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砚秋(1904—1958),原名承麟(满族),后改为汉姓“程”。初名程菊农,继改艳秋,字玉霜;1932年起,更名砚秋,改字御霜。幼年家道中落,为生计,6岁投荣蝶仙门下,随荣蝶仙练武功,从荣春亮习武生。一年后还向名武生教师丁水利学过一出《挑华车》。后因扮相秀丽,改从陈桐云习花旦,学《打樱桃》、《打杠子》、《铁弓缘》。调嗓时发现嗓音极佳,改学青衣,师从陈啸云,学《彩楼配》、《别宫祭江》、《祭塔》及《宇宙锋》。程砚秋童年时的基本功训练异常艰苦,他以惊人的毅力接受了这些训练,熬过了他“最惨痛”的童年。他11岁时初次登台,便以文武各功稳练超群崭露头角,得到内外行的一致赞扬。
1915—1916年,他先以借台学艺的身份,在浙慈会馆参加名票房“春阳友会”的演出,当时余叔岩因倒仓亦常到此参加露演,程在这里得到不少舞台实践和观摩名家名票演出的机会。不久,即正式参加营业演出,在丹桂茶园(东安市场内)为芙蓉草(赵桐珊)唱开场戏,边学边唱。因嗓音高亢,被刘鸿升邀请,为之配演《辕门斩子》等;又应晚年的孙菊仙之约,为孙配演《朱砂痣》、《桑园寄子》等,均获好评。他的演出,尤为诗人、剧作家罗瘿公(1882—1924)所赞赏。在以后的岁月里,罗为扶持、培养程砚秋成才,倾注了全部热情和心血,为程艺术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17年,13岁的程艳秋进入青春发育期而倒仓,他在罗瘿公的悉心安排和操办下暂不演出,继续延师深造。每天向九阵风(阎岚秋)、乔蕙兰(著名昆旦)、谢昆泉、张云卿(江南名笛师)等学习京、昆各种技艺,更向王瑶卿问业,并观摩当时新兴的电影艺术……程砚秋如饥似渴地学习,三年后再登台,果然技艺突飞猛进。以后罗瘿公又亲授以诗词歌赋,使研习音韵;并介绍从名画家汤定之学画,从名武术家高紫云学习各种拳、剑。这样,大大提高了程的表演技能和文学艺术修养,更培养了他高尚的美学情趣,为日后的艺术创作作了充分的准备。
1919年,程艳秋的嗓音开始逐渐恢复,罗瘿公即命他投拜在梅兰芳的门下执弟子礼。恰好张季直在南通建立“梅欧阁”,梅即亲授《贵妃醉酒》,由程代他赴南通参加演出,以示祝贺。这是程倒仓后的第一次登台。以后又陪梅演出《天河配》、《上元夫人》等,从中得到不少教益。各班社得知程嗓音恢复,纷纷争约。
1920年,他先搭余叔岩班,与余合演《打渔杀家》、《审头刺汤》、《御碑亭》等,深受余叔岩表演艺术的启发和影响。1921年,应高庆奎之约,在华乐园挂二牌,演《奇双会》、《汾河湾》和《芦花河》等。至此,程艳秋已以自己的艺术实力,在观众中得享盛名。1922年,年仅18岁的程艳秋,便开始独立挑班了。
1922年以前,他主要是继承京、昆传统表演艺术和为发展自己的事业积蓄知识和力量。此时他上演的仅为传统剧目。1922年起,程艳秋开始了他革旧创新的新时期。他继承传统而不泥于传统,学王拜梅而不囿于王、梅的艺术风格,独辟蹊径,另立流派。 程派唱腔最能体现年轻女性忧愁、悲伤、挫折的内心世界。唱腔优美,跌宕起伏、如泣如诉,另人回肠荡气,美不可言。程派的演唱讲究字随腔走,字头字尾字腹很重要,发音主要被称为脑后音。要有胸腔共鸣,喉腔共鸣等,对于演唱要求嗓音宽亮,而不是某些人说的闷嗓子,嗓子不好就去学程派。 这是著名的程派京剧表演艺术家李世济老师在纪念梅大师诞辰演唱会上演唱的《锁麟囊》选段
年轻的著名程派京剧演员张火丁的《锁麟囊》 关于《锁麟囊》,此剧为翁偶虹据清代焦循《剧说》素材创作,主题是种福得福,好人有好报。其故事梗概是这样的:薛湘灵是登州大户人家之女,出阁前母亲按当地风俗给她一个锁麟囊以取早生贵子之意,锁麟囊十分精美,而且内装珍珠翡翠夜明珠等,乃无价之宝,这年六月十八,薜湘灵出嫁, 途中遇雨花轿抬到春秋厅避雨,此时小户人家赵禄寒亲送女儿守贞出嫁,也在春秋厅避雨,薜湘灵听邻轿有女子哭声派人上前询问,得知其女家境贫寒,因感身世凄凉而哎之,薜湘灵遂发恻隐之心,将锁麟囊赠给她,雨止各自而去。六年后登州发大水, 薜湘灵全家失散,她流落到莱州,巧遇奶娘胡婆,胡婆把她引荐给当地卢元外家,充当其子卢天麟的保姆。一日,天麟在湘灵的陪伴下,在后园玩耍不慎将球掷入东角未楼中,薜湘灵登楼去取发现楼中供着自己当年的锁麟囊,睹物伤情不禁悲哀,此状被天麟母亲赵守贞所见,仔细询问,方知薜湘灵是当年赠囊之人,不禁大喜,以理相待,改容礼敬,结为姐妹,恰在这时胡婆把薜湘灵的母亲、丈夫、儿子也带到卢家,至此一家团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