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827
威望 点
主场币 元
贡献值 点
好评度 点
人气值 点
好友
记录
日志
相册
回帖0
主题
精华
注册时间2006-9-26
在线时间 小时
性别保密
最后登录1970-1-1
听众
收听
|
中国女排主攻编年史
中国女排自“文革”后重新建队,如今已走过近30年风雨历程。这期间既有大家所熟悉的辉煌历史,也有走向辉煌和维持辉煌的艰辛,更有低潮时候的痛苦。本人偶有空闲,回想起这20余年年间中国女排的历史,觉得是很有回味的。当然,一支排球队起码12人,20余年来进进出出中国女排国家队的女排也有几百人了,都来总结一下,太累!于是就想先把中国女排主攻的年史罗列一下,因为稍微知道排球比赛的都知道,主攻在一支排球队伍中的重要地位。一支排球队主攻的兴衰,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整支球队的兴衰。
1、 第一阶段:70年代组队——1981年
领衔主攻:杨希、张蓉芳
评述:这两位是中国女排重新组队后第一任主力主攻,为中国女排的重新崛起立下了汗马功劳。两位老大姐都以作风顽强、技术过硬著称;且两人的技术风格也相近。杨希擅长远网平拉开,张蓉芳则擅长三四号位间的跑动平拉开。然而,也就是两位大姐的风格太相近了,反而要了命——这种技术和能力上的限制,导致在紧急和关键球两人都难以一锤定音,也让对手很容易适应。所以在70年代末,中国女排虽已经是世界一流的水平,但离冠军总差一口气,两位主攻还是偏弱是其中的一个主要因素。但是两位前辈主攻的刻苦顽强,则是有口皆碑:杨希在打1979年亚锦赛时,拼到腰伤严重复发,最后连领奖台都登不上去;张蓉芳的刻苦就更不用说了。由此也可见当年的队员们对排球事业的付出。也是她们为代表的主攻,开创了中国女排主攻要求技术全面第一位的时代,并得到共识,影响至今。
2、 第二阶段:1981年——1985年
领衔主攻:郎平、张蓉芳
评述:这一时期,中国女排主攻走进颠峰时期。张蓉芳经过长期的艰苦训练和各种大赛的磨练,进攻能力日益精细突出;而郎平在1982年顶替杨希后,由于进攻点高、力量大,立即成为中国女排进攻体系的核心。两位主攻各有特点,郎平的高点攻、张蓉芳的调整攻,在当时都是世界一流水准。她们两位更是当时世界排坛一流主攻。这一时期的中国女排,也进入了全盛时期,其中两位重量级主攻的作用重大。两位主攻的光环,至今还无人超越。
3、 第三阶段:1985年——1988年
领衔主攻:侯玉珠、姜英
评述:这两位主攻进入国家队都较早,但由于郎平、张蓉芳当时的超强实力,就一直在给两位打替补,但侯玉珠和姜英却是当时国青队的不二主力。在1985年郎平和张蓉芳两位主攻逐渐淡出的时候,侯玉珠和姜英开始逐渐走向主力位置。姜英扣球力量大、上网速度快;侯玉珠扣球动作协调,与杨希相似擅长远网平拉开,并且发球好。两位主攻都属技巧型主攻,相比她们的前任,攻击力显得不足;不过还好,前辈的余荫还在,还能延续些辉煌,于是在1986年世锦赛上,两位主攻领衔的中国女排还是取得了冠军,只是主攻的核心作用渐渐弱了下来,倒是副攻显眼些。到了1988年汉城奥运会,以前的优势更是殆尽,于是兵败如山倒。也是从这一时期起,中国主攻辉煌不在,开始乏善可陈,进入国家队的选手也由非常稳定到进出不停了。
4、 第四阶段:1989年——1992年
领衔主攻:李国君、许新;
间或:王乃康、何云舒、郎平、孙月
评述:汉城奥运会后,五连冠时期的老队员全部退役,只留下一个打接应的小妹妹——巫丹,新上任的主帅胡进开始着力培养新人。李国君和许新两位上海籍的主攻,就是这一时期推上主力位置的。李国君力量很大,当时被誉为“亚洲第一重炮手”,也算当时队伍的一个核心了,但高度不是很理想,只有180,弹跳也不是很出众。许新更矮,只有174,当时担任队长。其余的主攻人选,王乃康当时寄望很大,因为与朗平同来自北京队,因此当时很多人都叫她“小朗平”,可不知何原因,只打过短暂的主力,便无声无息了;何云舒弹跳不错,可惜力量太差,在国家队呆了好几年,也没见力量上质的突破,也就只有替补的命了。也由于主攻的不尽如人意,在1990年世锦赛的时候,胡进竟把已挂靴5年之久的郎平请回来,顶替许新打主力主攻,在当年轰动一时。我们在佩服郎平的能力时,也不得不哀叹主攻的乏力。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李国君伤病较重,年仅19岁的孙月开始顶替她出场,92年后,孙月更成了中国女排的铁定主力。
5、 第五阶段:1993年——1998年
领衔主攻:孙月、李艳;
间或:潘文莉、肖建华、陈绪雅、茅菊兰、沈弘、殷茵、王丽娜、张静
评述:巴塞罗那奥运会再次失利后,中国女排又面临着大换血。而在1993年七运会女排比赛中,涌现出了很多很有潜力的年轻选手,像李艳、肖建华、陈绪雅、茅菊兰等等,都是那时冒出来的。但由于种种原因,最终坐上主力位置的,反而是身材最矮的李艳。其中最可惜的要算肖建华,她身高达到190,在当时世界排坛都是一流高度,并且臂长、力量大,技术也较全面。当时被寄予厚望,被认为是继郎平后中国的最强主攻,立即推到主力位置锻炼。可惜进入国家队后不久,就被查出患有心脏病,不能承受大运动量,最后只能黯然离队。另外还有陈绪雅,也是一个硬派主攻,93年七运会上的女排比赛,只要是四川队的比赛,几乎就是她的个人表演赛,一扣一死,球落在地板上丁冬作响,她和肖建华也是那次比赛最突出的两名选手;可惜在招入国家队后,训练中严重受伤,不得不停训,也许是在停训后的漫长等待和治疗中失去了信心,陈绪雅最终选择了退役,七运会成了她昙花一现的作品。最终李艳这位身材矮小、手腕灵活的主攻坐上了主力位置,并用自己的努力和天赋坚持了好几年。其他的主攻,都是替补的时候多,进出国家队就像流水线一样,也反映出中国女排主攻的无奈。
6、 第六阶段:1999年——2000年
领衔主攻:孙月、王丽娜;
间或:殷茵、刘振家、李雯、林文珍
评述:1998年郎平在世锦赛后卸任,胡进再次出山。这时距离2000年奥运会仅有不到两年的时间了,其间还有世界杯和奥运资格赛,任务很重。胡进为了保险起见,主攻位置上依然以孙月、殷茵等老将为主,只用原来打替补的王丽娜顶替了李艳。孙月是典型的亚洲型主攻,技术全面,本职主攻反而显得不突出了,她的高峰期是1996年前后,这时的状态已经大不如前;王丽娜力量足,但网前和后排技术粗糙;而主要替补殷茵虽说是女排联赛培育出了第一个真正意义的排球明星(至少本人这样认为),但她擅长高举高打的技术风格又与国家队的整体风格不符,难以委以重任。因此这个阵容的最终确定真的让人无可奈何:主力的实力由于年龄等因素限制,状态差且提升空间已经不大;替补像“高妹”刘振家又骨折、李雯得肝炎,也太年轻。真是老的老、伤的伤,起不到奇兵的作用。2000年奥运会的功败垂成,也不足为怪了。
7、 第七阶段:2001年——2004年
领衔主攻:杨昊、王丽娜
间或:张静、张越红、楚金玲、李娟、董凌鸥、尹琳、王一梅
评述:2000年奥运会后,新上任的陈忠和主教练,开始重新组建中国女排。结果是开出了当时吓一跳的全部新人担纲的中国女排名单。当时真是替陈忠和捏了一把汗:他这样全面让新人担纲的举措风险实在太大,弄不好会死得很难看。好在陈忠和是个聪明人,总结出中国女排应拼整体,阵容配合要非常默契。既然要求非常默契,主力主攻的位置就不应该像以前几界那样更迭频繁。所以陈忠和手下的主力主攻现在还非常稳定,杨昊一直就是主力,仅仅是王丽娜替换了因伤退出的张静。现在的这两位主攻实力虽不是很突出,但与整体队伍的融合较好,运动节奏也与整支队伍的节奏相融较好。从这一点上看,陈忠和的目的是达到了的。只是本人挺替张静惋惜的,那么好的条件,由于伤病、也由于与中国女排的整体风格不相符,最后也是黯然离开国家队。其他的替补主攻,要么还太嫩、要么实力本来就不如主力,打替补就不足为怪了。
8、 第八阶段:2005年——
[s:29] [s:29] [s:2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