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5449
威望 点
主场币 元
贡献值 点
好评度 点
人气值 点
好友
记录
日志
相册
回帖0
主题
精华
注册时间2007-8-22
在线时间 小时
性别保密
最后登录1970-1-1
听众
收听
|
发表于 2011-6-27 15:08:17
|
显示全部楼层
假的就是假的,不是一经时间的推移,所谓精细的假古董就可成为真古董,真古迹,真文物的.
古迹,文物除了必须具有时间性之外,同时也要体现文物所处时代的文化内涵,精神气质,与时代技术手法与高度的,无法反映时代文化,无法体现时代技艺手法特征,仅凭一个时间条件就可以成为文物? 当然不可能。
时间是文物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
在假仿的时候就标上假的标签了,这都已定了性了。例如:2004年复建的永定门,以后永远也不可能成为文物,永定门是明朝的城门,2004年则是另一个纪元,这时复制的永定门已不是明朝的城门,最多只能叫2004永定门,是人们对明朝的追忆,对文物保护反思的一种无奈之建,孤零零的一座城门,连个附加的城墙都没有,它根本没有能力体现明朝的气质,不可能随着时间推移成功转变为古迹的。多年后,人们仍然只知道明朝的古迹是故宫之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文物可能是人民大会堂这种带有苏联印记,或是鸟巢这种后现代风格侵袭的新型建筑,这种代表共和国时期建筑文化与理念转变的一些典范之作,2004永定门既不属共和国时期的建筑风格,又不是建于与之风格吻合的明朝,这样尴尬的仿作,日后是没有资格成为文物的。
但例如一座保存至今的明朝城墙,(如西安,南京,荆州等古城),在保存过程中对古城墙瘫塌断落部分,或殘破城楼、城门作了一些修葺固新的维护动作,这也是仿,但是这种仿是依托在真实的古迹基础之上的,它和真实是融合在一起的,才可作为古迹被人们肯定。而且这种仿未必都是精细的,在修葺古迹的过程中,更多的是遵守修旧如旧的准则,仿是为了更好的还原、加固。但不是为了翻新。
中国现在许多古迹的周边都建有很漂亮的高仿古建,但是,这类高仿只是附加在真实古迹旁边的一种追思与古典气息营造,并不依附在真实古迹身上,这种高仿,永远不可能成为古迹。
至于说一些体现当代手工艺制作的高仿工艺,例如仿高古玉,高仿宋瓷等,如果它能高仿到与过去同一水平,甚至超过前代的,那就可以另当新作品,而不仅止于高仿罗。日后有可能被看作是共和国时期的手工艺品成为古董的。大多数仍然是作为高仿风格的工艺品被一些爱好者收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