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59463
威望 点
主场币 元
贡献值 点
好评度 点
人气值 点
好友
记录
日志
相册
回帖0
主题
精华
注册时间2006-5-23
在线时间 小时
性别保密
最后登录1970-1-1
听众
收听
|
本帖最后由 洛甫 于 2009-4-14 16:49 编辑
苏迪曼杯的由来
1989年,印度尼西亚发起并经国际羽联确认,以“印尼羽毛球之父”苏迪曼的名字命名,举办了第一届混体团体赛。这是继汤、尤杯之后的又一个团体赛,与单项世锦赛同期举行(先团体、后单项)。
苏迪曼杯,高80公分,宽50公分,杯身镀纯金,带黑色底座,左右两个弓型耳朵,重12公斤,价值约2250万盾(印尼币),它是世界羽坛实力和荣誉的象征。
当时,世界上所有的团体项目比赛,都是男归男、女归女,互不搭界。可这次举办的苏杯的赛制非常特别,包括了男女单、双和混双的全部5个单项。混双,这一在汤、尤杯赛中“被人遗忘的项目”,在苏杯赛中,也有了自己的合法席位,这真可谓举世无双的男、女混合大战。从这个意义上讲,苏杯赛更能代表一个国家羽毛球运动的整体实力。因此,它自然成了各路羽球强国志在必夺的头号桂冠。也引起了媒体记者们的兴趣与关注。
中国队志在必得
举办首届苏迪曼杯的时候,正是中国羽毛球队的全盛时期。两年前的世锦赛,中国队包揽了全部5项金牌,加上当时的汤、尤杯两项团体冠军也在中国人的手里,因此,如果中国队如果拿到首届苏迪曼杯,将创造所有羽毛球世界冠军集于一身的历史纪录。
中国队派出的参赛阵容颇为强大,男单为世锦赛冠军杨阳,世界杯冠军赵剑华,汤杯主力熊国宝和后起之秀张青武这四大高手;女单派出的是几乎轮流坐庄的老将李玲蔚、韩爱萍和新秀唐九红、黄华;男双有老将,世锦赛冠军李永波/田秉毅坐阵,加上年青队员陈康、陈红勇,郑昱闽辅佐;女双的林瑛/关渭贞是在吴迪西退役后,新组成的“双子星座”,另一对选手孙小青/周雷的战绩也非常突出;相对偏弱的混双,由于王朋仁/史方静在87年世锦赛上的横空出世,也弥补了中国在这一项目上的短板。
这样一支超强的队伍没有理由不成为首届苏迪曼杯的热门队伍。当时,国内外的各大媒体也十分看好中国队,认为这个金杯简直就是专为中国队设置的,比赛不过是走个过场而已。中国队正是带着十足的信心踏上了前往雅加达的征途。
当第一批中国羽毛球队28人抵达雅加达时,当地舆论即惊呼:“为了捧起苏迪曼杯,中国队派来强大的军团!”对此,各国教练似乎没有异议。中国队是汤、尤杯的霸主,在国际羽联赛前公布的5个单项种子选手中,中国队各项都是名列榜首。
小组赛波澜不惊
印尼是本届大赛的东道主,又握有苏杯的发明权,羽毛球又是他们的“国球”,自然想当苏迪曼杯的“始祖”。为此,在这千岛之国将要掀起多大的热浪,是可想而知的。
果然,开幕式上,塞纳扬万人体育馆内密不透风,馆内温度高达40度。经过改建的天花板,新装了10排大灯,每排12个灯泡,明晃晃的喷着光和热,整个馆内犹如一个大蒸笼,坐在看台上,好似在洗桑拿。听人说,制造“火焰山”,是举办者对付外国队的秘密武器,特别是对哪些欧洲队。
当然,真正的热,是反映在人们的情绪上。几千名身穿统一式样纪念衫的中学生,挤满了看台。看的出是举办者精心组织的,以壮声威。球迷们比赛中的呐喊声更是震耳欲聋,让人望而生畏。
首届比赛共有28个国家和地区代表队报名参赛,根据以往的比赛战绩,28支队伍被分成了七个组别,中国、印尼、韩国、丹麦、瑞典和英格兰六支实力最强的队伍被分到了具有夺冠资格的A组。只有A组的这六只队伍才有资格争夺苏迪曼杯。
预赛是将A组的六个队分为两个小组,每组三个队,打循环,获小组前两名的队进入四强进行交叉半决赛,胜者争夺首届苏迪曼杯。中国队与丹麦队、瑞典队分在一组,印尼队和韩国队、英格兰队分在一组。
A组的比赛,实际上就是欧洲三强与亚洲三强实力的大较量。
赛前,欧洲队教练们纷纷抱怨雅加达太热了,他们的球员适应不了炎热的气温,体力消耗过大,影响技术水平的发挥。从以往的经历看,欧洲队的确害怕在热带作战。
双方一交火,欧洲队果真溃不成军。英格兰队以两个0:5分别输给印尼队、韩国队;丹麦队、瑞典队,也分别以0:5和1:4败给了中国队。欧洲三大强国,总共只得了1分,实在是输得“惨不忍睹”。
欧洲总体实力大滑坡,显然已无力与亚洲诸强抗衡。
A组小组预赛的结果,进入半决赛的分别是中国、丹麦、印尼、韩国。半决赛对阵形势是:中国——韩国、印尼——丹麦。
半决赛暴出冷门
5月27日,半决赛的战斗打响。中国队与韩国队狭路相逢。无疑,这将是一场势均力敌的白刃战。没想到,头天晚上,韩国队领队竟摆出甘拜下风的姿态。他说:“明天我们与中国队比赛,没有什么信心,也不会很认真地对待。我们将把目标,放在单项赛上。”
这是小组赛中与印尼队战败后的沮丧?还是施放烟幕弹?人们议论纷纷。不少人士认为他说的是大实话,本来嘛,连与印尼队打都输了个1:4,中国队这块硬骨头更是难啃。
那么,中国队真能稳操胜券吗?其实,苏杯赛制对中国并不利,中国队的优势在单打,可是单打只占二分,男、女单都只能各出一人,而中国单打高手如云,集团优势并不能完全体现。而占三分的双打,中国队真正能顶大梁的,也都各只有一对,而且与韩国队相比,并不占优势,在强硬对手面前,能否拿分还很难预料。韩国队在当年三月的全英赛中,就夺得了三项双打的金牌,虽然中国队并没有派出全部主力,但也显示了他们在双打上的实力。
赛前,有记者采访王文教主教练,请他展望一下半决赛的前景。王略为思忖,说:“我们发挥得好,3:2取胜;他们发挥的好,也会是3:2取胜”。记者又问:“那会不会出现4:1的情况?”王文教回答很干脆:“不会。”可见,其实中国队心中也没有必胜的把握。
比赛的当天上午,大会举行记者招待会。事隔一夜,韩国队教练竟又变了口气:“在团体比赛中,我们从前没有赢过中国队。现在,我们三对双打具备了赢的实力。我们将尽最大努力,与中国队比赛!”
看来,这才是真正的大实话。
晚上,他们的三对双打,果然大显神通,以3:2剥夺了中国队的决赛权,爆出了苏杯赛的最大新闻。自1981年,国际羽联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之后,在团体大赛中,中国队还从来没有站在决赛圈之外!
第一盘是混合双打,王朋仁和史方静0比2(8:15、2:15)完败给朴柱奉和郑明熙。这两对选手,在本次世锦赛中并列为1号种子选手。从技术上讲,难分伯仲。然而,在思想配合上却差距甚大。韩国队两个人亲如兄妹,而中国队两个人在场上形如陌路,各打各的球,谁也不理谁 。一对本来具备世界一流水平的球员,表现上却“面目全非”,两个人从发球到攻球,屡屡失误。在逆境时,各自显得孤立无援,毫无士气。这样的搭档岂能赢球?自然败下阵来。场外,国外记者评价:“混双是中国的一张死牌!”其实,王史两人思想的隔阂,众所周知,由来已久。矛盾犹如礁石,时而冒出水面,时而潜入水底。但是始终未能解决,隐患终于酿成了苦果。
当然,混双这个结果也属正常,因为汤、尤杯没有混双项目,混双在当时的国家队并不受重视,队里也没有成立混双组,球队是分成男队和女队的,并不在一起训练,这样一来混合双打的训练就不能得到更好的保障,使得当时混双一直不见起色;王/史组合虽然获得了1987年世锦赛冠军,除了超水平发挥,多少也占了东道主的优势。
第二盘是女子单打,中国队派出了老将韩爱萍,韩国队迎战的是小将李英淑。别看李英淑年纪轻轻,初出茅庐,但打法稳健,多拍能力强,对中国队的威胁相当大,在不少比赛中已经给中国队制造了不少麻烦。此役,韩爱萍在大分0:1落后的不利情况下出场应战,压力也是可想而知的。
果然,第一盘两个就拉开了拉锯战,经过多次平局,最终韩以9:12输掉了首盘,形势岌岌可危。韩爱萍不愧是久经沙场的老将,在如此不利的情况下,稳定了心态,耐心的与对方拉吊,伺机进攻,最终以11:5、11:0反败为胜,将大分扳成1:1平。
男子单打没有悬念,双方实力悬殊,最终杨阳以2:0顺利战胜对手安哉昌,中国队胜利在望。
最大的意外来自于女双。林瑛/关渭贞意外地败给了韩国拆对后的组合郑素英/黄惠英。林瑛、关渭贞,堪称中国羽毛球双打历史上的奇葩,林瑛在1983年至1989年间先后与吴迪西、关渭贞搭档,三次在世锦赛上摘取女双冠军,关渭贞先与林瑛组合两夺得世锦赛女双金牌,在林退役后,又改与农群华合作,夺得了91年世锦赛冠军和92年奥运会亚军。林/关二人几年内尝遍大大小小的各项赛事冠军,其成就堪比后来的葛菲/顾俊。然而苏迪曼杯的失利不仅使她们成名后尝到鲜有的败绩,更重要的是,这场失败在苏迪曼杯的半决赛,是决定通往冠军道路的关键一役,尽管随后,她们摘取了世锦赛女双冠军,但显然这无法弥补苏迪曼杯的失意。
本来,关渭贞出征前右肩就受了伤,有相当一段时间不能正常训练,临出发前几天,才恢复了训练。到雅加达后,身体状竞又非常不好。小组赛,因为对手水平太低,又没有得到锻炼,到了半决赛,两人无论从技术上还是从精神状态上,都未能调整到最佳水平。可由于另一对选手孙小青/周雷没有经历过这么重要的比赛,所以,别无选择,只好还是派林/关两人上场,而且,还背着“绝不能输“的思想包袱。前面,混双已经丢了一分,而最后一场男双,我们又特玄乎,能否打开决赛的大门,就看她俩了。
让人意外的是,韩国队出了奇兵,上了一对新组合。以前黄惠英的搭档是郑明熙,郑素英的搭档是金练子,这场比赛是黄/郑二人首次在正式比赛中亮相(二人后来夺得了92年奥运会的女双冠军)。
一上场,郑/黄就打的生龙活虎,而林/关则显得很不协调。林瑛兴奋中带着急躁,关渭贞则过于沉闷,甚至给人木呆呆的感觉。看台上一片低声议论,仿佛刮起一阵不祥之风。中国队显然被对手的临时变阵弄的措手不及。
开局后,林/关因为辨别风向不利,后场球压不到底线,组织不起进攻,很快以2:10落后。从中国队员的看台上,不时传来焦急的喊声:“逆风,压底线!”、“球不够厚!”熊国宝嗓门最大,连声大呼:“顶住!”
此时,对方进攻又快又猛,连贯又好,我们始终扭转不了被动局面,以8:15、12:15连输两局,丢失了最关键的一分。
虽然双方团体总比分是2:2。但事实上中国队打开决赛大门的钥匙,已经丢失了。因为,最后的男双比赛,我们只有“半个冠军”上场。
原来,作为世界一号种子选手的李永波/田秉毅,与韩国、印尼都有得打。谁知,来到雅加达前,田秉毅右小腿肌肉拉伤,无法参加系统训练。到雅加达后,又患了感冒。中瑞之战后便发起了烧,不得不住院治疗。
双打缺一,怎么办?只好采取拆东墙补西墙的应急措施。平时,我们双打缺乏临时搭档的严格训练和周密准备,一时显得手忙脚乱。中丹之战,先是郑昱闽和李永波仓促结对,配合不很默契,虽然赢了,但比较吃力。对韩国一仗,对手实力本来就强,只好又换上陈康,实力虽然有所增强,但毕竟是临时抱佛脚,配合上不时出现漏洞,根本无法战胜对手。
在这方面,我们与韩国队的差距是明显的。在选手名单上,韩国的男双本来是朴柱奉/李相福,对中国比赛时却将朴柱奉和老搭档金文秀结对出场。朴柱奉人如其名,长得瘦高文静,被称为双打奇才。虽然他身旁的搭档时常更换,但是,无论是谁站在他的旁边,他都很有办法默契配合。在比赛中,他就是中流砥柱。由于他和郑明熙配合娴熟、默契,形如一人,竟引来一段趣事。一度有人传言郑明熙是朴柱奉的女友,朴对此连忙否认,说他们只是比赛中的搭档,不是情侣。无疑,韩国双打的成功,来自系统的、针对性的训练。
最终,李永波/陈康以7:15、11:15连丢两局,负于朴柱奉/金文秀。中国队以总分2:3输给了从来没有输过的韩国队,被挡在了决赛的门外,暴出了开赛以来最大的冷门!
另一场半决赛,印尼队顺利的以5:0轻取丹麦队,印韩将夺争首届苏迪曼杯的冠军!
比赛后,中国队的教练、队员的心情都十分的沉重,不少队员流下了伤心的泪水,女队教练陈福寿说:“这场球输得太可惜,三对双打,特别是女双没有发挥出水平,我们要很好地吸取教练”。
这场失利,使中国队深切感到,提高双打的实力,已是燃眉之急!三位教头王文教、陈福寿、侯加昌都明确表示:回去后,一定加强双打!
让人意料不到的是,还没等回去,经过团体赛的考验和刺激,队员们都渐渐地适应了大赛的气氛,慢慢地找回了感觉。在随后的世锦赛单项赛中,中国队除了混双没有拿到冠军以外,在其余的比赛项目中,全部获得了金牌,杨阳、李玲蔚分获男、女单打冠军;李永波/田秉毅、林瑛/关渭贞分获男、女双打冠军。这样的结果,更加让教练、队员为苏杯的丢失感到可惜与遗憾!
只是,历史不能被改写了!
决赛再暴冷门
5月28日晚,塞纳扬体育馆内的6个赛场,只留下中心的一个,印尼队和韩国队将在这里进行争夺苏迪曼杯的最后决战。
一年前,印尼队在吉隆坡的汤杯赛上翻船,30年来第一次被挤出决赛。这次总算雪了耻,夺得了决赛权,马上就要在国人面前显示自己的“混战”实力了。
当晚,本以为比赛馆里会爆满,但最后万人馆内只有2000多人,近80%的观众席是空荡荡的,这在印尼举行的羽毛球比赛中,而且是世界级正式比赛中是非常少见的。可见印尼观众也对自己的队伍不抱任何希望。
本来嘛,韩国队的双打实力是世界公认的,除了中国队的个别几对选手与其有抗衡实力,其它国家的选手根本无法与之较量。再加上韩国女单的李英淑的实力也不容小觑,虽然在预赛中韩国队曾以1:4负于印尼队,但韩国队未派出最强阵容,而是在预赛中留了一手,印尼队要想在决赛中再次拿下韩国实属痴人说梦!
激战开始,果不出所料,很快就出现了“一边倒”的战局。韩国队上演自己的拿手戏,接连拿下男、女双打,大分以2:0领先,据夺冠只差最后一分。
谁想,印尼上演了大翻盘,最终连下三分,打败了韩国队,夺得了首届苏迪曼杯。而头号功臣,正是出战第三盘女单,后来叱咤羽坛多年的羽球皇后王莲香。
此时,还是新人的王莲香背水一战,迎战韩国队的李英淑。两员女将,都是羽坛的未来之星,都曾有过战胜中国选手的成绩。两个人此刻交锋,与其说是比技术,不如说是比意志、比作风。王莲香皮肤黝黑,一头秀发,明亮的大眼睛秀着自信和坚毅。
第一局,双方就打的异常激烈,李英淑仅以12:10险胜。
印尼队被逼到了悬崖边上。
第二局,李英淑又以10:7率先拿到赛点,并且拥有三个冠军点。只要再拿下1分,韩国队就会登上混合团体冠军的金交椅。压力,千斤压力向王莲香扑来。但王莲香仍然非常的镇定,并无慌乱之色,她在场上来回踱着步,口中念念有词,她在激励自己的信心!她没有失态,更没有绝望,发球的姿势仍然是那样潇洒、优美,两次鱼跃倒地救起险球,在网前筑起一道打不倒的城墙!终于,她连拿5分,以12:10艰难而自豪地扳回了关键的一局。
王莲香的杰出表现,冲垮了李英淑的精神堤坝。在决胜局,王莲香以11:0大胜对手,为印尼队拿下了至关重要的一分!
女单比赛结束后,现场发生了惊人的一幕:韩国队教练在众目睽睽之下,抬手就给了李英淑两记重重的耳光。这两记耳光,彻底催毁了李英淑的心理防线,自此以后,李英淑就再也没有取得过好成绩,最终在国际羽坛无声地消失了。不能不说,这场比赛的失利和教练的耳光,给了她心理上致命的打击,一棵好苗子就这样过早的枯萎了。
男单比赛,印尼的罗天宁以2:0轻取成汉国,双方团体总分打成2:2平。
关键的决胜赛是混双比赛,这时的战局,还是有利于韩国队一方。因为,她们上场的是在国际赛场鲜有败绩的双打奇才朴柱奉/郑明熙,但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印尼的老将洪忠中/维拉华蒂,发挥出了超水平,在比赛中有如神助,打出了太多不可思议的超级球,最终以2:0战胜了实力明显高于自己的朴/郑两人。此刻,老将维拉华蒂,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她跪在球场,热泪长流……
羽坛三国实力的分水岭
首届苏迪曼杯,是亚洲国际三强实力的分水岭。
中国的黄金一代在世锦赛之后,开始逐渐地退出竞技舞台。获得100多项国内外比赛冠军的“羽坛女王”李玲蔚在25岁退役,林瑛也淡出了羽坛,一年后,老将韩爱萍退役,杨阳在北京亚运会与赵剑华决赛激战至深夜取得冠军后宣布挂拍。曾经在八十年代中后期叱咤风云的中国羽毛球黄金第一代逐渐解体,尽管赵剑华、李永波/田秉毅、关渭贞在其后的几年间继续坚持,但随着自身状态的逐渐下滑以及印尼全面崛起和韩国强大的双打阵营,中国羽毛球逐渐走向衰落,1991年世锦赛的三金成为几位老将的最后辉煌,92年奥运会后,这些老将正式挂拍,淡出人们的视野。
正是从这届比赛后,中国队渐渐走入了低谷,一直到90年代后期,才慢慢恢复了元气。
而印尼、韩国队正是借着首届苏迪曼杯的出色表现,迎来了两国羽毛球运动发展的高峰。印尼此后涌现了阿尔比、魏仁芳、阿迪、佐戈、王莲香、张海丽、萨尔文达、迈纳基/苏巴吉亚、吴俊明/陈甲亮等超级高手;韩国在此期间除了保持双打的传统优势外,在男女单打方面也进步神速,金学均、朴星宇、方洙贤、金志炫等高手的出现,使得韩国队变得更为强大。在1992年羽毛球首次被列入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中,印尼、韩国分享了四枚金牌,开创了两国羽球运动的新纪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