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njwdyt 于 2012-12-29 10:12 编辑
高考语文试卷改错题:
每天晚上七点,客厅里彩色(彩色二字纯属多余,刺激我们这些连收音机都听不到的群众)电视一开(电视自己不能开),家人环坐(把电视围起来看吗?怎么环坐都有人看不到电视哦),兴致勃勃(天天看电视天天还兴致勃勃,比周苏红的比赛作风还顽强)。而我只看看(两个“看”字听起来太随意,感觉对新闻联播太不重视,去掉一个“看”字则显得更凝重,更能突出新闻联播的重要性和作者对国家大事的密切关注程度)“新闻联播”。可是,也有例外,每逢转播球赛,我很感兴趣(不流畅),总是量力而看(别扭)。
前几天晚上,中国排球队迎战南朝鲜劲敌(南朝鲜的劲敌很多,中国迎战的是谁呢?南朝鲜做定语不合适,劲敌做南朝鲜的补足语也不合适,应该改成劲敌南朝鲜,劲敌做中心词,南朝鲜做同位语或补足语),我破例(看个电视还要破例,也太小题大做了)跟家人一起,看到最后,还以未得结果而怏怏不乐(此句语言结构不适合出现在小学课本)。
看球(改成打球或比赛,看球你和谁对垒,拉拉队吗?),等于两军对垒,作壁上观(到底是对垒还是上观?)。虽然战场(战场太革命化,不适合出现在小学课本)在香港,可我们好似也参加了战斗,精神紧张,心潮随着球起落。当看到对方的硬球(硬球,吓人)打过来没有去拦截的时候(句子结构混乱,拦截这个动词连逻辑主语都找不到),急得站起身子想把球拦回去(等你站起来,对方都开始拍手欢呼了,拦网是瞬间行为,而起立拦网根本不可能发生,作者是球盲);看到我们发球屡次失误,不由得唉唉地发出惋惜、遗憾之声。我队每胜一球,掌声、欢呼声四起,其中也有我们的一份;我队打了一个漂亮球,我们的球员彼此跑过来(彼此跑过来???这是都跑哪去啦???)打一下手,高兴、得意、互勉的感情,全在这一打手之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从观众掌声、欢呼声的大小强弱之中可以听出他们的倾向性(把“性”字去掉更好,这只是是一次比赛,不能代表观众过去和将来也有这种倾向,不能用性来归结,当然不去也不错,可以表示每次的欢呼都有这种倾向,只是有点小题大做)来。球员手中的一个球,牵动着二十亿只眼睛(数字的夸大毫无意义,让人觉得很恐怖,不如老老实实的用十亿双眼睛,可能作者考虑到有人是独眼,可是难道我国独眼很多吗?非得要用20亿来描述?另外1981年能看上电视的人有十亿吗?一亿都不到吧???),十万万颗心,加上海外侨胞,同情(我们怎么啦要别人同情?我们就那么脆弱吗?那么不堪一击吗?)我们的国际友人(改成观众。同情你就是友人,不同情你就是敌人?阶级斗争思想的残存),那就不可胜数(相比于十亿这个大数,海外侨胞和支持我们的外国观众是小数,用不可胜数不合适)了。
球员(不伦不类),深深地(吓人)理解这一点。这些健儿清楚,一个球(改成一场球。谁能三局都15:0地打败对手吗?)的输赢,不仅仅关系个人(改成球队,那个年代想个人的少,大家更多想的还是集体)的颜面,而且关系到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荣誉啊!不但要打出个人(改成球队,排球是整体,个人风格在突出也没用,再次显露作者是球盲)的风格,而且要打出我们的国格!胜利不是为个人(球队)出风头(风头???我们队员这个素质吗???),而是为祖国争光荣!
当我们连败两局暂时失利(暂时失利?改成落后)的时候,作为一个观众,作为一个热爱祖国的公民(公民?咯咯咯),心里惴惴不安,情绪像波浪起伏。第五局,决定胜负的最后关头一开始,(把一开始去掉,最后关头还弄个一开始),心里希望着,又感到这希望(前面的希望着是过程,这里的希望又变成了目标,前后矛盾)大(太,估计楼主打错了,当然大也不错)渺茫;怕失败,又觉得不会失败。正在这个关键时刻,转播突然停止了。
多令人扫兴啊,多令人遗憾啊!全家人怀着怅惘、抱怨、不安的心情离开了客厅。
我回到卧室里,躺在床上,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在关心着战局的胜负,像关心着与个人有重大关系的一件大事一样。
这种关心,是一种强烈的爱国主义情绪,凡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谁能不这样呢?(时代变了,体育无国界,不需要再各个领域都去灌输爱国主义教育)
我一夜没睡好,第二天一大早便起床了。看到隔壁房里亮着灯,我隔屋遥呼:“我们赢了没有?”
“我们赢了!五点就广播了!”好几个声音高兴地回答,声音大得好像要叫全北京市、全中国同胞都听到这个喜讯似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