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3773
威望 点
主场币 元
贡献值 点
好评度 点
人气值 点
好友
记录
日志
相册
回帖0
主题
精华
注册时间2006-9-28
在线时间 小时
性别保密
最后登录1970-1-1
听众
收听
|
李犁成为中国田径的话题已有些时日。但国家田径队副总教练阚福林的一句“在我们国内,像李犁那样水平的教练其实很多”让这个热点人物有了另一种探讨的意义。 (指导800米全国冠军刘青训练但是效果似乎并不太好)
美国的田径成绩一直好,但很少好在中长距离上。但一个华裔教练李犁改变了这一国际的、历史的印象,他的弟子拉加特夺得了今年大阪世锦赛男子1500米和5000米两枚金牌,这一辉煌战绩也使得“来自田径三流国家的教练”荣获美国2007年度最佳田径教练头衔。而李犁早在去年12月就已经得到美国奥委会的通知,任命他担任美国田径队领队。
中国人有的开始纳闷,有的开始愤慨,还有的开始自我解嘲。李犁及其弟子在运动场上的成绩属于美国,“最佳年度教练”的荣誉属于李犁个人,但有一个东西是属于中国田径队的——李犁的成功是中国田径整体失败的镜像。
阚福林的这句话说得实在,不要把它解读为对某个群体的抬高,也不能解读成对海外指教者的贬低。实际上,阚福林说的,只是一个事实:人无差距,必然环境有缺。
“就体育理论的研究水平而言,中国要比美国高得多。”阚福林说。
这是个天大的事实,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李犁能获得成功——因为在中国田径圈中生存多年的他,在踏上美利坚大陆的时候,身上怀揣的最大资本是在中国体系中培养出的先进的生产力。可反观国内,到处有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的专业人员,怎么就没能实现呢?
2006年时,邢慧娜等中国运动员曾赴美跟随李犁训练,结果很不理想。李犁承认:带国内运动员,尤其是邢慧娜这样的奥运冠军,委实存在不小的困难。冯树勇评价李犁的训练方式在中国行不通,是因为训练安排过于宽松,以运动员自觉为主。中国队员在这样的方式下无所适从。
中国田径曾经的强项女子中场跑的没落,证明了我们需要改变,但是被别国证明有效的方法在我们这里却只能带来更大的灾难。方法的水土不服,原因何在?
其实,训练方法的逆悖只是表面,训练方法是否行得通,完全取决于方法所针对的人。
“美国从青少年到成年运动员的培训体系这块做得比我们好很多。”阚福林又说。
对了,这就是症结。教练员的工作,是从选材做起的。纵使你知道如何能达到最好的训练效果,你的恢复方法事半功倍,你的心理调节游刃有余,你的赛训安排井井有条……如果你没有适合的运动员去实践这些,再好的理论体系都成镜花水月。因此,所有问题归结到根子上,应该是选材的体制以及如何在统一、流畅、科学、人性的话语下培训人才的问题。
李犁的个人成功,不是中国田径荣辱的哈哈镜,而是一面真实的不能再真实的平面镜。(李白一)
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woxinfeiyang199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