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6065
威望 点
主场币 元
贡献值 点
好评度 点
人气值 点
好友
记录
日志
相册
回帖0
主题
精华
注册时间2006-7-13
在线时间 小时
性别保密
最后登录1970-1-1
听众
收听
|
按:体育运动中各种技术和术打法的不断发展和创新,都渗透着运动员、教练员和科研人员发明创造的智慧和辛勤劳动。快功打法是我国排球的传统打法和特点,现已风行全世界。为了保持我国快攻的优势,须不断发展创新。作者经多年研究,创造了本文所提到的单脚起跳扣前快和背快球、单脚背飞、双人同时背飞、双快错位背飞等快攻新技术和新战术打法。但在追踪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发展问题,并找到产生问题的原因和改进的论点及方法。更进一步创造出六种利用单脚背飞的新战术打法,提供参考和选用,但至今未见国内和世界比赛中采用,因此更有必要加以介绍。
单脚背飞扣球技术昌本文作者发明于1979年底在辽宁女排实验成功,于1980年初漳州全国重点女排集训比赛中首次运用,辽宁女排15场比赛中平均扣死率是56.6%,到1980年10月重庆全国联赛时,辽宁女排全队单脚背飞的扣死率已达到66.4%,其中余晓飞的扣死率达到73.1%。
一、单脚背飞扣球技术产生的理论依据
单脚背飞扣球技术的产生,是有明确的理论基础,并通过严密的科学实验,其理论根据有二:一是单脚起跳比双脚起跳节奏快,有利于发展改进快攻;二是单脚起跳比双脚起跳更便于向前冲跳,对发展空间差极为有利,经高速电影片解析证实,单脚比双脚起跳的节奏平均快0.2秒,因此拦网者感到极不适应,常因起跳晚而来不及拦,这是当时单脚起跳扣前快球及背快球效果比双脚好的主要原因。对单脚起跳背飞扣球的实验得出,女队员的击球区可以宽达1.5米,这给避开拦网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见本文作者在<<中国体育科技>>1981年第12期发表的<<女排发展“快速反击”新技术、新战术的设计和实验>>一文)。
当时设计单脚背飞扣球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是利用其便于体现空间差的自我掩护作用。而这种作用必须把单脚背快与单脚背飞两种扣球结合起来运用才能体现出来,1980年于晓飞的扣死率达到73.1%,正是由于她的单脚背快节奏快,效果好,使对方拦网人不能不盯住背快,因而于晓飞用打单脚背快同样的助跑动作和起跳点起跳,只有不加制动而突然向前冲跳,把对方拦背快的队员甩开,飞到拦网队员更远的2号位边上扣球,有效地发挥了空间差的自我掩饰作用,避拦率极高,故而效果好。
二、单脚背飞在推广中发生的变化
由于单脚背飞扣球在实战中效果好,1981年开始,多数甲阶女排已开始在比赛中运用,到1983年第五届全运会时,单脚背飞已成为一些女排强队的主要快攻打法之一。推广的趋势一直有增无减,到1984年以后,不但全国甲级女排都采用,而且在乙级队和青年队中也广泛地运用了单脚背飞。
便是单脚背飞的效率不但尚有提高,反而不断的下降,从几年来的跟踪调查(表一),可以证明扣死率在下降,到1986年只有42。9%,下降的主要原因有两个:其一是各队掌握单脚背飞的技术后,对防单脚背飞扣球也逐渐适;其二是单脚背飞技术尚有发展改进,有些队在运用时走了样,没有注意利用空间差的自我掩护因素,使单脚打背快球和背飞脱节,当打背飞时,队员毫于掩护地直接跑向2号位边单脚起跳扣球,对方很容易判断识别是扣背快还是扣背飞,可以从容地站好位置拦网,影响了背飞的效果。
这种现象国际比赛中也同样出现(表二)。中国女排1981年首先在世界比赛中运用。3月在香港的杯亚洲预选赛中,周晓兰在对日本队的比赛时试打了三次,全部命中,打的对方毫无反应,9月的世界杯赛中,尽管首次在世界大赛中运用得尚不成熟,扣死率已达53.3%,其中周晓兰的扣死率为60%,而且没有失误,被拦率只有13.3%。
从1982年开始,日本、美国等世界女排强队都采用了我国首创的单脚背飞,但我们在打法上不仅没有革新,也忽略了与单脚背飞结合而一味死打背飞,缺乏掩护的作用。因此,自1984年奥运会后,出现了背飞效果下降的趋势。1985年世界杯比赛中,扣死率只有44。4%(表二)。
到1986年9月第十届世界女排锦标赛上,中国女排的背飞扣死率又回升到了61.2%,这是因为改变了死打字点背飞的方法,使大飞,小飞结合,并采用了错位后再背飞及假交叉背飞的新打法。实际上这些打法在单脚背飞产生的同时就已经提出来了(参看1981年<<中国体育科技>>第12期,<<女排发展“快速反击”新技术,新战术的设计和实验>>一文)。对锦标赛的统计(表三)说明,直接跑向二号位边起跳的定点背飞效果最差,因为它已失去自我掩护作用,而其它三种自我掩护作用强的背飞打法,效果都比较好。
从专人统计中也可以说明这种现象。如杨晓君的背飞扣球中73.1%是采用定点背飞的打法,她的背飞总扣死率为46.2%,其中定点背飞扣死率只有42.1%。而梁艳在比赛中不采用定点背飞,全部采用其它三种有自我掩护的背飞打法,扣死率达到66.7%。
在国内各女队中,1985年以后辽宁、云南女排背飞效果有所提高。原因也是由于采用了掩护性强的打法。辽宁女排的背飞有五种打法(表四),虽然定点背飞的扣死率只有29.4%,但其它打法的效果都好,故总的背飞扣死率为62.1%。云南女排也采用了五种不同打法(表五),定点背飞的效果也最差。而双快错位背飞由于有背快的同伴掩护,加上前位错位自我掩护,还利用对方拦网人的阻挡,因而掩护的因素最多,效果也最好,扣死率高达81.1%,使总的背飞扣死率也达到61.4%。其他只采用定点背飞的队,背飞的扣锴率都远不如辽宁、云南队。
从以上国内、国际比赛跟踪调查的数据,充分说明了单脚背飞推广过程中出现的缺点和改进、创新的趋向。
上升到理论上来,可以归纳为三条:
(一)单脚背飞扣球是空间差打法,只有将起跳点放在与扣单脚背快的起跳点相同的位置上才能把对方拦网人“钉住”,从而有可能摆脱拦网者,形成空间差扣球,也可以将背快改为小背飞,与相同起跳点的大背飞结合运用,从而起到同样的自我掩护作用。
(二)单脚背快扣球的节奏要快,使对方拦网人不敢轻易提早去准备拦背飞,否则就来不及拦背快,辽宁女排10号滕秀兰的单脚背快节奏最快,达到0.25秒,有力的保证了她的背飞扣球效果。
(三)单脚背飞只利用空间差一种自我掩护的因素已经不够他,它的发展方向应为尽可能多地利用各种掩护因素。例如,突然起动助跑单脚背飞就比逐渐加速助跑背飞更有利于避开拦网,对方不敢提前向网边移动拦背飞,如假交叉或前快错位后再背飞的打法,由于又加上了一个自我掩护因素,更有利于把对方拦网人先骗到拦快球的位置上,再移动去拦背飞就困难多了,再如双人背飞和双快错位背飞,都增加一个同伴的掩护因素,使边上拦网队员堵住了3号拦网队员向网边移动拦背飞的道路。
三、进一步发展单脚背飞的设计
根据以上归纳的三条理论和八年来对背飞扣球的跟踪调查数据,首先应当减少“定点背飞”的打法,因为它脱离了当初设计单脚背飞的空间差自我掩护实质。上述各种有掩护因素的背飞打法,都有一定的效果,可以根据不同队的战术配合,和不同队员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运用
上图介绍的是目前尚没有人在比赛中运用的六种单脚背飞打法,吸的已经过初步实验,有的尚未经过实验,今提供参考。
(1)双前快错位背飞。
(2)前快掩护短平错位背飞。
(3)假交叉背飞(可再加前快掩护)。
(4)双背快掩护,前位错位背飞。
(5)双快掩护,短平错位背飞。
(6)假交叉三背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