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开放注册
查看: 1822|回复: 14

背围绕战术的衰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5-12 17:51: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背飞:

中国制造,北京体育大学教授李安格在1979年发明。最原始为单脚背飞。
标准规格为,二传手背向传球,高度为半高,进攻手由二传身前跑动到二传身后起跳。球一般弧度较一般球(半高球)平,并且拉开到二号位标志杆附近,充分利用滑翔距离以及腾空时间撇开拦网。
近十年最具教科书的就是吴咏梅,和靠背飞成名的汪嘉伟。他们共同特点是滑翔距离相当远,甚至超出标志杆来个扭身回扣。女子球坛通常采用单脚背飞,男子已经很少采用,偶尔会出现双脚背飞,其实多半只是出于站位原因,实际上和二号位切入的半高球没有区别,不算是正宗的背飞。

2.背快:
标准规格为:二传手背传身后短距离、低弧度球(视乎进攻手身体素质而定),进攻手通常在二传出手之前已经在身后跃起,球起手落的致命快攻,可以理解为背传近体快,只是由于要绕到二传身后扣,一般是单脚起跳。
当今世上打得最好的就是现役国手“世界第一快”刘亚男。她的背快高度为大约2个球位,从出手到扣球时间要用毫秒计算,一般肉眼算不到。而赵蕊蕊要高一点和慢一点。由于考虑到进攻手的状态以及稳定性,传球者要把握进攻手最轻松达到的扣球高度,所以需要很好的默契。

3.背溜:
标准规格:二传背传弧度很平的平行球,进攻手一般在二三号位之间下手,相当于背传短平快。
背溜难度相当高,我都放弃了这个战术的练习。一点点误差足以“汰Q”,甚至扣空气。但是一旦成熟则非常难防,它既有背飞的攻击线长,又有背快的闪电速度。拦网手如果熟悉进攻套路,或者掩护不足,很容易防起背飞和背快,背溜还要运气去赌博,几乎没有时间去考虑。

三者关系:
背飞、背快、背溜是很具亚洲特色的背围绕战术,我是深有体会,我算是比较矮的副攻,总觉得身后战术比身前战术要好打很多。
从难度来说,背溜>背快>背飞,足要是对到位率以及时间把握的要求有程度上的不同。中国、美国经常用背飞当调整强攻,周苏红和斯科特就是当中的代表,如果一传一旦不到位,就经常忽略了刘亚男的存在。
另外,背快和背飞是很多优秀副攻同时必备武器,中国、巴西和意大利都深谙此道,也是这两种战术运用最多的球队,每一个副攻几乎频频随机采用这两种战术牵制对方拦网,其中因为背快本身就是背飞的意识掩护,如果你拥有背快,对方拦网球员是绝对不会轻而易举的并去四号位拦你的背飞。
当然以下超一流的副攻除外:

Elizabeta Tischenko,世界背飞女王,俄罗斯:虽然从跑动路线看出有背快的自我掩护,但是你可以放心,她永远只会打背飞。

Scotte,同时代与背飞女王齐名的美国wonder women:开网式跑动路线,我们可以当她是强攻。
以上两位可以说是上个世纪的副攻代表了,但是今后很难再有同类型的人,因为国际女排身体素质逐步趋向高大化,一招鲜已经很难吃天下了。

刘亚男:虽然看上去只是会打背快,其实原因是她打的是小副攻,背飞多数留给周苏红打。她和周苏红配合的一个背快一个背飞,就形成了世界最强的进攻套路:中国背围绕梯次进攻。一旦形成,杨昊都会看都不看直接走去准备发球。

至于背溜,目前好像仅存亚洲球队,在强力发球为最主要战术运用的今天,毕竟背溜太难打好了。当年也只有吴咏梅、赖亚文可以打,连王怡都练不到。我见过最经典的是一次何琦因为一传冲网而单手传了个背溜,赖亚文心领神会的拍了个三米线。虽然我是说拍,但是看见对方一个准备拦背快跳了起来找不到北,一个准备拦背飞的连跳都没有跳,真是一声惊叹:高!
现在我只见过张18有,刘亚男的总是不协调,很少,日本的高桥美雪打得不错。
对于这三个战术其实还有一个另类,那就是相对于左手球员使用的。虽然二传这是时候并不是背传,但是进攻手一样是围绕跑动单脚起跳,和背飞背快一样。代表者只有一个:大林素子。她和多次见麻子配合的交叉战术可是80至90年代最快的战术,直到吴咏梅的出现。其他同类的只有崔咏梅单脚扣短平快,很漂亮但是扣不死。其他就很少见左手的快攻战术了,波兰的金左手、古巴Bell、巴西的Barros都是强攻型的。

综合来说,能把背飞、背快、背溜练到炉火纯青的,全世界可能只有吴咏梅一个。但是我这样说并不是说中国队退步了,恰恰相反,中国队是进步了。
首先,背溜固然有它的好,但是将会像男排一样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它可以允许的误差实在太小了,风险成本来说有点不值得。
接着,单项看背快,刘亚男已经超越了前辈;其他方面只是由于是小副攻的关系,不会常用到,周苏红的背飞和中国日益成熟的后攻让她只需专于背快。
而同样打大副攻的赵蕊蕊和张苹,就是因为身体素质太好了,进攻更加多样性,近体快、时间差、位置差、2.5......更加有效以及稳定,可以说是一种男子化的趋势。
不完全到位的快攻应用更加符合大势所趋。
相信最后单脚背飞,我们可能只有在纪录片才看到了。

大林素子,一代排球皇后,见证了东洋魔女的没落。在她之后,日本再也没有打进过世界前三,也再没有世界级超级球星。
同样影响着一代排坛的背飞,我有同样的感觉,虽然无尽唏嘘,但也不得不承认,运动永远都是更高更快更强。
 楼主| 发表于 2006-5-12 17:51: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背飞:

中国制造,北京体育大学教授李安格在1979年发明。最原始为单脚背飞。
标准规格为,二传手背向传球,高度为半高,进攻手由二传身前跑动到二传身后起跳。球一般弧度较一般球(半高球)平,并且拉开到二号位标志杆附近,充分利用滑翔距离以及腾空时间撇开拦网。
近十年最具教科书的就是吴咏梅,和靠背飞成名的汪嘉伟。他们共同特点是滑翔距离相当远,甚至超出标志杆来个扭身回扣。女子球坛通常采用单脚背飞,男子已经很少采用,偶尔会出现双脚背飞,其实多半只是出于站位原因,实际上和二号位切入的半高球没有区别,不算是正宗的背飞。

2.背快:
标准规格为:二传手背传身后短距离、低弧度球(视乎进攻手身体素质而定),进攻手通常在二传出手之前已经在身后跃起,球起手落的致命快攻,可以理解为背传近体快,只是由于要绕到二传身后扣,一般是单脚起跳。
当今世上打得最好的就是现役国手“世界第一快”刘亚男。她的背快高度为大约2个球位,从出手到扣球时间要用毫秒计算,一般肉眼算不到。而赵蕊蕊要高一点和慢一点。由于考虑到进攻手的状态以及稳定性,传球者要把握进攻手最轻松达到的扣球高度,所以需要很好的默契。

3.背溜:
标准规格:二传背传弧度很平的平行球,进攻手一般在二三号位之间下手,相当于背传短平快。
背溜难度相当高,我都放弃了这个战术的练习。一点点误差足以“汰Q”,甚至扣空气。但是一旦成熟则非常难防,它既有背飞的攻击线长,又有背快的闪电速度。拦网手如果熟悉进攻套路,或者掩护不足,很容易防起背飞和背快,背溜还要运气去赌博,几乎没有时间去考虑。

三者关系:
背飞、背快、背溜是很具亚洲特色的背围绕战术,我是深有体会,我算是比较矮的副攻,总觉得身后战术比身前战术要好打很多。
从难度来说,背溜>背快>背飞,足要是对到位率以及时间把握的要求有程度上的不同。中国、美国经常用背飞当调整强攻,周苏红和斯科特就是当中的代表,如果一传一旦不到位,就经常忽略了刘亚男的存在。
另外,背快和背飞是很多优秀副攻同时必备武器,中国、巴西和意大利都深谙此道,也是这两种战术运用最多的球队,每一个副攻几乎频频随机采用这两种战术牵制对方拦网,其中因为背快本身就是背飞的意识掩护,如果你拥有背快,对方拦网球员是绝对不会轻而易举的并去四号位拦你的背飞。
当然以下超一流的副攻除外:

Elizabeta Tischenko,世界背飞女王,俄罗斯:虽然从跑动路线看出有背快的自我掩护,但是你可以放心,她永远只会打背飞。

Scotte,同时代与背飞女王齐名的美国wonder women:开网式跑动路线,我们可以当她是强攻。
以上两位可以说是上个世纪的副攻代表了,但是今后很难再有同类型的人,因为国际女排身体素质逐步趋向高大化,一招鲜已经很难吃天下了。

刘亚男:虽然看上去只是会打背快,其实原因是她打的是小副攻,背飞多数留给周苏红打。她和周苏红配合的一个背快一个背飞,就形成了世界最强的进攻套路:中国背围绕梯次进攻。一旦形成,杨昊都会看都不看直接走去准备发球。

至于背溜,目前好像仅存亚洲球队,在强力发球为最主要战术运用的今天,毕竟背溜太难打好了。当年也只有吴咏梅、赖亚文可以打,连王怡都练不到。我见过最经典的是一次何琦因为一传冲网而单手传了个背溜,赖亚文心领神会的拍了个三米线。虽然我是说拍,但是看见对方一个准备拦背快跳了起来找不到北,一个准备拦背飞的连跳都没有跳,真是一声惊叹:高!
现在我只见过张18有,刘亚男的总是不协调,很少,日本的高桥美雪打得不错。
对于这三个战术其实还有一个另类,那就是相对于左手球员使用的。虽然二传这是时候并不是背传,但是进攻手一样是围绕跑动单脚起跳,和背飞背快一样。代表者只有一个:大林素子。她和多次见麻子配合的交叉战术可是80至90年代最快的战术,直到吴咏梅的出现。其他同类的只有崔咏梅单脚扣短平快,很漂亮但是扣不死。其他就很少见左手的快攻战术了,波兰的金左手、古巴Bell、巴西的Barros都是强攻型的。

综合来说,能把背飞、背快、背溜练到炉火纯青的,全世界可能只有吴咏梅一个。但是我这样说并不是说中国队退步了,恰恰相反,中国队是进步了。
首先,背溜固然有它的好,但是将会像男排一样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它可以允许的误差实在太小了,风险成本来说有点不值得。
接着,单项看背快,刘亚男已经超越了前辈;其他方面只是由于是小副攻的关系,不会常用到,周苏红的背飞和中国日益成熟的后攻让她只需专于背快。
而同样打大副攻的赵蕊蕊和张苹,就是因为身体素质太好了,进攻更加多样性,近体快、时间差、位置差、2.5......更加有效以及稳定,可以说是一种男子化的趋势。
不完全到位的快攻应用更加符合大势所趋。
相信最后单脚背飞,我们可能只有在纪录片才看到了。

大林素子,一代排球皇后,见证了东洋魔女的没落。在她之后,日本再也没有打进过世界前三,也再没有世界级超级球星。
同样影响着一代排坛的背飞,我有同样的感觉,虽然无尽唏嘘,但也不得不承认,运动永远都是更高更快更强。
发表于 2006-5-12 19: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相当特别以及十分专业啊,从来没这么系统的学习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13 10: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先明确一点
副攻的主要任务就是在三号位
除了背飞和背溜是拉到二号位打的以外
包括近体、短平、背快、前后时间差、背错、半高球都是属于三号位战术
除了中国的两点副攻的注重二号位背飞的突破质量以拉扯拦网以外
其他的进攻都是集中在三号位进攻上的
并非背后球就一定是二号位进攻
从进攻比例上显然也是三号位远远高于二号位
我觉得楼上的问题应该这么问比较符合你的意思:
中国副攻身前球和身后球的比例如何确定

[ 本帖最后由 爱丽洁的猫 于 2006-5-13 21:02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13 21: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太大了
说白了快变快变是又快又变
单纯的快一旦节奏被适应就会很容易被抓死
而没有快也谈不上变
变体现在进攻节奏的变化上有快有慢
体现在进攻点的变化上多点开花前后排并用
体现在战术的变化上套路齐全
体现在个人进攻的变化上就是线路
个人进攻的变化看的是攻手的自身实力
而节奏、选点和战术套路的变化看的就是整个队的技战术素养和磨合程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13 21:24:26 | 显示全部楼层
pa pa p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14 10:26:4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讨论的战术是中国女排的看家本领呀! 不会轻易推出历史舞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14 10:28:23 | 显示全部楼层
眼下中国队新人的身体素质都不错! 我们可以在现有技术上有所创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14 10:3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使现在的背快、背飞以及前快等等更加立体一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14 10:36:27 | 显示全部楼层
印象中, 浙江的罗瑜在其进入赛季初和管菁菁经常打出三号位的立体快攻! 值得借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14 10:38:55 | 显示全部楼层
“背围绕战术的衰落”

楼主的这个题目有些沉重! 我们应该多讨论创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14 10:42:39 | 显示全部楼层
将来也许有可能出现“高平快”、“后排短平快”、“后排背飞、背快” 将后排立体进攻纳入到战术进攻中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15 10:59:23 | 显示全部楼层
排球运动发展的趋势就是快速、立体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17 18:55:01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的文章,有些伤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18 09:50: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旦形成,杨昊都会看都不看直接走去准备发球。”

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开放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VBOL.cn ( 浙公网安备 33021202000496号 )

GMT+8, 2024-6-11 11:05 , Processed in 0.21387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