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开放注册
查看: 877|回复: 21

转发一个球迷朋友作品,四国赛事综合评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6-5 12:33: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浅谈中国女排未来的挑战
看完两轮四国女排邀请赛,从我业余的角度看看女排的战术。老陈的打法和在下预计的差不多。如果有兴趣各位朋友可以到在下的博克看看去年写的关于“中国女排立体化-短期战术安排”和“长期战术安排”的两个帖子。在那两个贴中,在下用了大楚李娟担当立体攻,是一个当时比较保守的看法,因为当时大梅太嫩,所以建议用白云打小主攻,用她的后排进攻能力。现在大梅出来,就比较好办,小主攻目前有杨昊,未来有大楚,基本能保证中国女排立体进攻能力。这么一来一个最简单的立体进攻架势就出现了,在这次四国比赛中用得非常成功。

另外,老队员们的“铁三角”实力犹存。刘周的身体情况好转是最大的惊喜。因为现在我们这两个人都没有好替补。刘周和冯昆一样,要当熊猫一样地保护起来。不能再让他们受伤。这点有了,就比较好办。因为防守一传主要靠着铁三角,他们目前所组成的防守一传“面”是世界最好最稳的,有了这三个做保障,其他位置才可以放心“拔高”。小徐就是蕊蕊的位置,本来就不指望她防守(其实小徐地面有一定防守能力,不象蕊蕊几乎没有地面功夫)。大梅虽然地面差些,但是她的网上威力弥补了这点。老陈宁可牺牲一些王一梅的失误,也要提高女排的强攻能力,这次大梅基本上做到了“赚得比失去的多",老陈就放心了。基本上这就是中国女排冲击世界锦标赛的阵容。

未来2008年,可变的位置是小主攻,杨昊可能沦为替补。还有是小副攻可能会变,就看小马、小薛能否顶上来。北京最后一场打俄罗斯,中国的第二阵容虽然打得磕磕碰碰。不过有一点很明显,我们的两轮拦网都很厉害。打得那么吃力是因为整体的防守一传太差,宋妮娜传球太保守,立体进攻太少。如果未来两年这些年轻队员的一传高到位和半到位的比率提高,立体进攻能力(包括远网快攻)更强,我们就更有底气。一旦中国女排的两轮拦网都能有效遏制古巴、俄罗斯等的话,那么对付意大利和巴西的2、4号位强攻和后攻就有一定把握。随着女排拦网水平提高,减轻我们原本压力就非常大的后排防守。

08奥运,不能动的位置是周苏红和冯昆。这个“双子核心”千万不能出事儿。不然我们就麻烦了。宋妮娜能打到2008替补冯昆,但李珊几乎肯定打不到08奥运。所以未来谁能做周苏红的替补,是个大问题。比较现成的是大楚,因为她已经有打接应的经验,但如果她去了这个位置,整个女排的一传防守就要有所改变,而且进攻速度必然下来。刘周的快球组合速度是世界第一。年轻高大的小副攻和大楚要达到这个水平,两年内几乎不可能。这就是说,我们需要一套和现在不尽相同的进攻防守体系。这就看教练组的胆子,也要看队员自己的个人能力。因为这么一来,“快”字儿少了一点,需要新队员通过个人能力来弥补(如大梅的力量)。最好结果是快也有、个人实力也有,但实际上这样完美的队员太少了,所以搞不好便有个取舍的问题。

如果04老队员的状态都能保持现在这样,打到08奥运没有了我们的内在问题,但外在问题就要看别人的进步。古巴、俄罗斯、巴西、美国、意大利,说不定来上几个195到2米的高度,如果他们学习中国的快变学的更好,立体进攻能力再加强,那么我们04老队员很可能网上就应付不了,这么一来加大了后排防守压力,结果很可能就是2005年大冠军的重现。事实上,我在去年大冠军杯后写“亚洲传统快攻式微”时就提到,192、3厘米的高度已经没有明显优势了。小徐196厘米的高度优势也就是保持到08奥运,更不用提185厘米左右的老队员了。所以即便是04老队员能保持状态,到时候实力够不够用是一个大问号。

因此08年时,04老队员可以做替补,继续担当主力将会非常吃力。这次梅尔库洛娃移动到2、3号位,不用跳,手一伸便能拦到我们的快攻和周苏红的组合进攻,就是对我们自以为对方永远无法对付的快攻组合的威胁信号。虽然现在他们还拿我们没有办法,如果对方成熟,判断能力上来,对刘周组合进攻形成有效拦网仅仅是个时间问题。对方更为高大的年轻队员长球,而我们还是刘周等老队员进攻,结果就很难说。

未来国家女排副攻的“双塔”极有可能提前在奥运会前出现。目标一个,就是舍命保住拦网。欧美队伍的进攻只要我们能通过效拦网遏制,我们就活了。不然,光靠地板技术去对抗欧美越来越快、越来越立体、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点的进攻,中国女排不要说拿冠军,不小心连保住第一集团位置的都难。还是那句话,一传防守是生命线,拦网是冲向冠军的必须。因此高度必须上,这点我们没有太多的余地。打“双塔”是比较冒险的,需要教练组制定一个新的战术体系,而且对冯昆的要求就更高。如果双自由人制度实行,那我们调兵比较容易些。

不过拔高的同时,要注意身体素质的训练。千万不能出现中国男排这种高大无能的副攻。高大队员要有灵活性,除了天赋,后天身体素质训练是极其重要的。以后女排副攻在高度差不多的情况下,还是拼进攻速度,拼拦网能力,两者缺一不可,而且要有打远网、小强攻等能力,以配合全队的立体进攻。二传站位也将不再总是紧靠网带子,而是要拉到离网一、两米左右的距离,增加立体进攻的速度。关于立体进攻,就不再多说了。其重要性已经被教练组意识到,以后的问题是如何更加成熟地运用、如何在立体进攻方面出花样。

从这点来看,对女排的前景不能太乐观。未来中国女排的希望和挑战并存。

附录 - 关于解决“前区发球”

排舌网友提到我说过女排对于前区发球处理比过去好,要我谈谈为何现在女排能应付了。就我自己的观察和经验,谈谈自己看法。

关于前区球,从我打二传和其他位置的体会看,最可怕是破了传攻之间的节奏。2005年之所以前区球厉害,就是因为这点。我二传看一传球过来了,本来按部就班打我过去的快节奏传攻链。但因为有后排队员到前排接球后还要后撤,二传本来计划好与攻手的节奏被一下拖慢,攻手看到我二传本来正准备传,也已经要启动上步,但二传的一犹豫,造成攻手启动后也要一停二看,这么一来,节奏就乱了。二传传的不舒服,攻手上步受影响。因此快变甚至平拉开都没有办法打。其实这个“乱”,更多是心理因素造成的。前区发球对于像中国队这样打快节奏的队伍影响就更大,原来编排好的垫、传、扣的快速进攻节奏一旦没有了,就会拖慢整个攻传链,而我们一旦不能打快,只能4号位或者“慢快攻”,对方就容易看出我们的意图而防守住我们的进攻点。

这次的前区处理好,首先就是我们节奏调整好了。这个比较难用语言来表达。简单地说,前区球起来后,二传手不再着急启动,而是故意慢半拍,等着一传球慢慢下来(一传球还是比较高而慢,让一传队员后撤)。在一传球下来之前,二传手不给攻手发出任何进攻信息。攻手也不会启动上步,都猫着腰等二传的信号,这样一来对方看不出我们的跑位,因为我们的传攻链尚未启动,因此他们也只能等着。等一传球慢慢下来了,二传手突然出手传,传得极快,同时攻手按原计划启动。对方就无法跟上来,被我们的快变占了先机。也就是说,我们原来的一传、二传、进攻整体链的节奏从原来的“快、快、快”,变成了“慢、更快、更快”。别看这点变化,二传手等球这里的“慢”非常重要。从心理上,二传手和攻手的有了默契,大家都不着急启动。等一传球到了我二传手上再立刻跑动,就能继续打快球。

其实前区球不难接,所以一传接稳了,球起得高些,不仅给一传后撤时间,也给二传和进攻心理准备。二传之前,二传手不过早暴露传球目的,这样我们传攻后面的两个“快”节奏就有了保障。但这也需要二传手在“慢”的时候“装相”装的好,千万不能把自己传球目的通过身体的动作、眼神露出来。在慢一传时,二传身体不做太多动作最好,这样隐蔽性更强。不过这么一来,二传后面在做传球动作时,速度就要稍微快些。就是说冯昆在看到一传球下来后需要更快启动传球,这对她的膝盖可不是好消息,也加大了传球难度。唯一希望一传时,最好球能传到她的额前。
这些不容易说清楚,如果在场上一实验,就能体会了。说不到点的地方,还请多包涵。
点评四国赛的中国女排
2006年中国四国女排邀请赛接近尾声,看过几场比赛后,想谈谈对队员和女排整体发挥的感想。先谈谈对几位队员的看法。

王一梅
基本确立自己的大主攻地位。她的前后排进攻对欧美队伍的威胁,已经超过郎平以来的任何一位主攻手,特别是调整和开网进攻,成功率高,威胁极大,常常造成对方起球后不能舒服地打防反或者直接得分。中国女排渴望的实力派主攻、特别是能打调整、开网和后排的大主攻终于出现,是这次系列比赛重大收获之一。大梅除了力量奇大之外,扣球被拦后情绪不受影响而依然敢下手的气质,非常难能可贵。二传对她的信任越来越高。她发球的威力基本上已经超过大楚、杨昊,就是失误还略微多些。后排防守也在改善中,但不必为此太着急,毕竟她的主要任务是摧营拔寨的强攻。大梅出色的身体素质,使得她的拦网滞空能力很强。她和徐云丽的拦网这次对古、俄、荷兰的四号位和二号位进攻的威胁是极为明显的,这可能是连古巴也没有料到的事情,造成他们扣球接连出现失误,而俄罗斯、荷兰的主攻甚至出现四号位打“软球”的状况。从扣拦发三个环节来看,只要大梅保持这样的趋势,女排未来大主攻的位置必然属于她。

徐云丽
自从联赛第一次看到她,就一直看好这位福建姑娘。没有想到她第一次参加国际比赛,就能有如此好的表现。拦网的威力,基本上已经可以替代受伤的赵蕊蕊。中国女排网上城墙终于补了一个缺口。她的拦网对于古巴、俄罗斯的威胁是非常显而易见,并且多次造成对方扣球失误。中国女排的拦网一旦能让欧美扣球手感到不舒服,后排防守的压力就能减少,后排防守起球的精确到位率提高,防反就可以打我们擅长的快变。因此小徐的拦网效果,不仅仅体现在直接拦死对方,而且对女排整体的防守反击的贡献。

对于她进攻的缺陷,不必操之过急。为了提高小徐在拦网和进攻能力,需要继续提高她在身体素质方面训练,要精雕细刻、科学地练。她的上身力量还是有些不平均,发球时候的扭腰摆肩动作显示了她力量的弱点。此外,毕竟这是她第一次参加国家女排的国际比赛。与王一梅相比,她的国际比赛经验非常有限。因此更需要教练组放手锻炼她,不管她发挥有多好多坏,都应该让她在场上打,不要总是一发挥不好就立马换人,这种做法不利年轻队员的成长,如果发挥不好,让她下场短暂冷静一下可以,但应该继续相信她,让她上。另外,个人希望未来几个国际比赛中,小徐不要打得太顺风顺水,让她有点波折,更有利于她的成长。

~~~周苏红和冯昆~~~
跳发球明显提高,腰腹动作的合理运用,让她的跳发力量更大,稳定性更好,威力更强,作为一名老队员,还能不断提高自己,实在不容易。老队员中,现在唯有她没有重大的伤病,而且状态一直保持得相当好。蕊蕊受伤后,她和冯昆是中国女排的核心。不过正因为她的作用太大,且没有伤病,目前至少在2008以前,没有哪位新队员可以替代她,因此更应该注意对她伤病的预防和保护。此外,女排教练组也应该想一想,万一她受伤,该如何应对。在这个位置上就是一个人,也是非常危险。必要时候还是应该考虑让李珊或其他人在这个位置练练。尽管周苏红“不可替代”,也该未雨绸缪,有个替补方案才成。

冯昆是女排的灵魂。她的伤明显还在影响她的发挥,说实在看了非常心痛。5-1配备的特点造成主力二传手必须一撑到底,即便替补二传再好,一旦上场也很难真的“替补”她在其他方面对全队的隐形作用,如对场上形势的判断、与其他队员的化学粘合度、战术运用和节奏等。世界锦标赛在眼前,女排进入阵容稳定期,冯昆上场少不了,但她的伤又不能让她过于吃力。状态出太早更不行。目前来看,冯昆的经验比过去好,但身体能力明显下降,所以影响了她的拦网和进攻(进攻还是其次)。作为一名老队员和有着较重的伤病,她这次的发挥应该说相当不错。

不过她和高大新队员的配合还是有点问题,主要体现在传球的点。给小徐的快攻点、四号位的强攻、以及1号位和六号位的后攻,有时候偏低,当然过去的女排需要她打战术快攻和拉开进攻,所以过去她传球低是对的。但如今新队员的扣球点明显高了,但移动速度相对比老队员慢半拍,这需要二传做相应的调整和适应。随着比赛增加,希望她和新队员磨合尽早完成。

~~~刘亚男和杨昊~~~
刘亚男还是一把快刀,看来此次集训她的身体调整得非常成功。不仅速度恢复了,连扣球拦网的高度也有了很好的改善。身体条件的恢复,使得她场上发挥明显好于去年。特别是她的防守一传,在新队员防守能力较差的情况下,作为女排“防守铁三角”成员之一,其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基本上她的小副攻位置是没有悬念。未来希望她的伤病要好好控制,注意修养。

和刘亚南一样,状态恢复得非常不错,开网进攻的威力又回来了,进攻节奏各方面非常好。虽说这几次比赛基本上发挥了水平,但和其他老队员一样,她的潜力基本到此为止。杨昊和刘亚南未来最好就是保持自己的状态不要下滑。期望她们能在技术上有进一步提高不太现实。她们的优点和缺点也基本上成型。最明显的缺陷,他们的拦网是中国女排最弱的一轮。当然说最弱,不是说他们拦网真的很差,而是在面对欧美一流主攻的时候,他们相对显得弱了些。他们的拦网判断相当好,因此对方扣球点只要低些,刘杨拦网成功率便提高,问题关键是在拦网高度上,而这正是老队员无法提高的一方面,就是他们的高度和身体素质。

未来希望这两位能在保养的基础上,采用一些针对性强的身体素质训练,以保持她们目前的身体状态,控制伤病。如果老队员们能保持好这种技术战术和身体状况,世界锦标赛中国女排冲击冠军就有希望。

~~~马蕴文和薛明~~~
马蕴文的确身体硬朗,但这点优势还没有在比赛中体现出来。无论是扣球还是拦网,她表现平平。其实以她的身体素质,最先能够出彩的应该是她的拦网,可惜也没有太多建树。薛明是个灵性极好的队员,弹跳非常不错,不过力量的劣势虽说在改善,但还是没有质变。在对古巴的比赛中,她的快攻球扣下去后,对方后排队员手一捞,就能救起来,这点充分体现她的力量问题。此外,教练组对她还是不放心。疑人不用,这也是她可能最后出局的最大因素。

如果赵蕊蕊回归,小马她也只能暂时告别一下国家队。薛马的未来,还是在世界锦标赛后再看,对于当前的世界锦标赛来说,他们二人是可有可无的。薛明的位置是小副攻,而小马的位置过去是大副攻,自从小徐出现后,如今又成为小副攻的替补候选。如果未来中国女排战术进行调整,如实行“双塔”,让自由人替补两个高大副攻,那小副攻的位置还可能面对浙江的罗俞和河北的尹萌的挑战(两位都在190以上,但技术不够全面)。从女排目前的需要来看,小副攻的位置必须是一名技术较为全面的候选人。现在看来,薛明后排技术有优势,小马身体硬朗些但不够全面。二人对小副攻的竞争才刚开始。这次两人都出局也不奇怪。

~~~楚金铃和李娟~~~
和前面小马小薛一样,这两位新主攻此次有些失意,两个人都是属于技术较为全面的主攻手,都是打小主攻。不过李娟的位置更危险些。毕竟从替补角度看,大楚的发球和后排进攻更实用些,而这两点正是李娟的弱项。大楚经过几年的联赛和国际比赛,后排技术已经有所改善,因此李娟的后排防守优势就更小。以此看来,大楚作为杨昊的替补可能性更大。教练组对大楚的培养时间更长,投入更大,因此不会轻易放弃,毕竟李娟的入选时间短些,国际比赛经验较大楚少。如果这次带4主攻,则杨、楚王、李都入选也非不可能。如此一来,副攻人选就要看赵蕊蕊和张萍的恢复情况。

~~~赵蕊蕊和张萍~~~
蕊蕊目前看来非常不乐观。赵蕊蕊能恢复多少很难讲,这点从去年说到了今年。教练组对赵蕊蕊还是非常期待,其实只要她能恢复到可以上场每局打个十分钟的程度,只要拦网威力能恢复7、8成,她就肯定会去世界锦标赛,和小徐构成相互替补的关系,而不是双塔齐上。只要赵蕊蕊能做到这点,小徐上场比赛时压力就会小很多,更有利于她的发挥,教练组也不用为把赌注都压在小徐身上而担心。如果赵蕊蕊这次不能成行,那么张萍能否上就看自己的状态了。膝盖伤对弹跳和身体移动的影响非常大,因此张萍的拦扣发等环节的实力都出现明显下降。目前看来,她的情况非常不乐观。作为球迷,我们希望张萍还是下决心动手术,解决伤病问题为上。毕竟伤不解决,实力恢复不到过去的8、9成,还是去不了日本。

~~~浅谈技战术~~~

一传防守一直是亚洲队伍的本钱。这次比赛中,欧美队伍发球普遍“偏弱”,让我们的一传防守没有真正地经受挑战。不过中国女排在一传方面还是有所提高,进步最明显的是,现在对付前区飘球处理的比过去好,没有影响到自己的快攻节奏。当然未来还要在和意大利、巴西的比赛中继续锻炼。对方的前区飘球一旦失灵,就逼她们多发底线球和跳发(对于跳发我们还是比较有办法),增加对方的发球难度和失误率。对于底线发球,我们女排的一传最差也能做到半到位,半到位的球我们能打强攻、立体进攻甚至远网快球。特别是有了王一梅,女排在四号位强攻方面,底气足了很多,也减少了一传半到位球对我们的负面影响。

从对古巴失去的一局看,我们女排目前对“一传精确到位”非常依赖,没有这点,很多战术无法打,一传一旦是“半到位”,冯昆现在一般就是四号位。反观古巴在“一传半到位”的情况下,还能偶然远网打快球。这点我们女排应该学习一下。其实我们的队员是有能力打这种球,就像后攻一样,我们以往不打不是因为不会打,而是没有将后功融入战术体系中。我们完全能吸收远网快攻,小徐有点,刘亚男有滞空,我们二传手的技巧又好于欧美,因此我们有能力打。而远网攻的节奏与我们常用的快攻节奏不同,能造成对方拦网判断失误而取得出奇制胜的效果。

这次非常高兴地看到 女排终于较高频率地使用了后排进攻,而且效果相当明显。在北仑的比赛,我们的后攻过于集中在六号位(三号位后排),1号位(2号位后排)这点打得非常少。在北京的比赛中,中国女排的一号位也开始发威。过去欧美冲击我们用的就是1号位后攻,如今我们也以毒攻毒。特别是在一传半到位或防反时起球半到位时,中国女排不再是一味地打四号位强攻,而是主动进行后排进攻并将后攻融入整个进攻体系,这是女排这次在进攻战术方面最大的收获,。唯一的瑕疵是冯昆的传球偶尔有些偏低,造成了几次后排扣球失误或推攻。我们的后攻是典型的战术攻,打速度,所以传球点低些也是必须的,不过要减少失误。未来女排需要更多的打后排进攻,要习惯打后排进攻。连过去对后排进攻不太重视的古巴也开始提高对后攻的运用,我们更应该在后攻的方面想想新点子,走在对手之前。

此外,我们还要注意的就是在后攻的运用方面不能保守,不管场上有利或不利的情况下,都要敢主动组织后攻。未来打后攻如果能打得像打前排快攻一样的自然而然,那我们的整体进攻体系就更加完善,威力更大。还有就是要敢分配球,不要集中一个进攻点,不要为了保险,老打六号位后攻,这一点一旦被看破,最容易被对方拦到。因此要敢于在一号位甚至于像古巴一样在5号位(4号位后排)进攻。另一个可喜的情况,就是看到周苏红也在打后攻,再算上楚金铃,我们就有4位选手可以后排进攻,这大概也是女排历史上第一次有那么多选手能打后排攻。

在蕊蕊受伤后,欧美对我们所具有的较大网上优势被“徐王”的拦网再次打破,两位高妹多次拦死对方的一、二号位进攻,这点尤为难能可贵。不久之前,我们还感叹对欧美的二号位前后排进攻毫无办法,如今高大年轻队员的出现,多少弥补了这个中国女排网上最大的缺口。如果说一传防守是我们的生命线,那成功的拦网就是中国女排冲击冠军的必须法宝。我们女排几乎所有世界冠军的获得,都和有出色拦网有着密切关系。从这点来说,就可以理解为何教练组对赵蕊蕊念念不忘,为何大胆培养小徐。不得不承认的一点,拦网实力和高度有着相当大的关联性,因此,小徐大梅如果能今后稳定发挥,加上老队员的经验,女排冲击冠军的可能性将大增。
不过要指出一点,我们这次比赛是4老2新,而古巴是三老三新,俄罗斯是全新,因此胜负不能说明问题。由于对手上场的新队员比例高,对中国女排的节奏不习惯,因此被我们“欺负”了。但从2008年角度看,对手的提升潜力更大,我们对他们的主力阵容了解也有限。相对而言,我们现在这几个人几乎就是世界锦标赛甚至是奥运的主力阵容了,补上的新队员少,这也或多或少限制了我们的提升空间,而且还过早在对手面前暴露了我们。未来如何安排奇兵,能在场上打对手一个措手不及,是需要教练组好好思考的问题。
双塔副攻”战略 - 谈谈 薛明
昨天和俄罗斯的比赛结束后,很多对薛明的评论各异。也谈谈在下的观点。

薛明出现在主力阵容,对昨天女排的最大贡献,就是拦网。面对身材高大的俄罗斯,中国女排两轮拦网(徐运丽、薛明)都对对方攻手形成很大压力,这是中国女排历史上极为罕见的现象。应该说,未来中国女排能保持对欧美对手如此的拦网压力,中国再夺取世界冠军就有很大胜算。而“徐薛”搭配,已经显示出“双塔副攻”战术的成功和威力。至于昨晚中国队一传防守不好,与徐、薛关系不大,未来可以通过调整其他队员来调整。

很多人讲,薛明只是拦网好。依我看,凭薛明的拦网实力,就应该进国家队。薛明的特点是步伐迅速,有些“凌波漫步”的风格,拦网移动速度非常快,对方打快,她也能跟上形成有效拦网,对方打定点强攻,她也能拦死或形成有效拦网。这点包括小徐也不如小薛。公平地讲,拦网技术上,小薛强于小徐和小马。

此外,薛明拦网判断很好,还有着刘亚南所没有的192的身高和322厘米的弹跳。如果说我们需要刘亚南的快攻和地面防守,那刘亚南在前排时候,薛明的优势正好能弥补刘亚男的劣势。再说192厘米的身高,不比欧美任何副攻差,弹跳322,更是世界水平,而薛明的速度和灵活性,却是欧美副攻所没有的。昨天有些专家说“薛明拦网对欧美队伍没有威胁”,这话说得有点不符合事实。

薛明背快球被很多人指责。但各位不要忘了,身后进攻,需要二传手和副攻有着非常密切的配合,因为二传是凭感觉传球,看不到攻手的位置,因此默契非常重要。而薛明近几年来很少有机会打球,二传手小宋也是如此。在这种情况下,薛明的背快背飞打得不顺也是可以理解。昨晚,小宋就传了一个身后快球,无轮点还是位置,都很别扭,小薛打不好,不能一概而论认为是薛明的问题。相对而言,到了第三局,小宋和薛明开始打身前快攻,薛明的扣球得分马上就上去(二传比较容易判断攻手的位置,容易组织快球),不仅速度很好,而且扣球点高线长,球的落点很聪明,对方拦不到,后排也接不了。证明她在网上进攻是有优势的,不是“对欧美队伍毫无优势”。

那么薛明的问题在那里?说白了,就是上场不比赛太少,比赛感觉没有 。很长时间薛明都没有和欧美球队打球,所以下手感觉生疏,毕竟打中国联赛和打欧美对手的应付方法不同。不过我看好薛名的弹跳和速度。这是中国传统副攻进攻的首要必备因素。我们的快变向来是快为主,不是以力量为主,因此,薛明力量差,承认是个弱点,但绝对不是致命的弱点。

其次,薛明步伐灵敏,这点比小徐小马都出色,不仅有利于拦网,也有利于打组合进攻。还有,就是她有很好的弹跳和滞空能力,这为未来她打背飞、远网进攻等技术建立一个好的基础。此外,她还有后排进攻能力,年轻副攻中,她的后排防守一传能力也好过小徐小马,昨天她还打了几次小强攻。从这几方面来说,她是现役国家女排副攻中,作为刘亚男替补的最好人选。

小薛有缺点,但是不应该无限放大,而她发挥不好的最大因素,更不是力量缺陷造成的,而是缺乏大赛锻炼。希望小薛好好努力,教练组也应该多让她上场比赛,积累经验。同时进一步提高她的身体素质。应该看到,她的扣球力量已经进步不少。

薛明是现在国内190厘米副攻中,技术最为全面、拦网最好的队员,而且场上打球气质很好。她的打球风格,很多人认为像蕊蕊,而我认为她更像介于蕊蕊和刘亚男之间。目前来看(不排除以后有其他好苗子),她是替补刘亚南这个位置的最佳人选。希望以后教练组能多让她上场比赛。让她成为另一座中国女排的城墙。
 楼主| 发表于 2006-6-5 12:33: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浅谈中国女排未来的挑战
看完两轮四国女排邀请赛,从我业余的角度看看女排的战术。老陈的打法和在下预计的差不多。如果有兴趣各位朋友可以到在下的博克看看去年写的关于“中国女排立体化-短期战术安排”和“长期战术安排”的两个帖子。在那两个贴中,在下用了大楚李娟担当立体攻,是一个当时比较保守的看法,因为当时大梅太嫩,所以建议用白云打小主攻,用她的后排进攻能力。现在大梅出来,就比较好办,小主攻目前有杨昊,未来有大楚,基本能保证中国女排立体进攻能力。这么一来一个最简单的立体进攻架势就出现了,在这次四国比赛中用得非常成功。

另外,老队员们的“铁三角”实力犹存。刘周的身体情况好转是最大的惊喜。因为现在我们这两个人都没有好替补。刘周和冯昆一样,要当熊猫一样地保护起来。不能再让他们受伤。这点有了,就比较好办。因为防守一传主要靠着铁三角,他们目前所组成的防守一传“面”是世界最好最稳的,有了这三个做保障,其他位置才可以放心“拔高”。小徐就是蕊蕊的位置,本来就不指望她防守(其实小徐地面有一定防守能力,不象蕊蕊几乎没有地面功夫)。大梅虽然地面差些,但是她的网上威力弥补了这点。老陈宁可牺牲一些王一梅的失误,也要提高女排的强攻能力,这次大梅基本上做到了“赚得比失去的多",老陈就放心了。基本上这就是中国女排冲击世界锦标赛的阵容。

未来2008年,可变的位置是小主攻,杨昊可能沦为替补。还有是小副攻可能会变,就看小马、小薛能否顶上来。北京最后一场打俄罗斯,中国的第二阵容虽然打得磕磕碰碰。不过有一点很明显,我们的两轮拦网都很厉害。打得那么吃力是因为整体的防守一传太差,宋妮娜传球太保守,立体进攻太少。如果未来两年这些年轻队员的一传高到位和半到位的比率提高,立体进攻能力(包括远网快攻)更强,我们就更有底气。一旦中国女排的两轮拦网都能有效遏制古巴、俄罗斯等的话,那么对付意大利和巴西的2、4号位强攻和后攻就有一定把握。随着女排拦网水平提高,减轻我们原本压力就非常大的后排防守。

08奥运,不能动的位置是周苏红和冯昆。这个“双子核心”千万不能出事儿。不然我们就麻烦了。宋妮娜能打到2008替补冯昆,但李珊几乎肯定打不到08奥运。所以未来谁能做周苏红的替补,是个大问题。比较现成的是大楚,因为她已经有打接应的经验,但如果她去了这个位置,整个女排的一传防守就要有所改变,而且进攻速度必然下来。刘周的快球组合速度是世界第一。年轻高大的小副攻和大楚要达到这个水平,两年内几乎不可能。这就是说,我们需要一套和现在不尽相同的进攻防守体系。这就看教练组的胆子,也要看队员自己的个人能力。因为这么一来,“快”字儿少了一点,需要新队员通过个人能力来弥补(如大梅的力量)。最好结果是快也有、个人实力也有,但实际上这样完美的队员太少了,所以搞不好便有个取舍的问题。

如果04老队员的状态都能保持现在这样,打到08奥运没有了我们的内在问题,但外在问题就要看别人的进步。古巴、俄罗斯、巴西、美国、意大利,说不定来上几个195到2米的高度,如果他们学习中国的快变学的更好,立体进攻能力再加强,那么我们04老队员很可能网上就应付不了,这么一来加大了后排防守压力,结果很可能就是2005年大冠军的重现。事实上,我在去年大冠军杯后写“亚洲传统快攻式微”时就提到,192、3厘米的高度已经没有明显优势了。小徐196厘米的高度优势也就是保持到08奥运,更不用提185厘米左右的老队员了。所以即便是04老队员能保持状态,到时候实力够不够用是一个大问号。

因此08年时,04老队员可以做替补,继续担当主力将会非常吃力。这次梅尔库洛娃移动到2、3号位,不用跳,手一伸便能拦到我们的快攻和周苏红的组合进攻,就是对我们自以为对方永远无法对付的快攻组合的威胁信号。虽然现在他们还拿我们没有办法,如果对方成熟,判断能力上来,对刘周组合进攻形成有效拦网仅仅是个时间问题。对方更为高大的年轻队员长球,而我们还是刘周等老队员进攻,结果就很难说。

未来国家女排副攻的“双塔”极有可能提前在奥运会前出现。目标一个,就是舍命保住拦网。欧美队伍的进攻只要我们能通过效拦网遏制,我们就活了。不然,光靠地板技术去对抗欧美越来越快、越来越立体、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点的进攻,中国女排不要说拿冠军,不小心连保住第一集团位置的都难。还是那句话,一传防守是生命线,拦网是冲向冠军的必须。因此高度必须上,这点我们没有太多的余地。打“双塔”是比较冒险的,需要教练组制定一个新的战术体系,而且对冯昆的要求就更高。如果双自由人制度实行,那我们调兵比较容易些。

不过拔高的同时,要注意身体素质的训练。千万不能出现中国男排这种高大无能的副攻。高大队员要有灵活性,除了天赋,后天身体素质训练是极其重要的。以后女排副攻在高度差不多的情况下,还是拼进攻速度,拼拦网能力,两者缺一不可,而且要有打远网、小强攻等能力,以配合全队的立体进攻。二传站位也将不再总是紧靠网带子,而是要拉到离网一、两米左右的距离,增加立体进攻的速度。关于立体进攻,就不再多说了。其重要性已经被教练组意识到,以后的问题是如何更加成熟地运用、如何在立体进攻方面出花样。

从这点来看,对女排的前景不能太乐观。未来中国女排的希望和挑战并存。

附录 - 关于解决“前区发球”

排舌网友提到我说过女排对于前区发球处理比过去好,要我谈谈为何现在女排能应付了。就我自己的观察和经验,谈谈自己看法。

关于前区球,从我打二传和其他位置的体会看,最可怕是破了传攻之间的节奏。2005年之所以前区球厉害,就是因为这点。我二传看一传球过来了,本来按部就班打我过去的快节奏传攻链。但因为有后排队员到前排接球后还要后撤,二传本来计划好与攻手的节奏被一下拖慢,攻手看到我二传本来正准备传,也已经要启动上步,但二传的一犹豫,造成攻手启动后也要一停二看,这么一来,节奏就乱了。二传传的不舒服,攻手上步受影响。因此快变甚至平拉开都没有办法打。其实这个“乱”,更多是心理因素造成的。前区发球对于像中国队这样打快节奏的队伍影响就更大,原来编排好的垫、传、扣的快速进攻节奏一旦没有了,就会拖慢整个攻传链,而我们一旦不能打快,只能4号位或者“慢快攻”,对方就容易看出我们的意图而防守住我们的进攻点。

这次的前区处理好,首先就是我们节奏调整好了。这个比较难用语言来表达。简单地说,前区球起来后,二传手不再着急启动,而是故意慢半拍,等着一传球慢慢下来(一传球还是比较高而慢,让一传队员后撤)。在一传球下来之前,二传手不给攻手发出任何进攻信息。攻手也不会启动上步,都猫着腰等二传的信号,这样一来对方看不出我们的跑位,因为我们的传攻链尚未启动,因此他们也只能等着。等一传球慢慢下来了,二传手突然出手传,传得极快,同时攻手按原计划启动。对方就无法跟上来,被我们的快变占了先机。也就是说,我们原来的一传、二传、进攻整体链的节奏从原来的“快、快、快”,变成了“慢、更快、更快”。别看这点变化,二传手等球这里的“慢”非常重要。从心理上,二传手和攻手的有了默契,大家都不着急启动。等一传球到了我二传手上再立刻跑动,就能继续打快球。

其实前区球不难接,所以一传接稳了,球起得高些,不仅给一传后撤时间,也给二传和进攻心理准备。二传之前,二传手不过早暴露传球目的,这样我们传攻后面的两个“快”节奏就有了保障。但这也需要二传手在“慢”的时候“装相”装的好,千万不能把自己传球目的通过身体的动作、眼神露出来。在慢一传时,二传身体不做太多动作最好,这样隐蔽性更强。不过这么一来,二传后面在做传球动作时,速度就要稍微快些。就是说冯昆在看到一传球下来后需要更快启动传球,这对她的膝盖可不是好消息,也加大了传球难度。唯一希望一传时,最好球能传到她的额前。
这些不容易说清楚,如果在场上一实验,就能体会了。说不到点的地方,还请多包涵。
点评四国赛的中国女排
2006年中国四国女排邀请赛接近尾声,看过几场比赛后,想谈谈对队员和女排整体发挥的感想。先谈谈对几位队员的看法。

王一梅
基本确立自己的大主攻地位。她的前后排进攻对欧美队伍的威胁,已经超过郎平以来的任何一位主攻手,特别是调整和开网进攻,成功率高,威胁极大,常常造成对方起球后不能舒服地打防反或者直接得分。中国女排渴望的实力派主攻、特别是能打调整、开网和后排的大主攻终于出现,是这次系列比赛重大收获之一。大梅除了力量奇大之外,扣球被拦后情绪不受影响而依然敢下手的气质,非常难能可贵。二传对她的信任越来越高。她发球的威力基本上已经超过大楚、杨昊,就是失误还略微多些。后排防守也在改善中,但不必为此太着急,毕竟她的主要任务是摧营拔寨的强攻。大梅出色的身体素质,使得她的拦网滞空能力很强。她和徐云丽的拦网这次对古、俄、荷兰的四号位和二号位进攻的威胁是极为明显的,这可能是连古巴也没有料到的事情,造成他们扣球接连出现失误,而俄罗斯、荷兰的主攻甚至出现四号位打“软球”的状况。从扣拦发三个环节来看,只要大梅保持这样的趋势,女排未来大主攻的位置必然属于她。

徐云丽
自从联赛第一次看到她,就一直看好这位福建姑娘。没有想到她第一次参加国际比赛,就能有如此好的表现。拦网的威力,基本上已经可以替代受伤的赵蕊蕊。中国女排网上城墙终于补了一个缺口。她的拦网对于古巴、俄罗斯的威胁是非常显而易见,并且多次造成对方扣球失误。中国女排的拦网一旦能让欧美扣球手感到不舒服,后排防守的压力就能减少,后排防守起球的精确到位率提高,防反就可以打我们擅长的快变。因此小徐的拦网效果,不仅仅体现在直接拦死对方,而且对女排整体的防守反击的贡献。

对于她进攻的缺陷,不必操之过急。为了提高小徐在拦网和进攻能力,需要继续提高她在身体素质方面训练,要精雕细刻、科学地练。她的上身力量还是有些不平均,发球时候的扭腰摆肩动作显示了她力量的弱点。此外,毕竟这是她第一次参加国家女排的国际比赛。与王一梅相比,她的国际比赛经验非常有限。因此更需要教练组放手锻炼她,不管她发挥有多好多坏,都应该让她在场上打,不要总是一发挥不好就立马换人,这种做法不利年轻队员的成长,如果发挥不好,让她下场短暂冷静一下可以,但应该继续相信她,让她上。另外,个人希望未来几个国际比赛中,小徐不要打得太顺风顺水,让她有点波折,更有利于她的成长。

~~~周苏红和冯昆~~~
跳发球明显提高,腰腹动作的合理运用,让她的跳发力量更大,稳定性更好,威力更强,作为一名老队员,还能不断提高自己,实在不容易。老队员中,现在唯有她没有重大的伤病,而且状态一直保持得相当好。蕊蕊受伤后,她和冯昆是中国女排的核心。不过正因为她的作用太大,且没有伤病,目前至少在2008以前,没有哪位新队员可以替代她,因此更应该注意对她伤病的预防和保护。此外,女排教练组也应该想一想,万一她受伤,该如何应对。在这个位置上就是一个人,也是非常危险。必要时候还是应该考虑让李珊或其他人在这个位置练练。尽管周苏红“不可替代”,也该未雨绸缪,有个替补方案才成。

冯昆是女排的灵魂。她的伤明显还在影响她的发挥,说实在看了非常心痛。5-1配备的特点造成主力二传手必须一撑到底,即便替补二传再好,一旦上场也很难真的“替补”她在其他方面对全队的隐形作用,如对场上形势的判断、与其他队员的化学粘合度、战术运用和节奏等。世界锦标赛在眼前,女排进入阵容稳定期,冯昆上场少不了,但她的伤又不能让她过于吃力。状态出太早更不行。目前来看,冯昆的经验比过去好,但身体能力明显下降,所以影响了她的拦网和进攻(进攻还是其次)。作为一名老队员和有着较重的伤病,她这次的发挥应该说相当不错。

不过她和高大新队员的配合还是有点问题,主要体现在传球的点。给小徐的快攻点、四号位的强攻、以及1号位和六号位的后攻,有时候偏低,当然过去的女排需要她打战术快攻和拉开进攻,所以过去她传球低是对的。但如今新队员的扣球点明显高了,但移动速度相对比老队员慢半拍,这需要二传做相应的调整和适应。随着比赛增加,希望她和新队员磨合尽早完成。

~~~刘亚男和杨昊~~~
刘亚男还是一把快刀,看来此次集训她的身体调整得非常成功。不仅速度恢复了,连扣球拦网的高度也有了很好的改善。身体条件的恢复,使得她场上发挥明显好于去年。特别是她的防守一传,在新队员防守能力较差的情况下,作为女排“防守铁三角”成员之一,其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基本上她的小副攻位置是没有悬念。未来希望她的伤病要好好控制,注意修养。

和刘亚南一样,状态恢复得非常不错,开网进攻的威力又回来了,进攻节奏各方面非常好。虽说这几次比赛基本上发挥了水平,但和其他老队员一样,她的潜力基本到此为止。杨昊和刘亚南未来最好就是保持自己的状态不要下滑。期望她们能在技术上有进一步提高不太现实。她们的优点和缺点也基本上成型。最明显的缺陷,他们的拦网是中国女排最弱的一轮。当然说最弱,不是说他们拦网真的很差,而是在面对欧美一流主攻的时候,他们相对显得弱了些。他们的拦网判断相当好,因此对方扣球点只要低些,刘杨拦网成功率便提高,问题关键是在拦网高度上,而这正是老队员无法提高的一方面,就是他们的高度和身体素质。

未来希望这两位能在保养的基础上,采用一些针对性强的身体素质训练,以保持她们目前的身体状态,控制伤病。如果老队员们能保持好这种技术战术和身体状况,世界锦标赛中国女排冲击冠军就有希望。

~~~马蕴文和薛明~~~
马蕴文的确身体硬朗,但这点优势还没有在比赛中体现出来。无论是扣球还是拦网,她表现平平。其实以她的身体素质,最先能够出彩的应该是她的拦网,可惜也没有太多建树。薛明是个灵性极好的队员,弹跳非常不错,不过力量的劣势虽说在改善,但还是没有质变。在对古巴的比赛中,她的快攻球扣下去后,对方后排队员手一捞,就能救起来,这点充分体现她的力量问题。此外,教练组对她还是不放心。疑人不用,这也是她可能最后出局的最大因素。

如果赵蕊蕊回归,小马她也只能暂时告别一下国家队。薛马的未来,还是在世界锦标赛后再看,对于当前的世界锦标赛来说,他们二人是可有可无的。薛明的位置是小副攻,而小马的位置过去是大副攻,自从小徐出现后,如今又成为小副攻的替补候选。如果未来中国女排战术进行调整,如实行“双塔”,让自由人替补两个高大副攻,那小副攻的位置还可能面对浙江的罗俞和河北的尹萌的挑战(两位都在190以上,但技术不够全面)。从女排目前的需要来看,小副攻的位置必须是一名技术较为全面的候选人。现在看来,薛明后排技术有优势,小马身体硬朗些但不够全面。二人对小副攻的竞争才刚开始。这次两人都出局也不奇怪。

~~~楚金铃和李娟~~~
和前面小马小薛一样,这两位新主攻此次有些失意,两个人都是属于技术较为全面的主攻手,都是打小主攻。不过李娟的位置更危险些。毕竟从替补角度看,大楚的发球和后排进攻更实用些,而这两点正是李娟的弱项。大楚经过几年的联赛和国际比赛,后排技术已经有所改善,因此李娟的后排防守优势就更小。以此看来,大楚作为杨昊的替补可能性更大。教练组对大楚的培养时间更长,投入更大,因此不会轻易放弃,毕竟李娟的入选时间短些,国际比赛经验较大楚少。如果这次带4主攻,则杨、楚王、李都入选也非不可能。如此一来,副攻人选就要看赵蕊蕊和张萍的恢复情况。

~~~赵蕊蕊和张萍~~~
蕊蕊目前看来非常不乐观。赵蕊蕊能恢复多少很难讲,这点从去年说到了今年。教练组对赵蕊蕊还是非常期待,其实只要她能恢复到可以上场每局打个十分钟的程度,只要拦网威力能恢复7、8成,她就肯定会去世界锦标赛,和小徐构成相互替补的关系,而不是双塔齐上。只要赵蕊蕊能做到这点,小徐上场比赛时压力就会小很多,更有利于她的发挥,教练组也不用为把赌注都压在小徐身上而担心。如果赵蕊蕊这次不能成行,那么张萍能否上就看自己的状态了。膝盖伤对弹跳和身体移动的影响非常大,因此张萍的拦扣发等环节的实力都出现明显下降。目前看来,她的情况非常不乐观。作为球迷,我们希望张萍还是下决心动手术,解决伤病问题为上。毕竟伤不解决,实力恢复不到过去的8、9成,还是去不了日本。

~~~浅谈技战术~~~

一传防守一直是亚洲队伍的本钱。这次比赛中,欧美队伍发球普遍“偏弱”,让我们的一传防守没有真正地经受挑战。不过中国女排在一传方面还是有所提高,进步最明显的是,现在对付前区飘球处理的比过去好,没有影响到自己的快攻节奏。当然未来还要在和意大利、巴西的比赛中继续锻炼。对方的前区飘球一旦失灵,就逼她们多发底线球和跳发(对于跳发我们还是比较有办法),增加对方的发球难度和失误率。对于底线发球,我们女排的一传最差也能做到半到位,半到位的球我们能打强攻、立体进攻甚至远网快球。特别是有了王一梅,女排在四号位强攻方面,底气足了很多,也减少了一传半到位球对我们的负面影响。

从对古巴失去的一局看,我们女排目前对“一传精确到位”非常依赖,没有这点,很多战术无法打,一传一旦是“半到位”,冯昆现在一般就是四号位。反观古巴在“一传半到位”的情况下,还能偶然远网打快球。这点我们女排应该学习一下。其实我们的队员是有能力打这种球,就像后攻一样,我们以往不打不是因为不会打,而是没有将后功融入战术体系中。我们完全能吸收远网快攻,小徐有点,刘亚男有滞空,我们二传手的技巧又好于欧美,因此我们有能力打。而远网攻的节奏与我们常用的快攻节奏不同,能造成对方拦网判断失误而取得出奇制胜的效果。

这次非常高兴地看到 女排终于较高频率地使用了后排进攻,而且效果相当明显。在北仑的比赛,我们的后攻过于集中在六号位(三号位后排),1号位(2号位后排)这点打得非常少。在北京的比赛中,中国女排的一号位也开始发威。过去欧美冲击我们用的就是1号位后攻,如今我们也以毒攻毒。特别是在一传半到位或防反时起球半到位时,中国女排不再是一味地打四号位强攻,而是主动进行后排进攻并将后攻融入整个进攻体系,这是女排这次在进攻战术方面最大的收获,。唯一的瑕疵是冯昆的传球偶尔有些偏低,造成了几次后排扣球失误或推攻。我们的后攻是典型的战术攻,打速度,所以传球点低些也是必须的,不过要减少失误。未来女排需要更多的打后排进攻,要习惯打后排进攻。连过去对后排进攻不太重视的古巴也开始提高对后攻的运用,我们更应该在后攻的方面想想新点子,走在对手之前。

此外,我们还要注意的就是在后攻的运用方面不能保守,不管场上有利或不利的情况下,都要敢主动组织后攻。未来打后攻如果能打得像打前排快攻一样的自然而然,那我们的整体进攻体系就更加完善,威力更大。还有就是要敢分配球,不要集中一个进攻点,不要为了保险,老打六号位后攻,这一点一旦被看破,最容易被对方拦到。因此要敢于在一号位甚至于像古巴一样在5号位(4号位后排)进攻。另一个可喜的情况,就是看到周苏红也在打后攻,再算上楚金铃,我们就有4位选手可以后排进攻,这大概也是女排历史上第一次有那么多选手能打后排攻。

在蕊蕊受伤后,欧美对我们所具有的较大网上优势被“徐王”的拦网再次打破,两位高妹多次拦死对方的一、二号位进攻,这点尤为难能可贵。不久之前,我们还感叹对欧美的二号位前后排进攻毫无办法,如今高大年轻队员的出现,多少弥补了这个中国女排网上最大的缺口。如果说一传防守是我们的生命线,那成功的拦网就是中国女排冲击冠军的必须法宝。我们女排几乎所有世界冠军的获得,都和有出色拦网有着密切关系。从这点来说,就可以理解为何教练组对赵蕊蕊念念不忘,为何大胆培养小徐。不得不承认的一点,拦网实力和高度有着相当大的关联性,因此,小徐大梅如果能今后稳定发挥,加上老队员的经验,女排冲击冠军的可能性将大增。
不过要指出一点,我们这次比赛是4老2新,而古巴是三老三新,俄罗斯是全新,因此胜负不能说明问题。由于对手上场的新队员比例高,对中国女排的节奏不习惯,因此被我们“欺负”了。但从2008年角度看,对手的提升潜力更大,我们对他们的主力阵容了解也有限。相对而言,我们现在这几个人几乎就是世界锦标赛甚至是奥运的主力阵容了,补上的新队员少,这也或多或少限制了我们的提升空间,而且还过早在对手面前暴露了我们。未来如何安排奇兵,能在场上打对手一个措手不及,是需要教练组好好思考的问题。
双塔副攻”战略 - 谈谈 薛明
昨天和俄罗斯的比赛结束后,很多对薛明的评论各异。也谈谈在下的观点。

薛明出现在主力阵容,对昨天女排的最大贡献,就是拦网。面对身材高大的俄罗斯,中国女排两轮拦网(徐运丽、薛明)都对对方攻手形成很大压力,这是中国女排历史上极为罕见的现象。应该说,未来中国女排能保持对欧美对手如此的拦网压力,中国再夺取世界冠军就有很大胜算。而“徐薛”搭配,已经显示出“双塔副攻”战术的成功和威力。至于昨晚中国队一传防守不好,与徐、薛关系不大,未来可以通过调整其他队员来调整。

很多人讲,薛明只是拦网好。依我看,凭薛明的拦网实力,就应该进国家队。薛明的特点是步伐迅速,有些“凌波漫步”的风格,拦网移动速度非常快,对方打快,她也能跟上形成有效拦网,对方打定点强攻,她也能拦死或形成有效拦网。这点包括小徐也不如小薛。公平地讲,拦网技术上,小薛强于小徐和小马。

此外,薛明拦网判断很好,还有着刘亚南所没有的192的身高和322厘米的弹跳。如果说我们需要刘亚南的快攻和地面防守,那刘亚南在前排时候,薛明的优势正好能弥补刘亚男的劣势。再说192厘米的身高,不比欧美任何副攻差,弹跳322,更是世界水平,而薛明的速度和灵活性,却是欧美副攻所没有的。昨天有些专家说“薛明拦网对欧美队伍没有威胁”,这话说得有点不符合事实。

薛明背快球被很多人指责。但各位不要忘了,身后进攻,需要二传手和副攻有着非常密切的配合,因为二传是凭感觉传球,看不到攻手的位置,因此默契非常重要。而薛明近几年来很少有机会打球,二传手小宋也是如此。在这种情况下,薛明的背快背飞打得不顺也是可以理解。昨晚,小宋就传了一个身后快球,无轮点还是位置,都很别扭,小薛打不好,不能一概而论认为是薛明的问题。相对而言,到了第三局,小宋和薛明开始打身前快攻,薛明的扣球得分马上就上去(二传比较容易判断攻手的位置,容易组织快球),不仅速度很好,而且扣球点高线长,球的落点很聪明,对方拦不到,后排也接不了。证明她在网上进攻是有优势的,不是“对欧美队伍毫无优势”。

那么薛明的问题在那里?说白了,就是上场不比赛太少,比赛感觉没有 。很长时间薛明都没有和欧美球队打球,所以下手感觉生疏,毕竟打中国联赛和打欧美对手的应付方法不同。不过我看好薛名的弹跳和速度。这是中国传统副攻进攻的首要必备因素。我们的快变向来是快为主,不是以力量为主,因此,薛明力量差,承认是个弱点,但绝对不是致命的弱点。

其次,薛明步伐灵敏,这点比小徐小马都出色,不仅有利于拦网,也有利于打组合进攻。还有,就是她有很好的弹跳和滞空能力,这为未来她打背飞、远网进攻等技术建立一个好的基础。此外,她还有后排进攻能力,年轻副攻中,她的后排防守一传能力也好过小徐小马,昨天她还打了几次小强攻。从这几方面来说,她是现役国家女排副攻中,作为刘亚男替补的最好人选。

小薛有缺点,但是不应该无限放大,而她发挥不好的最大因素,更不是力量缺陷造成的,而是缺乏大赛锻炼。希望小薛好好努力,教练组也应该多让她上场比赛,积累经验。同时进一步提高她的身体素质。应该看到,她的扣球力量已经进步不少。

薛明是现在国内190厘米副攻中,技术最为全面、拦网最好的队员,而且场上打球气质很好。她的打球风格,很多人认为像蕊蕊,而我认为她更像介于蕊蕊和刘亚男之间。目前来看(不排除以后有其他好苗子),她是替补刘亚南这个位置的最佳人选。希望以后教练组能多让她上场比赛。让她成为另一座中国女排的城墙。
发表于 2006-6-5 12:43:16 | 显示全部楼层
早些时候已拜读过<龙凤剑客>的文笔了,分析的确实不错,索性再看一遍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5 12:44:44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好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5 12:46:36 | 显示全部楼层
分析得很详细 [s: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5 12:53:56 | 显示全部楼层
貌似是某剑客的大作
嘿嘿
看了头两段
挑出几个问题
1.rr的后排防守可不想某些人想象的这么脆弱,不信可以回头看看比赛
2.小薛基本就是小副攻,但是小马绝不可能去小副攻,否则中国队的战术变化就玩完了,三个新副攻里只有小薛和小徐兼打过大小副攻,小马从来都只打大副攻
3.跟俄罗斯的比赛小宋传球保守?我天,也不看看什么一传,小宋有办法能只传给大梅?今天凡是一传到位的小宋把攻击点都分得很散,包括在冯坤手里始终被晾的李娟和大徐都得到了大把的扣球机会,如果是主力的一传阵容,这场比赛的战术组织肯定会更丰富。
4.提高一传半到位率?这是什么概念?一传竟然还能整出个半到位率,不知道这位作者名不明白什么叫做半到位?而且跟俄罗斯的比赛半到位的球还不够多么?50%以上的一传都在三米线上,二传纵使是神仙也打不出战术来,还想通过半到位率提高战术组成率?
5.立体进攻包括远网快攻?……
两段看完我就看不下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5 12:59:30 | 显示全部楼层
蕊蕊不是没有地面工夫,只是有了自由人之后,蕊蕊的地面工夫失去展示的机会.蕊蕊是打接应出身,01年香港大奖赛,当张静和蕊蕊同时在场上时,蕊蕊是要留守后排的,张静被自由人换下.记得当初体坛周报有评价过张静和蕊蕊两位高妹,对两人的评价是,张静身体素质更佳,蕊蕊则更加灵活细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5 13:00:40 | 显示全部楼层
爱丽洁的猫 ,转发作品是让大家一起分享讨论,你好象有情绪啊
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5 13:03:4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这不是讨论问题么?
难道有错不应该指出来?
而且有些话实在是荒谬得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5 13:07:23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真是很好,但是最重要的是陈忠和是怎么想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5 13:07:29 | 显示全部楼层
爱丽洁的猫,什么叫有些话实在是荒谬得很,请指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5 13: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头两段的问题我都在前面的帖子里指出来了
摆着给大家看的
要是觉得我说的不对那么也请明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5 13: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的文章也很不错的,作者写文章相当不容易了,你怎么不赞一个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5 13: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你的夸奖
不过我这人向来都实话实说
在我看来并不是长文就是好文
因为写东西不是比码字数
有问题我从来都是直接指出来
而且这位作者的文章我曾经拜读很多了
他的一些误导性的论点实在是让我的理智很难接受
我们看球评球的首要条件是要一定程度上懂球
如果实在不明白那最好不要装做很懂的样子来发些唬人的文章
误导了新进球迷可能会影响其他人之后很长一段时间的思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5 13:23:2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会转告给此作者的,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5 13:25:1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长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6 10:27:20 | 显示全部楼层
胡言乱语天后再度重出江湖,又开始咋呼“高空作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6 10:31:45 | 显示全部楼层
贱客自己都不敢到这里发文了
文章不是写得长就可以到处骗人的
刘亚男的拦网居然成了中国队拦网最弱的一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6 11:06:18 | 显示全部楼层
二传传背后球是靠感觉的?
也许你是二传,而且你是靠感觉传的
但是背后球绝对可以看着传的,虽然没有身前球那么方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6 11:08:39 | 显示全部楼层
写文章当然值得赞赏,尤其写那么长的文章
但是,内容的精彩度如何,和长短就没什么关系了吧?
有些事情不是靠自己臆测就可以的,有些事情也不是靠一场两场球
就说明问题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开放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VBOL.cn ( 浙公网安备 33021202000496号 )

GMT+8, 2024-6-2 08:04 , Processed in 0.27141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