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开放注册
查看: 518|回复: 4

女排新二传亮相表现中规中矩 拦网是亮点配合待加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20 11:07: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sports.sina.com.cn  2010年09月19日21:47  新浪体育


新浪体育讯 北京时间9月19日,2010年第二届女排亚洲杯赛在江苏太仓拉开帷幕,中国女排直落三局以3-0轻取伊朗女排赢得开门红,刚刚进队的二传沈静思首发出场,在对手施压不够的情况下将全队的快变进攻点成功盘活,而女排主帅俞觉敏技术暂停的提点表明其与攻手的配合仍需磨练。
  徐云丽受限失配威力减 高快跑动配合渐入佳境
  尽管新秀沈静思刚刚归队的时间不长,与主力阵容磨合的时间不够充足,但是亚洲杯首战伊朗女排一役还是能够尽快地进入角色,首先与副攻徐云丽在开局阶段配合的近体快和背快就连得两分先声夺人,不过后续比赛在攻传配合的点上多次出现问题,导致徐云丽在前排的牵扯能力骤然下降,以至于只能凭借攻手的经验捅吊得分,因此主教练俞觉敏在技术暂停时就曾经重点提醒二传的传球注意稳定性。
  相对于与徐云丽的攻传配合掣肘相比,二传沈静思在与副攻马蕴雯和接应张磊进行网前的快攻战术组织时则显得相对流畅,在接发球稳定性有所保障的前提下,马蕴雯在二号位背飞和背快的高度和速度优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多次成功利用线路的分散变化,洞穿伊朗女排的拦防体系,而在第三局进行到中段8-4后,二传沈静思更是在网前陷入混战中机警地突传短球,而副攻马蕴雯看准时机短平快偷袭得分,这种情形在本赛季的比赛中并不多见。
  在高大型副攻第一点快攻得到充分的发挥后,二传沈静思同时加强了接应张磊灵活跑动的进攻比重,二号位第二点的背飞绝杀,以及三号位时不时的前交叉偷袭,有效地撕扯开伊朗女排在网前的拦网盯防,加之客队的拦网高度着实有限,因此中国女排的整体快攻牢牢控制着比赛的主动权。
  主动增加后攻扣球比重 活用主攻冲进偷袭优势
  二传沈静思除了在调动副攻和接应的快攻牵扯方面坚持提速的同时,在主攻前后排的突破手段方面也同样融入了变化,针对首发主攻范琳琳和陈丽怡的技术特点不同,分别通过高拉开和平拉开战术,尽最大可能地发挥出攻手的速度优势,并且主动增加主攻六号位的后攻进攻比重,通过前后排立体进攻的全面施压,将伊朗女排的拦网盯防成功甩开。
  主攻陈丽怡虽然具备一定的接发球能力,但是主接一传后上步的节奏容易被破坏,因此二传沈静思在进行战术分配球时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只有在其他接发球员一传质量有所保障的情况下,才考虑到前排主攻这个快速突破点,当然在传球节奏和位置方面同样注意变化,考虑到该名攻手的进攻高度有限,更多地是实施三号位的短球配合,让陈丽怡跑动到四、三号位之间实施暴扣,从而大大提升了扣球的成功率。
  拦网高度增加拦防压力 二次球灵活运用显聪颖
  身高1米86的沈静思在端拦网方面的高度非常可观,特别是与副攻马蕴雯和徐云丽在二号位组成的双人拦网施压效果明显,分别在第一局比分5-3、11-5和第二局比分13-4时成功封杀伊朗女排的调整强攻,并且在第二局比分23-10时直接有单人拦网得分进账。
  同时,二传沈静思跳飘球在开局阶段就也收获到破功效果,并且在比赛进程中也一度成功抑制住伊朗女排的快攻战术组织,特别是比赛进行到第三局5-3时,主攻陈丽怡四号位的平拉开遭遇到伊朗女排拦防体系的成功化解,在中国女排一攻得分无果反击过网后,沈静思在网前洞察出客队后排防守站位的漏洞,突然实施二次球落地得分,显示出这名新秀二传的清醒头脑。
  客观的说,二传沈静思作为救火球员在亚洲杯首战伊朗女排的表现中规中矩,毕竟是在伊朗女排发球和拦防环节给予的压力有限的前提下完成的,不过与主力阵容的磨合方面需要加强的事实已经呈现于眼前,我们只能静待主教练俞觉敏在亚洲杯后续比赛中坚持历练沈静思的二传技术来逐步完善。
  (紫薇星)
沈静思仍需加强与副攻配合.jpg
发表于 2010-9-20 11: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挑传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20 12:37:2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久没见跳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20 13: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好久没见中国队二传能跳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20 18: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家慢月可以跳得
就是一传不好 胃不好 眼睛不好 脚不好 手不好 腿不好 副攻不好 灯光不好……BALABALA
所以不能跳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开放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VBOL.cn ( 浙公网安备 33021202000496号 )

GMT+8, 2024-12-4 06:10 , Processed in 0.17263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