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284
威望 点
主场币 元
贡献值 点
好评度 点
人气值 点
好友
记录
日志
相册
回帖0
主题
精华
注册时间2009-6-9
在线时间 小时
性别保密
最后登录1970-1-1
听众
收听
|
本帖最后由 191508553 于 2010-12-19 11:47 编辑
中国女排--战术体系的兴盛到衰落---09-10篇……
言归正传,转眼08周期已过,一个新的周期即将开始,这里还是要夸赞一下陈忠和,其实在08年的亚洲杯上,我们看到一支可以说是白金一代的女排自黄金一代后已经崛起,当时亚洲杯上场的阵容有,主攻李娟王一梅,副攻马蕴雯薛明,二传魏秋月,接应刘亚男(后因伤换为周苏红),自由人,张娜。在亚洲赛场,横扫一切球队夺冠。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次比赛中,陈忠和曾经多次让刘亚男替换张娜打自由人位置,而且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在这里私下考虑一下陈忠和的想法,他已经为自己的连任做了充分的准备,这基本就是一套拿来就能用的阵容,他本以为如果自己连任,通过自己的影响力,由刘亚男留队打自由人应该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本来周苏红应该是最好选择,但是由于家庭原因,不说也罢),作为铁三角的一角,刘亚男的一传防守功力岂是什么张娴之流可以比拟的??而且186的身高,反应敏捷,脚下步伐快,防守面积不需要乱扑就是相当相当的大,而且伤病少,身体健康。同时,在08年年初,一个奥运年的集训,居然敢调入惠若琪和赵燕妮,虽然后者后来被证明基本三无……但是惠若琪还是呈现了巨大的潜力。大家反过来想想,陈忠和为什么要这么做,奥运会如此紧张的一年,两个小将是肯定不会仓促上阵支援奥运的,我认为,在那个时候,陈忠和已经预谋好了惠若琪{-屏-|-蔽-}的时间,而{-屏-|-蔽-}的位置,要么是主攻,要么是接应。这个只是笔者个人的猜测,也无从论证了……大家看完一笑便可,我的意思是,陈忠和绝对是一个很有远见的教练。没能连任非常可惜。虽然最后的双塔+大梅有点造孽太深,也是无奈为之,但是谁知道在陈教头的手下,这个阵容会不会爆发出另类的光芒呢??谁又知道……一切皆无从考证……
接下来就是奇异的选帅风波,不出所料,陈没能连任,原因脚趾头都想得出来,在当朝皇上面前把球输给美帝国主义,即使皇帝不急,下面必然有太监要急的……陈不能连任,也是板上钉钉的事,可怜老陈一腔报国热情,毁在了某些不能言说的官宦制度下。那么接任他的,就是国青的教练,被称为年轻有为的蔡斌。
接下来就是更为悲剧的一年。中国女排的阵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聚焦的核心,还是那三个,双塔+大梅。蔡斌的阵容非常显而易见,在继承了陈忠和的那些旧将的基础上,想迎合世界潮流,把王一梅放到接应位置,使得她进攻的效用最大化。从年初让王一梅练习二号位,到后来搞什么假接应真主攻的补窟窿打法。完全把自己的进攻体系弄得乱七八糟,防守索性就无体系可言了。我估计打到最后,连蔡斌本人脑子都糊涂了。
其实,不得不说,10年世锦赛夺冠的俄罗斯,采用了蔡斌的阵型,即Gamova成为接应,但是在四号位打两轮,而Kesheleva和Soklova分别会在二号位待一轮和两轮,这里面,Soklova作为小主接满6轮一传,而且是大面积的接,而Kesheleva会接其中的一块很小的面积。Soklova和Gamova被紧紧的绑定在一起,那么Soklova一个人相当于擦了两个人的地板,而Gamova则一个人挑起了两个人的进攻重担,鉴于Soklova进攻实力锐减,但是防守能力犹在,而Gamova的进攻世界上估计无人能拦。这个阵型确实是在俄罗斯手里把效用发挥到了极致。
但是,遗憾的是,阵型本无先进不先进之分,适合不适合才是最重要的,因为阵型最终是要靠人来执行的。可是如果人的能力达不到,再美好的阵型也没有用。李娟当不了索科洛娃,当然王一梅更和加莫娃不是一个概念。蔡斌最早是想套用巴西模式,搞中间加压两面快速拉开,那你就搞得彻底点,别来什么真假接应真假主攻,学巴西学不成最后学成了山寨俄罗斯。但是他遗憾的发现,巴西是学不来的,因为没有人来替他完成。王一梅的进攻就是一个慢速平拉开加一个高拉开,线路就是一个大斜线,全靠力量砸。你让她快速拉开她是快不起来的。以至于暂停时候指导魏秋月,还要专门嘱咐他要把球传的高一点稳一点。逼着王一梅快起来,结果就是连力量都没了。更不用说本就不擅长的选线了。在这种情况下,蔡斌实行了老上海常用的打法,即把王一梅当张静使,但是这样,他必须同时找到沈红和刘振佳,这样两个一传防守稳健,二四号位都能打且具备一定攻击力及速度的主攻啊……李娟勉强算一个,虽然09年上半年她的状态真是差到了极点,基本认为丧失了正常人的下球能力,但是综合来看,还真没什么人可以替代她。另外一个位置,楚金玲实在是打的面目全非,一传顶不住,进攻打不下,还创造了躲一传被发球砸后脚跟的囧境,全面赔钱中,只好空降殷娜来救场。再利用当时还只有17岁,力量和速度全面不足且一传防守还处于起步阶段的惠若琪随时替下两人中的一个。这个主攻线,无论如何也不是个让人放心的主攻线。
这还不算完,两个副攻一招鲜的问题凸显,薛明的二号位无限真空,连18岁偶尔能打的两个背走,此时都已经无影无踪,孱弱的三号位又根本起不到什么中间加压的作用,马蕴雯本就以二号位为特长,回到大副攻的位置,玩命的在二号位飞啊飞,拉的倒是挺开,但问题在于,你总是往二号位跑,你让剩下的主攻往哪站,三点攻那一轮人家可是要顶替王一梅在二号位蹲点的,即使是两轮两点攻的时候,你在2号位拉的那么开,还是个主要进攻点,你又让后排不下场的王一梅有何作用可言??这堆矛盾直到蔡斌下课都没有解决。以至于出现了什么马蕴雯背对网接一传,转身跑背飞的尴尬场景……王一梅在后排的三轮,非但进攻没有发挥出来,倒是把防守漏洞摆的无限大,谁都知道要吊王一梅身前。于是乎,殷娜和王一梅紧紧的被绑定在一起,殷娜几乎要顶住王一梅露出的所有漏洞,但是很遗憾,殷娜毕竟不是周苏红,脚底下不够利索,自身都难保,何况照顾大梅呢??
就这样,09年过了中国女排最恶心的一年,两负日本,输给泰国,输给德国,把脸面丢尽……因为08年不管阵型畸形也好,不合理也罢,至少凭着陈忠和的智慧,把损失降到了最低,很可惜,蔡斌想尽了一切办法,才知道,同时养三个大个就是要以无限牺牲主攻的攻击力为代价的……09一年根本无阵型可言,也谈不上衰落不衰落了,根本就可以无视,全是一片浮云……
当然,在09年,中国女排也爆发出一次难得的亮点。也是仅有的一次亮点,那就是2-3输给巴西的那场球,而打的最漂亮的三局,恰恰是王一梅不在场上的三局,惠若琪殷娜主攻,李娟接应,中国队打出了久违的速度,没有了什么真假接应之说,场上跑位瞬时流畅了许多,马蕴雯可以飞来飞去毫无顾忌,李娟作为传统接应以保姆为主,配合快速的二四号位拉开以及后攻,显示了难得的新意,也让李娟在09年下半年找到了久违的状态,成了中国队的第二得分点。而且,惠若琪的横空出世,虽然略显稚嫩,但是却给中国队重新确认四人一传体系提供了可能。这有可能成为中国队的一个转折,但很遗憾,负于泰国的比赛,由于没带惠若琪,使用了楚金玲,我们才发现,有时候差了一个人真的差了很多,有时候,一传这个东西真的是练不出来的……四人一传体系又一次夭折。中国队失去了又一次重新理顺思路的好机会。
到了10年,王宝泉联赛决赛激动的场景,让我们预感到,换帅开始了……果不其然,带着,即使豁出性命也要把女排带上去的豪言壮语,王宝泉上任了。这真的是最后一次把女排拉回正轨的希望,很遗憾,戏剧性的一幕再次上演了。
上任伊始,王宝泉就在双塔和大梅之间做了取舍,很显然,他是选择了双塔,为了拦网,同时,他启用了另外一名年轻选手,联赛发挥出色的陈丽怡作为大主攻。又把进攻能力下降,但是拦网防守一传能力犹存的李娟换到接应位置起平衡攻守的作用,最后,启用一传稳定面积大,且进攻有高度的惠若琪。其实乍一看去,陈丽怡只负责一轮一传,大量的一传还是由李娟,张娴和惠若琪完成的,但是仔细想想,这其实只是个开始,预示着四人一传体系正在进行,在瑞士赛半决赛和决赛,我们看到,陈丽怡更多的加入到了一传中,总统杯虽然陈丽怡进攻被看得很死,但是也渐渐的融入了一传体系里。这其实是一个前奏。换下大梅,就是为了补上三人一传体系造成的重大漏洞。
同时,王宝泉并没有放弃大梅,他让大梅苦练防守,即使不接一传,防守也要练出来,这就为中国队打类似于像日本这种球队,提供了重炮手的可能,到时候,三人接一传,即使不到位,以大梅的进攻力量,对付小日本那样的高度,还是绰绰有余的。同时,另一名接应张磊,被予以重视,虽然后来这是一个很失败的事……不提也罢。
我认为,王宝泉的基本想法是,初期,以陈丽怡为主力,锻炼她的一传和进攻手法,如果成功,就可以进行四人一传体系的改造,如果不可以,打回三人一传体系,由于王一梅防守实力的增强,也不会使得对上欧美强队的时候后排被人家打成筛子的囧境再度上演。于此同时,锻炼张磊的一传和防守,如果能够成功,就可以替换下李娟,从而使得进攻手段更加丰富。如果不成功,凭着李娟的防守功底,以及拦网实力,完全以一个保姆的身份打下去也不是不行。加上惠若琪的快速成长,在三点主的位置真的可以做到“抢分”,所以在强轮上,李娟的进攻实力弱一点又如何?打两点主的陈丽怡,凭借三点主,接应和自由人在后排稳定的一传,以平拉开为主要得分手段,主要把一攻打下去,不要卡轮,这个任务就算完成了,而快速的平拉开又恰恰是陈丽怡的特长。这个阵容的回旋余地非常的大我们且不论选择陈丽怡和张磊到底对不对,最起码,整个阵型没有什么大的问题,而且有相当大的回旋余地。也许,陈丽怡的进攻实力确实不行,张磊的一传防守确实一辈子也练不出来,可能是不是换上杨婕张翼婵之类的会更有效果,这都是无从考证的事情,也许效果还不如陈丽怡也说不定。总之,我认为这本是中国女排走上正轨的一个好的契机。四人接一传体系,前排优先不接,接应优先不接,这才是中国队的发展趋势。
很遗憾的是,对于大梅的闲置触动了太多人的神经,很多人无法接受,06年的最佳攻手回落到这步田地,尤其在陈丽怡下不了球的时候,无数记者的镜头都对准了替补席的王一梅。在这种压力下,王一梅披挂上阵,而且呈现了还不错的状态,更值得欣喜的是,大梅的后排防守进步非常大。真的能把自己的窟窿最小化,这不得不说是一个福音。但是也预示着,4人一传体系将被无限制搁浅。
中国女排的混乱阵型依然继续。更要命的是,作为攻防枢纽的小副攻惠若琪受伤,赛季报销。基本上刚刚拥有的能顶住一传,三点攻能抢分的年轻主攻就这样没了。无论换上谁,都无法打出这种抢分的效果了,于是乎,两点主和两点副又要继续畸形的在弱轮抢分,而且惠若琪的受伤对于中国队的一传更是个毁灭性打击,还没来得及锻炼出来的陈丽怡和杨婕,以及那个锻炼一辈子都不可能锻炼出来的范琳琳,谁又能堵上这个窟窿呢??没有了一传的支持,相当于2点主要在没有两点副掩护明打明的情况下抢分,怎么可能抢得到??同时,李娟作为接应又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进攻手段,接6轮一传又经常被压在后场上不来,薛明孱弱依旧,陈丽怡被拦的天昏地暗,范琳琳没事就喜欢四处开炮玩,三点攻反倒成了最弱的一轮,比两点攻还不下球。这连08年的混乱阵型都不如。怎么可能不输????
王宝泉走了,病退也好,灰心离职也罢,被辞职也无所谓。总之他本应该给中国女排带来更多,至少,他苦练防守,和换下大梅,在我看来是没错的,我们养不起那么多珍贵的武器,会水土不服的。我们不需要什么扣球明星,我们需要的是一个人人能垫能传能拦能扣的有机整体。个体的突兀非但不会带来全队的质变,反倒会使得全队的阵型变质、何况这个个体也没有突兀到Gamova那样神鬼附体,无人可挡的地步。
紧接着,就是大家都看到的一幕,俞教练的上任,自打他宣布减少训练时间,我就知道这支女排没戏了。一传防守这么差,不用时间磨怎么能上去,于是乎我们看到王一梅的体重再度回勇,我们看到一贯被认为吃不胖的薛明,居然能长出一身的赘肉遮都遮不住,张磊胳膊粗了脸圆了不说,瑞士赛好不容易有点进步的一传防守又重新成了黑洞,连跑动进攻也变成了无休止的鼠窜跳。
召回周苏红,意味着中国队再也不可能在今年内走向四人接一传体系了,因为俞教练依然把周苏红看成03,04年那个超人,很遗憾,周苏红再神奇也不过是个凡人,短短一个月的训练怎么能找得到最佳感觉。于是乎这个阵容,看似和08亚洲杯只差了自由人一个人,其实却是千差万别的:周苏红的跑动攻没了,为了保证一传,三点必然会变成两点,虽然李娟成熟了,但也不可能成为杨昊那样的抢分机器,薛明状态已然退化到非正常下球人的阶段,死活打不死,使得强轮变弱轮变弱弱轮的问题比08年严重100倍。虽然王一梅和马蕴雯依托周苏红归来后组成的相对稳定的新铁三角玩命的在我们的弱轮抢着分,但是这怎么可能击败已经成了精的俄罗斯,怎么可能打得赢已经有了长足进步的土耳其塞尔维亚。
而且自打俞教练上任以来,让我们看不到任何希望,因为上任伊始论调已经定了,我们输在网上攻击力不足……这是多么雷人的说法。照这样下去,大型化非但不会延缓,恐怕还会愈演愈烈,我现在非常期待看到一支平均身高190的队伍出现在奥运的赛场上……前提是,先拿下奥运入场券再说吧……
这次世锦赛的失利,需要引起反思的,3人一传体系归根结底,不适合现在的中国队,因为队员的基本技术不行了,靠几个老将,由于中国人的体质和训练方式,又大大缩减了进攻能力。唯有回归四人一传体系才是王道。但是很遗憾,以现在的队员能力,我们能在国内找到3个以上有一定进攻力有一定速度还有一定一传的队员么??恐怕连已经被论证了无数次的楚金玲都算是候选者了吧,那还有什么希望呢??
好在否极泰来,跌落到谷底才有触底反弹的可能,国内已经涌现出姜倩文,杨婕,张翼婵,曾春蕾这样可以培养的好苗子。谁又能说未来的5年十年,中国队不会再创造一个高峰呢??
但不管怎么说,还是希望教练们动动脑子,媒体也都能冷静一下,想想什么才是适合中国的,前几天在某场看到某贴,号称要培养中国的加莫娃……还有什么要让王一梅一个人担两个人的进攻任务,李娟一个人擦两个人的地板,这不就是模仿俄罗斯么??只要有一天还有这种论调的存在,且愈演愈烈,中国女排就一天没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