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开放注册
查看: 5858|回复: 26

旧作新贴——体操人物札记系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9-25 09: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下的文章曾陆续在百度体操吧发过,这两天在整理博客时,顺道将之形成一个合辑,重新发贴,希望大家喜欢:loveliness: 。)


人物札记之一——卖火柴的小女孩


“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我们也许没赶上看见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

    三十年前的体操,在现今许多体操迷的想象中,是一堆简单而乏味的动作,原始的器械、陈旧的规则,呆板、幼稚得让人想笑;三十年前的体操迷,回忆当年的体操,会觉得比现在的体操精致,充满着从容、悠闲的古典气质与纯朴之美,充满着随着器械的改变早已消失的传奇动作。如果再回忆得真切些,会有一丝尘封已久的模糊记忆,散发着无奈与悲凉。

    关于70年代体操界的传奇巨星,大家最耳熟能详的肯定是科马内奇,这位在蒙特利尔一鸣惊人的天才不但延续着古典体操最后的辉煌,更是在难度上远远的超出了那个时代。然而在两年之后,另一位天才凭借着更加高难的动作,从科马内奇手中夺走了世锦赛全能冠军。她就是穆希娜。只可惜,后来人们对她的回忆,多与这些高难的动作以及这个战胜科马内奇的冠军无关。

    关于穆希娜的悲剧许多电视台都报道过,网上也流传着详尽的叙述,实在不想再一次花费太多的文字重述那声脖子被扭断的刺耳声响,在此,我只想好好欣赏穆希娜的天才表演。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AVXVYZUXe4&feature=related
    ——团身旋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xHz0g6hjzQ
    ——穆希娜回环,即科尔布特360,这个动作在80年代初被FIG禁止,现今倒是广泛的出现在平衡木上。

    穆希娜领先了世界整整30年,而这三十年来,她却一动不动地躺在冰冷的床上,让世界慢慢的铭记,慢慢的遗忘。她在役时,很少有人了解她近乎残忍的训练背后的辛酸与痛苦,她瘫痪后,也很少有人真正关心这么多年来,她是如何忍受伤病与时间的折磨。也许人们记得的只是在役时体操场上那个惊世骇俗的穆希娜,也许在世人的心里,穆希娜早已在那一声刺响中逝去了。从小没有父母的穆希娜,费力的擦亮了一根火柴,出现的并不是诱人的烤鸭与美丽的圣诞树,而是她相依为命的奶奶。原来这已是她唯一的一根火柴。微弱的火光挣扎了一万个日日夜夜后,终于熄灭了。也许只有在父母的搀扶下,回到她从未拥有过的家,她才会露出从未有过的会心微笑吧。

    圣埃克苏佩里认为一个写童话的人,并不是想向儿童传授什么道理,只是想从儿童的身上,得到一些在成人世界不易得到的共鸣。同样我也不想对造成穆希娜悲剧的前苏联社会体制与体育运作模式作政治批判,只想对这个卖火柴的小女孩作深深的缅怀。有时候成人世界犯的错,却要有由一个小女孩来独自承担。

    http://www.youtube.com/watch?v=0tQWc2-XRMU&NR=1
    无意中看到了一个视频,宛若天使的6岁小女孩Evgenia Ugretsova,让人爱不释手。然而真正让我有感触的是一句相关评论:She is going to be great one day...if she can handle the pain and pressure! 也许她还不知道,前方等待她的是什么,希望等她明白的时候,还能够坚定不移的坚持自己的信仰。每一个练体操的女孩,都曾经如此天真无邪,纯洁可爱,然而之后的轨迹早已冥冥中注定不同。——体操成就了科马内奇,美丽了博金斯卡娅,传奇了霍尔金娜,也遗憾了莫慧兰,捉弄了拉杜坎,伤害了桑兰,带走了穆希娜的生活与生命。衷心的祝福小小的Evgenia Ugretsova,不管在体操这条路上走多久,都要健康、快乐。

    “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了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完——完不了。”

    社会发展的车轮永远滚滚向前,体操的发展也是如此。是朝成青丝暮成雪,也是不许红颜见白头。被铭记的成功者并非都是幸运者;被遗忘或从未记得的,虽然没有成功,但也未必都不幸。无论如何,隔着三十年,隔着岁月,隔着历史,都只化作一声感慨罢了。科马内奇不是第一个成功者,霍尔金娜也不是最后一个。同样,穆希娜不是第一个体操悲剧的主角,也不会是最后一个,但如果不能杜绝,那请将概率降到最低吧。但愿完不了的,只是我们对于体操深深的热爱,以及对于每一位体操运动员永远的祝福。







[ 本帖最后由 starsharapova 于 2008-10-7 17:31 编辑 ]
ripelenamukhina.jpg

评分

7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9-25 09:47:13 | 显示全部楼层
总是会想体育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9-25 10:30:48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物札记之二——铂金不锈
       铂金不锈,真正的舞者永远不会OVER。
       博金斯卡娅,这个丰满且极具东方风情的女子,反而很难符合中国传统的审美观,然而在西方倒是很受追捧,几乎是那个年代所有体操迷的偶像,包括后来的另一个斯维特兰娜。如果你没有看过她风华正茂的表演,是很难理解的,因为至今为止我还没有在网上找到一张照片能够真正反映出她的神韵。如果你见过,那么一定不会吝啬对她的赞美,就为那一颦一笑,那举手投足的细腻婉约与骄傲自信足矣!
       虽然博金在87年刚刚转到成年组的时候,能够完成惊世骇俗的720旋且质量不差,但放眼她的整个体操生涯,她绝对不是一个以技术难度取胜的选手。竞技体操毕竟不是纯粹的舞蹈,技术难度绝对是最直观的指标。这也成为她最为敌手诟病的地方。好在她没有生活在A分横行的今天,在当时,以博金出类拔萃的外形条件,高质量的动作规格以及绝佳的艺术表现力,再加上前苏联的背景,受到体操迷的追捧,裁判的特别青睐,成为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领军人物是顺理成章的事。
       而博金显然也很清楚自己的优势,并将之发挥到了极致,虽然她的成就不是前无古人,但就其影响力来说,她成为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体操偶像。她不是每次大赛都拿冠军,但她与焦点似乎从来都是约定俗成的。当时打分风气,可以说是,名气〉规格〉完成质量〉难度,只要你这四个因素中没有明显的瘸腿。这显然会引起博金敌手的不满,特别是一些在难度上保持优势的选手。最著名的应该就是卡罗里,在兹梅斯卡尔获得91年世锦赛全能冠军的时候,他声称BOGINSKAYA IS OVER。这其实说的有点过了,一来博金在91年还发展了一些新难度,比如自由操新发展了后直540间接连接后团两周的中串,以及后屈两周的结束串;二来兹梅斯卡尔并不像古楚那样,在难度上对博金保持绝对的优势。如果那场比赛是在欧洲,我想结果可能不一样,毕竟兹梅斯卡尔相当程度上还是靠东道主优势战胜博金的规格与表现力的。
       92年的情况则与前一年完全不同。其实虽然91年博金在编排难度上的劣势还不是特别明显,但她的潜力与难度储备已经落后于年轻的一辈了。由于身材高大,做起动作来多增的幅度美感与多消耗的体力是不成正比的,再加上相较于91年的发胖,年纪与伤病,以及状态问题,使得这位女王在巴塞罗那步履维艰。那一晚,她拼尽全力,除了平衡木上一个小晃,发挥可谓尽善尽美,动作规格、艺术表现都冠绝全场。可惜还是没有敌得过惊世骇俗的古楚,原来裁判心中宠儿的改变,只是一瞬间的事。这个曾经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见证了前苏联体操最后辉煌的女人,在巴塞罗那却无可奈何的看着自己的体操后座被一群小自己很多矮自己很多的小女孩夺去,也许现实就是这么残酷,不许红颜见白头,如同那个世上曾经最大王国的坍塌。我失望认同了卡罗里1年前的话,这次并不完美的谢幕——BOGINSKAYA IS OVER。
      但是在95年的世锦赛上,博金奇迹般的回来了。一年后她又以更出色的状态出现在亚特兰大。虽然贵为新科欧锦赛亚军,虽然再一次与那枚金牌擦肩而过,但她已经没有了巴塞罗那的泪水,只有送给莉利娅的拥抱。能以这样的高龄这样的状态连续参加3届奥运会,我们还能苛求什么呢?
   另一个斯维特兰娜的崛起,填补了体操界偶像的空缺,博金应该可以心安理得的功成身退了。虽然霍尔金娜足以将所有体操迷的视线牢牢锁定在自己身上,如同她偶像当年一样。但是BOGINSKAYA IS NOT OVER YET!她依然带给体操精彩,并享受着体操带给她的快乐,不再是最受瞩目的焦点又怎样呢?
      http://www.youtube.com/watch?v=_h04CZPzyys&feature=related
      可以顺便看看旁边LIST里兹梅斯卡尔与米勒的表演,你会明白什么样的女人是永远不会老的。
      博金的艺术素养与舞蹈表现是没有地域限制的,在美国生活多年后,博金巧妙的将美国文化的精髓融合在自己的风格之中。
      悉尼奥运会女子体操全能决赛,博金斯卡娅又一次出现在人们的视线当中,只是这一次是在看台上。莉利娅在她身边,感觉不老的还是只有博金。隔着厚厚的岁月,博金斯卡娅体操生涯的成绩与口碑应该足以让她对奥运全能冠军释怀吧。
      看到她和莉利娅为卡尔平科加油,看到霍尔金娜的无限风光,让人不由得感叹前苏联体操火种的生生不息。也许会有暂时的黯淡,但永远不会熄灭。正如铂金永远不锈,舞者永远不老,博金斯卡娅一次又一次否定着别人对她的否定,永远不会OVER。
Boginskaya1_90.jpg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25 14:4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非常好!!
希望能有别的文章更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9-25 20: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物札记之三——花鸟汉瑞埃塔

       如果我不曾接触体操,我会想象奥诺蒂是属于一种鸟的姓氏,自由往来于多瑙河大平原与凯凯什峰之间,无拘无束。那应该是一只白鸽,代表着马扎尔人追求的和平与光明,并不一定要做五百亿彭哥上的那一只。
       如果我不曾接触体操,我会想象汉瑞埃塔是属于一种花的名字,拥有独特的美丽与芳香,生在在任意一条小溪旁,长在喀尔巴什某个空寂的山谷里。那应该是一串兰花,白色,或许还夹杂着淡淡的紫色,幽香,叫人心醉,并不一定要做孤芳自哎的郁金香才美丽。
       如果你熟悉体操,看过汉瑞埃塔奥诺蒂的表演,你应该庆幸,这位匈牙利姑娘完全符合上述的两个想象。奥诺蒂在体操舞台上,上演的绝对是一出活色生香的花鸟鱼虫,工笔,又带着小写意。她没有博金的高贵冷艳,也没有古楚的惊世骇俗,但是她有足够的魅力与实力让那些高高在上的对手心有余悸,让许多先来后至的冠军汗颜。在她身上流淌的,是奥美里扬奇科带给世界的赞不绝口,是杜德尼克带给世人的惊鸿一瞥。所以我更相信,她冥冥中应该是一位乌克兰姑娘。
       有人说她是一位被低估的选手,我绝对赞同;有人说她如果不是因为那稍显不稳定的平衡木,早就功成名就了。我觉得,除了89年91年世锦赛全能决赛平衡木的两次掉木,关键还是在体操界,她的祖国还远没有和她一样强大。
        在巴塞罗那,奥诺蒂再一次证明了她比博金斯卡娅的技术更出色,比古楚、米罗索维奇的规格更高,比米勒的表演更成熟。也许真的是只有做得比别人好,才会得到公平的机会吧,上帝终于给她了一枚奥运金牌,因为她那晚的表现实在太过出色,好过别人太多,尽管这是她早就应得的,尽管还要和别的运动员共享。但是她从没抱怨过上帝对她的吝啬,她的脸上永远都是那足以抚慰人心的微笑,也许,她追求、热爱的是体操本身,而不是那些荣誉。正因为这样,她悄悄地来到亚特兰大,又默默的离开。
        为了区别被许多现在的体操迷等同于阿拉伯前手翻的平衡木动作,我更想称呼她汉瑞埃塔。有时我不禁在想,上帝也许并不是对她一个吝啬,他对每个世人都是公平的,只是他将奥诺蒂进入体操界的时间提前了十年,然后让全世界用整整一个年代来消化她,学习她,重新认识她。虽然她从来就不是最亮的那颗明星,履历表也称不上辉煌,但是奥诺蒂现在不断被人提起,不管是作为一个动作还是一名前体操选手,受到的称赞是许多世界冠军从没有享受过的。
       有着天鹅情节的汉瑞埃塔常常在李斯特的音乐中,上演如西区故事般的悲剧,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她应该是一个恬淡而幸福的人,俗话说,相由心生,不是么?好吧,至少我是这么固执的为她祝福。
Onodi4.jpg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25 21:07:5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到是很喜欢开头用的张爱玲小说《金锁记》的著名开头,写的那段话,还蛮感性的。。
  希望能写一些男子体操的人物。

[ 本帖最后由 woxinfeiyang 于 2008-9-25 21:10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9-25 22:02:21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物札记之四——最后的晚餐

     没有哪个政权可以千秋万代,当他走下神坛的一刹那,蝴蝶效应恰好刚刚开始。
   
        前苏联解体后,原来的15个加盟共和国中,最先独立的波罗的海三国已开始单独组队参赛,随后独立的12国也欲效仿。随着巴塞罗纳奥运会的迫近,已得到国际奥委会承认的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亚美尼亚、阿塞拜疆等12个共和国的奥委会纷纷要求独立参赛。1992年4月,原苏联中亚的哈萨克,吉尔吉斯、塔吉克、土库曼、乌兹别克五国更是加入了亚奥理事会。国际奥委会不愿看到昔日的奥运霸主就此轰然倒塌,在与上述12个共和国进行反复磋商之后,做出了强硬的决定:原苏联除波罗的海三国外的其余12个国家,共同组成独联体队参赛,斯米尔诺夫任独联体奥委会主席。在开幕式上,独联体以奥林匹克会旗为先导,运动员可各自举自己国家的旗帜。对独联体队获胜运动员授奖时,如是集体项目,则升国际奥委会会旗,奏奥林匹克会歌;如为个人项目,则改为升运动员所在国国旗,奏该国国歌。这一原则,在1992年2月法国阿尔贝维尔第16届冬季奥运会上就已施行,本次仍按冬季奥运会旧例。对于国际奥委会的决定,独联体各共和国无法再讨价还价。经过选拔,一支法语缩写为EUN的独联体代表队组成,其中50%的运动员来自俄罗斯,20%来自乌克兰,15%来自白俄罗斯,15%来自其它各共和国。如此组队参加奥运会,独联体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参赛经费问题。为此国际奥委会俄罗斯委员斯米尔诺夫向国际奥委会提出了经费上的困难,这时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团结基金会伸出了援助之手,同时国际奥委会总部也四处为独联体队寻求赞助商,使人数高达483人的独联体队能顺利前往巴塞罗纳参赛。

       奥运霸主就此开始了他的谢幕演出,而其中的一支金牌之师也在7月28日最后一次捍卫苏维埃女子体操那至高无上的尊严。这支由阿卡耶夫与奥斯塔平科领衔的不可战胜的队伍,或许比92年美国男子篮球队的金色梦幻还要绚烂——博金斯卡娅、古楚、李生科、加利耶娃、丘索维金娜,以及格如邓涅瓦。面对这样的阵容,连以帮塔斯和米洛索维奇为首的罗马尼亚队也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28号的规定动作,虽然独联体队如所有人预料中的一样,领先进入自选动作,可是这过程却并不如结果一样精彩。开场的跳马,全队没有一人得分超过9.9;丘索维金娜在高低杠上出现了掉杠的严重失误;平衡木也没有9.9以上的分数,着实让人大跌眼镜。直到最后的自由体操,全队才找回了状态,博金斯卡娅得到了9.975的全场最高分,可惜她还是被米勒以0.012的优势超过,排在了规定动作个人全能的第二。尽管发挥得差强人意,但由于实力优势太过明显,还是力压罗马尼亚、美国排在首位。这没有拉开的分数却给了挑战者许多幻想的机会。其实这场结果不错,过程并不完美的规定动作可以看作是前苏联体操运作机制,甚至整个社会政治体制的一个缩影。外部看来无比强大的苏维埃共和国,内部却是蚁穴成患,攘外、安内本末倒置,最终无法涵盖的问题矛盾不可调和。而前苏联体操从来就是内讧不断,派系争斗非常严重。内部机制本来就是社会体制的一个缩影,为此浪费的人才不计其数,幸好前苏联体操从来不缺天才。同为一个国家队的时候,这些教练也会为了自己运动员的出场顺序而大打出手,这次阿卡耶夫更是不惜将与奥斯塔平科的矛盾公开,硬是用自己的队员格如邓涅娃将90年友好运动会的全能冠军卡列宁娜挤出了奥运阵容,以平衡两人的实力对比。在教练面前,运动员始终都是弱者,自己的利益就这样白白牺牲了。幸好在体操这个领域,她们一直没有真正的对手。
      29号的自选动作,这些姑娘们最后一次作为一个整体出现在体操场上,也是前苏联最后一次作为一支体操队的名字出现在赛场上。在第一项的跳马比赛中,全队一扫昨天的萎靡,表现的非常出色,博金斯卡娅、古楚、李生科三名主将的得分都超过了9.95,特别是李生科使用了尤尔琴科720,并高质量的完成了。在高低杠和平衡木上,全队的发挥也不错,古楚和李生科分别以9.962、9.95取得了这两个项目上的最高分。最后一项自由体操历来是前苏联的强项,当然这次她们也没有让人失望。最后她们用自己的高难度、高规格,绝佳的艺术表现,漂亮的赢得了冠军,最后一次展现了前苏联古典学院派的风采。尽管队内教练之间的博弈可以用内讧来形容,这些纯洁而不谙世事的女孩们却是亲密无间的,至少看起来是这样。当由于平衡木失误而担心自己全能名额的古楚在比赛结束后哭泣时,格如邓涅娃等队友走过来安慰她,作为队长的博金斯卡娅更是像母亲一样将她拥抱在怀里,胜利之后是谢幕,晚餐过后终要离席,而等待她们的是一片前途未卜,唯一能肯定的是,大家再也不能同在圆湖训练了,相互的分开是难免的。此时,这个拥抱在这块五味杂陈的金牌面前,显得特别温暖。
       两天后的全能决赛,是博金斯卡娅证明自己的绝好机会,一年前她心有不甘的输给了兹梅斯卡尔,丢掉了世锦赛全能冠军,卡罗里更是落井下石的声称博金斯卡娅完了。高高在上的博金立刻用那句著名的“博金斯卡娅是不可战胜的”予以回击,并在媒体上发言,如果那场比赛是在欧洲,兹梅斯卡尔不可能得到那样的分数。可惜这场本该很精彩的战役,因为兹梅斯卡尔在第一项自由操出现失误而过早失去了悬念。最抓人眼球的是那则体操史上最著名的顶替事件,教练的利益争斗再次改变了两名运动员的走向。古楚替换下了加利耶娃而与博金斯卡娅、李生科并肩作战。来自乌克兰的古楚和李生科是奥斯塔平科最宠爱的弟子,而作为奥以及阿卡耶夫的俄罗斯派争斗的中间人,博金斯卡娅则险些成为牺牲品。自己的教练在汉城奥运会后的自杀,两位主管教练的不闻不问,博金很长时间都是自己一个人在练。92年由于年纪的增长,能力的下降,使得她的情绪非常低落,一度对比赛充满厌恶的情绪,不系统的训练甚至使得她在当年的南特欧锦赛上表现惨淡。当然博金对自己以及比赛的控制力是毋庸置疑的,为了准备奥运会,她虽然难度没有发展,但至少状态硬是调整过来了。为了捍卫自己体操女王的荣誉,她在全能决赛竭尽全力,四项的发挥都尽善尽美,可惜由于难度因素,最终还是与那枚金牌再次擦肩。最后获得金牌的是四项难度均惊世骇俗的古楚,她以微弱的优势战胜了同样出色的米勒。博金在最后一项平衡木比完后,以一个优美的手势向观众致谢,高傲的她还是忍不住流泪了,不同于古楚的眼泪,这次,我真的感到了一丝哀伤,巨人无奈谢幕的凄凉。
       单项决赛,独联体女子体操队的成绩差强人意,仅有李生科在平衡木项目上取得了一枚金牌,此外她还获得了跳马的铜牌。古楚则获得了高低杠的亚军以及自由操的第三名。博金斯卡娅则连一块个人项目的奖牌也没得到。最后一个作为前苏联女子体操运动员出现在赛场上的是参加自由体操决赛的丘索维金娜,有意思的是,今天她仍在坚持着,继续着这个奇迹。
       至此,前苏联女子体操的十次奥运冠军画上了句号,前苏联对于体操界长达几十年的垄断也告一段落。在伤感与无奈的同时,唯一值得庆幸的,是这个结局还算圆满。奥运会结束后,博金直接去了美国,古楚陷入了酗酒的烦恼,最终和好姐妹李生科一同也去了美国加州;格如邓涅娃选择了退役;加利耶娃与丘索维金娜回到自己的祖国乌兹别克斯坦,但加利耶娃还是在两年后重回阿卡耶夫的怀抱。随后,博金斯卡娅也选择复出,与多米尼克一同在美国训练。四年后的亚特兰大,博金斯卡娅、丘索维金娜、加利耶娃这三个昔日亲密无间的队友作为三个不同的国家的竞争对手,继续上演着美丽、坚强、委屈。
   
       历史是无情的,当博金斯卡娅都已成为遥远的记忆时,我们只能从丘索维金娜那饱经风霜的脸上,依稀辨认着这最后的辉煌。时隔16年,再次回忆这最后的晚餐,没有犹大,也没有被出卖的耶稣,但我仍在冥冥中感应到了圣徒保罗的那句名言,“我断不以别的夸口,只夸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十字架。因这十字架,就我而论,世界已经钉在十字架上;就世界而论,我已经钉在十字架上。”真的有什么被供奉在了十字架上,不会随着帝国的坍塌而消亡,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泯灭,也许抛弃曾经的形式,不会轻易认得,但你会在丘索维金娜的坚持、帕夫洛娃的沉静、科莫娃的希望之中,看到其灵光乍现。也许还在十字架上,还在另一个世界,但我相信,有一天,会回来!

[ 本帖最后由 jacobwilliams 于 2008-9-26 14:09 编辑 ]
eun92.jpg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25 22:40:16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真好,希望继续啊。期待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9-25 22:51:34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物札记之五——野玫瑰开在何方

       一心想在工作前这最后的假期里多写几篇关于体操的帖子,所以欧洲杯结束后一直在构思一篇讲述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独联体女子体操队的帖子,本来已经整理好素材准备动笔了,可是当我听到电脑里随机飘出的音乐,一首许久不曾听到的老歌NICK CAVE和KYLIE MINOUGE的《WHERE THE WILD ROSES GROW》,莫名的想起了一个同叫玫瑰的女生,尽管现在已经蜕变成了一个成熟的女人,但是在许多体操迷的记忆里,她永远还是那个青涩的小女孩,那个被命运捉弄的美丽少女。无法抑制纷飞的思绪,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有了这篇心血来潮的文章。

       玫瑰加利耶娃成长在前苏联体操最后辉煌的岁月里,同时也经历了巨人轰塌带来的一系列历史变迁对于自己的影响。91年她在世锦赛上崭露头脚,92年顺利入选了奥运阵容。能以这么小的年纪在国家队站稳脚跟,足以反映加利耶娃的不俗实力,尽管在群星闪耀、高手如云的国家队,她还只是一个黄毛丫头。但比起同样实力不俗而名气稍弱的卡利宁那,加利耶娃是幸运的,可惜这种幸运在与古楚那说不完道不尽的恩怨面前,显得那么微不足道。

       说是恩怨,其实这只是好事者为这则有史以来最著名的体操顶包事件镀上的神秘色彩。事实的本身只是教练将原本属于加利耶娃的全能名额顺延给了因在团体自选动作中,平衡木出现失误而丧失全能资格的古楚,因为后者的实力更强,获得冠军的希望更大。这样的顶替在体操界屡见不鲜了,96年在亚特兰大,出于同样的原因,贝鲁用阿玛纳尔换下了马里尼斯库;95年世锦赛,教练组竟然以锻炼新人为目的用毛燕玲换下了当时口碑颇佳且全能实力不俗的刘璇。只是这一次,有太多媒体可以大写特写的话题,两个美少女之间的金枝玉孽、古楚使两人饮恨的全能金牌(另一个是米勒),奥斯塔平科与阿卡耶夫的博弈等等。因此,这件事被人一而再,再而三的提起,幸运、美丽而实力超群的古楚越发惹人喜爱,而受尽委屈的加利耶娃却受到许多异样的眼光,事件的公正早已放在了二上。原来人们讨厌的不光是祥林嫂,还有莫名成为祥林嫂故事主角的悲情人物。其实,直到今天,加利耶娃也没有在媒体上对此件事正式表态过,更没有就此责难过古楚。作为两个几乎同时出道而风格类似的选手,古楚确实要比加利耶娃更胜一筹,但这绝不代表着加利耶娃只是古楚的一个附属品,更不是理所当然的应该整日生活在顶包事件的阴影下的。与其说她是这件事的受害者,还不如说她是人们非凡的想象力的受害者。

       巴塞罗那奥运会后,成功的古楚在酒精中迷失了自己;而选择继续留在赛场上的加利耶娃却因前苏联的解体远离了欧洲,远离了圆湖,远离了阿卡耶夫,远离了自己熟悉的训练比赛环境。在93年世锦赛交上了一份差强人意的全能第6的答卷后,没人知道她在乌兹别克是如何打法自己的时间的,而这时正值她体操生涯的黄金年龄。直到96年亚特兰大奥运周期的到来,在阿卡耶夫发的召唤下,加利耶娃才如愿以偿的入了俄罗斯国籍,重新拥有了自己熟悉的一切。

       阿卡耶夫出于对四年前的补偿,亲自任命她为俄罗斯的队长,也许这是她以前想也不敢想的。灰姑娘故事有了一个梦幻般的开局,俄罗斯队领先进入团体自选决赛,她自己也在全能决赛第一轮过后凭借一套出色的平衡木排名第一,而且以平衡木自选动作的最高分进入单项决赛。难道她要在拿回本该属于自己的机会后,要向世界证明,四年前她不逊古楚,同样可以捍卫前苏联体操的金色荣誉?——可惜没有天时地利人和,也没有传奇与神话,灰姑娘的故事开头是梦幻的,结局是惨淡的。团体决赛俄罗斯功亏一篑,最终只是获得一枚银牌;全能决赛,美国观众的疯狂叫喊使得加利耶娃的自由操音乐与她受到戏弄的哭泣一样默默无声;在她夺金希望最大的平衡木决赛中,一个前团就轻易粉碎了她已经千疮百孔的美好愿望。她甚至还没有来得及扬完那58次手,还没来得及作那个世界第一的屈体旋下,那个跳着喀秋莎的美丽背影就这么消失了,远离了体操,远离了体操对她的伤害,没有给人伤口撒盐的机会,——或许真的是好事者动了恻隐之心,不忍再挖苦这个屡次被命运戏弄的女孩了吧。

       也许她用了整整四年重新赢得了属于自己的机会,而用尽了整个体操生涯才赢得了命运对她的垂青。成为一个富有的太太,至少在许多世人眼里是幸福的。往事的纷扰在时间的冲刷下,终究都会变淡。希望她可以释然。

       最后称呼一次玫瑰加利耶娃,这朵多刺的野玫瑰饱经风吹日晒,从来就不是娇艳欲滴的,也许不是那么惹人喜爱,但有着更为顽强的生命力。野玫瑰不是来自温暖的花房,她开在何方?也许在水岸深处、峡谷远方,只有经过长途跋涉,历经艰苦,付出辛劳,才能找到,才能真正领略到她的美。
rg96oc16.jpg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9-26 00: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物札记之六——红粉菲菲

       霍尔金娜95年世锦赛的高低杠金牌还不足以一白遮百丑,在以罕见的微弱劣势输给美国队而丢掉团体奖牌后,俄罗斯队历史性的第一次无缘世界大赛的领奖台,让这个继承了前苏联传统的体操强队颜面扫地。其实,事出必有因,前苏联体操在最后繁荣昌盛的日子里,流淌的更多的是乌克兰的血液,因而巴塞罗那后的这些女孩可以说是俄罗斯体操的第一代,所以也不难理解为什么94年她们差点被远不如一年后强大的中国队挤下领奖台。更让俄罗斯队倍感压力的是,由于保留了更为完备的教练体系与圆湖训练基地,俄罗斯队尽管处于磨合期,她们的表现还是要好过在巴塞罗那血统更为纯正的乌克兰队,随着古楚与李生科的相继离去,乌克兰的日子似乎更不好过,但是一个莉利娅的出现完全扭转这种窘况。
       情况在一年之后峰回路转,俄罗斯队的女孩们似乎都到了开花结果的体操生涯的黄金年龄,身体素质技术能力等都随着亚特兰大奥运会的到来调整到了最佳。在奥运会前夕的世界单项锦标赛上,除了霍尔金娜在高低杠上的继续强势外,科切特科娃在平衡木上的夺冠也证明了两年前的自由体操世界冠军绝非天上掉馅饼。加上一直顺从阿卡耶夫的罗莎加里耶娃的加入,俄罗斯队终于拥有了向世界冠军队伍叫板的资本。
       当这支队伍真的出现在亚特兰大,出现在体操馆,出现在众人的目光中的时候,还是引来了无数体操迷的惊叹与摄影、摄像器材的聚焦,尽管这样的阵容是你早已设想到的——高挑而明艳的霍尔金娜、妩媚而风情的加里耶娃、冷艳而脱俗的科切特科娃等等,要知道这可并不是艺术体操。虽然前苏联体操界向来不缺美女与天才,俄罗斯体坛也是,但还是不得不承认,能把这么多气质风格各异的美女集结在一个队伍里,是怎样的一种从未有过的香艳啊!亚特兰大见证了女子体操最为花红柳绿的繁荣,更有幸领略到了这似锦繁花中最为出挑的一抹红粉菲菲。
       团体赛的形势确实对俄罗斯很有利,由于中国队孟菲与周端两名主力的缺阵,以及罗马尼亚队赛前训练时接连的损兵折将,俄罗斯队的真正对手其实只剩下了美国队——这个实力并不比自己高的一年前的冤家。在团体规定动作过后,最后一组出场的俄罗斯队凭借着稳定的发挥与古典细腻的风格顺利拿到了头名,领先进入团体自选决赛。但是48小时之后,等待她们,以及别国选手的将是一场地狱式的历练与噩梦。美国观众近乎撕心裂肺的高分贝加油声使得每一位同时比赛的他国选手都备受影响,而这种影响对于并不具备罗马尼亚式坚强神经的俄罗斯姑娘们来说,简直就是致命的。看着自己跳马的惨淡开场,以及美国队利用东道主因素在高低杠赛场上的疯狂抬分,胜利的天平明显已经向东道主的倾斜了。等到俄罗斯队稳住阵脚,出色完成高低杠与平衡木项目的比赛,等到美国队在跳马项目上自乱阵脚、失误连连,俄罗斯队却在自由操场地上被无故压分——也许这块金牌已开始就注定只能是属于东道主的。在一片喧嚣与吵杂声中,古典芭蕾的优雅心有不甘的输给了美式马戏团般的杂耍。
       巴塞罗那之后,一战成名的古楚选择了离开,罗莎加里耶娃选择了留下,是因为委屈,是因为不甘。在乌兹别克挣扎了两年之后,重回阿卡耶夫身边的加里耶娃才重新焕发出了光彩。阿卡耶夫补偿性的任命她为亚特兰大俄罗斯队的队长,亲手把她送进了曾属于她的全能决赛。在以一套出色的平衡木拿到9.825分,领先进入第二轮后,上帝却和罗莎开了一个大玩笑,团体决赛的一幕再次在她身上重演。结束了一套无音乐伴奏的自由操后,罗莎梨花带雨,这个玩笑,真的太残忍了一点。
       平衡木决赛是罗莎加里耶娃染指金牌的最后梦想,可惜一个简单的前团再次粉碎了它,也许梦想始终都是脆弱的。重新上木的罗莎并没有作那个世界第一的屈体旋下,她选择了放弃,放弃了这场比赛,放弃了体操,正步离去。
       有人将迪娜科切特科娃比做冬夜莫斯科红场若隐若现的流莺,她面若冰霜、不苟言笑,但绝非面无表情,因为她的双眼,那眼神,是一种仅仅属于波希米亚人的眼神,狂野不安,热情、神秘、诡异,是卡门,是埃斯米拉达,是一切不被世俗允许的美与爱情。迪娜确实在亚特兰大给我们带来了这种万般风情,完全不同于莉利娅的传统而工整的古典,是擅妒者的浓烈,是查尔达斯的抽离与感性。这两种截然相反的美在迪娜身上融洽的相处着,似冰与火般不可思议,她却收放自如,信手拈来。迪娜的高低杠与平衡木编排极具特色,高低杠的换杠以及平衡木的转体动作都是其亮点所在,正是凭着前三项的出色发挥,迪娜对于全能金牌追求的希望保留到了最后一刻。在平庸的银牌与空手而归的可能之间,她选择了后者,也许这才符合波希米亚人的冒险精神。自由体操决赛中,她还是选择了查尔达斯作为自己的谢幕演出,这是她的最爱,也是她的写照。在团体、全能,以及三个单项上均有夺牌实力的迪娜,最终仅仅带着一枚团体银牌离开了亚特兰大。失落肯定是有的,但她的眼神却始终向着充满新奇与未知的正前方。
       相较于前面两位,霍尔金娜是幸运的。虽然因为高低杠的失误,她并没有像95年那样取得全能的奖牌,但是相较于高低杠,全能还不是她的主项与夺金重点。霍尔金娜的高低杠编排之所以能够在96年如云的高手中脱颖而出,除了她修长的身材与美貌,除了她的独创动作,最可贵的一点在于她所有的难度动作都是为成套编排的流畅性与完整性服务的,更不会因此而影响到美感。为此她放弃了霍尔金娜绷杠回环,新发展了腾身180换杠,因为皮尔金认为:“一个优秀的高低杠成套,是不应该允许用手以外的身体部位去接触高低杠的。”那晚她知道,只要自己做得好,别人就没有机会。在亚特兰大,她两次流泪,一次是团体决赛之后,一次是高低杠决赛之后。
       亚特兰大之后,加里耶娃于科切特科娃都选择了离开。加里耶娃现在是一名富有的太太,也许体操带给她的伤害要用真挚的爱情和锦衣玉食的生活才能补偿吧,也许不能,但至少上帝在体操之外,对她并不坏。
       迪娜现在在莫斯科经营着一家有氧健身俱乐部。苏菲玛索说一个好的演员都应该具备波希米亚气质,而那些嫁入豪门备受束缚的女星,要么做演员时不快乐,要么嫁入豪门后不快乐。所以迪娜并没有成为另一个富有的太太,现在的她,美丽如昔,快乐依旧。
       三人之中,只有霍尔金娜留了下来。谁也没有想到,日后,这四个字竟会代表着对于体操界长达8年的垄断;竟会代表着足以媲美科马内奇的成就与远胜博金斯卡娅的影响力;竟会代表着一系列前无古人的辉煌纪录;竟会代表着世纪之交重新焕发出的前苏联体操的辉煌。

       谨以此文献给目前处于最低谷的俄罗斯以及乌克兰女子体操队,期待她们走出低谷,重拾河山。
160720.jpg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26 04: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年的OG,乌克兰女子体操,默一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26 12:38:53 | 显示全部楼层
霍尔金娜不觉得她像人们说的那么的优秀,比如有人说04年她的全能比赛,我觉得以她的实力能够拿块奖牌就很不错了。一个靠裁判吃饭的人,等那天裁判厌恶了你,你也就被打入冷宫了。。

  的确我可能并不太喜欢她,我认为就体操的这个项目而言萨莫罗德奇科娃就不比她差。

[ 本帖最后由 woxinfeiyang 于 2008-9-26 13:14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9-26 12:52:3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woxinfeiyang 于 2008-9-26 12:38 发表
霍尔金娜不觉得她像人们说的那么的优秀,比如有人说04年她的全能比赛,我觉得以她的实力能够拿块奖牌就很不错了。一个靠裁判吃饭的人,等那天裁判厌恶了你,你也就被打入冷宫了。。


可能你没有深入了解她,没有仔细分析过她的技术特点与成套编排,靠裁判吃饭的人不会在4个项目上都有自己名字命名的动作,不会有前无古人的3个世锦赛全能冠军、5个世锦赛高低杠冠军。美丽是主观的,她的美却得到了最多体操迷的肯定。

PS 04年她的状态不好,绝对能力也因为年纪下降,但同时也根本没有实力强劲的挑战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26 13:56: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woxinfeiyang 于 2008-9-26 12:38 发表
霍尔金娜不觉得她像人们说的那么的优秀,比如有人说04年她的全能比赛,我觉得以她的实力能够拿块奖牌就很不错了。一个靠裁判吃饭的人,等那天裁判厌恶了你,你也就被打入冷宫了。。

  的确我可能并不太喜欢她,我 ...

裁判确实有点偏爱霍氏
但是这也是建立在她强大的实力基础上的
因为她的存在,中国95年到04年在高低杠上鲜有战胜她的记录(毕文静和凌洁各有一次)
我印象很深的是有一年世界锦标赛,貌似是97年
在预赛中中国的四名选手孟菲,毕文静,刘璇,莫慧兰分列高低杠2到5名
排在首位的就是屹立不倒的霍氏,不得不说这就是绝对实力。
看霍氏的高低杠绝对是一种享受。
04年全能比赛,是个人认为实力最弱的一次OG女子全能比赛
能够有实力竞争奖牌的人不过6个人
霍氏凭借稳定的发挥和这么多年积累的人气
获得第二名当之无愧(个人认为第一更说的过去)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26 21:46:18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的文章,让我知道了更多,谢谢楼主[s:67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9-27 08:59:55 | 显示全部楼层
体操红伶精彩之查尔达斯

       查尔达斯舞曲起源于吉普赛人的民间舞蹈,时间大概是在15世纪的30年代,在匈牙利广为流行,到了19世纪的50、60年代成为匈牙利主要的民间器乐体裁。它采用两拍子的节奏,在乐曲结构上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叫“拉逊”(Lassau),速度缓慢,第二部分叫“弗里斯”(friss)是主要部分,速度大都很快,常用切分节奏,气氛热烈狂放。著名的《查尔达斯》的乐曲出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意大利作曲家蒙蒂,乐曲开始时也有充满激情的引子,然后奏出深沉而略带忧郁的主题,这就是“拉逊”的段落,它有小调色彩的抒情旋律,后来转换成流畅而华丽的格调,都具有鲜明的匈牙利吉普赛音乐的特点。接着乐曲转入快速而活泼的“弗里斯”,和上面那段“拉逊”形成强烈的对比,充满欢快而奔放的氛围。这段舞曲越来越热烈,快速的走句频繁出现,使乐曲进入高潮。突然音乐平静下来,慢慢地奏出温柔而委婉的歌唱性主题,这纯朴的曲调以小提琴的泛音回应,形成幽谷回声的动人效果,最后快速的走句再次现身,并用切分的节奏处理,将乐曲推向狂放的高潮从而结束全曲。除了上述蒙蒂的《查尔达斯》之外,西班牙作曲家萨拉萨蒂著名的《吉普赛之歌》,又叫《流浪者之歌》基本也运用了查尔达斯的结构,但更加复杂些,所表现的感情也更为多样,最后仍然以狂热粗犷的“弗里斯”式的段落作结。
       查尔达斯在吉普赛人的怀中诞生,经由马扎尔人,从最初的民间舞蹈固定为一种民间器乐体裁;而蒙蒂给了查尔达斯筋骨躯壳,使它有了属于自己的曲调与名分。
       如果我说科切特科娃是最适合表现查尔达斯的体操运动员,应该不算过分。确切的说,她是最适合表现查尔达斯的舞者,查尔达斯最完美的演绎者。科切特科娃有着俄罗斯古典而美丽的外表,高高在上,面若冰霜,不苟言笑,但是她有有着一颗吉普赛的心,她的眼神往往充满着狂野的热情与神秘的诱惑。她有着两套风格截然不同的经典《擅妒者》与《查尔达斯》,前者热情而浓烈,像一滴浓得化不开的血,后者抽离而感性,仿佛一块燃烧着的冰,又好似笑后的一行泪印。虽然体操迷对这两套经典都爱不释手,难以取舍,但是迪娜最爱的还是查尔达斯,因为这无可取代的乐章,也是她的真实写照吧,尽管擅妒者还为她带来了第一个世界冠军。科切特科娃在亚特兰大同时上演了这两份精彩,但是最后还是以查尔达斯谢幕。
       三毛认为每一个流浪的人,心里都有莫名的委屈,流浪不是小鸟白云,不是橄榄树。所以,王家卫又说,如果你能在外面无忧无虑的流浪,那是因为你还有一个地方可以回的去。对于没有家也没有国的吉普赛人来说,这句话真的太奢侈了。也许不是,倒不是他们已经习惯了流浪,可能他们的家,他们的国,那个回的去的地方,早已融入在民族的血液中,安置在每一颗悸动不安的心上了吧。
       科切特科娃并没有化身为卡门或艾斯米拉达,她只是在查尔达斯的乐曲声中全神贯注的表现着自己,最终,你会惊奇的发现,继吉普赛人、马扎尔人以及蒙蒂之后,科切特科娃又给它注入了血液,并与它共用一颗心脏,当她在它的怀中翩翩起舞的时候,查尔达斯也在科切特科娃的举手投足之间,获得了生命。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pNQN-HrMBU

[ 本帖最后由 jacobwilliams 于 2008-9-27 09:02 编辑 ]
dk4.jpg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9-27 09:04:40 | 显示全部楼层
体操红伶精彩之美人霍尔金娜

被父母遗弃的驼背卡西莫多,在一个偶然的场合被副主教克洛德·孚罗洛收养为义子,长大后又让其当了巴黎圣母院的敲钟人.伽西莫多虽然长相十分丑陋而且有多种残疾,却始终保持着一颗高尚,纯洁的心.

长年流浪街头的吉普赛姑娘艾斯梅拉尔达能歌善舞,天真貌美而且心地淳厚.赤贫的青年诗人比埃尔·甘果瓦偶然同她相遇,并在一个更偶然的场合成了她名义上的丈夫.

很有名望的副主教克洛德·孚罗洛,本来一向专心于"圣职",但忽然有一天,他欣赏到吉普赛姑娘的歌舞,点燃了他心中埋藏已久的欲望之火.于是,他千方百计想要把艾斯梅拉尔达据为己有,对她进行了种种威胁甚至陷害,同时还不惜玩弄卑鄙手段,去欺骗和利用他的义子卡西莫多和学生甘果瓦.同时,传卫队的队长菲比斯虽然已有娇美的未婚妻却因为生性风流而意图染指艾斯梅拉尔达.
艾斯梅拉尔达爱上了菲比斯,这使孚罗洛非常嫉恨,他趁着艾斯梅拉尔达与菲比斯幽会时,刺伤了菲比斯然后嫁祸给艾斯梅拉尔达,要挟她以身相许,否则就要将她处死.但是,艾斯梅拉尔达拒绝了.眼看无论如何也实现不了占有艾斯梅拉尔达的罪恶企图,孚罗洛最后竟亲手把可爱的少女送上了绞刑架.

另一方面,卡西莫多私下也爱慕着美丽的艾斯梅拉尔达,但因为自惭形秽而把这份爱深埋在心里.眼看姑娘遭到陷害,伽西莫多用巧计救出了她,并让她在圣母院一间密室里避难.敲钟人用十分纯朴和真诚的感情去安慰她,保护她.不久吉普赛人的领袖克娄潘率众攻打圣母院,意图解救艾斯梅拉尔达.菲比斯率领卫队击溃了吉普赛人.自知无力对抗军队的卡西莫多以为菲比斯是来解救姑娘的,便让孚罗洛把艾斯梅拉尔达交给了菲比斯.没想到菲比斯由于不敢再触怒未婚妻而宣布将艾斯梅拉尔达处死.当悲愤之中的卡西莫多无意中发现自己的"义父"和"恩人"远望着高挂在绞刑架上的吉普赛姑娘而发出恶魔般的狞笑时,他明白了一切.卡西莫多对那个伪善者下了最后的判决,并亲手将孚罗洛从高耸入云的钟塔上推下,使其摔得粉身碎骨.即使如此,卡西莫多也没能挽救爱人的生命,他乞求刽子手的同意抱走了艾斯梅拉尔达的遗体,躲藏在巴黎公墓的地窖里与艾斯梅拉尔达一起化为了生死相依的尘土.

霍尔金娜2003年世锦赛

配乐选自法语音乐剧《巴黎圣母院》,那她无疑就是那位吉普赛女郎埃斯米拉达了。

背景音乐响起,是《大教堂时代》的一章,这段男声的四重唱是一出谶语,可以看作对这个悲剧的预见,也可以看作对黑暗的15世纪末的巴黎世道不平的痛诉。霍尔金娜巧妙的降自己难度最大的一串跟头后直900前团360作为开场串,这串连接看上去并不那么显眼,一带而过,迅速进入舞蹈,与开始的压抑氛围切合的很好。舞蹈也没有放开,简单的几个动作,结合跳步,很好的节省了体力。

《大教堂时代》在她的第二串跟头快速1080时达到高潮。命运的戏弄,道貌岸然下的丑恶嘴脸,并不能阻挡这个吉普赛女郎对命运的抗争。这个极具观赏性的快速1080一气呵成,将全套带入高潮。

接下来的一段音乐,是《大教堂时代》的变奏逐步变换到《美人》一章。
在这变奏的喧嚣中,霍尔金娜的舞蹈也变得舒展起来,先前一直凝重而严肃的脸上也露出了微笑,仿佛埃斯米拉达在卡西莫多默默注视下的尽情起舞。

随后音乐变成了《美人》,一切又变得平和,无法改变的还是这个悲剧的结局,最后一串跟头是一个简单的后屈两周,洗净铅华之后得美感或是埃斯米拉达死前的顿悟。两个技巧的连接形成腹撑,完美的进入结束动作,好似卡西莫多与埃斯米拉达最终化生死相依的尘土。

http://www.youtube.com/watch?v=7E2puXlfDtg
an037492_FX.jpg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27 11:3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加精华了,呵呵

写得确实不错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27 12:30:29 | 显示全部楼层
92年的独联体队, 我这儿有张更清晰的照片.

26_2910_de30c5607572347.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27 17:07:33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加精:loveliness: :loveliness: :loveliness: :loveliness: :lovelines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开放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VBOL.cn ( 浙公网安备 33021202000496号 )

GMT+8, 2024-6-14 18:14 , Processed in 4.86361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