的那个寸劲没有。这是两个方面的问题,队员应该听从教练带队,但是实际情况从奥运会的比赛就看得出平时积压了多少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例如和秘鲁队的小组赛,14:10领先,还差一分就拿下比赛,不知道场上出了什么问题,防反打不死,网口拦不住,四号位明明已经出了很大的问题,很多球还是往四号位丢,强攻根本下不了,副攻和接应以往的串联掩护跑动也失去作用,这一分愣是拿不下来。秘鲁队越打越有,反而16:14拿下比赛。这场球的失利让中国队丧失了主动权,直接面对苏联队,当时的苏联队兵强马壮,还了一个15:0给中国女排,谁能想到世锦赛冠军两年后被苏联队如此羞辱。两个主攻手基本上崩盘,副攻手拦不住谢苗诺瓦、西多连科强势扣球,二传手杨锡兰不知道球到底该给谁才能解决问题,赛后杨锡兰面对媒体说:没办法,这就是我们队目前的水平,打不过人家!球迷立即就炸开了,认为杨锡兰这番话是不负责任的态度,其实仔细分析,如果平时的训练质量很高,哪能让秘鲁队苏联队如此欺负,一句话,无形中暴露出了国家队由来已久的深层次问题,这支队伍的人员结构用现在的眼光来看的确也有问题,巫丹、郑美珠、崔咏梅三个接应同时存在,比赛中老主攻手都不能下球了,李耀先相当固执仍然不换李国君上去冲一下,很多球看着相当着急。全队根本不能形成合力去比赛,这个局面不单是哪一个队员的问题,场上凝聚力没有了,奥运会就没法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3-6 21:53:53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从10年前袁伟民和何振梁的矛盾曝光,就知道袁绝非善类,86年郎平、杨锡兰等老队员带头排挤邓若曾,其实就是他幕后指使的,目的是怕邓拿了86,88两冠后追上他的三冠战绩失去光环。周晓兰的出走,张蓉芳自然脱不了干系,但最终让周彻底寒心的还是袁在关键时候抛弃了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3-7 00: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五连冠时期的女排,有一个队员在场上作用相当硬核,可以说她的横空出世,改变了国家队老一套的主攻副攻技战术打法,由于她的存在,网前的战术立马变得丰富而实用,串联防守也提升了一个档次,给高快结合的战术体系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如此功勋卓著的球员人却很低调,远远不如某个现在被吹成了二郎神的人高端高调。这个实用的队员就是郑美珠,她有一手攻击力很强的长距离重飘球发球,有不错的四号位渡轮的强攻,有二号位定点强攻,有三号位交叉快球,还有漂亮的防守一传技术,而她的拦网高度和预判并不输给副攻手梁艳,没有郑美珠梁艳在1982年横空出世,这届世锦赛冠军很难想象拿得到。目前,郑美珠这位球星已经被圈内忘记得干干净净,很少有媒体再提到她。她的排球接应角色经验,绝对是很宝贵的,只是人们对过去了的经典已经不再重视。就算现在再看郑美珠过去的比赛,她的跑动速度和下手力道,小钢炮的美誉真不是白给的。郑美珠就像俄罗斯男排的特丘金或意大利男排的帕皮,个头不高,威力十足,是球队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支撑点,她拿到1986世锦赛冠军后就应该和梁艳一起功成名就退下来,不知为何被挽留在了球队再打一个1988汉城奥运周期,这对于本身身体条件就不够出色的郑美珠来说的确是很冒风险的事情,她没办法,只能听从上级的安排,拿到奥运铜牌其实也是很不错的成绩了,但是女排是头顶冠军光环的球队,一个第三名根本满足不了官僚和球迷的胃口,这一批老队员退役有多少疲倦和无奈,只有她们自己知道了

点评

其他的不想评论,郑美珠拦网高度和预判不输梁艳?郑美珠的拦网只能说对得起她的身高,郑美珠手长并不等于拦网高度也比梁艳高,而且拦网应该是她每项技术中相对薄弱的环节,要不为什么郑美珠轮到前排时常常被朱玲换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3-9 23:56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3-7 11:03: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88年带崔纯粹是发球替补,但崔的跳发几乎都是失败的。88年主要是训练缺失,体能不足,状态堪忧,后来超霸杯起用苏妈和李国君,2:3惜败苏联,每局比分都是只差一两分。主要差在苏妈的配合,李月明的一传,整体发球太差,一传偏嫩,强攻威力不够。试想由邓导一直带着,古巴未必打得赢,但苏联秘鲁还是有机会搞得定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3-7 18:44: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杨二传的技术确实炉火纯青,但那个情商,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3-7 21: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倒不是说杨锡兰情商有什么问题,她从1982年进队一直打到1988年,两个奥运周期的考验,成功失败她见得太多了,汉城奥运周期的后期,整个球队状态直线下滑,老队员找不回状态,除了身体训练没有质量以外,对比赛成绩渴望心在减淡。在1984年奥运会上,小组赛输给了美国,全队也没有彻底绝望,反而激发了更高的斗志,决赛那个气势比1981年夺冠还要成熟高昂。1988年奥运球队就没有冠军相,老队员场上状态那么低迷,搞不清教练为何始终不给年轻人上去冲锋的机会,兵败汉城,杨锡兰内心只有彻底解脱的想法,她觉得终于卸下了包袱,没有什么放不下了,心灰意冷的人,在那个时候说的话反而是最真实的表达。但是,我还是要说,杨锡兰作为场上队长和场上二传手,此时代表的是国家队的比赛,她不应该将自己的情绪带到场上,奥运会的一些场次可以看到她很不好看的脸色在埋怨队友,她都先着急,攻手们一旦有失误,手脚肯定越来越放不开,这是一个恶性循环。所以我们说二传手是球队灵魂,没有胸襟和很高的觉悟,是带不动球队打比赛的,压力肯定大,培养二传手不是那么容易。苏慧娟是不错的二传手,无奈她担纲主力的时候,主攻能力又不尽如人意,而现在的国家队二传手,虽然球队取得了还不错的成绩,正是由于主攻手副攻手接应等队员太出色,多少掩盖了她在眼界和气魄方面的短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3-8 10:37:2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军 发表于 2020-3-5 23:44
陈亚琼和周晓兰的关系不错,同是主力副攻手,二人保持了很稳定的联系。苏慧娟比殷勤进队早得多,1984年苏慧 ...

恩,之前说错苏慧娟的一些具体信息了,苏慧娟是拿过3个世界冠军,殷勤是2个。不过要说苏慧娟入队比殷勤早得多,怕也不是。算起来,她大概只比殷勤早入队1年,至多2年。

不过,这都不影响我之前想说的基本逻辑。我主要想说的是:殷勤像是有预感似的,年轻队员入队没几年拿了两个世界冠军就退役了,在完全可以继续打球的情况下急流勇退,连88年奥运会都没有参加,倒落得完全收场。跟她年龄、资历差不多的苏慧娟和巫丹,陪伴中国女排多年,后面经历了太多苦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3-8 11: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殷勤84年就在国家队了,只是没有参加洛杉矶奥运会,85年世界杯和86年世锦赛她上场机会寥寥,87年没召入队,而那时全运会是奥运前一年,不少运动员觉得入选国家队无望就索性在全运会后退役。

当然,如果那时全运会像现在这样在奥运之后一年举行,这批88年汉城失意的老将多半还会为省队尽最后一次力,不会在88年之后集体退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3-8 12:45:36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队的刘玮其实条件不错的,随队参加了1986年世锦赛获得冠军,她还是年轻队员,那时候教练对有上升空间的年轻队员缺乏信任,对老将依赖性很大,1988年奥运上场主力除了李月明全是上一个周期的人,当年并不缺乏好苗子,你队里招上来不用,她们的价值就体现不出来,不能不说1988年这个周期的老队员都暮气沉沉,一个个板起脸打球,成绩就难说了。倒是在1989年,新组队后的国家女排呈现很好的朝气,以许新李国君巫丹为代表的球星活力十足,打球明显具备流畅性和观赏性,队伍的心气儿也上来了,拿到世界杯的季军,球队在往上走。这个时候,胡进坚持以两边拉开中间突破为主的战术很有用,平网攻速度很快,李国君和巫丹获得世界杯的优秀运动员称号。


点评

劉瑋年紀比李月明還小一年,186的身高,在當時來說是不錯的。 老隊員87年打日本盃時狀態比88年奧運時好得多,至少兩個主攻都保持一定的攻擊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3-9 12:3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3-9 12:39:15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军 发表于 2020-3-8 12:45
北京队的刘玮其实条件不错的,随队参加了1986年世锦赛获得冠军,她还是年轻队员,那时候教练对有上升空间的 ...

劉瑋年紀比李月明還小一年,186的身高,在當時來說是不錯的。

老隊員87年打日本盃時狀態比88年奧運時好得多,至少兩個主攻都保持一定的攻擊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3-9 12:59:26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晓兰身高1米82,大副攻,绰号“天安门城墙”。81年世界杯拦网榜排第二,陈亚琼排第三。

假如按照19年世界杯最佳阵容的副攻入选的标准是看拦网排名的话,周晓兰是可以进入81年世界杯的最佳阵容的。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84年洛杉矶,周晓兰是全程拍手的。袁头本来对她是不错的。但是,若干年之后,此一时也彼一时也...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3-9 17:0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3-9 18:55:47 | 显示全部楼层
绿色子弹 发表于 2020-3-9 12:59
周晓兰身高1米82,大副攻,绰号“天安门城墙”。81年世界杯拦网榜排第二,陈亚琼排第三。

假如按照19年 ...

在1983年冬训的时候,周晓兰身体逐渐恢复过来了,但是那个时候杨晓君梁艳已经成长起来,杨晓君1.81米,快攻技术很出色,也可以打三号位定点强攻,甚至还具有一定的四号位能力,她在北京队的时候偶尔在四号位打强攻渡轮。梁艳身高1.77,深蹲起跳能力很强,拦网好,身前快球变化多,网前的小球保护串联做得很出色,每当郎平打暴露强攻时,梁艳的保护总能网前跟上。袁伟民比较满意两个副攻的成长,冬训将她俩纳入奥运主力阵容进行磨合。而对周晓兰,1982年世锦赛阑尾手术伤了元气,好在自己没有放弃,1983年冬训时,袁伟民交代周晓兰的任务是把替补组的人拿捏在一起管好她们,随时当好主力队员的后盾,实际上等于宣布了当年出色的大副攻的定位。从1976年建队到1984年,周晓兰为国家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第一次掀翻东阳魔女拿亚洲锦标赛冠军冲出亚洲,第一次拿世界冠军,第一次拿亚运会冠军等,周晓兰是当仁不让的主力副攻,1984年最后一搏的奥运冠军,周晓兰虽然没有上场,但她在队里仍然坚持高质量的训练,为中国女排最终拿到奥运冠军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她的奥运冠军荣誉名副其实!退役后在队友回国担任国家队主教练的事情上,很难讲功劳该归属于谁,其实都已经不重要的,周晓兰以她的低调性格,她并非是争功邀赏的人,但是她受到的伤害至今没有任何人对她说一句抱歉,成绩荣誉可以掩盖一切,正如当下热炒的SUN事件,揭开光环的背后,SUN和他的团队竟然有这么多不够出色的地方。陈亚琼女士曾经说了这样一句话:都多少年了,还提过去那些成绩干什么呢,没意义了。相信周晓兰这位卓越的天安门城墙,对过往的是非早已释怀,人就应该享受当下,生活不总是有亮眼的东西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3-9 23:56: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军 发表于 2020-3-7 00:20
五连冠时期的女排,有一个队员在场上作用相当硬核,可以说她的横空出世,改变了国家队老一套的主攻副攻技战 ...

其他的不想评论,郑美珠拦网高度和预判不输梁艳?郑美珠的拦网只能说对得起她的身高,郑美珠手长并不等于拦网高度也比梁艳高,而且拦网应该是她每项技术中相对薄弱的环节,要不为什么郑美珠轮到前排时常常被朱玲换下,然后杨晓君和朱玲再换位,朱玲拦中间。边攻就不要跟副攻比拦网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3-10 08:33:3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次拿亚运冠军周晓兰也不是主力,中日决赛,周晓兰首局先上场,打得并不好,后被梁艳换下。

点评

周晓兰从主力下来过后只火过一次,就是在83年的超霸杯上,那场比赛郑美珠和梁艳都没上,张蓉芳客串接应,周晓兰打得很好,赛后还被评为优秀运动员。 后来83年亚锦赛主力打得不好,周上去救火也没用。 84年就开始没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3-10 10:0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3-10 10:07:49 | 显示全部楼层
爱虎 发表于 2020-3-10 08:33
第一次拿亚运冠军周晓兰也不是主力,中日决赛,周晓兰首局先上场,打得并不好,后被梁艳换下。

周晓兰从主力下来过后只火过一次,就是在83年的超霸杯上,那场比赛郑美珠和梁艳都没上,张蓉芳客串接应,周晓兰打得很好,赛后还被评为优秀运动员。
后来83年亚锦赛主力打得不好,周上去救火也没用。
84年就开始没有上场机会了。

点评

83年超霸杯第一场对美国,郑美珠受伤了,周晓兰顶上做接应,第二场顶替杨晓君,郎平、姜英主攻,张蓉芳接应。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3-10 11: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3-10 11: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空山 发表于 2020-3-10 10:07
周晓兰从主力下来过后只火过一次,就是在83年的超霸杯上,那场比赛郑美珠和梁艳都没上,张蓉芳客串接应, ...

83年超霸杯第一场对美国,郑美珠受伤了,周晓兰顶上做接应,第二场顶替杨晓君,郎平、姜英主攻,张蓉芳接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3-10 16:32:42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周晓兰顶替郑美珠上场时,全场掌声雷动,周晓兰在香港人气爆棚。

点评

你还是要记得清楚些,当时我最深的印象就是日本队输了哭,特别是那几个有希望的高中生,其次是宣布美英获得优秀运动员时,姜英的笑,那个时候姜英还很年轻,再其次就是周晓兰的人气,宣布她为优秀运动员时,迷妹簇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3-10 16:5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3-10 16:56:33 | 显示全部楼层
爱虎 发表于 2020-3-10 16:32
当周晓兰顶替郑美珠上场时,全场掌声雷动,周晓兰在香港人气爆棚。

你还是要记得清楚些,当时我最深的印象就是日本队输了哭,特别是那几个有希望的高中生,其次是宣布美英获得优秀运动员时,姜英的笑,那个时候姜英还很年轻,再其次就是周晓兰的人气,宣布她为优秀运动员时,迷妹簇拥而上,挤得水泄不通,想和周晓兰合影签名,周晓兰想走都走不了,人太多了。
如果周晓兰不是因为82年的伤病状态下滑,她的人气不知道会有多高,现在想起来也是好事,她不下,梁艳也当不上主力,不能顺利地实现新老交替。

点评

中田在哭,一边哭,一边扭着身子,好像说:我唔制、我唔制(粤语)。日本队其实输得很可惜的,第四局如果不是香港裁判误判,中国队早就1:3输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3-10 17:0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3-10 17:04:11 | 显示全部楼层
空山 发表于 2020-3-10 16:56
你还是要记得清楚些,当时我最深的印象就是日本队输了哭,特别是那几个有希望的高中生,其次是宣布美英获 ...

中田在哭,一边哭,一边扭着身子,好像说:我唔制、我唔制(粤语)。日本队其实输得很可惜的,第四局如果不是香港裁判误判,中国队早就1:3输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开放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VBOL.cn ( 浙公网安备 33021202000496号 )

GMT+8, 2024-6-11 01:58 , Processed in 0.31073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