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2796
威望 点
主场币 元
贡献值 点
好评度 点
人气值 点
好友
记录
日志
相册
回帖0
主题
精华
注册时间2006-4-24
在线时间 小时
性别保密
最后登录1970-1-1
听众
收听
|
看完世界杯,不由得感叹,世界排球真的是发展太迅速了,中国队要想在奥运会上创造佳绩,的确是没有办法,还是必须首先承认差距,然后立足现实,以小组出线为最高目标,以小组至少赢一场为底线,才是完全之策,目标定太高确实没用,人家的确是太强了。
一、发球环节精益求精,六人跳发已是大势所趋
发球从上个世纪末开始已经牢固奠定了排球中第一次攻击的地位,围绕如何发好球、发出高质量的球,世界各个强队先后做出过各种尝试,主要有四种流派:一是以俄罗斯为代表的高度派,除了俄罗斯,还包括俄罗斯的东欧小兄弟;二是以意大利、法国为代表的欧洲拉丁派,除了意、法,还包括南斯拉夫、葡萄牙、西班牙这些受意大利风格影响严重的国家;三是以巴西为代表的巴西式发球;四是以美国为代表的标准式发球。应该说这些发球都有3点共性:
1、强调发球出手的高度,认为发球点越高越好,这是排球界的一个共识
2、强调发球和失误的平衡性,比如bill的1114比例,即一个队员的跳发,得分1分,破攻1次,普通1次,最后失误1次或者再菜1次,4次里有1次得分、1次破攻,就算好跳发,如果低于这个比例,就需要教练员及时调整队员的发球策略
3、发球时速不得低于30米/秒的最低速度,这是计算得出的接发队员反应的底限,越超过这个速度,接发队员越有无法反映,越低于这个速度,接发队员就完全有时间反映,反而是提高了发球风险,就不如发飘球
围绕不能发跳发的队员和高出手的要求,这段时期跳飘技术逐渐成熟,以法国为代表的一批跳飘强队出现,法国的antiga在02年锦标赛上以飘球发得各队很难适应,得分和破攻都不少
但是就在随后,6人跳发就已经开始初见端倪,一大批腰腹力量强悍的副攻成为6人跳发的急先锋,在巴西、美国、俄罗斯这样的传统发球强队,副攻跳发之争迅速展开,巴西的gustavo可以说是先拔头筹而美国队的两个副攻的确是落在了后面。俄罗斯则在后备力量上显示出强劲的发球实力,俄罗斯青年队在青年赛上阻击巴西,两个人的跳发功不可没:kruglov和volkov,后者正是俄罗斯新一代的副攻。随着volkov在俄罗斯男排逐渐上位,美国队的跳发体系已经开始逐渐出现出疲软之态。
从本次世界杯看,6人接发球已经是不可抵挡的趋势,主攻+接应几乎是必然跳发,俄罗斯和巴西依然走在世界发球的最前沿,论实力,俄罗斯确实是世界第一,但是论效果,巴西以典型的巴西式发球更具特色。要达到这两个队的效果,恐怕其它队都很难,因为这两个队在先天条件上都有得天独厚的地方,巴西的爆发力和弹跳、俄罗斯的高度和力量,恐怕不是其他队伍可以媲美的。但是美国的标准式发球,还是值得中国队借鉴。
美国队是非常严格按照一定技术标准和理论打球的球队,美国队的发球就很有特色:
1、坚持30米/秒的原则。巴西和俄罗斯都有发球时速达不到的队员,但是巴西的二传手marcelo以惊人的爆发和出手速度发出的跳发,有跳又略微有点飘,找人找点很准,这必须依靠很强的腰腹爆发力,用很小的动作把球发出去,犹如扣一个超远网的落点强攻。俄罗斯的处理效果则很差,这与俄罗斯一贯粗暴经营的打法不无关系。但是美国队坚持得很好,只要跳发的队员,速度全部都过及格线
2、坚持标准上步和抛球,完成动作很饱满。这是美国的另一个特点。尽管发球是一个自我动作,不需要任何人配合,但是发球的标准动作还是有的。一些队员因为自我习惯,比如marcelo,发球的动作就小,比如giba,就是靠爆发力,完全是在打超远网或者后排后的落点强攻,拉起来几乎没有背弓动作,人直着猛烈一挥臂,球几乎就完全是一种强攻线路过网了,非常平,然后到落点处猛然下落,这要是一般人的力量,很难做到。因为强攻越开网就越不好打落点,只能是选线避线。但是美国队不一样,每个队员尽管具体的动作形状有所区别,但是每个技术环节:抛、跑、起、轮、发,都做地非常标准和完善,因为,美国队的跳发质量也相对容易控制,有实力的一到关键时刻也能发出来,而实力一般的虽然得分、破攻少,但是莫名失误也少,发球的压力持续性非常强,给对手能反复造成冲击
这样美国队的球发下来,的确不如俄罗斯、巴西那样特色鲜明,威力十足,但是却是内力绵软,持之以恒。相比俄罗斯的高失误,美国队的发球反而是赚了,俄罗斯的发球可以说是三强中最失败的,如果不是最后一刻福星高照,估计就被美国队打下了
俄罗斯血淋淋的教训表明:在充分强调发球攻击力,在尽最大可能实现6人跳发球等等问题早已解决的时候
现在排球最重要的问题:
就是
如何更好的控制发球的节奏,更有效率地完成发球战术,有保有压,保不是发菜球,压不是发失误,谁在今后几年能处理好这个关系,谁应该就能在比赛中首先抢得先机。
二、中间加压+两端拉开逐渐让位为全新的“三点加压”
如果说从rezende到男排开始大玩他在女排一直未曾实现的梦想,成功开创了现代男排的战术体系,将后攻通过与3号位的快球前后衔接而成功开创了“中间加压+两端拉开”的战术,就是通过中间的压力首先牵制住副攻,然后迅速两边拉开进行打击的话,目前看这个战术已经势衰,让亚非球队吃够苦头,因为我们连这套战术都玩得不那么娴熟,俄、巴、美,包括保加利亚,现在已经过渡到完全融合中央立体进攻,3点同时加压的全面压迫式打法。
3点加压是非常难的,首先副攻在3号位的强度肯定是有限的,在过去,中间加压大多是起掩护作用,两边拉开靠速度在对手副攻并到之前迅速下手突破。但是现在,依靠更为紧密的前后排结合技术和主攻手更强的爆发力和滞空力,现在的中央立体进攻已经完全超越了所谓的前后排梯次的概念,打得非常紧密
主攻与副攻在中央严密的进攻体系首先构成中央的一点
同时,接应在2号位的进攻强度大大增加,以前接应大多是作为第二点跟进在打,尤其是在前排,主要是与副攻形成一系列交叉、拉开配合,但是现在,接应的进攻强度大大增加了,接应与副攻的进攻距离也拉长了,接应完全是在2号位,无论前排后排,独撑一个点,即使面对双人或多人拦网也能加压,也必须加压,因此,一些传统风格的接应:andre、poltavsky,包括没来的意大利的fei,都在比赛中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疲软,过去跟战术跟得不那么好,但是强攻能力比较突出的接应,一如保加利亚的nikolov,反而是打出了一定的水平,除去自身的rp大爆发,与战术的演化不无关系
依靠接应强大的攻击力和独特身体条件(队伍全队也为此做出一传的牺牲),在2号位无论前后排都独撑一点
最后,四号位的强攻技术进一步演化,美国队在此次比赛中非常明显,即使salmon比较弱,但是在4号位的强攻压力进一步加强。过去简单与中央形成平拉开或者高点平拉开进攻已经完全被与整个中央形成的立体进攻一起形成一个强拉开的进攻所取代。这种拉开进攻的速度、点都不是跟以前一样,比如我们追求的0.8,远快球的速度,比如我们追求的2.5球,出网口的高度,都不一样,而是要与整个中央的立体进行形成一个拉开,强调主攻在空中的观察和把握,对主攻的个人要求很高,我仔细观察了一下,可能不对,因为这个战术我也是在世界杯上才彻底观察到,大概在后排主攻起跳的一瞬间,如果前排主攻打拉开,就应该起跳了,而二传的出手点确实是达到自己最高的,但是主攻并不着于下球,以前肯定是抢点强攻,比如软琼马上大屁股一撅就哗啦啦下手了,但是美国队的两个主攻都有滞空,然后依靠滞空顺手打炸手线,转体打直线,关键就是观察对手主攻和副攻被中央战术吸引的程度。
巴西队还是比较传统,但是两个主攻的实力很强,平拉开的速度很快,这是巴西的特长,估计巴西很长时间内不会改变,因为硬拼强攻不是巴西的强项,巴西的强项在于爆发力和与爆发力相关的技术、技巧,即使如此,巴西的拉开已经显示出疲态,在对俄罗斯一战中已经明显拉不动,只剩下由giba打后点的中央立体战术奏效。但是俄罗斯自身节奏控制得一塌糊涂,还是葬送了比赛
保加利亚的异军突起就在于保加利亚很大程度迎合了现在这种打法,自觉的也好,撞上了也好,但是保加利亚依仗主攻kaziyski和接应nikolov在两边的持续施压,的确给超一流强队很大冲击,打掉了俄罗斯,也和美国纠缠一番,但是保加利亚的战术体系中央乏力,还是缺乏超一流强队的风采
主攻依靠滞空和手腕技术在4号位进行最精确的拉开打击,形成整个战术的最后一点
拉开和加压,看上去是字的变化,实际是思想的变化,加压是主动的,拉开是被动的,拉开打的是加压后带来的缝隙,但是加压更强调即使面对阻力也要打击对手。这样的战术变化对人员配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确实让本来身体素质就低人一等的亚洲排球雪上加霜
三点加压的全面压迫式的打法摈弃了过去跟进点一位强调依靠战术突破的瓶颈,但是也对二传、对整个保护环节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由于全队都参与到了高强度的进攻中,如何保护配合,二传如何有效率分配,美国队的确是打得非常好,巴西队也组织得很出色。两个队给大家带来很多的惊喜,也给大家带来很多的思考。包括美国队队员由攻转守的速度,动作姿态的改变,卡位移动的变化;巴西队员强大的爆发力、精美的鱼跃、灵巧的转身、上步和挥臂,这些战术的细节,都是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比赛中进一步观察、研究和学习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