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开放注册
楼主: 爱虎

84年苏联四国女排赛(里加站):中国——日本(10.12更新:郑美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2 11: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84年奥运会前夕一系列的前哨战,比如里加到列宁格勒,中国女排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在重点研究当时强手日美方面,取得自信,赢得先机,锻炼了新人,获得了多重积累。

像列宁格勒那场,一上来先发的居然没有郎、张,却是候玉珠、姜英,前者的强攻和后者的跑动进攻,加上杨晓君的发球和郑美珠的连续扣球,梁艳的拦网,虽然日本队江上由美、森田贵美枝、大谷佐知子配合默契,但没有想到袁伟民“雪藏”了郎平和张蓉芳,直到前两局大局已定才让郎平上的。排兵布阵,虚虚实实,这样就把日本队打懵了,1:3告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2 15:51: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爱虎 于 2012-4-2 15:52 编辑

附:中日两队站位图



森田贵美枝         江上由美       中田久美   


小高笑子           三屋裕子       大谷佐知代
------------------------------------------------------------------
张蓉芳               梁艳         杨锡兰

郑美珠               杨晓君       郎平


张蓉芳:作为大换血之后的一队之长,肩负着延续女排辉煌的重任。这两年无论女排输赢,她始终成为队中最稳定的得分点。即使是兵败福冈、奥运小组赛输给美国,她依然用她纯熟的技巧和老道的经验支撑着大局。令人佩服的是她进攻手法的多样化,无论什么来球照样挥洒自如。印象深刻的是83年亚锦赛决赛对日本,杨锡兰一个倒三角传球直往她脑后飞去,在身体跳起已无法转身的情况下,一个车轮手往对方的手臂砸去,造成打手出界得分。随着杨锡兰的二传水平的提高,她的跑动进攻达到一个新境界,经常大范围地跑到二、三号位突击得手。四号位的平拉开堪称一绝,速度快、落点刁、打吊运用自如。她和梁艳在前排的两点轮是全队相对较弱的一轮,由于梁艳进攻上的弱化,她必须勤跑,进攻多样化。这个轮次之所以弱还有一个原因是郎平刚好轮到了一号位,这时各队均把发球目标对准郎平,奥运女排半决赛森田第一个发球找的就是郎平,这个轮次郎平的一传不能出漏子,否则很容易卡轮。幸好郎平在这个轮次上能扛得住,为张蓉芳和梁艳的跑动进攻提供了保障。这个两点轮梁艳既可以打短平快,也可以打背快,在梁艳的掩护下,张蓉芳可跑动到三号位打加塞,二号位打背溜,这个轮次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欣赏她们在奥运会上的精彩表演。
    张蓉芳另一个核心作用是她的保障环节,她不但后排防守串联技术过硬,即使在前排时也帮郎平分担一传的压力。在她轮到三号位的那轮,很多时要往后撤接一传,以保护身后的郎平。张蓉芳可以称得上是全队的攻防核心和精神领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2 17:29: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啊,楼主分析的很吸引人,我要找比赛录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2 18:06:38 | 显示全部楼层
當時日本主力最矮是森田,171,最高是小高,179。其他人是175-177,主力平均高度是175.8,而中國主力平均是177.8,雙方差距不算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2 20:38:1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经典,继续期待下文,好想看到那会的比赛录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2 21:46:4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老女排的记录看来都很激动人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2 22:24:41 | 显示全部楼层
张蓉芳感觉84年打的比81、82年都要好,作为一个保障型的主攻,非常难得!现在这种主攻,打过渡球的居多。

点评

1984年的张荣芳进攻效率很高 几乎她上场的比赛 效率都超过了自己的对角 打吊结合 虚虚实实 效果很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4-4 19:0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2 22:35:53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老女排的历史我们只能从lz这种资深球迷口中了解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3 09:59: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爱虎 于 2012-4-3 10:26 编辑

   有球迷问:衫山加代子是否有参加83年的比赛,答案是有的。83年香港“超霸杯”她作为主力出场,不过亚锦赛她的主攻位置为大谷所取代,日本队的理由是:衫山虽有高度,爆发力也不错,但她的性格太老实,文静,场上应变能力差,表现不稳定。大谷的性格与衫山正好形成鲜明对照。他作风泼辣,具有能够打破消沉气氛“起爆剂”的作用。另外,大谷的扣球有头脑,防守也好。山田评价大谷是能够扣点的运动员。这样的队员在日本女排史上也为数不多。她晓得对方的防守薄弱点,并能在起跳的瞬间,根据场上的变化作出向何处扣球的判断。过去的白井贵子也是这样,但是从大谷目前18岁(84年)来看,潜力远远超过白井。
   苏联四国赛,日本队在落后时,也偶然用衫山替下小高或森田。奥运会前,山田曾声称必要时将衫山替下小高,以阻挡郎平的进攻,但奥运会时但收效并不明显。由于日本队的强攻实力有限,在打一攻时,衫山当作主攻来用,有点假接应真主攻的味道,但防反时换到二号位去拦郎平。开始衫山还能扣几个,后来就被梁艳封得死死的。拦网又限制不了郎平,郎平利用抬高点来打,破了日本队这一招。另外,大家千万不要被洪刚的讲解所误导:日本队上场的接应是现在发球的11号森田贵美枝,两个主攻是大谷佐知代和衫山加代子。11号是接应没错,但不是森田而是小高,开始上场并没有衫山,两个主攻分别是大谷和森田。

点评

在山田重雄的眼里,杉山加代子才是正宗的白井第二,他曾经将白井穿过的球鞋亲自赠之。而且杉山是日立队的亲生女,大谷移籍的是东洋纺,这可是山田的死对头,84年奥运大谷曾经一度是没有资格参赛的,结果亦是松平康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4-15 17:3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3 16: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80年代那会儿 日本队最可惜的要属汉城奥运会和秘鲁的那场半决赛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4 18: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珍贵的历史资料
作者写得很好,必须顶起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4 19:06:55 | 显示全部楼层

1984年的张荣芳进攻效率很高
几乎她上场的比赛 效率都超过了自己的对角
打吊结合 虚虚实实 效果很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5 20: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爱虎 于 2012-4-5 20:22 编辑

     郎平    奥运女排决赛第一局,中国队7比9落后,在中国队得的这7分中,郎平一分未得,这与81年世界杯对美国的决胜局超过一半的得分形成了巨大反差。在发球轮换制时代,郎平的得分几乎是全队的一半,从中可以看出郎平在队中的位置。大换血后,郎平的进攻再不象以前般顺畅,这一方面固然是副攻的牵制能力减弱,只能打阵地战有关;另一方面是郎平的扣球招式开始被人破解,不仅对欧美的高拦网十分吃力,连矮小的日本队也敢上来欺负,亚锦赛上她被江上拦死甚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整个郴州集训期间,郎平加强了跑动进攻的配合。由于她在前排有两轮是两点轮,因此她和两个副攻打得最多的战术是双快,尤其是和杨晓君那一轮,可以打串平、也可以打一前一后的前背快,结合拉三来用。调整攻时对日本队则采用了抬高点来打,打超手和半超手,从苏联四国赛来看,效果明显,日本队通常被炸得东歪西倒,即使救回也没力组织反击。郎平的表现得到帕特金的首肯:“郎平的技术比去年(83年)更加成熟和全面。”山田重雄也曾对郎平这样的评价:“郎平在场上的动作已经使人无法判断她究竟到哪个位置上去,这点可能就是她们一大进步的体现。”
      然而,郎平在奥运小组赛队对美国队时却打哑了,被马杰斯限制得非常厉害,连吊球都过不了克罗克特的十指关。其实这场球不光是郎平,除了张蓉芳外,其余的人都在集体梦游,郎平表现如此失常,是近几年所没有的。决赛对美国的第一局,郎平仍然陷入苦战之中,直到7比9连拿2分状态才慢慢出来。第二、三局,郎平基本发挥了应有的水平,但作为主攻手,她在整个奥运比赛中不如张蓉芳抢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5 23:56:15 | 显示全部楼层
郎平是实力型的,看她81,82年都是展开了打,那时有体能保障,就像男人打女人,成功率非常高;到了84年以后,很多球能过拦网手,但都能被防起来;不过关键球还是过硬的!可惜的是86年就退役了,90年那届就打的一般了,能一下子看出来和年青队员体力以及扣球磅头的差距。不管怎么样,中国女排要是没有郎平,只能是世界强队,绝对拿不了冠军的!

点评

所谓最后焦灼的时候就要靠蛮不讲理的一锤定音。 中国女排因为有郎平可以做到,所以冠军了。 相反,日本女排没有人可以做到,所以遗憾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4-6 16:0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6 09:34:51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太好了,就像是又看了一次比赛一样,不亚于听宋世雄的解说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6 16:00:18 | 显示全部楼层
1984年郎平的身体素质已经比1981、1982年下降了。
需要更多的技术和战术支撑,不能完全像21、22岁那样靠身体素质硬吃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6 16:03:19 | 显示全部楼层
Barry 发表于 2012-4-2 18:06
當時日本主力最矮是森田,171,最高是小高,179。其他人是175-177,主力平均高度是175.8,而中國主力平均是 ...

那一批日本女排身高在当时的年代背景下属于非常不错的,跟上了世界的潮流:二传都有1米77,全队的网上实力没有明显的漏洞。
中国队除了郎平,其她队员都无法打出超手。
后来日本女排的先天条件就跟不上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6 16:06:55 | 显示全部楼层
流浪的云 发表于 2012-4-5 23:56
郎平是实力型的,看她81,82年都是展开了打,那时有体能保障,就像男人打女人,成功率非常高;到了84年以后 ...

所谓最后焦灼的时候就要靠蛮不讲理的一锤定音。
中国女排因为有郎平可以做到,所以冠军了。
相反,日本女排没有人可以做到,所以遗憾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6 16: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cz 于 2012-4-6 16:19 编辑

张蓉芳84年明显比之前打的更快了  和美国那场决赛在格林身上大赚了便宜     杨锡兰的出色发挥是洛杉矶夺冠最有力的保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6 19:01:01 | 显示全部楼层
直播贴~~~第二页马克~
楼主普利斯够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开放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VBOL.cn ( 浙公网安备 33021202000496号 )

GMT+8, 2025-7-18 03:12 , Processed in 0.49494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