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开放注册
查看: 900|回复: 1

筷子和刀叉:两种管理文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7-11 01:59: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游修龄教授认为:中国人吃饭用筷子,西方人进餐用刀叉,各有自己的习惯。中国人到了亚洲以外的任何地方,他们带去了汉字,也带去用筷吃饭的习惯。西方迟至15 世紀为了改进进餐的姿势,才使用了双尖的叉,因为用刀把食物送进口里不雅观,改用叉叉住肉块,送进口里显得优雅些。叉才是严格意义上的餐具,但叉的弱点是离不开用刀切割在前,所以二者缺一不可。中国人的箸,合刀叉的功能为一,简单方便,尽管现今的餐具已经发展到琳琅满目,不胜其多,唯独筷子一双,无法取代。筷子是一种文化传统的象征。华人去了美国、欧洲,还是用筷子,文化根深蒂固,而老外们在中国学会了用筷子,回到自己的国家依然要重拾刀叉。  
转贴于 学生大求职站 http://job.studa.com

于是有人开始了到底筷子与刀叉谁更先进、更有智慧的论争。  

笔者却不以为然。筷子与刀叉的分野,虽然透露出中西文化的差异与智慧,但固执于高低之分而不能自脱本身就有失中华文明的智慧。中国文化的最大智慧就在于善于融合各种文化的先进因子而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  

筷子所透出的是简则易行,易行则有功的哲理。有报道说:火星探测用“中国筷子”。随着本月奔赴火星的第二颗探测器——美国“勇气”号火星车成功升空,由欧洲宇航局发射的本月首颗探测器“火星快车”的核心工具“岩芯取样器”就是由香港理工大学工业中心总监黄河清博士等人设计的,这一工具被形象地称为“中国筷子”,这是首个由中国人研制的登陆外星球的太空工具。黄河清博士介绍说,“中国筷子”随“火星快车”飞上太空,它负责在火星上探取样本,是人类解开火星生命之谜的关键工具之一。它的功能较多,可磨、钻、挖和抓取土质,而且比同类仪器更为轻巧,仅重370克。它的设计充分利用中国筷子的特点。“中国筷子”的技术是先进的。(记者张瑾)。著名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李政道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华民族是个优秀民族,中国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使用了筷子。如此简单的两根东西,却是高妙绝伦地运用了物理学上的杠杆原理。筷子是人类手指的延伸,手指能做的事它几乎都能做,而且不怕高温与寒冷。真是高明极了!” (董毅然)  

这与有些学者的“反思”大相径庭。他们认为:“从真正人类学发展的科学角度来看,筷子是一种极端原始的、天然的工具,多数人种在刚开始学会使用工具时,都懂得用几根树枝来取代手夹起食物。不含任何复杂的工艺技术。欧洲人却率先进化,以石刀替代树枝,进而发展到金属刀具,最后又发展出叉子。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繁琐的西餐礼仪。刀叉正是欧洲人工业文明、理性精神的一种最直接反映,自己动手,独立性强,重推理,重解析,更有利于锻炼思维能力。而拿筷子的华夏人则是吃现成的,不必思考,一点东西你推我让,团团圆圆模棱两可,凡事爱持模糊概念,所以思维能力不发达,未能产生工业革命。”所谓率先进化的观点有失科学,将刀叉概括为工业文明和理性精神更是牵强,个中透露着另一种用义。  

其实,筷子和刀叉透露出的简易统一和专业分工的两种智慧都有它的价值。在不同的情境下,显示各自的适应性。这与中国管理哲理和西方管理理论都透露出各自的文化智慧一样。中国管理哲理有简易、通用的智慧,西方管理理论有专业、细分的智慧。两种文化的融合只会丰富、发展我们的管理,而放开眼光,实事求是,取那些适合我们的环境的优秀、适用的管理文化因子来构建我们的实际管理方法,应该是一种明智的选择。我们不希望陷入虚无空幻的“谁更先进”的无谓论争。我们需要行动,行动才能生存,才能发展。
 楼主| 发表于 2006-7-11 01:59: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游修龄教授认为:中国人吃饭用筷子,西方人进餐用刀叉,各有自己的习惯。中国人到了亚洲以外的任何地方,他们带去了汉字,也带去用筷吃饭的习惯。西方迟至15 世紀为了改进进餐的姿势,才使用了双尖的叉,因为用刀把食物送进口里不雅观,改用叉叉住肉块,送进口里显得优雅些。叉才是严格意义上的餐具,但叉的弱点是离不开用刀切割在前,所以二者缺一不可。中国人的箸,合刀叉的功能为一,简单方便,尽管现今的餐具已经发展到琳琅满目,不胜其多,唯独筷子一双,无法取代。筷子是一种文化传统的象征。华人去了美国、欧洲,还是用筷子,文化根深蒂固,而老外们在中国学会了用筷子,回到自己的国家依然要重拾刀叉。  
转贴于 学生大求职站 http://job.studa.com

于是有人开始了到底筷子与刀叉谁更先进、更有智慧的论争。  

笔者却不以为然。筷子与刀叉的分野,虽然透露出中西文化的差异与智慧,但固执于高低之分而不能自脱本身就有失中华文明的智慧。中国文化的最大智慧就在于善于融合各种文化的先进因子而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  

筷子所透出的是简则易行,易行则有功的哲理。有报道说:火星探测用“中国筷子”。随着本月奔赴火星的第二颗探测器——美国“勇气”号火星车成功升空,由欧洲宇航局发射的本月首颗探测器“火星快车”的核心工具“岩芯取样器”就是由香港理工大学工业中心总监黄河清博士等人设计的,这一工具被形象地称为“中国筷子”,这是首个由中国人研制的登陆外星球的太空工具。黄河清博士介绍说,“中国筷子”随“火星快车”飞上太空,它负责在火星上探取样本,是人类解开火星生命之谜的关键工具之一。它的功能较多,可磨、钻、挖和抓取土质,而且比同类仪器更为轻巧,仅重370克。它的设计充分利用中国筷子的特点。“中国筷子”的技术是先进的。(记者张瑾)。著名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李政道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华民族是个优秀民族,中国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使用了筷子。如此简单的两根东西,却是高妙绝伦地运用了物理学上的杠杆原理。筷子是人类手指的延伸,手指能做的事它几乎都能做,而且不怕高温与寒冷。真是高明极了!” (董毅然)  

这与有些学者的“反思”大相径庭。他们认为:“从真正人类学发展的科学角度来看,筷子是一种极端原始的、天然的工具,多数人种在刚开始学会使用工具时,都懂得用几根树枝来取代手夹起食物。不含任何复杂的工艺技术。欧洲人却率先进化,以石刀替代树枝,进而发展到金属刀具,最后又发展出叉子。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繁琐的西餐礼仪。刀叉正是欧洲人工业文明、理性精神的一种最直接反映,自己动手,独立性强,重推理,重解析,更有利于锻炼思维能力。而拿筷子的华夏人则是吃现成的,不必思考,一点东西你推我让,团团圆圆模棱两可,凡事爱持模糊概念,所以思维能力不发达,未能产生工业革命。”所谓率先进化的观点有失科学,将刀叉概括为工业文明和理性精神更是牵强,个中透露着另一种用义。  

其实,筷子和刀叉透露出的简易统一和专业分工的两种智慧都有它的价值。在不同的情境下,显示各自的适应性。这与中国管理哲理和西方管理理论都透露出各自的文化智慧一样。中国管理哲理有简易、通用的智慧,西方管理理论有专业、细分的智慧。两种文化的融合只会丰富、发展我们的管理,而放开眼光,实事求是,取那些适合我们的环境的优秀、适用的管理文化因子来构建我们的实际管理方法,应该是一种明智的选择。我们不希望陷入虚无空幻的“谁更先进”的无谓论争。我们需要行动,行动才能生存,才能发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开放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VBOL.cn ( 浙公网安备 33021202000496号 )

GMT+8, 2024-11-24 09:28 , Processed in 0.13335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