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开放注册
查看: 9150|回复: 52

中国体操辉煌记忆之“中国制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0-11 18:05: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马燕红在1979年美国沃思堡举行的第二十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上获女子高低杠冠军,成为中国第一个体操世界冠军以来,中国体操队在各大世界级赛事中崭露头角,其中更有很多高难度动作被世界认可,并以远动员的姓名命名。然而,FIG的难度表伴随着体操规则的变化被一改再改,加之一些人为和管理不善的原因,有很多动作已经在难度表上消失了,甚至还有漏报和错报的现象发生。究竟又有多少位中国运动员在这里见证了中国体操的辉煌和世界体操的发展,大家也是众说纷纭。我们一起回味一下吧!

   (特别说明一下:以下很多资料是转自 samkov.blog.sohu.com,还要感谢很多无名网友的大力协助)

    [佳妮腾跃]

    吴佳妮是1984年在洛杉矶奥运会上中国队夺得女子体操团体铜牌的主力选手。她在高低杠上有一个独具风格的一个难度动作,被国际体操联合会命名为“佳妮腾越”—— 学名是“腹弹分腿跃杠再反抓杠”,也就是背对着杠子腾跃,和特卡正好相反。这是国际比赛中第一个以中国运动员名字命名的体操动作。然而,如今的高低杠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动作已经绝版了。现在,吴佳妮和李月久这对“夫妻档”一同在国外执教。

  视频地址:
http://space.tv.cctv.com/act/video.jsp?videoId=VIDE1219989931933584

[“马燕红回环倒立”和“马燕红下”]

      作为中国体操史上第一位世界冠军,手上功夫自然了得,又是强项高低杠,当然有看家本领了。“马燕红回环倒立”是“腾身回环倒立转体360度,而“马燕红下”在难度表上则表述为腾身或腹回环,团身后空翻转体360下。这些个动作有些年头了,马燕红是在1981年的世锦赛获得的命名。马燕红的做法是腹回环的“绷杠”下法,而“绷杠”是骨灰级的古老高低杠技术了,并且,这种动作本身对女运动员身体伤害性比较大,尽管在现在的难度表上马燕红下仍然存在(组别还不低哦),但是已经基本没人敢轻易尝试了。

    关于这个动作的历史,最早应该追溯到60年代,甚至以前,我是找不到相关资料了。那时有一个比较普遍的下法,即面对低杠,从高杠前摆至低杠腹回环绷杠下。这个下法相当流行,我记得曾看到一个视频,一位前苏联运动员做这个下法时,由于组委会没安装固定好高低杠,整个杠居然都垮了,非常危险,幸好没出事。令人称奇的是出了这样的大事,那位运动员居然面无表情,甚至根本没看垮掉的器械,其意志力真是比磐石还要坚定。

 还是让我们先看看Comaneci做这个下法,非常经典的完美10分: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ns_a12x5XE

  到了70年代末,一位前苏联选手Muchina把这个腹回绷杠的下法发展成带空翻的,这个动作就以她名字命名,到现在还是D组的难度。Muchina在当时的体操界是难度皇后,她是体操史上第一个做自由操团身旋的运动员,印象中平衡木的后团两周下也是她先做的。她后来的命运非常悲惨,在莫斯科奥运会前的训练中受伤造成终身残疾,前段时间不幸去世了。

  下面这个视频是一位网友为纪念她而作的montage,让我们一直来缅怀这位伟大而不幸的体操运动员,她的Muchina下法大约在视频的1分47秒: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UhjZ6q1mZE

  与Muchina同时代的一位前苏联选手更厉害,她把Muchina的下法加转360,也就是
后来的“马燕红下”。据知名技术派网友A J透露,她拥有一盒录像带,记录了1978年前后苏联队访美的一次体操对抗赛,那位选手完成了Muchina加转360,更为恐怖的是,她居然是在低杠上完成的。这盘录像带我从来没看到过,但可以肯定的是,那位选手后来也放弃了这个下法。

  该到马燕红出场了。马燕红最早的下法是Muchina转体180,这是一个E组的高难下法。她凭着这个下法,以及她首创的“马燕红转体”,在1979年世锦赛上夺取了中国体操史上的第一个世界冠军。我记得有一次看CCTV5的一个好象叫“奥运五环”还是什么的,反正是个娱乐节目,有一期的主角是马燕红,介绍“马燕红下”时居然用的是马燕红做Muchina 180的视频,看得我那个寒啊,不知道现场的马大姐看了做何感想。

  到了1981年,马燕红将Muchina 180发展成了转体360,就在那年的世锦赛上她获得了命名。但由于被压分,她与高低杠金牌失之交臂,多年过去了谈起这件事她还是颇为耿耿于怀。

  1981年世锦赛,“马燕红下”获得命名的视频: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Oy7bdPZvhw

  我现在真的懒得去翻资料了,我记得82、83年有一阵马燕红陷入了体操生涯的低谷,到了84年前后终于慢慢恢复,她已经错过了莫斯科奥运会,洛杉矶将是职业生涯的最后一战。整个备战过程非常艰苦,多年后马燕红谈起来还是不胜唏吁,还好她顶住了压力,在自己职业生涯的最后一战赢得了最后的辉煌。老实说,那次她做的“马燕红下”是我见过最漂亮的一次:

  1984年奥运会,绝版的“马燕红下”:

      
http://www.youtube.com/watch?v=3CUg-TMvgro

  自从1984年奥运会之后,“马燕红下”就从江湖绝迹了。根本原因是高低杠器械的变化和技术的发展。“马燕红下”是支撑摆时代的产物,那个时代高低杠间距低,运动员不可能象现在那样用两个大回环来完成高难空翻下法,只能采用蹬杠、腹回等“弧形”类动作来做下法,“马燕红下”就是这类下法登峰造极的巅峰之作。进入大摆时代,这类动作自然会慢慢退出历史舞台,更何况“马燕红下”实在太难了,选用这个下法实在太吃力。我记得马燕红本人在一次担任转播顾问时,谈到现在为什么没人做“马燕红下”,她笑着说“太难啦,现在不会有人做了”。

  关于马燕红和“马燕红下”,还是有一些传奇颇值得说说。我印象中,世界上只有三个人做了“马燕红下”,除了马本人和前面提到的苏联选手,应该还有一位何姓的中国选手,与马同时代的亚运会队友,我记不起她的名字了。2001年难度表修改时,“马燕红下”被定为第一批SE的超级难度。20年过去了,她创造的下法还是难度表上最难的,而且是最古老的一个SE,这是体操史上的奇迹,也是中国体操和马燕红本人的骄傲。很可惜,当时的体操宣传从来没提及这一点。另外还有一个难忘的事情是,世界上最大的体操论坛GW,有一次在讨论史上最伟大的高低杠选手时,我发现网友们提到马燕红的次数仅次于高低杠女皇Khorkina,这也让我颇为感慨。

  自从马燕红退役之后,“马燕红下”绝迹江湖已经整整23年。23年哪,对于难度发展一日千里的体操运动,这个动作简直就要变成化石了。history became legend, legend became myth.就当“马燕红下”就要变成神话的时候,一位年仅十余岁的少女要怀着这项绝技勇闯江湖了,她就是美国选手Tessa Pama.

  不过我得说,Pama本人到现在还没练成“马燕红下”,但用子涵的话来说,她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在练而且铁心要练出来的孩子。由于受伤病的困扰,她的难度上得不理想,练习“马燕红下”的计划受了影响。希望Tessa赶快好起来,让我们尽快看到这个绝版已久的高难动作!

  下面这个视频是Tessa在2006美国全国锦标赛高低杠预赛视频: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9_dxy-d7bs

  可以看到,Tessa做了极为罕见的“李莉正吊”,另外她的Muchina可是正宗的“绷杠”做法,与康欣等人的腾身回环做法有区别。如果她能加转360,就是绷杠做的“马燕红下”了,这可是最正宗的“马燕红下”技术哦。

      [“王晓燕腾越”和“张文宁腾越”]

      对于女子体操运动员的动作命名来说,是远远落后男运动员的,因为大多数的女子新动作,不外乎在复制和改编男运动员的动作,可以说是男子体操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女子体操的发展,现在说起这两个动作,恐怕很多人都不一定知道。“王晓燕腾跃”指的是高低杠的团身特卡切夫腾越,是王晓燕在1988年奥运会中得到了命名。“张文宁腾跃”是指反握向前回环屈体腾越高杠再握,(也可以是后摆并腿或分腿腾跃转体180成高杠悬垂)也就是就是男子单杠上的屈体腾越,俗称“猫跳”。这两个动作的难度不高,组别也比较低。现在基本上已经没有人再使用了。

     [“童非转体”和“童非移位”]

     童非是中国80年代的男子体操运动员,国际运动健将,他共参加21次世界性体操大赛,夺取38块金牌,现在回过头去看他的自由操,那种带有芭蕾风格,偏阴柔的表演在男子自由操中实在少见,印象中只有希腊的奥运会冠军Melissanidis有得一拼。看来童大哥的舞蹈功底应该不错,以他名字命名的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动作,“童非跳”指的是旋子转体360,很多舞蹈动作中都可以看到。

   1983年世锦赛童非获得10分的自由操: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KZMlaQa3VU


   “童非移位”是鞍马上马端正撑全旋隔两环挺身转体180度成另一马端正撑,这是童大哥在1979年世界锦标赛上创造的。由双手撑马端的马端全旋开始,出腿后,身体重心向右移,以右臂为轴,左手推离马端俯撑挺身转体180°,右手越两环,撑另一马端,经双手撑两个马端(隔两环)的俯撑,身体继续挺身转体,左手用力推离马端,完成第2个挺身转体180°,整个身体移至侧马端俯撑(双手撑马端)该动作在两次支撑中完成了挺身转体360°和大移位动作。对两臂的力量和身体重心的移动要求较高。

    [温馨提示: 6楼、10—11楼、14—15楼的帖子有后续]


[ 本帖最后由 Emila 于 2008-10-13 13:34 编辑 ]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10-11 18: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很经典阿,就是有些动作太专业,太抽象了,要是有个图片什么的还好理解一点,不管怎样,这都是中国的骄傲。顶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11 18: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问问李月九2004雅典后 曾被请回女队执教的 央视等媒体也大肆渲染
2006我们得到女团世界冠军时候 还看到过他的身影  好像07年就没看到他了
感觉他离开中国女队时候却是不声不响的  反差也太大了[s:731] [s:73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11 19:50:03 | 显示全部楼层
[s:735] 学习一下哈,不过好像看不太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11 22: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果然好多资料都是从samkov的博客上来的,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1 22:33: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月久空翻]

    这个动作是中国运动员李月久所首创,指的是侧空翻一周半接前滚翻。这个动作的观赏性还是很不错的, 曾经也算风靡一时, 连女子运动员如Shushunova都练了这个动作。但是在当今注重连接加分的规则下, 这种强调腾空高度的动作已经没有什么人缘了.组别也降到了C组。

    1981年美国杯的自由操比赛中:http://www.youtube.com/watch?v=QWcIfa50iVg

   [王惠莹转体]

   跳马长期以来就不是中国女队的强项, 在1987年10月荷兰鹿特丹的第24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上, 来自天津的王惠莹成功运用"前手翻前空翻转体180度"并获得命名.

  视频: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frUFzPUKENY/

  其实,  这个动作一般叫Layout Barani, 和杨云做的Layout Cuervo很相似。唯一的分别就是Layout Cuervo是先转体180度,再做后空翻。 这个分别和Khorkina I与Podkopayeva的情形一样。 在新规则里,Layout Cuervo和Layout Barani属于同一个动作; 而Khorkina I和Podkopayeva也是。避免有运动员以这类动作 作为自己做两个跳马动作的情形出现。

    [陈翠婷倒叉]

   有着"东方小燕子"美誉的湖南妹子陈翠婷, 在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体操界可谓家喻户晓.印象中她退役的时候好象还有一个专场的晚会. 虽然她没有世界冠军的头衔, 但她那份赛场上别具一格的感染力同样让你我津津乐道. 我始终认为她是将体操艺术性诠释的最好的中国运动员.

   她的这个动作的技术要领是平衡木上团身后空翻分腿坐木, 组别是C组. 可是, 或许是这个动作太有人缘了, 一度被无数欧美选手效仿, 甚至有些泛滥的味道; 最后搞的动作标准参差不齐, FIG索性在2002年新的难度表中把这个动作删除了, 真是可惜!

   视频资料:http://www.youtube.com/watch?v=Mp2k27nypVw&feature=related
  
    [ Hand Li ]

  有趣的是, 说到这个动作到底是谁的? 一下子就牵扯到了三位体操运动员, 分别是:李燕、李莉和李弈芳。起初只是知道"平衡木上横木倒立侧倒下成横木坐"是一位姓李的中国运动员命名. 应该是由双杠的希里华尔衍生出来的. 经考证,应该是李燕获得命名,她在1989年世锦赛上做过这个动作.

   视频: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9wahVh-8FM

   当时李燕并没有将这个动作作为上法,实际上难度表上这个动作一直归为倒立类的,直到2006版才归入上法类。第一个将这个动作作为上法的应该是李莉吧(倒立转体360成水平支撑或者屈体支撑或者单臂侧摆成坐木),之后还有不少中国运动员做过,最后一位应该是刘璇,自从她退役后,好象就没人采用这个动作了。

   ["李莉正吊回环"、"李莉腾越"和"李莉背转"]

   对于广大体操迷来讲, 李莉绝对是上世纪80年代中国女队实力最强的选手. 这位来自广东的美丽女孩用自己的实力赢得了肯定和属于自己的动作.

   平衡木上背转450是李莉的绝招。什么时候命名的已经记不清了. 李莉的身体柔韧性极佳,可以和艺术体操运动员媲美,但是,令人感到不公的是“李莉背转”现在只有C组难度,而且在自由操上,李莉同样使用过背转810度, 却没有命名.

   李莉比较完美的一套平衡木,1990年友好运动会:http://www.youtube.com/watch?v=UE0ValK0xF8

  而"李莉正吊回环"和"李莉腾越" 应该是连贯在一起的动作, 具体要领应该是"高杠并腿后撑摆动成悬垂,形成正吊后再分腿后切越杠在抓杠. 这是在1991年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的第26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上成功命名的. 这个动作算得上经典了,印象最深的莫过于1992年的奥运单项决赛, 李莉最后登场,杠上动作无懈可击, 如果不是下法没站稳的话, 最后的名次还真不好说.

   李莉1992奥运高低杠视频: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k3NDE3NDg=.html

    [毛燕玲转体]

   这是一个被遗忘的动作, 连同它的创始人, 被称为"三朵小花"之一的湖北籍选手毛燕玲, 也只不过是无数中国女子体操流星中的一员.

   她这个动作是指"高低杠上的向后大回环转体360成扭臂握",为毛燕玲首创。这个动作的特色在于转体完成后成扭臂握,可以连接扭臂类的动作。这个动作原来是D组难度,01版规则对高低杠的一个重大修改是,转体完成后不论成什么握法,原则上都是相同的动作。从那以后,“毛燕玲转体”与普通的向后大回环360没有任何区别,降到了C,她的名字也从难度表上消失了。

   毛燕玲在1996年奥运会女子全能决赛中表演“毛燕玲转体”:http://www.youtube.com/watch?v=HKTq1RBsb9s


[ 本帖最后由 Emila 于 2008-10-12 19:45 编辑 ]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12 04:5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先MARK一下,LZ真勤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12 08:48:31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楼主能多写写男子体操
李月久据说已经离开国家队了,他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回美国了。

[ 本帖最后由 woxinfeiyang 于 2008-10-12 08:54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12 12:2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啊,我记得06年世锦赛的时候,庞盼盼下场还和他击掌庆祝呢,现在就不见身影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2 13:28:51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崇年转体"、"吴国年转体"以及"吴国年空翻"]

     "王崇升转体"是只鞍马上托马斯全旋起倒立转体180度落下接托马斯转体90度起倒立落下成骑撑, 是广东籍选手王崇升首创, 具体的诞生比赛已经不清楚了. 而"吴国年转体"也叫"吴国年大爬", 是指鞍马上的俄式转体720度同时移三位,这个动作在现在仍然十分的吃香, 据说当年国际体联并没有打算把吴国年的名字写入难度表,是当时国际体联中国籍的技术委员李宁先生据理力争,才在难度表上留下这个中国名字。

      关于自由操的"吴国年空翻", 好象曾经有过两个版本, 一个是后直一周半转体540接前滚的空翻, 这是一个D组的动作, 奥运冠军邹凯就使用过; 另一个是后跳转体180成前直一周半成俯撑, 这个动作在早期的难度表中是可以查到的,现在好象基本上没有人使用了 。

      ["楼云跳马"、"楼云吊环"和"楼云空翻"]

      楼云的技术全面,弹跳力好,落地平稳,心里素质佳。尤其擅长跳马项目,楼云在他长达16年的体操生涯中,夺得40余次跳马冠军,其中包括3次世界冠军, 在国际体坛上享有“跳马王”的美誉。在1984年第23届奥运会上,他首次跳出“前手翻转体180度加直体后空翻”和“前手翻屈体前空翻转体540度”两个高难动作,后者被国际体联命名为“楼云跳”,列入《国际体操男子评分规则》;他在84年第23界奥运会夺冠时使用的跳马“前手翻屈体前空翻转体540度” 和“前手翻屈体前空翻转体180度”,被国际体操联合会分别命名为“楼云跳1”和“楼云跳2”。另外, 他的吊环动作“反握向前大回环向前翻转体360度呈单臂扭臂悬垂;后摆同时转体360度呈反握手倒立”动作,也曾被国际体联命名为“吊环楼云”。他在自由体操中的“团身、屈体或直体侧空翻两周同时转体270度”也被国际体联命名为“楼云空翻”。

      然而,1988年汉城奥运会夺冠后,正处运动生涯巅峰的楼云却突然宣布退役,人们在扼腕惋惜的同时也不禁发出了一个疑问,是什么让楼云早早做出了退役的决定?回想起以前发生的事情,楼云到现在还觉得非常后悔。1988年汉城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仅拿到了5枚金牌,回国之后所有人都显得情绪低落,尤其是体操队。原本目标定的2快金牌或者更多,到最后却只拿到一块。此后,李宁和许志强先后宣布退役,出于一种哥儿们意气的感觉,又在老队友的劝说下,楼云也稀里糊涂地退了下来。1992年,当楼云看到体操比赛时,心头情不自禁地在想:要是我当初没有推下来,保持状态的话,我肯定能拿第三块金牌。 算了, 激流勇退也是需要勇气的!

     ["邹利敏转体"和"肖瑞智空翻"]

     中国男队的单杠和女队的跳马一样, 并不擅长。中国选手单杠实力差主要体现在飞行动作少。上世纪90年代起,体操国手单杠动作的飞行数量明显减少,在 “10分封顶”时代,精明的中国体操智囊团往往通过新颖的编排和难度动作连接,巧妙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此招 很有收效,虽然在单项赛中不具备夺冠实力,但在团体赛和个人全能比赛中,照样能赚取足够的分数。这一时期也涌现出了邹利敏、童非、肖瑞智、李春阳等一批单杠强人, 具有代表性的动作一个是邹利敏的"邹转体"--向前大回环转体360度成单臂扭臂握前翻转体360度成反握; 另一个则是"肖空翻"--前摆分腿前空翻成反握前翻。这两个动作的组别都不是很高, 使用的人也不是很多了。

     自从国际体联打破“10分封顶”的做法后,国手单杠难度不高的弊端更加暴露无疑。自1991年后到2008奥运会前,中国人竟然再也没有尝到过单杠世界冠军的滋味, 虽然邹凯的奥运金牌算是一个突破, 但其本身的难度价值还有待提高。相信今后在单杠上的突破仍然是中国男队的工作重点。

    [卢裕富跳]

     卢裕富对于中国体操来说是个传奇人物,他屡屡在国内赛场上有上佳表现,可是往往却因为伤病而无缘国际赛场。最沉重的记忆莫过于悉尼奥运会,当卢裕富已经住进了奥运村,准备大展拳脚的时候,却因为受伤而不得不离开了国家队。

     卢裕富跳 ———"侧手翻转体90度屈体后空翻两周"也就是"冢原屈体后空翻二周", 是卢裕富在跳马项目上的绝活。只要成功使用, 金牌就是稳拿了。然而, 他脆弱的心理素质成为了他体操生涯最大的绊脚石。虽然有着傲人的难度动作, 却无法换来跳马的世界冠军。运动生涯最好成绩也只不过是第三十三届、第三十四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与队友一起获男子团体冠军。


[ 本帖最后由 Joular 于 2008-10-30 13:31 编辑 ]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2 15:52: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杨波跳]

     说到杨波, 就必须要说她标志性的平衡木动作, 也就是分腿结环跳。1992年,国际体操联合会将她的这个动作命名为“杨波跳”,使杨波这个名字永远留在了体操界。1990年在比利时的世界杯比赛中,她获得了平衡木金牌,达到了个人运动生涯的顶峰。

   视频:http://www.youtube.com/watch?v=TXZu537yyHk

      ["陆莉跳"和"陆莉动作"]

   很遗憾的是陆莉唯一这两个命名动作现在已经被FIG无情地取消了。1992年巴塞罗纳的完美表演, 使她成为了那届比赛当之无愧的黑马, 高低杠上有她的由三个D组构成的"陆莉动作", 还有平衡木上横木上一腿屈一腿直跳转90度成交叉站木的"陆莉跳"已经被大家熟知, 相信如果不是平衡木决赛第一个登场比赛的话, 或许陆莉还可以给我们更多的惊喜。

   平衡木视频: http://www.youtube.com/watch?v=ZcR11OaAvnI&feature=related

   高低杠视频: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EGiWka91Sw

      [罗丽中穿]

    罗丽中穿又名罗丽倒立,学名中穿前上成扭臂握倒立。是我国体操高低杠项目运动员罗丽在1994年4月,澳大利亚布里斯班,第29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独创的,并以她的名字被命名。08年奥运上美国体操名将梅梅尔也做出了这个动作。

    视频: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A2NjI2ODA=_rss.html

   在男子单杠中中穿是很常见的,就是并腿从两只握杠的手中穿 过的一个回环。罗丽中穿是向前的中穿回环。由于这个动作后面比较容易跟连接, 所以它对当今的女子体操来讲, 影响是比较深远的了。

      ["李宁吊环"、"双杠李宁大回环"和"李宁交叉"]

    作为上世纪最优秀的体操运动员之一, "体操王子"李宁为中国体操所做的贡献已经无法用任何一个命名动作虎比赛来衡量, 他独创动作“吊环正吊臂后悬垂前摆上接直角支撑”和“双杠大回环转体180度成倒立”,被国际体联命名为“吊环李宁摆上”和“双杠李宁大回环”; 而同样他独创的后悬垂前摆上成支撑和支撑后翻经后悬垂前摆上成支撑From support, back toss to hang rearway to uprise fwd. to support也成为体操中的经典动作,就是我们所说的李宁1和李宁2。 在鞍马上也曾经有"正交叉转体90度经单环起倒立落下成骑撑"而被命名的"李宁交叉"。

    如今, 远离赛场多年的李宁不仅成功进军商界, 并且成为第一位点燃奥运圣火的中国人,可谓"功德圆满" !!!

    [刘璇单臂大回环以及后接京格尔空翻]

    说到这个动作组合, 实在是颇为尴尬。尽管我们的"璇美人"成功的复制了男子单杠上的"单臂大回环接京格尔空翻"的难度动作, 可是FIG裁判似乎并不买帐, 虽然获得了命名, 却没有落得一个好下场, 分数低得可怜。具体的原因似乎是这个动作对女子选手缺乏可比性, 容易造成女性身体的伤害。这似乎牵强了些, 不过, 刘璇的高低杠实力却是无庸质疑的, 跟高低杠女皇霍尔金娜同一时代的高低杠强手无疑是悲情的, 但刘璇却是幸运的; 能够在悉尼奥运会上赢得平衡木金牌,也算是为自己的体操生涯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视频: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KG4NfZQBvAU

    [莫式空翻]

    对于莫慧兰和她的"莫式空翻"(团身前空翻越杠再抓杠)来说, 绝对算得上中国体操史上里程碑的代表。之前我已经在另外一个帖子里对"莫式空翻"和"周空翻"有过描述, 这里就不多讲解了。

    视频: http://v.youku.com/v_playlist/f2267536o1p2.html




[ 本帖最后由 Emila 于 2008-10-12 23:01 编辑 ]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12 17:42:39 | 显示全部楼层
要说佳妮腾跃,成名在82年新德里亚运会,而不是84年奥运会。

当时马燕红因伤缺赛亚运会,拿到全能冠军的是后来李宁的太太陈永妍,但是因为佳妮腾跃,包括全能亚军,高低杠平衡木冠军,自由体操亚军(和后来李小平的太太,李小鹏的准岳母文佳并列),吴佳妮成为当年最红的体操明星,全国十佳运动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2 17:57: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5678 于 2008-10-12 17:42 发表
要说佳妮腾跃,成名在82年新德里亚运会,而不是84年奥运会。

当时马燕红因伤缺赛亚运会,拿到全能冠军的是后来李宁的太太陈永妍,但是因为佳妮腾跃,包括全能亚军,高低杠平衡木冠军,自由体操亚军(和后来李小平 ...


成名固然比较早,但技术动作只有在三大赛上有资格被命名!:lovelines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2 19:36: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小双十字]

     当李宁时代逐渐隐去之后,又一位名将接替了他在体操界的位置,他就是李小双。在吊环项目中,由他独创的从支撑开始慢落下成悬垂直臂压上成十字2秒,也就是From support, lower slowly with stretched arms to hang, and pull with stretched arms to cross也变成李小双的名字出现在难度表C组难度中。在体操史上又代表中国画下了不可磨灭的一笔。

    ["李小鹏跳"和"李小鹏挂"]

      第一次看到这个动作, 真感觉和他的人一样漂亮啊。2002年11月22日,在匈牙利德布勒森举行的第36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上, 李小鹏以一套叹为观止的"踺子后手翻转体180度直体前空翻转体900度"的动作技压群雄, 夺得冠军的同时也成功命名。

   视频: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66Ew71ZyL4&feature=related

    “李小鹏挂”的全名是“李小鹏挂臂”,又称之为“双杠李小鹏”,指的是挂臂前摆屈体后空翻两周成挂臂。“李小鹏挂”是一个难度和风险都很大的高难动作。2003年在阿纳海姆进行的体操世锦赛上,预赛及团体决赛中,李小鹏都没敢轻易尝试这个动作,到了单项决赛,为了压倒预赛排在第一位的日本选手冢原,李小鹏亮出了自己的绝招,以两个SE的超级编排,成功卫冕双杠金牌。这个动作也随之被命名。

   视频: http://www.youtube.com/watch?v=1J_dQ-U1-Jc&feature=related

   可谓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这两个动作好比一把双刃剑, 中国体操队兵败雅典的时候, 小鹏就是在这两个动作上出现了比较大的失误而饮恨的。经历了伤病和磨练的小鹏更加成熟了。如今,  经过北京奥运的洗礼, 现在的小鹏已经名副其实的成为中国体操的"金牌王"!!

    ["肖峻峰跳"、"毕文静下"和"杨威跳"]

     2001年根特世锦赛是新世纪的第一场重大赛事,也是2001-2005版新规则实行以来的第一项大型比赛。中国队却作出了一个极具争议的决定。由于比赛日期与全运会很近,为了照顾地方队的利益,中国队仅派出二线男队员和孙晓姣一名女运动员参赛。似乎就是冥冥中注定一般,中国体操运动员在新世纪的动作命名史,也以这样一个怪诞的方式
拉开了序幕。

     那届比赛中国队仅肖钦一人提交了新动作申报。他申报的是“俄式”大爬转体720后移三位(可能翻译得不准确,我对鞍马知道得不多),不过很不幸,FIG认为这个动作与难度表上的“吴国年大爬”是相同的动作,不予承认。

     在命名方面,对中国队的打击这才刚刚开始。那届世锦赛,罗马尼亚运动员Dragulescu崭露头角,以前手翻-团身前空翻两周转体180的高难动作夺得跳马金牌。这个动作,当时在难度表上还明明白白地写着叫“肖俊峰跳”,那是中国运动员肖俊峰在1997世锦赛上申报并获得命名的。不过,当时肖俊峰只是在赛台中试跳了这个动作,并没有在正式比赛中完成,他获得命名,可以说运气好得不得了,FIG犯了一个错误。

    真是风水轮流转啊,到了新世纪,罗马尼亚人在男子技术委员会中的话事权突然前所未有地增大。这届比赛,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也不知道罗马尼亚技术委员在其中起了什么作用,最终肖俊峰的名字被删掉了,这个动作被改名为Dragulescu.你可以说FIG在纠正自己犯下的错误,但这事怎么也说不通:第一,这个动作已经写入难度表,怎么说也是有某种法律效应的,不能说改就改;第二,就算取消肖俊峰的命名权,Dragulscu从理论上讲也不能得到命名:难度表上已经有的动作不能再命名。总之,就算肖俊峰“名不正”,你Dragulescu也“言不顺”,怎么算都是糊涂帐。FIG就这样堂而皇之地朝令昔改,未免让人对这个组织的权威性产生怀疑。

    如果说FIG改“肖俊峰跳”还勉强算得上“拨乱反正”的话(人家Dragulescu好歹在正式比赛中完成了),那“毕文静下”的易主就怎么也说不过去了。“毕文静下”指的是平衡木的直体前空翻转体720度下,是中国运动员毕文静在亚特兰大奥运会申报并获得命名,已经写入了97-00版的难度表。

       毕文静在亚特兰大表演“毕文静下”:http://www.youtube.com/watch?v=eTxmX6_Q31s

      但到了2001年版的难度表中,这个动作莫明其妙地消失了。在根特,巴西选手Araujo申报了这个动作并成功完成。就这样,毕文静被埋没了,Araujo成功地在难度表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尽管她不是这个动作的原创。Araujo是一位不知名的选手,我几乎找不到她的任何视频,她在根特获得命名的视频就欠奉送了。

      根特世锦赛还有一个与中国运动员的动作命名有关的荒唐故事,不过很不好意思,这次与FIG没有任何关系,纯粹是我们的事了。2001年,中国运动员发展了两个超级难度的跳马动作,一个是后来著名的“李小鹏跳”,另一个就是杨威的踺子后直屈两周。由于他们没有参加根特世锦赛,这两个新动作只能在全运会亮相。我不知道是哪个方面
的工作出了问题,到那个时候,有关方面还不知道,有一位运动员已经在根特申报了踺子后屈两周,并获得命名。

     于是一场虎头蛇尾的炒作开始了,大约是01年全运会前后起,关于“杨威跳”的炒作甚嚣尘上。当时有关报道让我看得莫明其妙,不是已经命名了吗?怎么还炒这个?我记得2002年初时FIG曾经发布过一个文件,明确了这个动作的命名,但在中文版中,这个信息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实际上中文版忽略了有所关于命名的信息):我相信这应该是翻译的问题。最终好象是在2002世锦赛前,有关方面才发现了这个错误,尴尬地宣布“杨威跳”被“盗版”了,这场炒作才至此落幕。

     公平地说,杨威是一个伟大的运动员,他在2001年能发展出踺子后屈两周这个高难的跳马动作,表现出他在跳马这个单项上的企图心,是非常不容易的。虽然炒作是个乌龙事件,但无损于他的伟大。只是,由于信息方面工作的不到位,才使得他处境尴尬。这年头,已经是网络时代了,各种资讯已经非常发达,中国队只要稍稍做好信息收集方面的工作,就不会出这种事件:希望他们以后能作更好的改进。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如果当时中国队派一线队员参加世锦赛,杨威至少能拿到分享命名,这个动作也能名正言顺地叫“杨威跳”了。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那个“盗版”了“杨威跳”的运动员是谁呢?他就是希腊著名运动员Melissanidis.就是他在亚特兰大,极具争议地抢走了李小双的自由操金牌,没想到5年后,又和中国运动员结下了“梁子”,用这种令人哭笑不得的方式,涮了我们一把...


    ["毕文静转体"、"凌洁转体"和"林莉转体"]

    这三组高低杠上的转体动作, 虽然出自不同的选手,却也异曲同工。转体动作一直以来都是高低杠赖以生存的技术环节, 从这次的北京奥运会UB决赛上就可见一般。

    毕转是指扭臂大回环单臂转体360度成反握(转体必须在倒立阶段前开始,在倒立阶段前或者倒立阶段完成),是毕文静在1997年世界锦标赛上第一个完成并命名的, 难度也比较高, 是E组。

   视频: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k5MDMyNDA=.html

   凌转是指扭臂大回环单臂转体360度成扭臂(转体必须在倒立阶段前开始,在倒立阶段前或者倒立阶段完成),是由2000年世界杯总决赛高低杠冠军凌洁在1999年世锦赛获得命名, 是D组。

   视频: http://6.cn/watch/3666658.html

   林转是指反握大回环倒立阶段以前完成的单臂转体360度成扭握(转体必须在倒立阶段前开始,在倒立阶段前完成), 说到林莉的这个动作, 可真是个心酸的过程。

   雅典奥运会绝对是中国体操史上的黑色回忆,有些该被记住东西也在这一刻忘却了,比如这届奥运会中国队唯一获得命名的动作“林莉转体”。

  “林莉转体”的历史简直就是一个被遗忘的过程。最早在2002年,我就听说林莉完成了两个单臂的转体360连接直体叶格尔。最初,很多人认为她做的是两次凌洁转体+直体叶格尔,后来在一次讨论中,知名的加拿大技术派网友danafan说,她的第一个单臂转不是从扭臂开始吧,应该是反握的。我们再回过头去看视频,确实如此,林莉的第一个转体是从反握开始的单臂转体360成扭臂握,我们居然将其与“凌洁转体”搞混了。这个动作,就是后来的“林莉转体”。

  2001年版的规则对高低杠难度表进行了大幅的修订,其中对中国队影响最大的是各种扭臂类动作的全面降组,还有一条特殊规定是,转体完成后不论成哪种握法都是相同的动作,这让过分依赖扭臂类动作的中国队少了很多选择,这也是造成2001年以后中国队一直没出现高低杠世界冠军的直接原因之一。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林莉的动作虽然很别致,但谁也没认识到这是一个新动作,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与C组的反握向前回环单臂转体360一样的动作。

  2003年,林莉参加了阿纳海姆世锦赛,并且以高低杠预赛第一的成绩闯入决赛。可惜决赛中的失误让她与金牌失之交臂。在这届比赛中,没有人想起要为这个动作申报命名。

  到雅典奥运会的时候,忽然传出林莉申报了一个高低杠新动作,并被认定为D组。我们全都蒙了:这会是什么动作呀?我们一直在关注林莉的高低杠,2004年以来从全国锦标赛到出征前的队内测验,包括雅典奥运会预赛的视频都看过了,根本没新动作呀。直到FIG公布新动作的命名,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是一个几乎被所有人遗忘的动作。

  2004年雅典奥运会预赛:“林莉转体”获得命名的视频:http://www.youtube.com/watch?v=qRStpOYUPaA

  尽管林莉在预赛中获得了9.7的高分,但在决赛中却发挥失常,仅获得第七名。回到国内,兵败雅典的中国体操队灰头土脸,暗中奋发图强力求东山再起。

  这个时候,FIG公布了雅典奥运会新动作命名的名单,“林莉转体”也在其中。我看到这份文件后告诉了一位记者朋友,让她转告国家队及林莉本人,得到的答复是,他们没有收到相关文件,所以不知道这件事。我马上把FIG官方网站的那份链接给了那位朋友,担心她不会下载,我还亲自把我下载好的文件发到她的邮箱。我的想法是,命名是FIG的事,只要有了相关文件就有了合法的命名权,而在中国队低潮的时候,得到一个命名,引起媒体及社会公众的关注,对他们来说会起到一个鼓劲的作用。但那位记者朋友只是很礼貌地感谢我提供的信息,并没有跟踪报道。那位朋友所在的媒体在国内影响力巨大,我到现在还一直没想通她为什么会错过这样一件值得报道的事。也许是因为国内消息闭塞国家队真没收到相关文件?也许是那家媒体认为来自网络的资料不可靠(可那是FIG官方网站公布的文件啊,有当时WTC主席Jakie Fie的亲笔签名,其合法性不容质疑,绝对不是来自什么体操论坛的小道消息)?或者是有人“打了招呼”不让宣传?我不知道。总而言之,“林莉转体”就这样被中国体操队及中国媒体遗忘了。(补充:感谢网友提供的信息,“林莉转体”没有被中国体操队遗忘,证据是2006年世锦赛女子全能决赛,王指导解说庞盼盼的高低杠,当盼盼做“林莉转体”时,王指导很明确地说出了“林转体”的名称。我想可能是他们后来才看到这份文件,有一个时间差。)

  庞盼盼在2006世锦赛女子全能决赛表演“林莉转体”,以及王指导的解说: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VYaRiYBr28

  “林莉转体”刚获得承认及命名时,为什么这个动作会是一个新动作,这个动作与普通的反握向前回环单臂转体360有什么区别,引起了人们的关注。FIG给出的描述是,这个动作是反握向前回环成倒立,未经换握地单臂转体360成扭臂握。我认为,关键就在这个“未经换握”上。由于未经换握,转体必须在倒立前开始,而且有一个跳转的过程,与“凌洁转体”有异曲同工之妙。相反,普通的反握向前回环单臂转体360,在倒立阶段有一个明显的调整握法过程,所以不能承认为“林莉转体”,具体可以参考范晔及李娅的做法,比如李娅在2006年的时候还做过这样的转体: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RFSH5Jdko8

  “林莉转体”注定是一个被遗忘的命运,到2005年底,它再一次被遗忘了,这一回是给它命名的FIG。

  2005年底,FIG修订了难度表。对于“林莉转体”,有一条好消息和两条坏消息。好消息是,“林莉转体”由D组升到了E组(呵呵,新规则修改很多地方对中国队是有利的,我相信这是中国势力在FIG的胜利),坏消息,一是粗心的FIG居然把对普通的反握360的技术描述,copy到“林莉转体”上,让人看得莫明其妙;第二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林莉的名字莫明其妙地消失了。

  2006年初,FIG再次公布了难度表,这一回她们终于把“林莉转体”的描述改了过来:反握向前回环,单臂转体360成扭臂握,转体在倒立前开始并在倒立阶段结束。尽管技术描述和技术要求进行了修改,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林莉转体”,因为只有林莉的做法才可能达到上述要求。只是,林莉的名字还是没恢复过来。

  2006版新规则修订时,2004雅典奥运会的几个新命名的动作并没有标出命名者,例如荷兰选手Van Leeuwen的换杠动作。我注意到,到2006年底时FIG下文作了修订,这些动作都恢复了原命名,但林莉的名字还是没能写入难度表。

  如今,“林莉转体”估计不会被FIG的人提起了,那份2004年10月发布的命名文件,由于时间久远,链接也已经失效。若不是象我这样的有心人留下记录,“林莉转体”的合法性证明在网络已是杳无踪迹。

  就这样,“林莉转体”几乎被所有的人遗忘了,从FIG到中国体操队,到中国媒体。我甚至怀疑林莉本人知不知道这件事。我想不会有一位中文解说员在看到这个动作时会叫出“林莉转体”的名字,尽管现在很多中国运动员都会做(补充:当然有,王指导就是,林莉本人也应该知道)。为了写这篇文章,我又翻出了收藏的那份文件,看着林莉做“林莉转体”的视频,我在敲下这些文字时,心中还是隐隐的酸楚。我有看过林莉的博客,她现在贵州当体操教练,不知道她是否会教那些小队员“林莉转体”呢?当几乎所有的人都遗忘了她的动作,只是在网络还有一些人记得,她是否会感到一丝欣慰呢?

     这就是"林莉转体", 曾经有那样一位朴实无华的中国运动员,发明了一个高难的动作,曾经短暂地在难度表上留下自己的名字,虽然短暂却十分明亮。




[ 本帖最后由 Emila 于 2008-10-13 10:44 编辑 ]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2 20:39:22 | 显示全部楼层
       [程菲跳]

         所谓“程菲跳”,就是指踺子180-直体前空翻转体540。有网友曾经问过我,李小鹏在97-00年是不是跳过这个动作呀?是的,在1997-2000年,这个动作在男子跳马难度表上是10分起评的动作,被包括李小鹏在内的优秀男子选手所使用。5年后,这个动作就已经被女子运动员所掌握:由此可见体操难度发展之快,程菲之天才,以及这个动作难度之大。

 “程菲跳”的雏形,最早可以追溯到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在那届比赛出现了两个划时代的跳马高难动作,一个是罗马尼亚运动员Amanar发明的Yurchenko 900(巧合的是,这正是程菲的第一跳),另一个是一代体操女皇Khorkina首创的Khorkina II.Khorkina II实质上是团身的“程菲跳”,这是Yurchenko 180这种类型的动作第一次出现复杂的转体,从而为“程菲跳”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Khorkina在悉尼表演Khorkina II:http://www.youtube.com/watch?v=QbEcRzcwZso
 
      2001年以后,跳马的起评分大幅下降,连Khorkina II这样的高难动作都降到了9.9起评。一些运动员在此基础上试图发展出更难的动作以达到10分起评。美国运动员首先取得了突破,Terin Humphrey在2003年的时候将Khorkina II发展成了屈体的做法,据说另一位美国选手Kupets也会跳这个动作:

 Terin Humphrey在2003年一次国内比赛中跳屈体Khorkina II:http://www.youtube.com/watch?v=kuAw0ZC9poo
 
    虽然美国选手发展出了屈体的K II,但她们从来没在重大比赛中申报,也就没有得到命名。实际上,那个时候屈体的K II也只被定为9.9的起评分。

  跳马一直是中国女队的弱项,历史上仅在80年代末由天津籍国手王惠莹申报了前手翻-直体前空翻转体180获得了命名。大约是在2003-2004年的冬训,中国女队终于在跳马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来自云南的年轻选手古筝在训练中完成了踺子180-前直540,也就是后来的“程菲跳”。古筝的成功在国家队引起了不大不小的轰动,大家都在反思跳马的训练思路和训练方法。古筝的突破使得她成为备战奥运会的重点队员,中国队冲击跳马金牌的秘密武器。
 
      可惜古筝实在有点福薄命苦。就在备战的关键时刻她不幸地受伤了,虽然后来陆续参加了一些大大小小的比赛,但她从来没有在正式比赛中表演自己新掌握的高难动作。虽然她进入了备战奥运会的大名单,但低迷的状态使得她没能搭上前往雅典的班机。2005年全运会后,古筝遗憾地退役了。

  该说到程菲了。程菲是中国队少见的力量型运动员,出色的爆发力,加上中国队对动作姿态控制的“祖传秘方”,使得她成为世界上极为罕见的难度与质量兼备的优秀运动员。程菲在2004年时已经显露出优秀跳马运动员的潜质,当时她会跳DTY以及前屈180,动作质量很好只是难度相对欠缺。
 
       应该是在2004年底,程菲将前屈180发展成为Podkopayeva,后来又发展为Yurchenko 180-前直180。刚开始的时候她跳得并不好,直体Pod有点点屈体。当时我已经听说她在练“程菲跳”,欣喜之余也有点担心,不知道她的姿态控制如何,如果只是屈体K II,那可很不划算,起评分只有9.9的。

  到十运会前,有朋友告诉我她的新动作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已经是没有疑义的直体做法,而且第一跳也发展出了Amanar.这个时候,关于“程菲跳”的炒作也开始了。但程菲还是决定不在十运会使用“程菲跳”,她用Amanar和直体Pod轻松夺走了跳马金牌。
 
       程菲在十运会跳马决赛:http://www.youtube.com/watch?v=Lk0gnyBzcAE

  “程菲跳”的第一次亮相是在十运会之后举行的东亚运动会。不过很可惜,程菲在那次比赛中没跳成功。那次比赛的视频我一时没找到,希望有网友提供相关链接。
 
       终于到墨尔本世锦赛了。经过多次的训练以及比赛的经验,程菲的新动作稳定性大为增强,在预赛中她就成功完成,并获得了命名:

   程菲在墨尔本世锦赛预赛中获得命名的视频:http://www.youtube.com/watch?v=xJ4YuF-GQ0U
 
     几天后,程菲在决赛中成功地表演了Amanar和“程菲跳”两个10分起评的高难跳马动作并轻松夺冠。程菲的夺冠创造了三个记录:中国体操史上第一个女子跳马世界冠军;2001-2005周期世界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两跳均为10分起评的女子运动员;2001-2005周期女子跳马项目的最高得分。

  程菲在墨尔本世锦赛跳马决赛:http://www.youtube.com/watch?v=1-c69rZsfzg
  
      最后,再谈谈关于“程菲跳”的一个小插曲。墨尔本世锦赛之后,程菲获得了“程菲跳”的命名,但到2006年新规则公布之后,程菲成为FIG一贯官僚作风的又一个牺牲品,她的名字从难度表上消失了。好在程菲在2006年以“程菲跳”卫冕跳马金牌成功后(程菲也成为中国女子体操队第一个卫冕成功的世界冠军),FIG再也不能无视自己的错误。2006年底,FIG公布了难度表的修订,程菲的名字再次写入难度表,只是希望这一次,FIG不再犯那些可恶和无聊的错误了。

      ["李娅空翻"和"李娅下"]

      对于李娅这两个组别的动作, 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

     其中, 对于"李娅空翻", 这里之前已经有篇帖子已经详细介绍过了, 我这里就不再详细讲解了。

     http://www.vbol.net.cn/viewthread.php?tid=50807   (感谢Joular版主提醒)

     而对于"李娅下", 是指后摆阿拉伯前屈两周下; 这个动作是应该李娅与一位意大利选手分享命名,是在2006年世锦赛申报并获得命名,是E组。

    写到这里应该可以告一段落了! 呵呵!

[ 本帖最后由 Emila 于 2008-10-12 20:45 编辑 ]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12 21:41:01 | 显示全部楼层
Honey 的帖子是一定要顶的! :kis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12 23: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记得90年代初李莉的高低杠和平衡木都有非常新颖的独创动作啊?难道最后没被国际体联承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13 00:03:21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想要再发展难度...........真的太难了.......希望chengfei能发展出后直1080......跳马.....把朝鲜番薯狠狠嘲笑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13 04:34:24 | 显示全部楼层
衷心希望程一姐能留下来

LZ这就是全部了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3 13:47: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四圈 于 2008-10-13 04:34 发表
衷心希望程一姐能留下来

LZ这就是全部了吗?:'(


    应该远不止这些, 这些只是在FIG的难度表上出现过或仍然在册的一些记录罢了。

     要知道毕竟有很多动作和许多无名的运动员没有机会到国际大赛上获得命名的机会,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我之前提到过的周端和她的"周空翻"(向后团身空翻转体180度越杠), 另外还有象白春月的跳马、陈密的自由操(好象是直体旋空翻两周)以及男队的张津京都有自己的绝活, 但是,很多已经是记忆中的东西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开放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VBOL.cn ( 浙公网安备 33021202000496号 )

GMT+8, 2024-5-7 06:07 , Processed in 0.616448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