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在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的幾項老鼠實驗吧? 那時候的環境正是核酸(nucleic acid) 和蛋白質 (protein) 的時代,許許多多的生化機制都被NA 和 protein 所闡明。 其中有一群科學家利用老鼠做了一個實驗,他們原本訓練一隻老鼠 (A),等 A 訓練完後,他們將 A 的腦萃取出蛋白質,然後送入另一隻老鼠 (B) 的體內,結果他們很驚訝的發現 B 不用經過訓練便可以具有 A 的行為模式。 於是,他們便懷疑,腦中的儲存物質很可能是 protein。
如果我們腦中的儲存物質是 protein 的話,那麼我們就大約可以算出人類腦中最大可以儲存的極限容量了。 一般來說,人類腦的重量約二到三公斤,而身體中約有 66% 是由水組成,那麼我們可以這樣假設了:
假設某人的腦重量為 3 公斤,而我們可以完全排出腦中的水和不需要生化機制的 NA 和 protein,所以我們可以得到最大 memory protein 為兩公斤,而每一個 Amino Acid 的平均分子量為 120,於是我們所能具有的全部 a.a.數為:
於是,我們不管 protein 以何形式來儲存 real world 的 Data。 也不管腦中 receptor or binding protein 如何解譯 memory protein sequence。好吧,如果我們這麼想知道人類的極限能力的話,我們假設我們一樣是8 "bit"(bio-bit) 組成一個 bio-byte,只是這個 bit 很奇怪,有 20 種變化。 因此在生物中對於 real world 的 information 種類就有 20^8 定義,大約 256 * 10 ^ 8,比電腦 ASCII 的 256 種變化多多了,看起來似乎能夠代表 real world 的所有資訊,那我們就這樣假定了。
還記得在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的幾項老鼠實驗吧? 那時候的環境正是核酸(nucleic acid) 和蛋白質 (protein) 的時代,許許多多的生化機制都被NA 和 protein 所闡明。 其中有一群科學家利用老鼠做了一個實驗,他們原本訓練一隻老鼠 (A),等 A 訓練完後,他們將 A 的腦萃取出蛋白質,然後送入另一隻老鼠 (B) 的體內,結果他們很驚訝的發現 B 不用經過訓練便可以具有 A 的行為模式。 於是,他們便懷疑,腦中的儲存物質很可能是 protein。
如果我們腦中的儲存物質是 protein 的話,那麼我們就大約可以算出人類腦中最大可以儲存的極限容量了。 一般來說,人類腦的重量約二到三公斤,而身體中約有 66% 是由水組成,那麼我們可以這樣假設了:
假設某人的腦重量為 3 公斤,而我們可以完全排出腦中的水和不需要生化機制的 NA 和 protein,所以我們可以得到最大 memory protein 為兩公斤,而每一個 Amino Acid 的平均分子量為 120,於是我們所能具有的全部 a.a.數為:
於是,我們不管 protein 以何形式來儲存 real world 的 Data。 也不管腦中 receptor or binding protein 如何解譯 memory protein sequence。好吧,如果我們這麼想知道人類的極限能力的話,我們假設我們一樣是8 "bit"(bio-bit) 組成一個 bio-byte,只是這個 bit 很奇怪,有 20 種變化。 因此在生物中對於 real world 的 information 種類就有 20^8 定義,大約 256 * 10 ^ 8,比電腦 ASCII 的 256 種變化多多了,看起來似乎能夠代表 real world 的所有資訊,那我們就這樣假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