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开放注册
查看: 1048|回复: 30

[连载]中国排球五十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6-16 14:06: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排球五十年之一
现代体育运动的许多项目都起源于英国,而篮球和排球则是美国人创造的。1895年,美国马萨诸塞州(旧称麻省)霍利约克市(Holyoke)基督教青年会(Y.M.C.A)中,一位叫威廉·基·摩根(WilliamG.Morgan)的体育干事发明了排球游戏。当时,他认为新近发明的篮球运动太激烈,而网球运动的活动量又太小,要寻求一种运动量适当,又富于趣味性、男女老少都能参加的室内娱乐性项目,因而创造了排球游戏。


  最初这种游戏是以网球和篮球为基础的。游戏时在篮球馆里拉上一副网球网,网高6尺6寸(约1.98米),用篮球胆当球,像打网球一样打来打去。与网球不同之处就是球在哪一方场地落地,就算哪一方失败一次。当时只是作为人们的一种消闲活动。


  由于篮球胆太轻,在空中飘忽不定,玩起来不方便。用篮球来玩又太重太大,不能用手拍打,必须设计轻而小的球。于是该市的“司堡尔丁体育用品公司”(SpauldingCompany)试做了圆周为25-27寸(约63.5-68.8公分)、重量为9-12盎司(约255-346克)规格的球。试验结果效果非常好,于是就决定采用这种球。现在的国际比赛用球在制作工艺和原料方面虽有千百次改进,但球的规格还和第一代球差不多。


  这项新的运动开始叫Mintonette(小网子之意),1896年春田市(Springfield)霍尔斯特德教授(H.T.Halstead)建议把原名改为Volleyball(空中连续击球之意)。因为这种游戏的本意是使球在空中飞来飞去,这就是现代国际通用名Volleyball———排球。


  出版第一个排球比赛规则的是美国人卡麦隆(J.Y.Cameron)先生。第一场排球比赛出现在1896年。当年,美国基督教青年会在春田市春田学院召开干事工作会议,该校学生以示范表演的形式和观众见面,博得了在场观众的赞赏。同年由该市的两个排球队进行了第一次公开比赛,一个队的队长是该市市长库兰先生,另一个队的队长是该市消防署长林基先生。这两场比赛都是5人对5人。


  在社会、学校纷纷开始热衷于排球运动的同时,也引起了美国军队的重视,并把排球列入军队体育项目。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在军队中得到广泛的开展,在空军中一度达到了狂热的程度。


  但是,排球在美国一直都带有强烈的娱乐性,因而长期把它当作娱乐项目看待,直到1942年———排球运动诞生后的第47个年头,才举行了第一届全美排球锦标赛。1952年,全美陆军举行排球淘汰赛,从此才超出娱乐范围,向运动竞赛发展
 楼主| 发表于 2006-6-16 14:06: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排球五十年之一
现代体育运动的许多项目都起源于英国,而篮球和排球则是美国人创造的。1895年,美国马萨诸塞州(旧称麻省)霍利约克市(Holyoke)基督教青年会(Y.M.C.A)中,一位叫威廉·基·摩根(WilliamG.Morgan)的体育干事发明了排球游戏。当时,他认为新近发明的篮球运动太激烈,而网球运动的活动量又太小,要寻求一种运动量适当,又富于趣味性、男女老少都能参加的室内娱乐性项目,因而创造了排球游戏。


  最初这种游戏是以网球和篮球为基础的。游戏时在篮球馆里拉上一副网球网,网高6尺6寸(约1.98米),用篮球胆当球,像打网球一样打来打去。与网球不同之处就是球在哪一方场地落地,就算哪一方失败一次。当时只是作为人们的一种消闲活动。


  由于篮球胆太轻,在空中飘忽不定,玩起来不方便。用篮球来玩又太重太大,不能用手拍打,必须设计轻而小的球。于是该市的“司堡尔丁体育用品公司”(SpauldingCompany)试做了圆周为25-27寸(约63.5-68.8公分)、重量为9-12盎司(约255-346克)规格的球。试验结果效果非常好,于是就决定采用这种球。现在的国际比赛用球在制作工艺和原料方面虽有千百次改进,但球的规格还和第一代球差不多。


  这项新的运动开始叫Mintonette(小网子之意),1896年春田市(Springfield)霍尔斯特德教授(H.T.Halstead)建议把原名改为Volleyball(空中连续击球之意)。因为这种游戏的本意是使球在空中飞来飞去,这就是现代国际通用名Volleyball———排球。


  出版第一个排球比赛规则的是美国人卡麦隆(J.Y.Cameron)先生。第一场排球比赛出现在1896年。当年,美国基督教青年会在春田市春田学院召开干事工作会议,该校学生以示范表演的形式和观众见面,博得了在场观众的赞赏。同年由该市的两个排球队进行了第一次公开比赛,一个队的队长是该市市长库兰先生,另一个队的队长是该市消防署长林基先生。这两场比赛都是5人对5人。


  在社会、学校纷纷开始热衷于排球运动的同时,也引起了美国军队的重视,并把排球列入军队体育项目。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在军队中得到广泛的开展,在空军中一度达到了狂热的程度。


  但是,排球在美国一直都带有强烈的娱乐性,因而长期把它当作娱乐项目看待,直到1942年———排球运动诞生后的第47个年头,才举行了第一届全美排球锦标赛。1952年,全美陆军举行排球淘汰赛,从此才超出娱乐范围,向运动竞赛发展
 楼主| 发表于 2006-6-16 14: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国排球五十年之二
上回说到:春田学院是排球的发源地,该校的基督教青年会是最早传播排球运动的组织。当时,基督教青年会的干事、传教士、春田学院毕业的学生,以及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美国军队,都成为排球运动的初期传播者。


  从世界到中国


  1900年,通过基督教青年会的传播,加拿大成为第一个在美国以外开展排球活动的国家。同年,排球传入亚洲的印度。1905年,中国和古巴也出现了排球活动。


  关于排球是于何时何地由何人介绍到中国的,已无法找到准确的文字依据。但一些资料证明,最迟在1905年,在中国的南方就已开展了排球活动。


  台湾体育史学家吴文忠在《中国体育发展史》一书中指出:排球运动最初称“队球”,1905年广州南武中学及香港皇仁书院首先倡行,其后传布各地。


  广州培英中学李圣华也有同样的记述,即排球“约1905年传入中国”。


  一些资料表明,在排球运动传入中国的初期,除一些教会学校开展并传播外,基督教青年会在推广和传播这个项目上,也起有相当的作用。


  曾亲自参加1912年举办的青年会体育干事训练班的凌希陶先生在回忆文章中记述到:“……1912年,全国青年协会决定联合几个大城市的青年会举办第一次体育干事训练班,以培养一批体育干事。开班地点在浙江省莫干山,那里是外国传教士避暑的地方,除室内运动场外,还有游泳场及网球场……”训练班“教授的内容除一般体育理论及各项运动比赛规则之外,还训练游泳、篮球、排球、体操……等。”


  王毅成在回忆汉口基督教青年会体育部工作的文章中也写到:“1910年,汉口基督教所办的益智学堂……就办有青年会。”青年会“体育部有会内会外两方面工作,会内的工作是担任中学体育课,辅导会员体育活动,项目有体操、篮、排、室内手球”。


  排球运动传入的初期,通过青年会体育部、留学生、外籍人士等以教学、游戏、训练班及表演赛等方式的传播,排球运动逐步在中国部分城市的学校中开展,但当时仅仅作为一项游戏在中国各地开展,多在学校圈子里传传托托,玩玩而已,很少有竞赛活动。直到1913年远东运动会中、菲进行首次排球比赛后,中国各地才逐渐开展排球的竞赛活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16 14: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排球五十年之三
上回说到:排球运动从世界传播到中国,首先在我国南方城市———广州发展起来,并向
华东、华北拓展。
  
  华东地区的排球运动,以上海开展的历史最为悠久。1908年,美国医生爱克斯纳(M.
J.EXNER)受北美基督教青年会的派遣,来华担任上海基督教青年会体育部主任。他在青
年会的体育训练班中开展了包括排球项目在内的多种体育活动。
   1911年,上海青年会在四川北路横滨桥的户外运动场落成,开幕式上举行了两场排球
表演赛。第一场由青年会的支队对青年会中学队;第二场由青年会商人体操班对青年会混
合队(由中学队与中西干事组成),这成为上海最早的排球比赛。
   1915年,第二届远东运动会在上海举行,大会继上一届远东会仍设有排球竞赛项目,
中国队夺得冠军。在当时的中国排球代表队中,有4名上海圣约翰大学的学生。是届比赛,
对上海排球运动的开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开展这项运动的范围,主要局限在基督教青
年会所能够影响的圈内,以至当时著名的华东大学体育联合会一直未把排球列入每年的竞
赛项目中去。
   1924年旧中国的第三届全国运动会在武汉举行,在排球比赛中华东队败给华南,获亚
军。在这届全运会排球赛的推动下,1926年,上海开始出现有组织的排球比赛。
   福建也是我国开展排球运动比较早的省区之一。1917年,福州市基督教青年会体育干
事播竹孙从上海基督教青年会体育干事训练班受训结业后,将所学到的排球运动的知识、
技能和比赛练习的方法等带回福州。
   当时在福州所用的排球,都是舶来品。价贵、数量少,无法满足人们的要求和需要。
于是,祖业从事枕头商的格致书院体育教师许玉成先生,热心扶植,精心设计,经其亲手
仿制,首先制成了比赛用的排球。起初由于材料简陋、手工粗糙,所制的球圆度不够,类
似枕头。后来经过研究,改进工艺,制成符合标准的排球。由此福州当时各校的“队球”
队普遍采用许玉成先生“土产”的球来进行练习和比赛,这个小厂也成为福建省名噪一时
的排球制品厂家。
   华北运动会历来重视田径比赛,对于球类项目,由于人们对于它的规则还不太了解,
再加上经济困难等问题,因此人们对是否在华北举行球类比赛的问题上一直争论不休。直
到1924年,华北第一次球类运动会在天津举行,排球被列为竞赛项目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16 14: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排球五十年之四
上回说到:新中国成立之前,排球运动已经在我国各地蓬勃发展起来。排球在亚洲经历过
16人制、12人制及9人制。中国广大地区一直流行9人制排球,并且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打法

  
   在50年代,世界高水平的排球队都集中在苏联、东欧等国家,那时世界性排球比赛都
是采用6人制。1949年,在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举行的第一届男子排球世界锦标赛,就
是六人制比赛。为了适应国际比赛的需要,中国必须学习六人排球的技术和比赛规则。
   1950年8月,在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举行了世界学生第二次代表大会的体育比赛,
其中设有排球项目的比赛。
   为了在实践中学习六人排球技术和了解比赛方法,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决定派中国学生
代表队参加这次比赛以资学习。参加这次排球比赛的队只有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罗马尼
亚和中国。由于中国刚刚开展六人排球,对比赛规则、技术、战术都不熟悉,九人排球的
诸多绝招,一下子又用不到六人排球中来,只能是一边比赛、一边学习。比赛成绩是三战
三负。
   当时的发球都是“保险球”,攻击性比较差,给中国学生队提供了打“快板”球的好
机会。对方发球过来,中国队运用上手传球将球传到位,打“快板”的队员跳起在空中,
二传队员把球往他的手上传出,扣球手随即往下一“抓”或一“压”,有时还可以利用手
腕往两边压甩,球儿应声落地。这一绝招,欧洲人从没有见过,裁判员也不敢判持球,对
方也没有拦过这种球。当时的比赛是对手进攻,中国队防守不起;中国队快攻,对方也不
知所措。比赛虽是三战三负,但观众观看时还很感兴趣。
   中国学生队途经苏联时,苏联专门派了米朗教练来指导中国队。米朗教练过去也未见
过快球,不便妄加评说。结果,只要中国队员一打快球,他就耸耸肩膀,不置可否。米朗
教练教会了中国学生队如何换位轮转的方法。
   中国学生队这次捷克之行,虽未赢一场球,但初步学习了六人排球规则和比赛方法,
试用了快板球绝招,认识到了技术不全面的缺憾,收获是很大的。
   1953年8月,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举行第一届国际青年友谊运动会排球比赛,中
国青年女子排球队首次出国参加了这次比赛,以3比0战胜了芬兰、奥地利、丹麦、挪威等
队,但以0比3负于波兰、保加利亚。结果,获这次比赛的第7名。
   通过这一系列的国际比赛活动,中国男、女排球队获得了极好的在国际比赛中学习、
锻炼的机会,而且是以当时世界最高水平的队为对手,这对于中国排球尽快地掌握六人排
球的精华,提高技术战术水平、克服薄弱环节都有极大的裨益。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16 14: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排球五十年之五
上回说到:新中国排球队在参加了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和青年联欢节等排球比赛活动之后,
中国排球队朝气蓬勃的精神和独特的技术,引起了国际排坛的注意。
   1953年中国排球协会成立,张之槐任主席。1953年11月,张之槐、马启伟以中国排球
协会的名义参加了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举行的国际排球联合会行政会议。1954年1月
11日,国际排联正式承认并接纳中国排协为正式会员。
   1956年8月,由国际排联主办的男子第三届和女子第二届世界排球锦标赛在法国巴黎举
行。国际排联向中国男、女排球队发出了邀请。8月30日至9月12 日,17个国家的女子排球
队和24个国家的男子排球队云集巴黎,参加本届盛会,队数之多,是世界排球锦标赛历届
之首。
   在世界锦标赛之前,选举大会的最高权力机构———仲裁委员会时,国际排联介绍中
国为亚洲冠军,提名由中国、苏联、美国、法国及意大利等五国为仲裁委员会成员,获得
全体一致通过。
   在国际排联的另一次会议上,通过了由中国、苏联、美国、法国、保加利亚、巴西、
意大利等七国组成的“争取排球运动列入奥运会项目”专门委员会。
   参加这次世界锦标赛的队都是世界一流水平的队。面对强手,中国运动员发扬了敢打
敢拼的精神,女排先后战胜了奥地利、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荷兰等队。虽以2比3负于美国
队,但积分与德、朝、美相同,计算净胜局数中国队占先,获得第六名。
   中国男队在24个队中,先后战胜印度、南斯拉夫及南美劲旅巴西队,获第九名。
   中国队在比赛过程中采用后排插上和两次转移相结合的战术,在插上时广泛地采用中
国队的传统打法———快球及其掩护战术,打出了“快慢掩护”、“重迭”、 “前交叉”
、“后交叉”等多种多样的进攻配合。这些配合法国观众还是头一次见到。尤其是中国队
的快球,更使法国观众耳目一新。中国队员的鱼跃救球也堪称大会“一绝”。每当中国运
动员抢救一个好球时,法国观众都要报以热烈的掌声。法国报纸夸奖中国队是“杂技一般
的表演”。
   这次比赛,对中国排球队来说,是对几年来学习六人制排球后运动水平的一次鉴定,
也是对中国队所采用的技术、战术的一次考试。中国队参加巴黎世界锦标赛,是第一次参
加真正的排球世界大赛。在同世界强手的对抗之中,中国队看到了自己的长处,增强了信
心,也认识到自己的短处,明确了改进的方向,这对于中国排球技术、战术在以后一段时
间内的发展具有较为深远的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16 14: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排球五十年之六
上回说到:1953年,中国排球协会成立;1954年,中国排协加盟国际排联,并成为国际排
联选举大会最高权力机构———仲裁委员会成员之一。
  
   1957年,广东男排根据排球比赛的对抗规律和本队的具体条件,在当年举行的全国排
球甲级联赛中,大胆地运用了勾手大力发球技术。在实践中,他们通过系统、严格的训练
,摸索出了一套运用大力发球的规律。他们把发球与接发球的训练比例扩大到整个技术训
练的60%左右,使发球与接发球技术的训练有了数量上的保证。因而在比赛中发球得分多
,一传失误少,一次攻占了很大的便宜。1957年,广东男排由全国前6名以外的队,一跃而
进入前3名,勾手大力发球发挥了不小的作用。1958年全国甲级联赛,广东男排由1957年的
第3名上升为第2名,大力发球成为他们制胜的“法宝”。
   在广东队的带动下,大力发球风靡全国,不仅甲级队普遍采用,乙级队及参加全国锦
标赛的队也都开始广泛地运用;不仅男子队采用,女子队也有不少队员运用。这个时期来
华访问的外国队,都尝到了中国队大力发球抢攻的苦头,一场比赛他们的一传要丢18分左
右,最多的高达25分。
   然而,大力发球的广泛运用,直接造成一传失误率增长,到位率下降。虽然可以使发
球技术掌握较好的队增加了获胜的机会,但也导致快速战术的运用受到抑制,造成排球进
攻战术简单化和单调化。在发球与一传严重不平衡的情况下,组成战术的实际困难和认识
上的不一致,是快速战术受到了严重威胁的根本原因。
   当大力发球技术还在方兴未艾的时候,出现了另一种攻击性很强的发球———上手飘
球。中国最早运用这种新技术的是上海“红”队(即上海体院竞技指导科队)的龚俊平。
当时虽然还没有人从理论上对这一技术进行总结和提炼,但在实践中已经感觉到了这种发
球的威力。
   1958年春天,四川男、女排球队奉命到上海迎战保加利亚队,学习了这种新的发球技
术,回省后大力展开训练,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打法。
   之后,发上手飘球技术在国内外颇为盛行,古巴队、美国队的“欧式”飘球,也是从
上手飘球技术的基础上派生的。在国内,上飘技术也有“追胸球”、“下沉球”、“轻飘
”、“重飘”等发展和变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16 14: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排球五十年之七
上回说到:中国排球进行了一场发球技术“革命”。除勾手大力发球外,还创立了“飘球
”发球技术。
  1959年,新中国第一届全国运动会在建国十周年大庆的喜庆日子里举行。在学习六人排
球的第9个年头,排球运动在中国已得到了广泛的普及,运动技术水平有了较快提高,技术
、战术亦有很大的发展。首届全运会排球赛可以说是新中国六人排球初期发展的大检阅。

   这是一届规模空前的比赛。参加全运会排球比赛的有28个省、市、自治区队和解放军
队,分预赛和决赛两个阶段进行。预赛于当年4月在济南、南京、长春和南昌4个城市举行

   参加济南赛区比赛的有解放军、河南、贵州、河北、陕西男女队及安徽男子队,共有
教练员、运动员154人;
   参加南昌赛区比赛的有广东、四川、云南、广西、甘肃、江西男女队及宁夏男子队,
共有教练员、运动员154人;
   参加南京赛区比赛的有上海、辽宁、江苏、湖南、江苏、青海男女队及西藏男子队,
共有教练员、运动员154人;
   参加长春赛区比赛的有湖北、吉林、山西、内蒙古、黑龙江、福建男女队及山东女子
排球队,共有教练员、运动员182人。
   4个赛区共有46个队644名男、女运动员参加了角逐。这样大规模的高水平比赛,在中
国排球运动史上还是第一次。各赛区选出前3名进京参加决赛,他们是男子组:解放军队、
四川队、山东队、上海队、江西队、吉林队、广东队、辽宁队、江苏队、湖北队、福建队
、贵州队。女子组:解放军队、四川队、上海队、贵州队、云南队、辽宁队、吉林队、湖
北队、河北队、广东队、江苏队及山东队。共有男女运动员336名。
   中国自1957年实行《运动员等级制度》以来,到1959年已经拥有了一大批等级运动员
,仅参加决赛的男、女24个队中运动健将就有41人,一级运动员141人。占参加人数的62%
以上。
   第一届全运会还组成了一支空前壮大的技术统计队伍,他们日夜奋战,为参赛各队提
供了各项技术统计和各单项技术前10名的数据,为大会及各队总结比赛和今后训练工作,
提供了客观的依据。
   第一届全运会排球比赛的技术、战术均达到了相当的高水平,发球攻击性提高,勾手
大力发球得到了普遍运用;多样化的发球受到了人们重视。除勾手大力发球外,上手飘球
也是一种攻击性的进攻手段,特别是上手飘球结合大力发球交替运用,具有突然性和攻击
性。接发球失误减少,扣球能力明显加强,拦、防能力普遍提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16 14: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排球五十年之八
上回说到:1959年,新中国第一届全运会排球赛,全国4个赛区共有46个队644名男、女运
动员参加了角逐,是一次对新中国六人排球初期发展的全面检阅。
  
   1960年,在巴西首都里约热内卢市举行的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上,异军突起的日本女
排战胜美国等队,仅负于苏联队,获得亚军。紧接着在1961年访欧时,又以21天连战连胜
21场的战绩席卷苏联和东欧诸强。1962年10月,在莫斯科举行的第四届世界女排锦标赛上
,以3比1的优势战胜苏联队,首次登上了世界冠军的宝座。
   日本女排在1960年之后的118场国际比赛中,只输9局并获得全胜,而且场场都以较大
的优势取胜。日本女排的胜利震惊了世界排坛。欧洲人称她们为“东洋魔女”,《苏联体
育报》称日本女排的发球是“远东飓风”。
   日本女排何以能在短短的五年之中称雄于世呢?日本女排成功的奥秘在哪里?这是中
国和世界排坛都十分关注的问题。日本女队教练员大松博文先生回答了这个问题:“人只
有每天感到不足,并想办法来纠正缺点,他才能进步。……我们日夜练习,从精神上说,
不能败给任何人。从难度上说,是人的能力的最高限度。人没有不能做的事情,只要想做
是可以完成的。”日本女排把挖掘人的最大潜力、培养运动员的顽强意志力放在十分重要
的地位,可以说是她们成功的第一要素。
   大松博文充分认识到,日本选手不如苏联选手高大、健壮,因此不能照搬苏联的打法
。所以,日本女排创造性地使用了勾手发飘球、垫球接一传和滚动防守技术。在世界排坛
发球和接发球极不平衡的时期,独创了一套使发、接球保持平衡的路子,并从防守着手来
加强反击能力,在技术上又有了她们独到之处。这可以说是她们的第二条经验。
   大松博文指出:“水平不是平均的东西。要充分发挥队员好的个性,好的个性集合成
一个集体,才能发挥出巨大的威力。因为每个人各有长短,好的指挥员要充分发挥她们的
个性。使得场上六个人像齿轮一样,具有打不破的坚韧力。”日本女排抓住了排球项目的
特点,把个性与共性融为一体,增强了集体的战斗力。这一点完全符合亚洲队的实际情况
,即要与欧洲强队相抗衡,就必须充分依靠和发挥集体力量才能取胜。这可以说是日本女
排成功的第三条经验。
   为了加大训练强度,日本女排还创造了“多球训练法”,为她们能在短时间内取得快
速的进步创造了条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16 14:25: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排球五十年之九
上回说到:日本女排在1960年之后连续赢得118场国际比赛的胜利,并在1962年战胜苏联队
,首次登上世界冠军的宝座,震惊世界。日本队的成功也引起了中国排球界的重视。
  
   1965年4月21日至5月23日,经周恩来总理批准,中国排协邀请日本大松博文教练来华
,协助中国队训练。
   在这一个月当中,平均每次训练课5小时(最长的一次达到12个小时);平均实际做动
作72分37秒,密度为23.9%;平均活动距离4972米(最长 7344米):“极限”训练时间1
0分27秒,总动作678次(其中滚动防守和扣球378次)。大松教练用了130多种方法,重点
训练防守,也练了扣、拦、调及二传、发球等全面技术。因为时间较短,战术配合练得比
较少。
   第一次训练课刚开始不到20分钟,队员们个个晕头转向,呕吐不止。但大松教练好像
没有看见一样。这样4小时训练,情景是可想而知的。训练中大松教练还不满意地说:“你
刚才是在慢慢地走,这是打不好球的。不要像美国人一样的软弱。”“拿出勇气跑起来!
”“这样练是不能打败日本队的。”
   训练十分艰苦,有一次因未完成训练任务,从下午四点一直练到第二天凌晨一点。还
有一次,一个队员在40多分钟之内,连续做过68个动作,有的连续练习 1024个动作(都是
移动和滚翻之类的防守动作)。中国运动员能不能承受这么大的运动量呢?这是很多人都
担心的问题。但无论大松怎样严格要求,也无论大松的运动量有多大,中国姑娘都忍受下
来了,并战胜了它们。事实证明,她们是“练不倒”的中国姑娘。据北京体育科学研究所
排球医学生理研究组的报告指出:
   训练初期,队员普遍不能适应。表现为训练时及训练后脸色苍白、口唇青紫、头晕眼
花、恶心呕吐、呼吸困难、极度疲乏、食欲不振、睡眠不佳。“极限”训练后心跳达到10
秒钟34次。百分之百的人出现大量尿蛋白,部分人
   出现血尿。这些反应,以训练的头3至4天最为明显。继续坚持下去就逐步适应了,尽
管训练中、后期,运动量比初期有增无减,但上述不适应反应都较少出现,甚至不出现。
尿蛋白排量由开始50至60毫克减少到10至25毫克,出现血尿人数由66%减少到10%以下,
血色素有所回升,“极限”训练后心跳减慢,心电图检查正常。这些都说明绝大部分队员
都能适应大松训练。
   通过这些训练,使中国教练员们认识到:中国队员在开始阶段出现身体和生理上的不
适应,主要是因为基础太差;经过一定强度的训练是可以适应的。关键在于要不断地实践
,大胆地试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16 14:27: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排球五十年之十
1964年,国际排联在日本东京举行会议,修改了有关“拦网”的规则。规则条文为:“当
一方扣球前,另一方前排队员身体任何部分越过球网上沿以上的垂直平面触球,即为过网
犯规。但一方队员扣球或吊球后,另一方拦网队员过网触球不算犯规。”明确地规定在对
方扣球后拦网手可以过网去拦球。
   这个变化对于拦网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转变。规则修改后允许拦网手过网拦网,完全改
变了拦网技术单纯防御的性质,它可以通过拦网将对方的扣球直接拦死在对方场上而得分
或得发球权。也就是说,新规则实施后的拦网具有了进攻与防守的两重性。
   新规则对谁有利呢?显然是对人高、手长,占有空中优势的欧美队有利。这种形势,
给亚洲的中、日、朝等队带来了较大的压力。
   1964年初,中国排协获悉国际排联将在1965年修改拦网规则。国家体委球类司决定立
即在当年举行的全国排球联赛中执行新的规则。于是,一个群众性的钻研拦网新技术的热
潮迅速在全国掀起。
   1965年7月,中国男排参加了在苏联里加举行的五国国际排球赛。中国男排的直臂屈腕
盖帽拦网,在比赛中崭露头角。在对苏联、捷克斯洛伐克、民主德国等世界强队的比赛中
,中国队拦网得分占总得分的21.1%(1962年世界锦标赛时,在对罗马尼亚、南斯拉夫、
波兰、匈牙利、巴西、保加利亚等六场比赛中,中国队拦网得分仅占总得分的6%,而其他
参赛队占14.2%),其他的队拦网得分占总得分的20.5%。中国队的拦网,从过去的落后
状态一跃而进入了世界先进水平。
   同年11月,日本排球队访问中国。当时,日本男排是世界第五名,身高情况和中国差
不多。但比赛时由于中国队在拦网上占了绝对的优势,结果比赛成了一边倒的形势。据三
场比赛统计,中国队拦死77次,而日本队只有37次。中国队的平、快球进攻,使日本队防
不胜防;中国队的盖帽拦网,使日本队的扣球受到极大的威胁。在对中国队和北京队的比
赛中,日本队有一局只拿到1分,有一局是0分。
   重大国际比赛中拦网的成功,给中国队带来了信心。
   中国队从逆境中奋起,改变了拦网的落后面貌,并使自己跻身于世界排坛的前列。新
规则对中国排球发展的影响,还直接促成了中国队在快速战术方面的巩固、发展和创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16 14:28: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排球五十年之十一
上回说到:1965年,国际排联修改了拦网规则。中国排球界大力研究新规则,改变了拦网
的落后面貌,并使自己跻身于世界排坛的前列。
  
   1976年6月,新的国家排球队在北京成立。由袁伟民、戴廷斌分别担任女排和男排的教
练。
   1977年11月,世界杯女子第二届、男子第三届排球赛在日本的东京、大阪等23个城市
举行。参赛的女排8个队、男排12个队大都是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前3名和各大洲预选赛
选拔出来的世界强队。中国排球代表团在团长黄中的率领下,首次参加世界杯赛,也是中
国排球队同世界大赛阔别十余年后的第一次征战。
   中国女排在预赛中先战胜了身材高大、擅长强攻的美国队,接着又击败了经验丰富、
老将众多、获1976年奥运会第4名的匈牙利队;最后又攻下上届世界杯赛的冠军日本队,取
得小组第1名,进入前4名的决赛。在决赛中,中国队击败了实力雄厚的本届亚军古巴队,
但因负于日本和南朝鲜队,根据胜负局数计算而屈居第4 名。这是中国女排参加世界大赛
以来取得的最好成绩。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队在预赛时战胜日本女排的一场比赛。这是自1957年日本队访华后
的20年,也是日本队自60年代摘取世界冠军的桂冠以来,中国女排第一次战胜日本国家队

   参加这届世界杯赛的教练员是袁伟民、韩云波。运动员有:曹慧英、陈招梯、杨希、
沈散英、周晓兰、张蓉芳、孙晋芳、张洁云、齐丽霞、王爱香、许秀梅、林辉等 12人。队
长曹慧英在比赛中作风顽强,表现突出,被大会授予“敢斗奖”、“最佳拦网奖”和“最
佳选手奖”,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中国男排在本届世界杯中,以崭新的面貌和独特的快速多变的打法,战胜了加拿大、
南朝鲜、巴西等世界强队。在中国男排参加国际大赛史上,首次获得世界第5名的好成绩。
中国队的新打法在比赛中交替运用,效果甚好。汪嘉伟的“前飞”、“背飞”,叫日本人
大伤脑筋,常派两个专人盯住汪嘉伟,他们称之为“魔鬼似的B 快攻”(指汪用的短平、
前飞等打法变化多端、难以应付之意)。周仲瑜的“错位差”,李建新的“后飞”(即从
后排起跳,冲飞到网前进攻的打法),在比赛中大显身手,使他们成为日本观众心目中最
受崇拜的人物。
   中国参加这次比赛的教练员是戴廷斌、容植聪。运动员有:胡进、汪嘉伟、李建新、
王康桓、李连邦、侯杰、周仲瑜、林榆廷、郑宗源、沈富麟、谈一平、张建新等12人。
   本次世界杯赛,中国还派出了一个考察组,通过观摩比赛、临场记录和分析研究,发
现过去世界排球的战术风格,有以快速多变为主和以高打强攻为主的两种不同流派。本届
世界杯赛,两种不同风格的分野逐步在缩小。随着运动员身材的高大化和弹跳力的加强,
以及扣球与拦网技术的提高,比赛的胜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网上争夺的优劣,扣、拦得
分的高低。防守战术变得灵活多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16 14:29: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排球五十年之十二
上回说到:1977年,中国女子排球队和男子排球队分别参加了在日本举行的世界杯女子第
二届排球赛和世界杯男子第三届排球赛。在首次参加世界杯大赛中,获得了女子第四名、
男子第五名的好成绩。
  
   目前中国排球各年龄组球队用于集训的福建省漳州训练基地和湖南省郴州训练基地,
分别建于1972年和1978年。
   漳州训练基地被称为是“中国女排的摇篮”。最初的形象是“填鱼塘、平菜地,搭起
席棚做球场”。这里迎接的第一批冬训的男、女青年队共13支球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完
成了大强度、高密度的三个月训练的。集训队平均每周训练39个小时,每天平均练6个小时
左右。江苏队一次250分钟的训练课,个人的总动作次数平均为1390次左右,密度达55%以
上,这样大的训练量和密度,在过去是前所未有的。而且在“赛练结合,以练为主”的原
则指导下,很多队在比赛时,不仅赛前不减量,甚至赛后还训练两个多小时。在星期日举
行的“周末比赛”中,有的队一天打3至4场比赛,这在中国过去的排球训练中,也是绝无
仅有的。
   1979年,基地又盖起第三馆。1986年,建起“三冠楼”,并在训练馆内安装了空调。
目前,这里已经看不到最初“席棚”训练场的模样,而变成一个科学的训练基地了。
   1978年,排球运动在中国正处于复兴之时,一个漳州训练基地已经不能满足排球发展
的需要,于是,郴州训练基地开始建设。仅用了43天,一座占地1392平方米的竹木结构的
练习馆奇迹般地建成了。这在现在看来简直不可思议。
   这里接待的第一批集训队伍是来自四川、江苏、辽宁、湖南、湖北、黑龙江和沈阳部
队等7支青年女子排球队。
   1979年,中国女排为准备第二届亚洲锦标赛,首次来到郴州基地,进行了两个月的艰
苦训练。12月移师香港,一举挫败了世界冠军日本队和锦标赛第三名韩国队,首次夺得亚
洲锦标赛冠军,实现了冲出亚洲的愿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16 14:31: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排球五十年之十三
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这十年间,中国排球特别是中国女排经历了从冲击顶峰到独霸世界排
坛,再到水平下滑的不同时期。在此期间中国排协先后三次召开了全国排球工作会议,
及时为中国排球发展总结经验。
  漳州会议
  1978年2月,全国排球工作会议在福建漳州召开。参加会议的主要是来自全国29个省、
市、自治区和部队的干部、教练员、裁判员、运动员和部分科研人员,以及体育院校的教
师和业余体校的教练员代表。
  这次会议总结了中国排球运动自建国以来的工作经验;介绍和学习了世界和本国先进
的排球技术、战术;讨论和制定了中国排球的三年、八年发展规划;研究了中国排球在今
后几年里的工作部署;提出了尽快夺取世界冠军的奋斗目标。这次会议对中国排球运动的
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上海会议
  1985年,中国女排在第四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中再获冠军,成为举世瞩目的“四连冠
”队伍;中国男排在第五届世界杯亚洲预选赛中负于南朝鲜队,失去了参加第五届世界杯
大赛的资格,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这种形势下,国家体委于1985年12月在上海召开了全
国排球训练工作会议。参加此次会议的除了各个级别的国家男女排球队外,还有全国甲级
队、乙级队的主教练、部分业余体校的教练员等等。
  袁伟民在提到主教练负责制时说,教练是提高运动水平的重要一环。这一环抓好了,
训练工作才能正常进行。同时,在会上大家还认识到,对于女排,现在既要看到女排的优
势,但是更要看到潜在危险,要居安思危。特别是女排主力队员日渐老化,而在一、二线
运动队中还未发现很出色的尖子运动员,女排存在着后继乏人的趋势。对于男排,与会者
认为,中国男排今后的发展,必须解决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彻底转变训练作风;二是发展
快变战术,恢复一攻领先地位;三是着力解决防反问题。
  北京会议
  1989年7月,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排球训练工作会议。与会代表主要是各省、市、自治区
、解放军队和国家队的主教练,以及部分二队的教练员。在这次会议上,训练竞赛二司司
长吴寿章做了总结报告。
  报告中指出:中国女排在取得“五连冠”的重大胜利之后,开始走上曲折的道路,在
第24届奥运会卫冕失利,昔日的优势已经丧失;男排自1983年后,水平不断下降,一直徘
徊在亚洲出线的边沿上,并被挤出世界前十名的行列;全国排球训练工作出现不景气现象
,技术水平下降,多强对峙格局不复存在。会议总结了当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教训,并为
今后的工作确立了方针和措施。明确了训练为中心的原则,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上
,重视科学研究工作,并全力支持国家队,加强国家二队和青年队的人才培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16 14:33: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排球五十年之十四
中国女排继获得第二届女子排球世界杯赛的第四名后,于1978年8月又参加了在苏联举行的第八届世界女排锦标赛,取得了7胜2负的成绩,获第6名。这届比赛的特点是进入世界一流水平的队越来越多,古巴队占有较大的优势,其他队实力相当,水平接近。获2至6名的队竞争十分激烈。获本届前六名的队依次是:古巴、日本、苏联、南朝鲜、美国、中国。中国女排具有了一定的实力,但还缺乏比赛经验。
   袁伟民教练在女排组队之初,就决心根据当时国际排坛发展的趋势,建立一支具有高度、攻防兼备的全面型队伍。经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从这届比赛中,看到了中国女排的技战术打法都还有待继续完善和提高。
   这届锦标赛中国女排进一步锻炼了队伍,找到了差距,为今后更好地提高队伍的水平,更坚决地贯彻自己的技战术指导思想,向更高水平冲击,早日“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打下了坚实基础,是“冲出亚洲”的一次绝好的“热身赛”。为了准备今后的比赛,女排进行了更加刻苦的训练。
   1979年中国女排在6月22日至7月1日访问了日本,取得了3胜2负的成绩。随后,在8月份访问了罗马尼亚并参加了在罗马尼亚举行的“托米斯杯”国际女子排球赛。参加的队有罗马尼亚、中国、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匈牙利、古巴等队。中国队五战全胜获冠军,在这些比赛中,通过实战进一步锻炼了队伍。
   1979年12月5日至13日,中国女排参加了在香港举行的第二届亚洲女子排球锦标赛。参加这次比赛的有中国、日本、澳大利亚、印度、印度尼西亚、南朝鲜以及中国香港等7支球队。中国队以六战全胜的记录夺得了这届比赛的桂冠。打开了“走向世界”的大门,实现了冲出亚洲的愿望。
   这届比赛的夺标战是在中国、日本、南朝鲜三队之间进行的,这是一次世界水平的角逐。日本队有六次世界冠军、六次世界亚军的光荣史,南朝鲜是五次世界季军的获得者,中国女排面对强手,力挫群英,登上了冠军的领奖台。在这次比赛中,中国女排无论在球场作风、战斗素养和技术实力等各方面,均有了可喜的进步,在向世界水平进军的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女排在技术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已逐步形成了以快速多变为主体,兼备高打强攻的独特风格。既有速度,也有高度。发球拦网有所长,后排防守有进步。老队员日趋成熟,后备力量雄厚。实力水平超过日本湍铣?识印
   值得提出的是:自1978年世界锦标赛后,为了进一步贯彻预定的技战术指导思想,女排下决心解决强攻问题。在第八届亚运会上,破格启用了身高1.84米的新秀郎平,在主攻手杨希的水平还处于上升时期,就大胆地让比杨希更有发展前途的郎平打主力,从而使中国女排开始进入了能“两条腿”(即强攻和快攻)走路的时代,使之能互相促进,互相弥补,起到了相辅相承的作用。并在这届比赛中显示了它的威力。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16 14:34: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排球五十年之十五
1981年3月,中国女排以全部3比0的战绩获得在香港举行的第三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亚洲区
预选赛第一名,以亚洲冠军的资格,参加了11月在日本举行的第三届世界杯排球赛。

  比赛采用单循环制,经过了7轮28场激烈的比赛,1981年11月16日,中国队以7战全胜
的成绩首次夺得世界杯赛冠军。袁伟民获“最佳教练奖”,孙晋芳获“最佳运动员奖”、
“最佳二传手奖”、“优秀运动员奖”,郎平获“优秀运动员奖”。
  在比赛中,中国女排敢于斗争,敢于拼搏,在吸收欧亚两种流派长处的基础上,结合
自己本队的特点,创造了一套“全攻全守”的独特技术风格,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世界排
坛。袁伟民在回顾这届比赛时说:“在1981年世界杯赛上,那长达两个多小时的中美之战
,双方有攻有防、有扣有拦,有高有快,打得异常精彩出色,被誉为世界最高水平的比赛
。国际排坛权威人士称这场比赛是‘显示了80年代女排发展新方向、新水平的鏖战’。有
人说:当今女子排坛已进入中美时代。”
  在这届比赛中,中国女排进攻水平有了明显进步。副攻手快攻变化及成功率有了大幅
度提高,主攻手郎平在比赛中显示出强大的威力,张蓉芳的平拉开进攻及跑动进攻表现得
十分出色。以周晓兰为代表的、世界第一流的“天安门城墙”式的拦网,给对手造成很大
威胁,在7场25局比赛中,共拦死对方111次,平均每局拦死4.44次。高超的拦网技术和严
密的配合,为夺得世界冠军起了重要作用。中日决战的第五局,在15比15时,中国队强有
力的拦网连得2分,从而结束了这场长达两个小时扣人心弦的战斗。
  替补队员亦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如在对苏联队第二局,中国队在以0比9落后的被动情
况下(当时场上一传失误太多),换上了曹慧英,接了9个一传,8个到位,稳住了阵脚,
对转危为安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赛场上随着比赛的最后一声哨响,中国女排的姑娘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每个人的
脸上都挂满了幸福的泪花。当她们站在领奖台上看到第一次在国际排球大赛中升起的五星
红旗,听到第一次奏起庄严的国歌,从内心感到作为一个中国人无比的骄傲和自豪。在郎
平的日记中这样记叙着:“我们获得了全胜,赢得了真正的世界冠军。这是我们和我们的
教练,以及教练的教练,几代人日夜盼望的一天。记住今天!当我们站在世界冠军的领奖
台上,望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庄严时刻!永生难忘的幸福时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16 14:35: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排球五十年之十六
在获得1981年世界杯冠军后,中国女排立即投入迎接1982年第九届世界锦标赛的战斗中去
。首先进行小范围内的人员调整,张洁云、周鹿敏和朱玲退役。从国家青年队调入杨锡兰
、姜英和郑美珠。
   1982年9月12日至25日,中国女排参加了在秘鲁利马等地举行的第九届世界女子排球锦
标赛。
   预赛分6个组,中国队以3比0分别战胜了意大利和波多黎各队后,却以0比3负于美国队
,给中国女排夺冠之路投下了阴影。
   复赛时,预赛各小组的前2名的队,分为2个组。中国女排与美国、古巴、苏联、匈牙
利、澳大利亚六个队分在一组。复赛中小组前2名的队将进人1至4名的决赛。因中国队在预
赛中对美一战的失利,带着一场负分进入复赛,可谓“前有苏、古重兵挡路,后无丢失一
场一局之余地”,形势十分严峻。
   复赛中,首战上届世界锦标赛冠军古巴队。袁伟民教练巧出奇兵,果断地启用年轻队
员梁艳、郑美珠,替下周晓兰、陈招娣。以3比0轻取古巴。这是扭转战局的关键一役,使
紧张的空气稍有缓和。但苏联队却以0比3负于古巴队,使刚才稍微松弛一下的神经又立刻
紧张起来。形势迫使中国女排在对苏比赛中必须以3比0取胜,才能有把握进入1至4名的决
赛。如丢失一局就有可能与古巴队算小分,真是险象丛生。但女排经住了困难的考验,终
以3比0取胜苏联队,从困境中摆脱出来,获得回师利马,参加1至4名决赛的“通行证”。

   在中秘冠亚军决战中,中国女排又经受了一场特殊的考验。整个体育馆挤满了2万多名
观众。南美洲刚刚爆发起的排球热是罕见的。观众一边倒地为秘鲁队呐喊助威,喊声震耳
欲聋。噪音使人难以忍受。久经沙场的日本队和美国队被这种喊叫声搞得心慌意乱,而没
有逃脱失败的厄运。但是在同样噪音的干扰中,中国姑娘镇定自若,好像噪音对他们不起
作用。当时不少外国报纸评论道:“就在这种哄啸声中,她们给连续打败了日本队和美国
队的锐气十足、斗志旺盛的秘鲁队以迎头痛击,第一局中国队就取得了绝对主动,以15比
1取胜,秘鲁队仅得了1分。这是整个锦标赛最精彩的一幕。”最后,中国女排以3比0的压
倒优势,获得本届锦标赛冠军。
   赛后,秘鲁新闻界把郎平、孙晋芳、梁艳、张蓉芳等四人评为“最佳运动员”。郎平
、孙晋芳被选入“最佳阵容”。郎平被誉为本届“最佳扣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16 14:37: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排球五十年之十七
从秘鲁世锦赛到1984年第二十三届奥运会,期间将近有一年半的时间。中国女排充分利用了这些时间,进行了队伍调整,加强了队伍的思想工作,革新训练手段,多次出访锻炼
,走过了一段极其艰苦的路程。

  1982年世界锦标赛后,中国女排于11月19日至12月4日挥师印度参加第九届亚运会,并获冠军,为祖国又夺得一枚金牌。

  1983年初,中国女排有五名老队员光荣退役,她们是孙晋芳、陈亚琼、陈招娣、杨希和曹慧英。中国女排这样“大换血”,是出乎人们预料的。日本排球界一听到这个消息,就以为日本女排将“从黑暗中见到光明”。美国女排则更坚定了他们实现“加里弗尼亚之梦”的信心。塞林格重申了美国总统里根的话:“在奥运会上拿第二就是失败”。国内广大排球爱好者也为国家女排此举感到担忧。

  调整后的中国女排,在1983年,为了锻炼队伍曾多次出访,由于阵容重新组合,年轻队员上场,实力一度明显下降,新队员们无论从思想作风到技战术各方面都不成熟,在1983年的比赛中连受挫折。

  1983年7月,中国女排访问了罗、保、匈、苏四国之后,8月在参加于保加利亚举行的“瓦尔纳之最”11国女排国际邀请赛中,以1比3负于美国队而获亚军。这次比赛美国女排的主力二传格林及队长兹特拉带另一部份队员去参加泛美运动会。“7名美国队员抱走了这次邀请赛的蟾杯,发奖时我们站了一长串的人,人家只有几个,可杯子在他们手里,真不是味。”郎平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同年11月在日本举行的第三届亚洲女子排球锦标赛上,中国女排以0比3败给日本队。这一场比赛的失利,无疑给大调整后的中国女排心头又蒙上了一层阴影。

  中国女排经过了一年多的磨练,到1984年奥运会前夕,队伍又逐渐成熟起来了。4月出访美国,获6战5胜的好成绩;同年5月在苏联举行的四国联赛中,中国女排又居于群英之首。国际排坛各强队对中国女排又刮目相看了。

  “四国联赛”是由中国、美国、日本、苏联四国参加的国际女排邀请赛。这次比赛实际上是奥运会前的热身赛,亦是大赛前四强之间的最后一次较量。各队都力争在大赛前战胜对手,以鼓舞斗志,增强信心。这次比赛采用双循环制,中国女排以全胜的成绩获冠军。

  在这次比赛中,中国女排先后亮出三套阵容,年轻的二传手杨锡兰有明显进步,其他年轻选手也已各有特点,能独当一面。这次中国女排的胜利,对通往洛杉矶冠军之路,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因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16 14:42: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排球五十年之十八
第二十三届奥运会于1984年7月28日至8月11日在美国的洛杉矶举行。
本届比赛前苏联、古巴及东欧一些国家虽然没有参加,但从国际女子排坛来看,中国、美国、日本、秘鲁等队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的队伍,因此,这次比赛,仍不失为世界最高水平的较量。
在这届奥运会比赛中,中国与美国两队又戏剧性地在预赛中相逢。这不能不使人们想起1982年世锦赛预赛时中国队负于美国队的情景,人们无不为中国女排捏了一把汗。说来也巧,在8月3日预赛的最后一场对美国队的比赛中,中国队以l比3失利。但这场球的失利与1982年世界锦标赛以0比3输给美国队不同。上次在实力上有一定差距。这次比赛总的小分比分是47比46,中国队还领先1分,而且在三局失利中,都是在中国队领先的情况下,由于情绪波动而导致失败的。这也就是说,中国队已具有战胜美国队的实力,只是由于一些队员首次参加世界大赛经验不足,心理不稳定造成的。
在半决赛中,中国队以3比0轻取日本后,8月8日举世注目的中美决战的时刻到来了。
这场比赛一开始双方就展开了激烈的争夺,第一局打了38分钟,当比分打到14比14时,袁伟民教练换上了侯玉珠发球,侯玉珠发出的第1个球就直接落在美国队场地上,拿到了第15分;再发一球,又造成对方一传过网,被郎平一个探头球扣死,中国队以16比14胜了关键性的第一局。在后两局的比赛中,张蓉芳有打有吊,杨锡兰,杨晓君、郑美珠等巧妙的配合,使美国队防不胜防。中国队越打越好,全面发挥,而美国队则越打越乱,情绪波动。中国女排仅用了49分钟就拿下了后两局,以3比0结束战斗。
中国女排在美国本土战胜了美国女排,获得了“三连冠”的胜利,她们撒下狂喜的热泪,互相拥抱,彼此抚慰,当教练员袁伟民、邓若曾走进更衣室时,激动的队员们情不自禁地把他俩抬起来,抛向空中。
当中国女排荣获第二十三届奥运会冠军的喜讯通过电视与广播传遍神州大地后,全国各地鞭炮齐鸣,各族人民欢欣鼓舞,北京、上海等地的人民群情激昂,在街头巷尾、工厂、学校,人们情不自禁的高呼:“中国万岁!”、“向中国女排学习”!
中国女排的胜利,在世界各地也引起了强烈地反响。纽约几家中文报纸于8月9日均以大字标题突出报导了中国女排夺魁的消息,并详细描述了中美决战的情景。在港澳地区,中美女排决战之际,街上行人比往常疏落,电器店前却挤满看电视实况转播的人,有的店主索性大开方便之门,连生意也不做,和顾客一起看电视。人们为炎黄子孙的胜利感到无限的幸福和喜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16 14:46: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排球五十年之十九
在袁伟民离开中国女排后,邓若曾被任命为中国国家女排的主教练。在他上任前,为祖国屡建功勋的张蓉芳、周晓兰、朱玲等人已光荣退役,他上任后,补上了年轻队员殷勤、叶萍和巫丹。调整后的中国女排平均身高1.79米,其中1.80米以上的有6人,平均年龄为22.5岁。
1984年奥运会之后,国际女子排坛的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世界各强队根据四年一次世界大赛周期的特点,普遍进行了队伍的调整。美国女排在未能实现奥运会夺冠之后,主教练塞林格卸任,队伍进行了大改组。著名运动员海曼、克罗克特等纷纷离队应聘去日本。新组建的队伍虽然年轻、条件好,但技术实力已大幅度下降,失去了昔日世界强队的地位。日本女排的江上由美、森田和三屋等三员主将退役,水平也明显下降。苏联女排在1982年第九届世界锦标赛后,队伍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在新任教练帕特金的率领下,经过了三年的努力,队伍有了长足的进步,已成为争夺世界冠军的劲旅。古巴女排已渡过了困难时期,在1985年的“海鸥杯”赛中给中国女排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中国女排在奥运会后,虽然也进行了“伤筋动骨”的调整,尽管少了主攻手张蓉芳,但其它几名主将雄风犹存,基本上保持了原有的阵容和打法。世界女子排坛,由1984年奥运会中、美、日三强鼎立的局面,转变为中、古、苏争雄的势态。中国女排在重大国际比赛中面临着古巴、苏联的挑战。
1985年11月10日至20日在日本举行了第四届女子排球世界杯赛。在开幕式上,中国女排队长郎平把四年前夺得的世界杯流动奖杯亲手交给国际排联主席阿科斯塔。当记者问到郎平有什么感想时,她说:“我们要把杯子再夺回来”!
在这次世界大赛中,中、古之战是世人注目的焦点。赛前双方均以3比0击败了实力雄厚的苏联队,因此这场比赛可谓本届比赛的冠军争夺战。古巴队“誓夺桂冠”的劲头很足,比赛一开始,就对中国女排发动了猛烈的冲击,在第一局的关键时刻,古巴队曾以14比10领先,路易斯的超手扣球,使中国女排陷入困境。但久经沙场的中国女排临危不惧、情绪镇定,技术发挥良好,在已用完了两次暂停的情况下,打得有条不紊,章法清晰,敢打敢拼,毫不手软,郎平连扣连中,终于反败为胜。最后中国女排以3比1获胜。
赛后国际排联主席阿科斯塔说:“今天中国对古巴这场球,是排球史上罕见的,除了她们的技术之外,还在于她们的精神状态和顽强斗志。这场比赛可以给人们带来在别的比赛中得不到的享受,那就是第一局反败为胜的技艺。”
在这次比赛中,邓若曾获“优秀教练员”奖;郎平获“最佳选手”及“优秀选手”奖;杨锡兰获“最佳二传”奖及“优秀选手”奖;郑美珠获“优秀选手”奖。
赛后,中国女排代表团团长袁伟民指出:“我们夺取了冠军,取得了胜利,开始了一个新的征程。我们必须头脑清醒,居安思危,……我们应该继承老队伍的拼搏精神,励志奋进,更上一层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开放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VBOL.cn ( 浙公网安备 33021202000496号 )

GMT+8, 2024-11-22 09:04 , Processed in 0.29016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