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开放注册
查看: 3807|回复: 19

1995年中国女排队员及简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7-29 20: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主教練  郎平
  教練  陳忠和
  隊醫  田永福
  
隊員 隊伍 出生日期 入隊年份 位置 身高(cm) 扣球高度(cm)
攔網高度(cm)
1 賴亞文
遼寧   09-09-70 1989 副攻   187cm 扣球高度(cm)317拦网高度 305
2 李艷
福建   18-02-76  1995  主攻/自由人  178cm 扣球高度(cm)305  拦网高度300
3 崔詠梅
八一   23-12-69  1993 接應  181cm  扣球高度(cm)303  拦网高度288
4 諸韻穎
上海   15-01-78  1995  二傳  175cm 扣球高度(cm)298 拦网高度288
5 吳詠梅
八一   01-01-75  1995 副攻  186cm 扣球高度(cm)313  拦网高度300
6 王怡
上海   25-05-73  1991 副攻/自由人  189cm 扣球高度(cm)314 拦网高度303
7 何琦
雲南   24-08-73  1995 二傳 178cm 扣球高度(cm)305 拦网高度298
8 潘文莉
八一   12-01-69  1993 主攻  182cm 扣球高度(cm)315 拦网高度300  
10 王子凌
福建   14-01-72 1994 接應 181cm 扣球高度(cm)305 拦网高度290
11 孫玥
江蘇   31-03-73  1992 主攻  186cm 扣球高度(cm)310 拦网高度300
12 鄧揚 江蘇 10-04-75 1995 接應 182 扣球高度(cm)313 拦网高度301
18 殷茵
浙江   02-01-74 1995 主攻  183cm 扣球高度(cm)318 拦网高度310

真正從幕后走到台前,教練員這個字眼兒對賴亞文來講還是全新的。她以前是在訓練課下、比賽間隙摻和球隊事宜,擔負起隊長職責,而今跟隊員們面對面站著講話提要求,她說:“我還不很習慣,大概需要個過程吧。”
十年前胡進上崗中國女排時,賴亞文是風華正茂的隊員,兩個人彼此聯手過,合作起來蠻有感覺的,她主動大包大攬除大事以外的任何瑣事,包括給隊員分發必用品和承上啟下的銜接洽談,他給予她相當的信任和權限,包括技戰朮打法制訂和人員調配的“大事”也找她商榷。賴亞文長于思考,文靜而含蓄,從不胡亂行事或隨意評說什么,是哪個主教練都愿意相中的助手人選,而且她的知名度很高,工作起來上下左右的協調關系很熟很順暢。胡進給予賴亞文很高評價:“她讓我輕松了一半。”

現在中國女排走到哪里,通常是賴亞文打前站,隊里的經濟往來賬也多由她掌管,還有本隊的贊助事宜及比賽行程安排,統統由她一手料理,只要她開通手機,大事小情便會不斷向她涌來。她的人緣極好,當了教練仍是謙和卑恭,隊員還習慣叫她“賴姐”,有什么\\悄悄話兒樂于跟她咬耳朵,有時胡進也難改口,稍不留神“亞文、亞文”地順嘴溜達出來了。  


--------------------------------------------------------------------------------

--  作者:柠檬树
--  发布时间:2005-2-15 23:41:00

--  
在現代排球運動日益向著高大化發展的今天,身高1米78的李艷在主攻這個位置上顯然不具備高度的優勢,但是,她身體素質好,彈跳滯空時間長,可以充分利用這一特點進行空中變化來彌補個矮的不足。對于自己特長的認識、加上不服輸的個性,李艷開始用自信與勤奮找尋著自己在主攻線上的立足點。
廣島亞運會是李艷運\\動生涯中最苦澀的一段經歷。第一次穿上國字號戰袍、第一次出戰洲際綜合性運動會,盡管李艷并非主力隊員,可一想起決戰決勝局比分打到19比19時自己扣出界外的那個球,李艷就自責不已。紛至沓來的指責使一向自信的李艷迷失了自己,一時間她都不敢踏入訓練場。是陳忠和主教練一番“你是有潛力的只是還沒有突出自己的特點……無論遇到怎樣的壓力,你都應該勇敢地去面對,沒有了自信,就沒有了李艷”的開導和點撥,使她豁然開朗,說我不行?我偏要証明給你們看......亞運會沒打好,說明我練得還不夠,只要功\\夫深鐵棒都能磨成針,我就不信練不出來!”振作起來的李艷重新活躍在訓練場,在找尋自身技朮特點的同時,等待新的機會。

1995年2月郎平歸國執教。在柳州的冬訓中,李艷進入為重組中國女排作准備的18人大名單。“機會給了你,但能不能把握住機會,還要通過自己的努力………”集訓開始,郎平這樣鼓勵李艷,也這樣告誡每一個入選者。“不僅要留下來,而且一定要爭取打上主力”,李艷對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她很自信但更清楚自信的前提是自強。李艷行動起來,全力以赴地投入到訓練中。“越是困難的時候,越能咬緊牙關堅持下來,這正是一個優秀的主攻手所必須的素質,几分耕耘几分收獲,大集訓結束后,她不僅站在了正式組建的中國女排的隊列中,而且如愿以償地擔起了主力攻手的重擔。在經歷了四國女排邀請賽和世界女排大獎賽的實戰鍛練后,1995年世界杯賽,李艷和隊友們同仇敵愾,團結奮戰,不僅力克韓國女排報了一箭之仇,而且以季軍的身份拿到國際排聯第一批通往亞特蘭大奧運會的入場券。

1996年,李艷的競技狀態就一直不理想,特別是在亞特蘭大奧運會前最后的一次熱身賽──瑞士國際女排邀請賽上,李艷的表現更是大失水准。中國女排還召開專門會議,讓全體隊員象解剖麻雀一樣,為李艷分析“病因”。群策群力是中國女排的傳統。在這個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治病救人的幫助會上,李艷經歷了有生以來最徹底的一次“靈魂透析”,隊友們誠\\懇地但又是尖銳地批評,几乎句句點到李艷痛處,愧悔交集的李艷失聲痛哭,一塊大毛巾生生被淚水濕透。響鼓也需重錘敲。經過一番靈魂的洗禮,李艷決心每一堂訓練課無論難度多大,無論自己有多累,無論教練布置怎樣的難題,都要以最飽滿的精神狀態去面對,要在克服困難中找回自信,打出氣勢。

自信者自強。亞特蘭大奧運會,李艷不僅以平均扣球成功率超過50%以上的成績被評為國際排聯最佳女運動第三名,而且為中國女排贏得奧運\\銀牌立下了汗馬功勞。李艷在1998年的世界錦標賽中再為中國隊取得了第二的佳績。

自胡進教練上任後,李艷憑著出色防守功\\夫,為球隊的需要改任自由人一職,但在1999年世界杯前的車禍使她錯失了代表中國隊的機會,但李艷在康復後不負眾望,在2000年大獎賽中獲得最佳自由人的稱號。  


未曾開口,笑容先至。崔詠梅的笑容和過去一樣清朗。

她是山東煙台人,但言談舉止卻似江南的和風細雨。

不過,她還是有一些變化,比過去能說了。過去是"金口難開",現在呢,話不多不少,聲音不高不低,語氣不緊不慢,剛剛好。也許是這幾年她當上八一女排領隊的緣故,見的人、經歷的事多了,舉止更加大方得體。

眼見著自己的隊伍一步步走出低谷,今年更是拿了九運會冠軍,她欣喜之余,話語間卻有些失落。這種失落,雖然不明顯,像微風拂過水面,但心底的漣漪,悄悄登上了她的眉梢。

綁架!

1984年,崔詠梅離開家鄉山東煙台,來到北京紅山口,進入八一青年隊,她立刻感覺到很大的壓力。"聽說你們隊搶了一名小隊員,是哪一位呀?"其他項目的教練、隊員,總是來到排球館觀看崔詠梅。她一下子出名了。

原來,崔詠梅加入八一隊,經歷了一番曲折。

這一年,不到16歲的她被推薦到山東省隊試訓。1.75米的身材並不突出,她落選了。這時,恰逢八一隊教練陳平分來到山東挑選隊員,一眼就選中了崔詠梅。

這可把她樂壞了。她從小喜歡解放軍,穿上軍裝神氣不說,單是聽到“解放軍”三個字,就覺得溫暖、親切。她自然是一百個答應,就來到了北京。

沒過多久的一天傍晚,小崔詠梅正在宿舍裡,聽見樓下有家鄉人來找,說是女生宿舍進出不便,請她下樓說話。

崔詠梅高高興興地下樓,還不知道怎麼回事,就突然被幾名大漢不容分說地推進一輛路邊發動著的汽車。沒等她坐穩,汽車發動了,直奔北京火車站。崔詠梅意外地看到父親也坐在車裡。

這邊,隊友已經把情況告訴了八一隊劉維勤教練。劉維勤沒有細想,叫上幾名男隊員馬上追了出去。

“像綁架一樣!”等小崔詠梅明白怎麼回事之後,已經身在火車上了。她這才知道,山東方面見她被八一隊選中,反悔了。父親實在拗不過他們,就帶他們來到北京。知道八一隊不會放人,山東方面只好出此下策。

火車還差幾分鐘就要開動,小小年紀的她正不知所措,坐在火車上發呆。劉維勤帶著隊員趕到了,同樣不容分說,硬是把她拉了回來。

三大法寶

自從接觸了排球,崔詠梅就有一個心願:成為一名出色的二傳手。“每一次進攻,球都要通過自己的手傳出去,很有成就感。”

然而,在國家隊的那幾年,她都是以接應二傳的身份出現在場上。因為所有的教練都有一個共識:她有如此出色的攻擊力,棄之不用實在可惜!

讓教練們如此心動的,是崔詠梅打球的三大法寶:跳發球、兩次球、後排攻。她的進攻快如閃電,再加她是左撇子,更加令對手防不勝防。

可能有很多人忘記了,她是國內第一個使用跳發球的女排隊員!跳發速度快、弧度低、落點刁,每每出現場上困難的時刻,她總能憑此絕技建立奇功。

她只是在排球生涯前期(青年隊時)和後期(出國打球時)做過“主二傳”,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小小的遺憾。

另外,她也曾長時間的出任場上“自由人”,肩負防守重任,技術的全面可見一斑。

四進四出國家隊

1998年世界女排錦標賽,中國隊獲得亞軍。賽後,兩位老隊員崔詠梅和賴亞文相擁而泣,互道珍重。“第二啊。”崔詠梅回到意大利梅蒂尼科斯俱樂部。一個賽季之後,她滿懷遺憾地離開了賽場。

崔詠梅是在中國女排開始滑向低谷時出道、即將再次騰飛時退出。早兩年或晚兩年,她都可以擁抱運動生涯最高的夢想──世界冠軍。

這就是命。

1985年,年僅17歲的崔詠梅入選國家青年隊。在當年的世界女子青年錦標賽中,擔任二傳手的她帶領中青隊奪得第三名,個人也獲得最佳發球和最佳防守兩項大獎。國內媒體一片驚呼:“中國女排二傳位置有了接班人!”

1986年,她進入國家集訓隊。僅半年的時間,她又被退回了八一隊。“當時我還太小,各個方面都不成熟。”但是,她看到了和老隊員的差距,更看清了自己的努力方向,信心反而增強了。

1988年,她第二次入選國家隊,參加了漢城奧運會。她記得自己上場後,緊張得簡直有些透不過氣來。腦子一片空白,比賽就結束了。剛剛奪得五連貫的中國隊獲得第三,開始向低谷滑落。她也開始了長達兩年的冷板凳生涯,比賽中很少上場,自己也解釋不清。

1993年,正值新婚大喜,崔詠梅再次接到國家隊的調令。

1997年,她受到意大利梅蒂尼科斯俱樂部邀請,出國打球。

1998年,國家隊發生意外,賴亞文因病長期住院、王怡出走杳無音信,全隊困難重重。崔詠梅冒著被俱樂部除名的危險、義無反顧地返回國家隊。

詠梅的心病

一:鬧鬧

崔詠梅隨身攜帶的挎包裡,裝著幾張相片。相片上一個胖胖的小家伙,是她的女兒,剛滿10個月。圓圓的臉、水靈靈的小眼珠,人見人愛。

多年的排球生涯,給崔詠梅帶來一身的傷病。剛到八一青年隊不久,她就在一次訓練中踩在球上,重重地摔倒了,頸椎錯位!之後,又查出腰椎間盤突出。這些老傷至今困擾著她,幾乎每一天都需要隊醫為她按摩治療。加上工作上的奔波,使她有種疲於奔命的感覺,女兒的照片給了她很大的安慰。

有空就拿出相片看看,她的心情就會舒暢不少。但是,女兒也是崔詠梅最大的心病。女兒的學名叫劉文博,名字起得文靜而大氣,可小家伙一點也不文靜。“都是孩子的小名起得不好,叫鬧鬧。”唉,果然很鬧。

才三個半月大,鬧鬧就“急不可待地”站立著到處走,精力異常的充沛。崔詠梅很奇怪,怎麼別人家的孩子整天在睡覺,鬧鬧卻不。每天晚上8點鐘準時睡覺,小家伙凌晨4點鐘準醒,“比鬧鐘還準”。小小年紀,鬧鬧好像已經知道了時間的寶貴,絕不肯多睡一分鐘,白天只睡一個小時。“淘(氣)死了”,幹脆不叫她“鬧鬧”了,直接叫“文博”。

問題接踵而至。夫妻二人由於工作的關系,經常長時間外出,家中無人,誰來帶孩子呢?“崔姐,我們來帶孩子吧。”隊員們吵吵鬧鬧。“那不行,你們還不把孩子玩兒壞了!”玩笑過後,崔詠梅隱隱的有些憂慮。

於是,她只能把孩子送回山東煙台的姥姥家。孩子的姥姥、外公自然是百般呵護。

崔詠梅只能通過電話關心小文博。“孩子現在一直管我叫‘媽’!”孩子的姥姥在電話另一邊說,崔詠梅的心裡被針紮了一下。

她實實在在地覺得痛苦,可是無法解決。

二:老公

1993年,崔詠梅新婚不久,便接到國家隊的一紙調令。

也許是對“冷板凳"”記憶猶新,或是有些厭倦,這一次她有些猶豫。愛人很了解她,只簡單的說了一句:“你可以不去,但你能肯定自己日後不會後悔嗎?”她二話沒說,告別剛剛建立起來的小家庭,返回國家隊。

國家隊一去就是好幾年,之後是出國打球,退役後又當了八一女排領隊,崔詠梅的生活被排球充得滿滿的。愛人以前是八一男子手球隊隊員,工作後同樣是天南地北到處跑。所以,新家常常是空無一人。

“咱們家比旅館房間的利用率還低。”愛人調侃著說,崔詠梅的心中又被針紮了一下。

三:俱樂部

由於部隊球隊的特殊性,每一年八一女排的主場、讚助等等一些事宜,都會成為崔詠梅的心病。誰讓她是領隊呢?這些事統統歸領隊管,她只能全國各地到處跑,沒有人會出來幫助她。


--------------------------------------------------------------------------------

--  作者:柠檬树
--  发布时间:2005-2-15 23:42:35

--  
1999年中,崔詠梅剛剛從意大利回國,正想照顧照顧家庭、愛人,好好地休息休息。可是到了第三天,八一隊的領導就登門拜訪了。一番循循善誘,好話說盡之後,八一女排領隊一職落到的她的肩上。
去年,她懷上小文博數月,身體漸漸沉重了,走起路來很吃力。可是,新賽季眼見著就要開始,主場尚未確定、讚助方還沒有著落,俱樂部的建設問題又擺到她的案頭。多如牛毛的事情在等著她。
沒有主場聯賽怎麼打呢?沒有讚助隊員怎麼受得了呢?不成立俱樂部球隊怎麼發展呢?好吧,一件一件來!她肩扛“兩毛三(上校肩章)”、挺著大肚子登上了南來北往的火車。
一次去山西太原聯系主場事宜,連續六個小時的長途大巴之後,她握著一張中舖車票登上火車。她沒有想到一個問題,身體笨重得根本無法登上中舖!換了下舖躺下之後,她想起了這個未出世的孩子,不由得一陣心酸。
上賽季最後一場女排聯賽,預產期鄰近的崔詠梅仍然沒忘領隊的責任,照舊坐在賽場邊觀看。第二天她接到通知住進醫院,第三天小文博出世了。
“怪不得小家伙的精力這麼旺盛!”崔詠梅語氣復雜地說,“汽車、火車、球場成了她的胎教場所。”
也許正是被這份敬業精神感動,所有認識她的人,無論年齡長幼,也無論是隊員、領導,都叫她一聲:“崔姐!”
聽到這個稱呼,她覺得很親切。
風,遠遠地飄向別處,心底的漣漪,漸漸在眉梢上化開。
“會好起來的,我相信。”崔詠梅長出了一口氣,笑容又回來了,還是那樣明媚。
俱樂部的構架慢慢地健全了,以後,再也不用她一個人裡外的忙活,總算可以多照顧照顧家庭、愛人了。
無論如何,2002年聯賽、大集訓之後,要把小文博接回自己的身邊,一定要親耳聽聽孩子叫“媽媽”。
如果再有時間,她一定要多到排球場上來。雖然不能上場,但只要聽到排球“乒乓”落地、看到隊員跳動的身影,她就會覺得親切。

諸韻穎是中國女排的二傳,是場上的靈魂。這位年輕漂亮的上海女孩兒,她的球齡已有8年,而她在國家隊的日子也有四載。
“我從小就特別喜歡體育。小學二年級開始,我就把業余的時間交給了籃球。但從未想過要成為專業運動員。因為,我當時在上海市重點學校讀書,成績很好。父母為我設計的人生軌跡是上大學,然后出國深造……”剛剛在不久前于香港亞洲錦\\標賽期間,客串了一回中央電視台節目主持人的諸韻穎,敘述起來思路清晰,揮洒自如。

盡管在父母的眼中和心里,他們這個寶貝獨生女兒注定要成為一名品貌兼優的大學生。然而,他們萬萬沒有想到,實際上從諸韻穎涉足籃球場的那一刻起,就有一雙慧眼早已瞄上了她。而正是這雙慧眼,改變了他們為女兒既定的人生航線。

上海女排的一名錢姓老教練,對曾任諸韻穎籃球教練的同學說:“這個孩子長大了,你可不能給別人,我要用的!”90年底,這位年近6旬的伯樂,開始了一番為中國排壇挖掘一顆希望之星的鍥而不舍的努力。

由于諸韻穎的母親認為女孩子要以學業為主﹔其次,她覺得女兒只有1.75米的身材,打起專業隊來欠缺高度。因而,堅決不同意。然而,錢教練真可謂“三顧茅廬”,一次又一次地前往諸家,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我記得特別清楚的是有一次,我一覺醒來已凌晨時分,卻看見他們還在談話。”就在那次談話后隔天,母親對諸韻穎說:“你是想讀書還是想打球?我們尊重你的選擇。”她告訴母親想打球。于是,母親說:“那你就去上海體工隊錢教練那里吧。不過你要記住,這將是你人生的一個轉折點。”事情過了很久,諸韻穎才明白,為什么\\母親會同意她“棄學從體”。一是被教練的誠意所深深感動﹔二是錢教練說的一句“保証你女兒進國家隊”的話,極大地影響母親的思想。因為在她看來,女兒能進中國女排,那將是全家的光榮。

91年,被錢教練千辛萬苦“挖”入上海青年女排時,諸韻穎沒有一點排球基礎。然而僅僅過了三年后,她便成為上海一隊的主力二傳。而又僅僅參加了一次全國聯賽,95年便被朗平調入中國女排。初到國家隊時,諸韻穎的心情狀態都不是很好:“我并不開心。因為,我覺得自己還沒有達到國家隊所需要的那種程度。”被拒重返國家隊從失落中站起來度過了那一段自認為是“艱辛困苦”的日子后,諸韻穎漸漸地化入中國女排的大熔爐里。她的技朮、經驗都有了顯著的提高。然而,一直覺得自己人生很順利的她,在97年6月,經受了一次前所未有的考驗。

97年上海女排榮獲八運會和全國聯賽的雙料冠軍。作為主力二傳的諸韻穎,無論是技朮、心理、精神等狀態,可以說皆處在高峰期。她滿懷信心地准備重返國家隊:“我回來了,房間也准備好﹔然而郎指導卻對我說,你先回去吧,要另外培養一名二傳手……聽了這話,我很難過,我這么\\地熱愛排球,為什么\\就不能給我一個公平競爭的機會呢?”強忍著不哭的諸韻穎,在電話中聽到母親的聲音后,最后一道防線崩潰了,眼淚\\如斷了線的珠子,洒落個不停……她沒有聽從郎平的安排去國家青年隊,而是回到了上海。一個多月的時間,她沒有去過一次球場,沒有觸摸過一次排球。那段時間曾經令她喜愛無比鐘情無比的排球,已令她憎恨無比討厭無比了。無論如何也調整不過來的心緒,差點促使她從排球場上“隱退”。

97年7月20日,諸韻穎回到北京。是國家青年隊隊長的責任感,讓她重返球場。一個月后,正當她調整好狀態的時候,郎平的一紙調令,又將她招致麾下:“我覺得機遇什么\\時候都會出現,就看你有沒有能力把握住。后來,我也理解了,郎指導這樣做,實際上是出于對我成長的一種磨礪和考驗。因為通過這件事,我覺得自己成熟了很多,也明白了一名優秀的運動員要經得起任何風浪洗禮的道理。”

父親身高1.84米,母親1.75米,因此,骨齡預測諸韻穎會長到1.87米以上。然而她只長到了同母親一樣的身高,便停止了“前進”的腳步。這樣的身高在日趨高大化的排壇上,并沒有多大的優勢。但她的聰穎和靈氣,尤其是跳傳和隱蔽性,大大地彌補了其身高的不足。“我覺得自己既有機遇,也有挑戰,更有責任。盡管我的技朮和經驗都有待提高和積累,但我還年輕,我會繼續努力。”  


吳詠梅12歲就進了八一青年女排成為名主攻手,在當兵前,她在保定市體校練習跳遠。但是她很喜歡打排球,於是就通過在八一男排的一位老鄉聯系,前去進行了測試。
89年,吳詠梅正式進入八一隊,參加甲級比賽﹔91年底入選當時胡進指導的中國女排。但由于年齡小、水平不高,她沒有得到參加比賽的機會,并在93年被退回到八一隊﹔94年她在中國青年隊訓練了一年﹔95年2月,郎平執掌中國女排,她才得以二進國家隊。

回首自己的這段成長經歷,吳詠梅坦言是遭遇的最大挫折。她說:“91年底我才15歲就入選了國家隊,心里非常高興。但沒有想到一年多沒打上比賽﹔被退回八一隊后,又因為長時間不與隊友配合,打不上主力。只覺得那段日子很難過,心灰意冷,情緒特別不穩定,起起伏伏,從心里就不想再打排球了。”

面對年輕幼稚但絕對有發展前途的吳詠梅,八一隊領導和教練不愿看著一顆希望之星隕落。于是給她做了大量耐心細致的思想工作,鼓勵她戰勝自我超越自我。人一旦戰勝和超越了自我,就會迸發出無窮的力量和聰明的才智。看吳詠梅打球,有種賞心悅目和氣定乾坤的感覺。她那1.86米的身高,打起背快背飛來,令人眼花繚亂。尤其是背后2號位單腳起跳的背飛,更是爐火純青:“2號位號位單腳起跳是我的特長,以前不是特別精細,在郎指導調教下,我逐漸掌握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打法。亞洲隊伍不能與古巴、俄羅斯等隊硬拼強攻,我們必須力求快速多變,而我的技朮特點就是搶快。”

隨著技朮的日益提高和心理的日趨成熟,吳詠梅作為主力參加了奧運會、世界女排錦\\標賽、世界杯、世界女排大獎賽和亞運會等重大國際賽事,獲得了亞運\\會的冠軍和三大賽的三枚銀牌。不過,她覺得自己的收獲還遠不止這些。能在與世界強隊的一次次較量中,開闊眼界、增加經驗、提高技朮、得到鍛煉,才是她在追求世界冠軍道路上所努力的方向所珍惜的財富。

在吳詠梅的記憶中,有一場比賽,叫她“膽戰心驚”得至今不能忘懷。那是98年的世界女排錦標賽,中國女排在戰勝了勁旅克羅地亞隊后,放松了思想,竟然陰溝里翻船,輸給了多年的手下敗將韓國隊。面對著被逐出前八名的危險,中國女排只有“華山一條路”:“背水一戰、破釜沉舟,打贏后面的所有比賽,是我們那時唯一的選擇。壓力實在是太大了!但那種輸球不能輸人的氣概,讓我感覺自己在剎那間成熟了很多。”

經過一次次比賽的磨練,經過一次次失敗的考驗,吳詠梅真的是成熟了。這不僅表現在她對事業的追求上,也還體現在她對生活的理解中。1999年4月,吳詠梅和她在八一隊相戀多年的男友喜結良緣:“我12歲就離開了父母離開了家,現在很向往家庭的生活。我與我愛人相識多年,感情到了,也就順其自然地完成了人生的另一件大事。我覺得,結婚和事業并不是對立的。處理好了,會相互促進相互補充,人生也會更加圓滿。”

“或許,有一天我會帶著遺憾退役,但我不會離開排球。不管今后是出國打球還是讀書,我的追求都不會改變,那就是從深層次充實自己,繼續為中國的排球事業竭盡全力。”  

王怡是很有人緣的。在國家隊如此,在上海隊也是如此。王怡很甜,常常笑,一笑就露出了可人的酒窩。王怡平時很少有機會在上海,每每過年,大都是在北京國家隊中過。而排球主客場制一打,王怡可以常常在上海,並在上海過了年,這使得王怡很開心。王怡是那種隨和的人。
王怡覺得自己整個兒就被排球包裹著,王怡的命是早就被注定的。當她尚在母親的胎腹中時似乎已經被定性了,就像圍城一樣,她被體育緊緊地圍了?來。生在體育世家的王怡,從小就被父母掙來掙去。很小的時候,就隨著父親打起了藍球。再大些的時候,才開始隨母親打排球。王怡的父母都是上海籃、排球赫赫有名的明星。父親王重光現在是男籃的教練,母親殷秀華是前上海女排教練。很多年以前我聽到過這樣的一則未經證實的說法:據說,當時的王怡很喜歡讀書,她的母親也不希望她幹累死累活的體育。但最後或許是行政命令還是其他甚麼原因,"條件很好"的王怡終於沒能"逃脫"似乎有些強加給她的命運。或許,有了遺傳給予她的某種天賦,王怡的體育之路就比她的同行們平坦得多,她從沒有那種幾進幾出上海隊或國家隊的故事。王怡訓練很自覺、刻苦,教練似乎也無須對她多說甚麼。王怡的條件太好了:攔網有高度、防守有韌勁、人又有靈氣。因此,教練們都喜歡這樣技術全面的選手。王怡出生的目的似乎只有一個--為體育。

二十四歲的王怡已經打了十二年的排球,並且已經在國家隊的主力位置上打了六年排球。「排球成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王怡這樣說。偶然間,談到曾經有一篇寫王怡有驕、嬌兩氣的文章一事。王怡說:「幾乎所有的人都把上海隊員看成了驕、嬌兩氣的代表人物,所以他們想怎麼寫就怎麼寫。其實,那會兒郎平訓練時,練得最多最苦的是孫玥和我,郎平常給我們倆加小灶。」王怡已經非常成熟了,從體育選擇了她,到她對排球的深愛雖然有一個過程,但是,她曾經撫心自問,自己確實是熱愛排球的。排球不僅成為她生活中的一個部分,而且已經離不開它了,王怡已經很自覺地把自己全部交給了排球。王怡的愛好是睡覺、靜靜地看書和聽音樂。睡覺是為了保證體力,而看書和聽音樂是提高文化素養和調節情緒。

對一位體育明星來說,在她的運動生涯處於事業巔峰的時候,因為某種不期而臨的因素,事業的車輪嘎然而止,也許是件最痛苦的事。這位原中國女排的「三朝元老」,就在她帶領上海有線女排連奪全國聯賽和八運\\會的兩項冠軍後,突然被調離了國家隊。但是,王怡畢竟是位通情達理的選手。記得當時回到上海,上海有線女排領隊金禾勸她不要想不通,王怡說了這樣一句話:「為年輕隊員讓道,我有什麼想不通的。當初,也不是有人為我讓過道麼。」

後來的消息,說她上學了。先聽說是復旦大學中文系,後來又聽說去了離上海體育館較近的交通大學。對此,我的猜測是王怡還想打球。果然,今年聯賽開始,王怡半天上學,半天訓練,過起了「半工半讀」的生活。王怡就讀的是交通大學的工業外貿系,該系專門培養外貿人才。對中學就打排球的王怡來說,讀大學無疑是「白手起家」。不少運動員進大學純粹是「鍍鍍金」,而王怡這回看來是真的。

工業外貿的第一課是外語。賽場上不服輸的王怡為了不落人後,特意請了家庭教師。家庭教師原以為運動員打球是好手,讀書不是那塊料,未料王怡接受力特別強,加上用功,很快就追上了其他同學。

身兼學生和隊員兩種角色的王怡,回到隊裡仍擔任隊長一職。但是,很多時候,王怡是場上的替補。去年還是場上的明星,今年卻成了板凳隊員,王怡冷靜地對待著這種角色的轉變。既然是替補,對比賽似乎用不著那麼投入了。但王怡並沒有如此。上海有線女排北上南京挑戰江蘇,正值上海兩會召開。作為上海體育界唯一的「議員」人選,王怡此時的位置應在參政議政的人大會上,但記者還是在隊員中發現了王怡。一問,才知道為了這兩場關鍵的比賽,王怡特意向大會請假。她的想法是即使不上場,為年輕隊員壓壓陣也好。

也許\\是經歷了人生的一些風波,也許\\是因為有了人大代表、傑出青年之類的人生履歷,王怡不再是過去球場上愛鬧的姑娘。對她來說,昔日喧鬧的勝負世界正在遠去,現在面對的是一片平靜而嶄新的天地。  

在家排行老四的何琦,受愛好體育運動的哥哥姐姐的影響,加之從小頭比同齡的女孩子高出一截,小學4年級曾練過一段籃球,外出參加過一次比賽,還沒投進過一個球,卻被人推荐給何琦二哥他們排球比賽的省體校教練看!推荐的理由很簡單:那娃個兒挺高!量身高測臂長,拉韌帶,一通測試,三天後何琦便接到錄取通知,啟程去昆明,到省體校報到集訓了!那年她12歲,興高采烈地上路了,為的只是能獨立生活的好奇!第一次踏上排球場,什麼都不會,什麼都新奇,何琦正呆呆地看得出神,一個姓馬的女教練過來一個球,手把手地教她傳球的手型,從這一刻起,何琦開始了她的排球生涯!
12歲身高1米63,到了集訓隊才覺出個子矮!30多人集訓後只能留下12個,激烈的競爭,使何琦感到了競技體育最初的殘酷!生性好強的何琦幹什麼都不願比別人差,儘管個子小,耐力差,一長跑就會吐,可她就是不服輸,咬著牙跟著練,3個月後,通過了集訓這一關,一年後,她成為省體校排球隊的正式運動員!提起在少體校那段生活,何琦一臉甜蜜,儘管每天練得很苦,可從不想家,原因是教練對她們就像自己孩子,少年不知愁滋味,4年一晃而過!從少體校開始練二傳的何琦,承認過去特羨慕那些攻手,1989年入選省青年隊改打了一年副攻的記憶,現今談起來還滋滋有味!


--------------------------------------------------------------------------------

--  作者:柠檬树
--  发布时间:2005-2-15 23:43:34

--  
1992年,何琦以國家青年女排主二傳的身份參加了亞洲青年錦標賽,奪得她運\\動生涯第一枚金牌。1995年2月,受命於危難的郎平,歸國接過重振中國女排的沉重帥印,正在湖南郴州參加全國甲B隊伍冬訓的何琦,聽說自己在大集訓的名單榜上,心情格外高興,終於等來了一次機會!1993年何琦隨雲南隊到漳州集訓參加全國女排甲A隊伍冬訓時,曾留心觀看過國家隊二傳的訓練與比賽,暗地裡作一番比較,感覺從傳球的技術和分配球的戰術上,自己還是有一定實力,於是心底開始萌發爭取穿上”國字號”戰袍的念頭,隊裡的教練也給她打氣,要努力呀,你是有希望的,但機會來了,不努力是抓不住喲……自信者自強。從那以後,何琦練得更踏實更用心。盡管由於調整,雲南隊在1994------1995年的全國聯賽調回甲B,但何琦沒有因此放棄自己的努力。

亞特蘭大奧運會是何琦生命中最難忘的一次回憶,也是她運\\動生涯中最難忘的一次經歷。小組賽對美國隊一役,勝負結果直接關係到中國女排小組出線的名次和交叉賽中對手的選擇,而交叉賽遭遇什麼對手,又關係到能否闖入決賽,可以說是一場命運由關之戰。作為住隊戰術組織的”靈魂”人物,這場比賽對於何琦的壓力是不言而喻的,盡管在預備會上隊友都給她鼓勵,可散會後,她心裡還是沉甸甸的沒有底。晚上9時點,郎平來到何琦的房間,并和好坐在床旁,,非常信任地對她說:明天你一定要放開,要知道對手也怕你!要多想對手的弱點,要多想樣去壓制她們,不要計較一球的得失,不要對自己太苛刻,要用積極的態度向前看…語重心長的一番話如同春風化雨,頓時去了何琦心頭的,剎那間她是覺得那麼的輕鬆,那麼的自信,入夜,她睡了進入奧運村以來最踏實的一覺。

第二天,進入賽場作準備活動,在美國觀眾搖旗吶喊的助威中,美國隊在一旁目空一切地嘻鬧著,好像勝利已經屬於她們。“狂吧,看進笑到最後!非要打敗你們不可!”面對挑戰,何琦和隊友們相互激勵。同仇敵愾的中國姑娘們團結拼搏,打得美國女排沒有招架之功,最後以直落3盤得了勝利。這也是何琦整個奧運會其間,傳得最棒的一場球。比賽結束,當美國隊隊員氣得亂摔冰櫃門的時候,何琦和隊友們笑了,笑到最後,果然笑得最開心。和古巴隊的決賽,何琦非常遺憾,她至今還在自責:”如果第三局那個關鍵球傳給了四號位,結果可能就不是這樣的了…”,”我在分配球上還差火侯,今後還得更加努力,一切從零開始”何琦要求自己在二傳技術上更加精益求精。她給自己定下的目標是:學習老女排孫晉芳傳球的準確性和隱蔽性,學習文圖里尼(巴西)傳開網球的技巧和節奏………雕琢自己。  


用才貌雙全來形容孫玥,似乎毫不為過。論才,孫玥是今屆國家女排隊中資格最老的,從九一年入選國家隊算起,已有九個年頭了。其間,經歷屆奧運會、世界杯、世錦\\賽等諸多磨練,可謂久經沙場的赫赫功臣。論貌,她身上洋溢著的朝氣、活力,使人覺得她是永遠的那麼朝氣蓬勃、生機盎然。在運動場上,進入電視轉播畫面最多的是她,在生活中,收到球迷來信最多的也是她。毫不夸張地說,只要孫出現在哪兒,那兒必然引起轟動。
孫玥的父母親都是排球運動員出身,早年均在江蘇排球隊效力,是當時中國排壇的明星球員。從小,孫玥的夢想并非是如父母親那樣,成為叱風云的排壇明星。「當時,我只是想好好讀書,將來找一份工作,平平淡淡地生活,做一個平凡的人。」

到了初中二年級,孫加入了學校排球隊,開始了系統的訓練。但這并非是她「迷途知返」,改變了初衷,准備繼承父母親的傳統,獻身於排球事業。「當時參加排球訓練,只是因為想在考高中時獲得加分」孫玥說,「沒想到,一旦入門,就一發不可收拾,發現自己像著了迷似的,再也舍不得小小的排球了。加上父母親的大力支持,就這樣,我正式踏入了排壇。」無論是在國家隊,還是在江蘇隊,無論是在訓練場上,還是在比賽場上,孫玥永遠是球迷、隊友、對手眼中的焦點人物。這與她刻苦、敬業的態度,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成為歷經胡進、栗曉峰、郎平、胡進四屆國家女排的唯一球員,是對孫玥綜合實力的極大肯定。她技朮全面,發球、一傳、進攻、防守樣樣精通。

在99年全國女排職業聯賽中,被評為最佳運動員的她,各項技朮排名均進入前十位,其中攔網得分率、一傳到位率、防守好球率等,更是雄居前五位,是國內女排運\\動員中屈指可數的人物。孫玥令人羨慕的綜合實力,除了來自父母親的先天遺傳外,更多的與她后天的刻苦努力相關。在上海華東師范大學體育館初次見到孫玥,她正在練習俯臥撐,而此時,其他隊友都已結束訓練回去了。當記者問她為什麼要留下來給自己開小灶,加量訓練時,她只是淡淡地說,「這不能稱為訓練,對我來說,只是為了保持水平而已,是件很平常的事。」

「孫玥的比賽氣質特別好,勝不驕、敗不餒」江蘇女排主教練趙善文如是評價愛徒。在孫玥臉上,你永遠無法知道球隊是領先還是落后,她永遠是那麼有朝氣、有活力,那麼地興奮,帶領隊友們去拚每一個球。因此,大家都愛稱她為「小老虎」。談到此,孫玥特地向記者「澄清」:「大家叫我小老虎,主要是因為我媽媽打球時,特別拚,被稱為老虎。我是沾了媽媽的光。」

從小到大,從地方隊到國家隊,孫玥良好的人際關系都是她發展的一大優勢。「能夠披上中國女排這一神聖的戰袍,成為世界一流的主攻手,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回報。」這令孫玥在頗感欣慰之餘,對培養自己成材的各位教練也含著深深的感謝。談到八十年代中國女排著名主攻手,前國家女排主教練郎平,孫玥的感激之情溢於言表。她告訴記者,「郎指導上任后,特別強調,中國女排沒有突出的明星隊員,大家必須依靠頑強的拚搏精神,吃苦耐勞。這一思想,令包括我在內的所有隊員都受益匪淺。隊伍有了凝聚力、有了拚勁,比賽成績也就自然提高了。」

作為隊中的核心隊員,孫玥身上沒有絲毫的明星架子。她能迅速地帶動全隊興奮起來,參與比賽。如果比賽失利了,她也從不責怪他人,而是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并主動和教練一起討論解決辦法。對於比自己小七、八歲的年輕隊員,孫也十分尊重,在技朮上手把手地輔導,因而深得大家的尊敬和喜愛。「孫玥真的是我遇到的最優秀的女排運動員」江蘇女排主教練趙善文毫不掩飾自己的喜愛之情,「憑著她極佳的身體素質、技朮水平、比賽氣質,她的運\\動壽命將會很長。」「退役后,我的最大愿望就是學習英語,然后出國深造,以實現自己小時候的夢想。」孫玥說,「我能有今天的榮譽,全靠祖國對我的培養。只要祖國召喚,我將義無反顧地為實現中國女排重新登上世界最高領獎台而奮斗,無論是以隊員的身份還是以教練的身份。」  

殷茵并不是練排球出身的,她以前是在籃球隊,由于15歲那年籃球隊嫌當時只有1.77米的殷茵個子小而把她借調到了排球隊,沒想到兩個月之后,殷茵的個子猛躥到了1.81米,當籃球隊重新想要回殷茵時,好強的她毅然拒絕,從此走上了排球之路,沒想到這次選擇也讓她今后成為中國排壇頗有爭議的人物之一。
殷茵在浙江女排無疑是支柱人物。與她打對角的另一位主攻手阮宇身體條件不是太好,浙江隊的副攻也是在主攻的掩護下進攻,因此全隊進攻的擔子基本上落在了殷茵的肩上。從1996年的排球聯賽開始,殷茵便成為全隊進攻的重點,也成為了對手主要盯防的對象,面對如此沉重的擔子,殷茵自己坦言“一直都感覺壓力非常大”。每次比賽如果隊伍取得勝利,殷茵感到很欣慰﹔如果失利了,殷茵卻總覺得是自己發揮得不好影響了全隊的成績。不過,過重的心理壓力并沒有壓垮殷茵,豁達開朗的她巧妙地將這種壓力轉化為動力。

雖然殷茵在聯賽的技朮排名前几位中占有一席之地,但在國家隊中卻始終沒有找到自己的位置,進進出出國家隊很多次,一時間成為排壇頗有爭議的人物。對于這點,殷茵自己認識得很清楚,她覺得在地方隊隊員們非常信任她,球大多數都傳給她,因此技朮排名會靠前,而國家隊沒有絕對核心,機會不會經常給她,況且她覺得自己的特點是高舉高打,而這几屆國家隊的主攻大都打平拉開,自己的打法與國家隊的戰朮不太融合,進進出出也在情理之中。
 楼主| 发表于 2006-7-29 20: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主教練  郎平
  教練  陳忠和
  隊醫  田永福
  
隊員 隊伍 出生日期 入隊年份 位置 身高(cm) 扣球高度(cm)
攔網高度(cm)
1 賴亞文
遼寧   09-09-70 1989 副攻   187cm 扣球高度(cm)317拦网高度 305
2 李艷
福建   18-02-76  1995  主攻/自由人  178cm 扣球高度(cm)305  拦网高度300
3 崔詠梅
八一   23-12-69  1993 接應  181cm  扣球高度(cm)303  拦网高度288
4 諸韻穎
上海   15-01-78  1995  二傳  175cm 扣球高度(cm)298 拦网高度288
5 吳詠梅
八一   01-01-75  1995 副攻  186cm 扣球高度(cm)313  拦网高度300
6 王怡
上海   25-05-73  1991 副攻/自由人  189cm 扣球高度(cm)314 拦网高度303
7 何琦
雲南   24-08-73  1995 二傳 178cm 扣球高度(cm)305 拦网高度298
8 潘文莉
八一   12-01-69  1993 主攻  182cm 扣球高度(cm)315 拦网高度300  
10 王子凌
福建   14-01-72 1994 接應 181cm 扣球高度(cm)305 拦网高度290
11 孫玥
江蘇   31-03-73  1992 主攻  186cm 扣球高度(cm)310 拦网高度300
12 鄧揚 江蘇 10-04-75 1995 接應 182 扣球高度(cm)313 拦网高度301
18 殷茵
浙江   02-01-74 1995 主攻  183cm 扣球高度(cm)318 拦网高度310

真正從幕后走到台前,教練員這個字眼兒對賴亞文來講還是全新的。她以前是在訓練課下、比賽間隙摻和球隊事宜,擔負起隊長職責,而今跟隊員們面對面站著講話提要求,她說:“我還不很習慣,大概需要個過程吧。”
十年前胡進上崗中國女排時,賴亞文是風華正茂的隊員,兩個人彼此聯手過,合作起來蠻有感覺的,她主動大包大攬除大事以外的任何瑣事,包括給隊員分發必用品和承上啟下的銜接洽談,他給予她相當的信任和權限,包括技戰朮打法制訂和人員調配的“大事”也找她商榷。賴亞文長于思考,文靜而含蓄,從不胡亂行事或隨意評說什么,是哪個主教練都愿意相中的助手人選,而且她的知名度很高,工作起來上下左右的協調關系很熟很順暢。胡進給予賴亞文很高評價:“她讓我輕松了一半。”

現在中國女排走到哪里,通常是賴亞文打前站,隊里的經濟往來賬也多由她掌管,還有本隊的贊助事宜及比賽行程安排,統統由她一手料理,只要她開通手機,大事小情便會不斷向她涌來。她的人緣極好,當了教練仍是謙和卑恭,隊員還習慣叫她“賴姐”,有什么\\悄悄話兒樂于跟她咬耳朵,有時胡進也難改口,稍不留神“亞文、亞文”地順嘴溜達出來了。  


--------------------------------------------------------------------------------

--  作者:柠檬树
--  发布时间:2005-2-15 23:41:00

--  
在現代排球運動日益向著高大化發展的今天,身高1米78的李艷在主攻這個位置上顯然不具備高度的優勢,但是,她身體素質好,彈跳滯空時間長,可以充分利用這一特點進行空中變化來彌補個矮的不足。對于自己特長的認識、加上不服輸的個性,李艷開始用自信與勤奮找尋著自己在主攻線上的立足點。
廣島亞運會是李艷運\\動生涯中最苦澀的一段經歷。第一次穿上國字號戰袍、第一次出戰洲際綜合性運動會,盡管李艷并非主力隊員,可一想起決戰決勝局比分打到19比19時自己扣出界外的那個球,李艷就自責不已。紛至沓來的指責使一向自信的李艷迷失了自己,一時間她都不敢踏入訓練場。是陳忠和主教練一番“你是有潛力的只是還沒有突出自己的特點……無論遇到怎樣的壓力,你都應該勇敢地去面對,沒有了自信,就沒有了李艷”的開導和點撥,使她豁然開朗,說我不行?我偏要証明給你們看......亞運會沒打好,說明我練得還不夠,只要功\\夫深鐵棒都能磨成針,我就不信練不出來!”振作起來的李艷重新活躍在訓練場,在找尋自身技朮特點的同時,等待新的機會。

1995年2月郎平歸國執教。在柳州的冬訓中,李艷進入為重組中國女排作准備的18人大名單。“機會給了你,但能不能把握住機會,還要通過自己的努力………”集訓開始,郎平這樣鼓勵李艷,也這樣告誡每一個入選者。“不僅要留下來,而且一定要爭取打上主力”,李艷對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她很自信但更清楚自信的前提是自強。李艷行動起來,全力以赴地投入到訓練中。“越是困難的時候,越能咬緊牙關堅持下來,這正是一個優秀的主攻手所必須的素質,几分耕耘几分收獲,大集訓結束后,她不僅站在了正式組建的中國女排的隊列中,而且如愿以償地擔起了主力攻手的重擔。在經歷了四國女排邀請賽和世界女排大獎賽的實戰鍛練后,1995年世界杯賽,李艷和隊友們同仇敵愾,團結奮戰,不僅力克韓國女排報了一箭之仇,而且以季軍的身份拿到國際排聯第一批通往亞特蘭大奧運會的入場券。

1996年,李艷的競技狀態就一直不理想,特別是在亞特蘭大奧運會前最后的一次熱身賽──瑞士國際女排邀請賽上,李艷的表現更是大失水准。中國女排還召開專門會議,讓全體隊員象解剖麻雀一樣,為李艷分析“病因”。群策群力是中國女排的傳統。在這個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治病救人的幫助會上,李艷經歷了有生以來最徹底的一次“靈魂透析”,隊友們誠\\懇地但又是尖銳地批評,几乎句句點到李艷痛處,愧悔交集的李艷失聲痛哭,一塊大毛巾生生被淚水濕透。響鼓也需重錘敲。經過一番靈魂的洗禮,李艷決心每一堂訓練課無論難度多大,無論自己有多累,無論教練布置怎樣的難題,都要以最飽滿的精神狀態去面對,要在克服困難中找回自信,打出氣勢。

自信者自強。亞特蘭大奧運會,李艷不僅以平均扣球成功率超過50%以上的成績被評為國際排聯最佳女運動第三名,而且為中國女排贏得奧運\\銀牌立下了汗馬功勞。李艷在1998年的世界錦標賽中再為中國隊取得了第二的佳績。

自胡進教練上任後,李艷憑著出色防守功\\夫,為球隊的需要改任自由人一職,但在1999年世界杯前的車禍使她錯失了代表中國隊的機會,但李艷在康復後不負眾望,在2000年大獎賽中獲得最佳自由人的稱號。  


未曾開口,笑容先至。崔詠梅的笑容和過去一樣清朗。

她是山東煙台人,但言談舉止卻似江南的和風細雨。

不過,她還是有一些變化,比過去能說了。過去是"金口難開",現在呢,話不多不少,聲音不高不低,語氣不緊不慢,剛剛好。也許是這幾年她當上八一女排領隊的緣故,見的人、經歷的事多了,舉止更加大方得體。

眼見著自己的隊伍一步步走出低谷,今年更是拿了九運會冠軍,她欣喜之余,話語間卻有些失落。這種失落,雖然不明顯,像微風拂過水面,但心底的漣漪,悄悄登上了她的眉梢。

綁架!

1984年,崔詠梅離開家鄉山東煙台,來到北京紅山口,進入八一青年隊,她立刻感覺到很大的壓力。"聽說你們隊搶了一名小隊員,是哪一位呀?"其他項目的教練、隊員,總是來到排球館觀看崔詠梅。她一下子出名了。

原來,崔詠梅加入八一隊,經歷了一番曲折。

這一年,不到16歲的她被推薦到山東省隊試訓。1.75米的身材並不突出,她落選了。這時,恰逢八一隊教練陳平分來到山東挑選隊員,一眼就選中了崔詠梅。

這可把她樂壞了。她從小喜歡解放軍,穿上軍裝神氣不說,單是聽到“解放軍”三個字,就覺得溫暖、親切。她自然是一百個答應,就來到了北京。

沒過多久的一天傍晚,小崔詠梅正在宿舍裡,聽見樓下有家鄉人來找,說是女生宿舍進出不便,請她下樓說話。

崔詠梅高高興興地下樓,還不知道怎麼回事,就突然被幾名大漢不容分說地推進一輛路邊發動著的汽車。沒等她坐穩,汽車發動了,直奔北京火車站。崔詠梅意外地看到父親也坐在車裡。

這邊,隊友已經把情況告訴了八一隊劉維勤教練。劉維勤沒有細想,叫上幾名男隊員馬上追了出去。

“像綁架一樣!”等小崔詠梅明白怎麼回事之後,已經身在火車上了。她這才知道,山東方面見她被八一隊選中,反悔了。父親實在拗不過他們,就帶他們來到北京。知道八一隊不會放人,山東方面只好出此下策。

火車還差幾分鐘就要開動,小小年紀的她正不知所措,坐在火車上發呆。劉維勤帶著隊員趕到了,同樣不容分說,硬是把她拉了回來。

三大法寶

自從接觸了排球,崔詠梅就有一個心願:成為一名出色的二傳手。“每一次進攻,球都要通過自己的手傳出去,很有成就感。”

然而,在國家隊的那幾年,她都是以接應二傳的身份出現在場上。因為所有的教練都有一個共識:她有如此出色的攻擊力,棄之不用實在可惜!

讓教練們如此心動的,是崔詠梅打球的三大法寶:跳發球、兩次球、後排攻。她的進攻快如閃電,再加她是左撇子,更加令對手防不勝防。

可能有很多人忘記了,她是國內第一個使用跳發球的女排隊員!跳發速度快、弧度低、落點刁,每每出現場上困難的時刻,她總能憑此絕技建立奇功。

她只是在排球生涯前期(青年隊時)和後期(出國打球時)做過“主二傳”,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小小的遺憾。

另外,她也曾長時間的出任場上“自由人”,肩負防守重任,技術的全面可見一斑。

四進四出國家隊

1998年世界女排錦標賽,中國隊獲得亞軍。賽後,兩位老隊員崔詠梅和賴亞文相擁而泣,互道珍重。“第二啊。”崔詠梅回到意大利梅蒂尼科斯俱樂部。一個賽季之後,她滿懷遺憾地離開了賽場。

崔詠梅是在中國女排開始滑向低谷時出道、即將再次騰飛時退出。早兩年或晚兩年,她都可以擁抱運動生涯最高的夢想──世界冠軍。

這就是命。

1985年,年僅17歲的崔詠梅入選國家青年隊。在當年的世界女子青年錦標賽中,擔任二傳手的她帶領中青隊奪得第三名,個人也獲得最佳發球和最佳防守兩項大獎。國內媒體一片驚呼:“中國女排二傳位置有了接班人!”

1986年,她進入國家集訓隊。僅半年的時間,她又被退回了八一隊。“當時我還太小,各個方面都不成熟。”但是,她看到了和老隊員的差距,更看清了自己的努力方向,信心反而增強了。

1988年,她第二次入選國家隊,參加了漢城奧運會。她記得自己上場後,緊張得簡直有些透不過氣來。腦子一片空白,比賽就結束了。剛剛奪得五連貫的中國隊獲得第三,開始向低谷滑落。她也開始了長達兩年的冷板凳生涯,比賽中很少上場,自己也解釋不清。

1993年,正值新婚大喜,崔詠梅再次接到國家隊的調令。

1997年,她受到意大利梅蒂尼科斯俱樂部邀請,出國打球。

1998年,國家隊發生意外,賴亞文因病長期住院、王怡出走杳無音信,全隊困難重重。崔詠梅冒著被俱樂部除名的危險、義無反顧地返回國家隊。

詠梅的心病

一:鬧鬧

崔詠梅隨身攜帶的挎包裡,裝著幾張相片。相片上一個胖胖的小家伙,是她的女兒,剛滿10個月。圓圓的臉、水靈靈的小眼珠,人見人愛。

多年的排球生涯,給崔詠梅帶來一身的傷病。剛到八一青年隊不久,她就在一次訓練中踩在球上,重重地摔倒了,頸椎錯位!之後,又查出腰椎間盤突出。這些老傷至今困擾著她,幾乎每一天都需要隊醫為她按摩治療。加上工作上的奔波,使她有種疲於奔命的感覺,女兒的照片給了她很大的安慰。

有空就拿出相片看看,她的心情就會舒暢不少。但是,女兒也是崔詠梅最大的心病。女兒的學名叫劉文博,名字起得文靜而大氣,可小家伙一點也不文靜。“都是孩子的小名起得不好,叫鬧鬧。”唉,果然很鬧。

才三個半月大,鬧鬧就“急不可待地”站立著到處走,精力異常的充沛。崔詠梅很奇怪,怎麼別人家的孩子整天在睡覺,鬧鬧卻不。每天晚上8點鐘準時睡覺,小家伙凌晨4點鐘準醒,“比鬧鐘還準”。小小年紀,鬧鬧好像已經知道了時間的寶貴,絕不肯多睡一分鐘,白天只睡一個小時。“淘(氣)死了”,幹脆不叫她“鬧鬧”了,直接叫“文博”。

問題接踵而至。夫妻二人由於工作的關系,經常長時間外出,家中無人,誰來帶孩子呢?“崔姐,我們來帶孩子吧。”隊員們吵吵鬧鬧。“那不行,你們還不把孩子玩兒壞了!”玩笑過後,崔詠梅隱隱的有些憂慮。

於是,她只能把孩子送回山東煙台的姥姥家。孩子的姥姥、外公自然是百般呵護。

崔詠梅只能通過電話關心小文博。“孩子現在一直管我叫‘媽’!”孩子的姥姥在電話另一邊說,崔詠梅的心裡被針紮了一下。

她實實在在地覺得痛苦,可是無法解決。

二:老公

1993年,崔詠梅新婚不久,便接到國家隊的一紙調令。

也許是對“冷板凳"”記憶猶新,或是有些厭倦,這一次她有些猶豫。愛人很了解她,只簡單的說了一句:“你可以不去,但你能肯定自己日後不會後悔嗎?”她二話沒說,告別剛剛建立起來的小家庭,返回國家隊。

國家隊一去就是好幾年,之後是出國打球,退役後又當了八一女排領隊,崔詠梅的生活被排球充得滿滿的。愛人以前是八一男子手球隊隊員,工作後同樣是天南地北到處跑。所以,新家常常是空無一人。

“咱們家比旅館房間的利用率還低。”愛人調侃著說,崔詠梅的心中又被針紮了一下。

三:俱樂部

由於部隊球隊的特殊性,每一年八一女排的主場、讚助等等一些事宜,都會成為崔詠梅的心病。誰讓她是領隊呢?這些事統統歸領隊管,她只能全國各地到處跑,沒有人會出來幫助她。


--------------------------------------------------------------------------------

--  作者:柠檬树
--  发布时间:2005-2-15 23:42:35

--  
1999年中,崔詠梅剛剛從意大利回國,正想照顧照顧家庭、愛人,好好地休息休息。可是到了第三天,八一隊的領導就登門拜訪了。一番循循善誘,好話說盡之後,八一女排領隊一職落到的她的肩上。
去年,她懷上小文博數月,身體漸漸沉重了,走起路來很吃力。可是,新賽季眼見著就要開始,主場尚未確定、讚助方還沒有著落,俱樂部的建設問題又擺到她的案頭。多如牛毛的事情在等著她。
沒有主場聯賽怎麼打呢?沒有讚助隊員怎麼受得了呢?不成立俱樂部球隊怎麼發展呢?好吧,一件一件來!她肩扛“兩毛三(上校肩章)”、挺著大肚子登上了南來北往的火車。
一次去山西太原聯系主場事宜,連續六個小時的長途大巴之後,她握著一張中舖車票登上火車。她沒有想到一個問題,身體笨重得根本無法登上中舖!換了下舖躺下之後,她想起了這個未出世的孩子,不由得一陣心酸。
上賽季最後一場女排聯賽,預產期鄰近的崔詠梅仍然沒忘領隊的責任,照舊坐在賽場邊觀看。第二天她接到通知住進醫院,第三天小文博出世了。
“怪不得小家伙的精力這麼旺盛!”崔詠梅語氣復雜地說,“汽車、火車、球場成了她的胎教場所。”
也許正是被這份敬業精神感動,所有認識她的人,無論年齡長幼,也無論是隊員、領導,都叫她一聲:“崔姐!”
聽到這個稱呼,她覺得很親切。
風,遠遠地飄向別處,心底的漣漪,漸漸在眉梢上化開。
“會好起來的,我相信。”崔詠梅長出了一口氣,笑容又回來了,還是那樣明媚。
俱樂部的構架慢慢地健全了,以後,再也不用她一個人裡外的忙活,總算可以多照顧照顧家庭、愛人了。
無論如何,2002年聯賽、大集訓之後,要把小文博接回自己的身邊,一定要親耳聽聽孩子叫“媽媽”。
如果再有時間,她一定要多到排球場上來。雖然不能上場,但只要聽到排球“乒乓”落地、看到隊員跳動的身影,她就會覺得親切。

諸韻穎是中國女排的二傳,是場上的靈魂。這位年輕漂亮的上海女孩兒,她的球齡已有8年,而她在國家隊的日子也有四載。
“我從小就特別喜歡體育。小學二年級開始,我就把業余的時間交給了籃球。但從未想過要成為專業運動員。因為,我當時在上海市重點學校讀書,成績很好。父母為我設計的人生軌跡是上大學,然后出國深造……”剛剛在不久前于香港亞洲錦\\標賽期間,客串了一回中央電視台節目主持人的諸韻穎,敘述起來思路清晰,揮洒自如。

盡管在父母的眼中和心里,他們這個寶貝獨生女兒注定要成為一名品貌兼優的大學生。然而,他們萬萬沒有想到,實際上從諸韻穎涉足籃球場的那一刻起,就有一雙慧眼早已瞄上了她。而正是這雙慧眼,改變了他們為女兒既定的人生航線。

上海女排的一名錢姓老教練,對曾任諸韻穎籃球教練的同學說:“這個孩子長大了,你可不能給別人,我要用的!”90年底,這位年近6旬的伯樂,開始了一番為中國排壇挖掘一顆希望之星的鍥而不舍的努力。

由于諸韻穎的母親認為女孩子要以學業為主﹔其次,她覺得女兒只有1.75米的身材,打起專業隊來欠缺高度。因而,堅決不同意。然而,錢教練真可謂“三顧茅廬”,一次又一次地前往諸家,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我記得特別清楚的是有一次,我一覺醒來已凌晨時分,卻看見他們還在談話。”就在那次談話后隔天,母親對諸韻穎說:“你是想讀書還是想打球?我們尊重你的選擇。”她告訴母親想打球。于是,母親說:“那你就去上海體工隊錢教練那里吧。不過你要記住,這將是你人生的一個轉折點。”事情過了很久,諸韻穎才明白,為什么\\母親會同意她“棄學從體”。一是被教練的誠意所深深感動﹔二是錢教練說的一句“保証你女兒進國家隊”的話,極大地影響母親的思想。因為在她看來,女兒能進中國女排,那將是全家的光榮。

91年,被錢教練千辛萬苦“挖”入上海青年女排時,諸韻穎沒有一點排球基礎。然而僅僅過了三年后,她便成為上海一隊的主力二傳。而又僅僅參加了一次全國聯賽,95年便被朗平調入中國女排。初到國家隊時,諸韻穎的心情狀態都不是很好:“我并不開心。因為,我覺得自己還沒有達到國家隊所需要的那種程度。”被拒重返國家隊從失落中站起來度過了那一段自認為是“艱辛困苦”的日子后,諸韻穎漸漸地化入中國女排的大熔爐里。她的技朮、經驗都有了顯著的提高。然而,一直覺得自己人生很順利的她,在97年6月,經受了一次前所未有的考驗。

97年上海女排榮獲八運會和全國聯賽的雙料冠軍。作為主力二傳的諸韻穎,無論是技朮、心理、精神等狀態,可以說皆處在高峰期。她滿懷信心地准備重返國家隊:“我回來了,房間也准備好﹔然而郎指導卻對我說,你先回去吧,要另外培養一名二傳手……聽了這話,我很難過,我這么\\地熱愛排球,為什么\\就不能給我一個公平競爭的機會呢?”強忍著不哭的諸韻穎,在電話中聽到母親的聲音后,最后一道防線崩潰了,眼淚\\如斷了線的珠子,洒落個不停……她沒有聽從郎平的安排去國家青年隊,而是回到了上海。一個多月的時間,她沒有去過一次球場,沒有觸摸過一次排球。那段時間曾經令她喜愛無比鐘情無比的排球,已令她憎恨無比討厭無比了。無論如何也調整不過來的心緒,差點促使她從排球場上“隱退”。

97年7月20日,諸韻穎回到北京。是國家青年隊隊長的責任感,讓她重返球場。一個月后,正當她調整好狀態的時候,郎平的一紙調令,又將她招致麾下:“我覺得機遇什么\\時候都會出現,就看你有沒有能力把握住。后來,我也理解了,郎指導這樣做,實際上是出于對我成長的一種磨礪和考驗。因為通過這件事,我覺得自己成熟了很多,也明白了一名優秀的運動員要經得起任何風浪洗禮的道理。”

父親身高1.84米,母親1.75米,因此,骨齡預測諸韻穎會長到1.87米以上。然而她只長到了同母親一樣的身高,便停止了“前進”的腳步。這樣的身高在日趨高大化的排壇上,并沒有多大的優勢。但她的聰穎和靈氣,尤其是跳傳和隱蔽性,大大地彌補了其身高的不足。“我覺得自己既有機遇,也有挑戰,更有責任。盡管我的技朮和經驗都有待提高和積累,但我還年輕,我會繼續努力。”  


吳詠梅12歲就進了八一青年女排成為名主攻手,在當兵前,她在保定市體校練習跳遠。但是她很喜歡打排球,於是就通過在八一男排的一位老鄉聯系,前去進行了測試。
89年,吳詠梅正式進入八一隊,參加甲級比賽﹔91年底入選當時胡進指導的中國女排。但由于年齡小、水平不高,她沒有得到參加比賽的機會,并在93年被退回到八一隊﹔94年她在中國青年隊訓練了一年﹔95年2月,郎平執掌中國女排,她才得以二進國家隊。

回首自己的這段成長經歷,吳詠梅坦言是遭遇的最大挫折。她說:“91年底我才15歲就入選了國家隊,心里非常高興。但沒有想到一年多沒打上比賽﹔被退回八一隊后,又因為長時間不與隊友配合,打不上主力。只覺得那段日子很難過,心灰意冷,情緒特別不穩定,起起伏伏,從心里就不想再打排球了。”

面對年輕幼稚但絕對有發展前途的吳詠梅,八一隊領導和教練不愿看著一顆希望之星隕落。于是給她做了大量耐心細致的思想工作,鼓勵她戰勝自我超越自我。人一旦戰勝和超越了自我,就會迸發出無窮的力量和聰明的才智。看吳詠梅打球,有種賞心悅目和氣定乾坤的感覺。她那1.86米的身高,打起背快背飛來,令人眼花繚亂。尤其是背后2號位單腳起跳的背飛,更是爐火純青:“2號位號位單腳起跳是我的特長,以前不是特別精細,在郎指導調教下,我逐漸掌握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打法。亞洲隊伍不能與古巴、俄羅斯等隊硬拼強攻,我們必須力求快速多變,而我的技朮特點就是搶快。”

隨著技朮的日益提高和心理的日趨成熟,吳詠梅作為主力參加了奧運會、世界女排錦\\標賽、世界杯、世界女排大獎賽和亞運會等重大國際賽事,獲得了亞運\\會的冠軍和三大賽的三枚銀牌。不過,她覺得自己的收獲還遠不止這些。能在與世界強隊的一次次較量中,開闊眼界、增加經驗、提高技朮、得到鍛煉,才是她在追求世界冠軍道路上所努力的方向所珍惜的財富。

在吳詠梅的記憶中,有一場比賽,叫她“膽戰心驚”得至今不能忘懷。那是98年的世界女排錦標賽,中國女排在戰勝了勁旅克羅地亞隊后,放松了思想,竟然陰溝里翻船,輸給了多年的手下敗將韓國隊。面對著被逐出前八名的危險,中國女排只有“華山一條路”:“背水一戰、破釜沉舟,打贏后面的所有比賽,是我們那時唯一的選擇。壓力實在是太大了!但那種輸球不能輸人的氣概,讓我感覺自己在剎那間成熟了很多。”

經過一次次比賽的磨練,經過一次次失敗的考驗,吳詠梅真的是成熟了。這不僅表現在她對事業的追求上,也還體現在她對生活的理解中。1999年4月,吳詠梅和她在八一隊相戀多年的男友喜結良緣:“我12歲就離開了父母離開了家,現在很向往家庭的生活。我與我愛人相識多年,感情到了,也就順其自然地完成了人生的另一件大事。我覺得,結婚和事業并不是對立的。處理好了,會相互促進相互補充,人生也會更加圓滿。”

“或許,有一天我會帶著遺憾退役,但我不會離開排球。不管今后是出國打球還是讀書,我的追求都不會改變,那就是從深層次充實自己,繼續為中國的排球事業竭盡全力。”  

王怡是很有人緣的。在國家隊如此,在上海隊也是如此。王怡很甜,常常笑,一笑就露出了可人的酒窩。王怡平時很少有機會在上海,每每過年,大都是在北京國家隊中過。而排球主客場制一打,王怡可以常常在上海,並在上海過了年,這使得王怡很開心。王怡是那種隨和的人。
王怡覺得自己整個兒就被排球包裹著,王怡的命是早就被注定的。當她尚在母親的胎腹中時似乎已經被定性了,就像圍城一樣,她被體育緊緊地圍了?來。生在體育世家的王怡,從小就被父母掙來掙去。很小的時候,就隨著父親打起了藍球。再大些的時候,才開始隨母親打排球。王怡的父母都是上海籃、排球赫赫有名的明星。父親王重光現在是男籃的教練,母親殷秀華是前上海女排教練。很多年以前我聽到過這樣的一則未經證實的說法:據說,當時的王怡很喜歡讀書,她的母親也不希望她幹累死累活的體育。但最後或許是行政命令還是其他甚麼原因,"條件很好"的王怡終於沒能"逃脫"似乎有些強加給她的命運。或許,有了遺傳給予她的某種天賦,王怡的體育之路就比她的同行們平坦得多,她從沒有那種幾進幾出上海隊或國家隊的故事。王怡訓練很自覺、刻苦,教練似乎也無須對她多說甚麼。王怡的條件太好了:攔網有高度、防守有韌勁、人又有靈氣。因此,教練們都喜歡這樣技術全面的選手。王怡出生的目的似乎只有一個--為體育。

二十四歲的王怡已經打了十二年的排球,並且已經在國家隊的主力位置上打了六年排球。「排球成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王怡這樣說。偶然間,談到曾經有一篇寫王怡有驕、嬌兩氣的文章一事。王怡說:「幾乎所有的人都把上海隊員看成了驕、嬌兩氣的代表人物,所以他們想怎麼寫就怎麼寫。其實,那會兒郎平訓練時,練得最多最苦的是孫玥和我,郎平常給我們倆加小灶。」王怡已經非常成熟了,從體育選擇了她,到她對排球的深愛雖然有一個過程,但是,她曾經撫心自問,自己確實是熱愛排球的。排球不僅成為她生活中的一個部分,而且已經離不開它了,王怡已經很自覺地把自己全部交給了排球。王怡的愛好是睡覺、靜靜地看書和聽音樂。睡覺是為了保證體力,而看書和聽音樂是提高文化素養和調節情緒。

對一位體育明星來說,在她的運動生涯處於事業巔峰的時候,因為某種不期而臨的因素,事業的車輪嘎然而止,也許是件最痛苦的事。這位原中國女排的「三朝元老」,就在她帶領上海有線女排連奪全國聯賽和八運\\會的兩項冠軍後,突然被調離了國家隊。但是,王怡畢竟是位通情達理的選手。記得當時回到上海,上海有線女排領隊金禾勸她不要想不通,王怡說了這樣一句話:「為年輕隊員讓道,我有什麼想不通的。當初,也不是有人為我讓過道麼。」

後來的消息,說她上學了。先聽說是復旦大學中文系,後來又聽說去了離上海體育館較近的交通大學。對此,我的猜測是王怡還想打球。果然,今年聯賽開始,王怡半天上學,半天訓練,過起了「半工半讀」的生活。王怡就讀的是交通大學的工業外貿系,該系專門培養外貿人才。對中學就打排球的王怡來說,讀大學無疑是「白手起家」。不少運動員進大學純粹是「鍍鍍金」,而王怡這回看來是真的。

工業外貿的第一課是外語。賽場上不服輸的王怡為了不落人後,特意請了家庭教師。家庭教師原以為運動員打球是好手,讀書不是那塊料,未料王怡接受力特別強,加上用功,很快就追上了其他同學。

身兼學生和隊員兩種角色的王怡,回到隊裡仍擔任隊長一職。但是,很多時候,王怡是場上的替補。去年還是場上的明星,今年卻成了板凳隊員,王怡冷靜地對待著這種角色的轉變。既然是替補,對比賽似乎用不著那麼投入了。但王怡並沒有如此。上海有線女排北上南京挑戰江蘇,正值上海兩會召開。作為上海體育界唯一的「議員」人選,王怡此時的位置應在參政議政的人大會上,但記者還是在隊員中發現了王怡。一問,才知道為了這兩場關鍵的比賽,王怡特意向大會請假。她的想法是即使不上場,為年輕隊員壓壓陣也好。

也許\\是經歷了人生的一些風波,也許\\是因為有了人大代表、傑出青年之類的人生履歷,王怡不再是過去球場上愛鬧的姑娘。對她來說,昔日喧鬧的勝負世界正在遠去,現在面對的是一片平靜而嶄新的天地。  

在家排行老四的何琦,受愛好體育運動的哥哥姐姐的影響,加之從小頭比同齡的女孩子高出一截,小學4年級曾練過一段籃球,外出參加過一次比賽,還沒投進過一個球,卻被人推荐給何琦二哥他們排球比賽的省體校教練看!推荐的理由很簡單:那娃個兒挺高!量身高測臂長,拉韌帶,一通測試,三天後何琦便接到錄取通知,啟程去昆明,到省體校報到集訓了!那年她12歲,興高采烈地上路了,為的只是能獨立生活的好奇!第一次踏上排球場,什麼都不會,什麼都新奇,何琦正呆呆地看得出神,一個姓馬的女教練過來一個球,手把手地教她傳球的手型,從這一刻起,何琦開始了她的排球生涯!
12歲身高1米63,到了集訓隊才覺出個子矮!30多人集訓後只能留下12個,激烈的競爭,使何琦感到了競技體育最初的殘酷!生性好強的何琦幹什麼都不願比別人差,儘管個子小,耐力差,一長跑就會吐,可她就是不服輸,咬著牙跟著練,3個月後,通過了集訓這一關,一年後,她成為省體校排球隊的正式運動員!提起在少體校那段生活,何琦一臉甜蜜,儘管每天練得很苦,可從不想家,原因是教練對她們就像自己孩子,少年不知愁滋味,4年一晃而過!從少體校開始練二傳的何琦,承認過去特羨慕那些攻手,1989年入選省青年隊改打了一年副攻的記憶,現今談起來還滋滋有味!


--------------------------------------------------------------------------------

--  作者:柠檬树
--  发布时间:2005-2-15 23:43:34

--  
1992年,何琦以國家青年女排主二傳的身份參加了亞洲青年錦標賽,奪得她運\\動生涯第一枚金牌。1995年2月,受命於危難的郎平,歸國接過重振中國女排的沉重帥印,正在湖南郴州參加全國甲B隊伍冬訓的何琦,聽說自己在大集訓的名單榜上,心情格外高興,終於等來了一次機會!1993年何琦隨雲南隊到漳州集訓參加全國女排甲A隊伍冬訓時,曾留心觀看過國家隊二傳的訓練與比賽,暗地裡作一番比較,感覺從傳球的技術和分配球的戰術上,自己還是有一定實力,於是心底開始萌發爭取穿上”國字號”戰袍的念頭,隊裡的教練也給她打氣,要努力呀,你是有希望的,但機會來了,不努力是抓不住喲……自信者自強。從那以後,何琦練得更踏實更用心。盡管由於調整,雲南隊在1994------1995年的全國聯賽調回甲B,但何琦沒有因此放棄自己的努力。

亞特蘭大奧運會是何琦生命中最難忘的一次回憶,也是她運\\動生涯中最難忘的一次經歷。小組賽對美國隊一役,勝負結果直接關係到中國女排小組出線的名次和交叉賽中對手的選擇,而交叉賽遭遇什麼對手,又關係到能否闖入決賽,可以說是一場命運由關之戰。作為住隊戰術組織的”靈魂”人物,這場比賽對於何琦的壓力是不言而喻的,盡管在預備會上隊友都給她鼓勵,可散會後,她心裡還是沉甸甸的沒有底。晚上9時點,郎平來到何琦的房間,并和好坐在床旁,,非常信任地對她說:明天你一定要放開,要知道對手也怕你!要多想對手的弱點,要多想樣去壓制她們,不要計較一球的得失,不要對自己太苛刻,要用積極的態度向前看…語重心長的一番話如同春風化雨,頓時去了何琦心頭的,剎那間她是覺得那麼的輕鬆,那麼的自信,入夜,她睡了進入奧運村以來最踏實的一覺。

第二天,進入賽場作準備活動,在美國觀眾搖旗吶喊的助威中,美國隊在一旁目空一切地嘻鬧著,好像勝利已經屬於她們。“狂吧,看進笑到最後!非要打敗你們不可!”面對挑戰,何琦和隊友們相互激勵。同仇敵愾的中國姑娘們團結拼搏,打得美國女排沒有招架之功,最後以直落3盤得了勝利。這也是何琦整個奧運會其間,傳得最棒的一場球。比賽結束,當美國隊隊員氣得亂摔冰櫃門的時候,何琦和隊友們笑了,笑到最後,果然笑得最開心。和古巴隊的決賽,何琦非常遺憾,她至今還在自責:”如果第三局那個關鍵球傳給了四號位,結果可能就不是這樣的了…”,”我在分配球上還差火侯,今後還得更加努力,一切從零開始”何琦要求自己在二傳技術上更加精益求精。她給自己定下的目標是:學習老女排孫晉芳傳球的準確性和隱蔽性,學習文圖里尼(巴西)傳開網球的技巧和節奏………雕琢自己。  


用才貌雙全來形容孫玥,似乎毫不為過。論才,孫玥是今屆國家女排隊中資格最老的,從九一年入選國家隊算起,已有九個年頭了。其間,經歷屆奧運會、世界杯、世錦\\賽等諸多磨練,可謂久經沙場的赫赫功臣。論貌,她身上洋溢著的朝氣、活力,使人覺得她是永遠的那麼朝氣蓬勃、生機盎然。在運動場上,進入電視轉播畫面最多的是她,在生活中,收到球迷來信最多的也是她。毫不夸張地說,只要孫出現在哪兒,那兒必然引起轟動。
孫玥的父母親都是排球運動員出身,早年均在江蘇排球隊效力,是當時中國排壇的明星球員。從小,孫玥的夢想并非是如父母親那樣,成為叱風云的排壇明星。「當時,我只是想好好讀書,將來找一份工作,平平淡淡地生活,做一個平凡的人。」

到了初中二年級,孫加入了學校排球隊,開始了系統的訓練。但這并非是她「迷途知返」,改變了初衷,准備繼承父母親的傳統,獻身於排球事業。「當時參加排球訓練,只是因為想在考高中時獲得加分」孫玥說,「沒想到,一旦入門,就一發不可收拾,發現自己像著了迷似的,再也舍不得小小的排球了。加上父母親的大力支持,就這樣,我正式踏入了排壇。」無論是在國家隊,還是在江蘇隊,無論是在訓練場上,還是在比賽場上,孫玥永遠是球迷、隊友、對手眼中的焦點人物。這與她刻苦、敬業的態度,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成為歷經胡進、栗曉峰、郎平、胡進四屆國家女排的唯一球員,是對孫玥綜合實力的極大肯定。她技朮全面,發球、一傳、進攻、防守樣樣精通。

在99年全國女排職業聯賽中,被評為最佳運動員的她,各項技朮排名均進入前十位,其中攔網得分率、一傳到位率、防守好球率等,更是雄居前五位,是國內女排運\\動員中屈指可數的人物。孫玥令人羨慕的綜合實力,除了來自父母親的先天遺傳外,更多的與她后天的刻苦努力相關。在上海華東師范大學體育館初次見到孫玥,她正在練習俯臥撐,而此時,其他隊友都已結束訓練回去了。當記者問她為什麼要留下來給自己開小灶,加量訓練時,她只是淡淡地說,「這不能稱為訓練,對我來說,只是為了保持水平而已,是件很平常的事。」

「孫玥的比賽氣質特別好,勝不驕、敗不餒」江蘇女排主教練趙善文如是評價愛徒。在孫玥臉上,你永遠無法知道球隊是領先還是落后,她永遠是那麼有朝氣、有活力,那麼地興奮,帶領隊友們去拚每一個球。因此,大家都愛稱她為「小老虎」。談到此,孫玥特地向記者「澄清」:「大家叫我小老虎,主要是因為我媽媽打球時,特別拚,被稱為老虎。我是沾了媽媽的光。」

從小到大,從地方隊到國家隊,孫玥良好的人際關系都是她發展的一大優勢。「能夠披上中國女排這一神聖的戰袍,成為世界一流的主攻手,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回報。」這令孫玥在頗感欣慰之餘,對培養自己成材的各位教練也含著深深的感謝。談到八十年代中國女排著名主攻手,前國家女排主教練郎平,孫玥的感激之情溢於言表。她告訴記者,「郎指導上任后,特別強調,中國女排沒有突出的明星隊員,大家必須依靠頑強的拚搏精神,吃苦耐勞。這一思想,令包括我在內的所有隊員都受益匪淺。隊伍有了凝聚力、有了拚勁,比賽成績也就自然提高了。」

作為隊中的核心隊員,孫玥身上沒有絲毫的明星架子。她能迅速地帶動全隊興奮起來,參與比賽。如果比賽失利了,她也從不責怪他人,而是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并主動和教練一起討論解決辦法。對於比自己小七、八歲的年輕隊員,孫也十分尊重,在技朮上手把手地輔導,因而深得大家的尊敬和喜愛。「孫玥真的是我遇到的最優秀的女排運動員」江蘇女排主教練趙善文毫不掩飾自己的喜愛之情,「憑著她極佳的身體素質、技朮水平、比賽氣質,她的運\\動壽命將會很長。」「退役后,我的最大愿望就是學習英語,然后出國深造,以實現自己小時候的夢想。」孫玥說,「我能有今天的榮譽,全靠祖國對我的培養。只要祖國召喚,我將義無反顧地為實現中國女排重新登上世界最高領獎台而奮斗,無論是以隊員的身份還是以教練的身份。」  

殷茵并不是練排球出身的,她以前是在籃球隊,由于15歲那年籃球隊嫌當時只有1.77米的殷茵個子小而把她借調到了排球隊,沒想到兩個月之后,殷茵的個子猛躥到了1.81米,當籃球隊重新想要回殷茵時,好強的她毅然拒絕,從此走上了排球之路,沒想到這次選擇也讓她今后成為中國排壇頗有爭議的人物之一。
殷茵在浙江女排無疑是支柱人物。與她打對角的另一位主攻手阮宇身體條件不是太好,浙江隊的副攻也是在主攻的掩護下進攻,因此全隊進攻的擔子基本上落在了殷茵的肩上。從1996年的排球聯賽開始,殷茵便成為全隊進攻的重點,也成為了對手主要盯防的對象,面對如此沉重的擔子,殷茵自己坦言“一直都感覺壓力非常大”。每次比賽如果隊伍取得勝利,殷茵感到很欣慰﹔如果失利了,殷茵卻總覺得是自己發揮得不好影響了全隊的成績。不過,過重的心理壓力并沒有壓垮殷茵,豁達開朗的她巧妙地將這種壓力轉化為動力。

雖然殷茵在聯賽的技朮排名前几位中占有一席之地,但在國家隊中卻始終沒有找到自己的位置,進進出出國家隊很多次,一時間成為排壇頗有爭議的人物。對于這點,殷茵自己認識得很清楚,她覺得在地方隊隊員們非常信任她,球大多數都傳給她,因此技朮排名會靠前,而國家隊沒有絕對核心,機會不會經常給她,況且她覺得自己的特點是高舉高打,而這几屆國家隊的主攻大都打平拉開,自己的打法與國家隊的戰朮不太融合,進進出出也在情理之中。
发表于 2006-7-29 21:04:34 | 显示全部楼层
哎 诸韵颖 太可惜了!! [s:3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29 21: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殷茵和张跃红一样离开国家队,到国外打球后,状态不仅没有下滑,反而有所提高,殷茵好像还曾经获得意大利联赛最有价值球员称号,不容易啊! [s: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29 21:23:48 | 显示全部楼层
是不是应该放在排球博物馆?我觉得信息还是很全面啊,可惜了那一帮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29 21:4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的文章
更清楚他們的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29 22: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怀念李艳喔! [s: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29 23:14:35 | 显示全部楼层
殷茵没有获得意大利联赛的MVP,她获得的是杯赛决赛 的MV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29 23:42:3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很喜欢李艳,觉得她现在应该有更好的生活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29 23:46:4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啊,让我们了解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信息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29 23:5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楼daviejam2006-07-29 21:23发表的“”:
是不是应该放在排球博物馆?我觉得信息还是很全面啊,可惜了那一帮人!


“我爱女排”
的人气旺呀!
要聚敛人气的 [s:2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29 23:55:30 | 显示全部楼层
咦,那邱爱华是啥时候进国队的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30 00:2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喜欢那一批的队员,没个都很出色啊,相比现在用人有些捉襟见肘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30 00:41:12 | 显示全部楼层
[s:12] 恩,以前都看过,又回顾了一遍。楼主要是分一下文章就更好了,不会看着这么晕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30 00:42:3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0楼judega2006-07-29 23:55发表的“”:
咦,那邱爱华是啥时候进国队的啊
97年八运会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30 00:43:2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实长知识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30 01:00:38 | 显示全部楼层
當時中國隊實力也不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3 23: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这样中肯的帖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3 23: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很謝謝分享這樣的訊息哦~

要是能附圖就更美好了~ [s: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3 23:28:03 | 显示全部楼层
太长了 看德头都晕了  不过楼住这么辛苦 还是要赞一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开放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VBOL.cn ( 浙公网安备 33021202000496号 )

GMT+8, 2024-6-9 22:26 , Processed in 0.45600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