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434
威望 点
主场币 元
贡献值 点
好评度 点
人气值 点
好友
记录
日志
相册
回帖0
主题
精华
注册时间2006-5-21
在线时间 小时
性别保密
最后登录1970-1-1
听众
收听
|
(开篇广告:本节目由......赞助拨出......)
(音乐起......)
(掌声起......主持人、嘉宾入场......落座!)
慈禧:各位观众大家好,欢迎大家收看大清国电视台为您直播的“煮酒论皇帝”节目,我是主持人慈禧。今天有幸邀请到了四位嘉宾来参加我们的节目。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位是嬴政先生,他的绰号叫秦始皇,是大秦帝国第一任皇帝。
嬴政:大家好,非常高兴能在这个节目中跟大家见面。
慈禧:这位是刘彻先生,他的绰号叫汉武帝,是西汉帝国第七任皇帝。
刘彻:大家好。
慈禧:这位非常帅的嘉宾是李世民先生,他的绰号叫唐太宗,是大唐帝国第二任皇帝。
李世民:谢谢大家,谢谢慈小姐。
慈禧:旁边这位是赵匡胤先生,是四位嘉宾中最年轻的一位,他的绰号叫宋太祖,是北宋帝国的开创者。
赵匡胤:谢谢大家,能跟三位前辈一起探讨问题,我感到非常荣幸。
慈禧:民国有个才子叫做毛泽东的,写了一首词叫做《沁园春·雪》,有几句词是“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属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将你们四位排在一起了。
李世民:在这首词里,跟我们四个并列的,还有一位叫成吉思汗的异族英雄?
慈禧:成先生也接到了我们节目组的邀请,但他因为出席大蒙古国建立800周年庆典,今天不能来参加我们的节目。他给我们的节目送来了祝贺。(慈禧掏开了一封信)他说:“多谢‘煮酒论皇帝’节目组的邀请,跟诸位帝王翘楚同台论剑,一直是我多年的夙愿,惜今正值我国大庆,不能过去捧场,这是我的损失。祝贵节目越办越红火,祝出席节目的诸位同行越来越年轻、越来越多地在电视剧中露面!”成先生金戈铁马,驰骋疆场,无坚不摧,为世人仰慕,他不能到来,是我们的遗憾。(见赵匡胤脸露不悦之色,慈禧停下了自己的话)。
慈禧:有个问题想请教四位先生,为什么你们的绰号,一个是皇、一个是帝、一个是祖、一个是宗?
嬴政:当初我统一天下之后,群臣都认为我“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便给自己起了个绰号叫“皇帝”。
慈禧:这么说来,“皇帝”这个称号是嬴先生发明的了?
嬴政:正是。我给自己定名为“秦始皇”,准备让自己的子孙一直排下去,从“二世”、“三世”直至“万世”。
刘彻:只是,当江山传到嬴政先生的儿子嬴胡亥先生的手里,就……
慈禧(见嬴政的脸涨得通红,急忙打断了刘彻的话):刘先生,那你为什么叫汉武帝呢?
刘彻:我们刘汉家族的名号,还是沿用姬周家族的方法,采用“谥法”。即当一个皇帝(也包括其他地位很高的人)在人间的旅程结束之后,由礼官根据他生前的为人和功过,定出一个词用来概括他的一生。我的谥号是“孝武皇帝”,由于我们刘汉家族深得儒家的熏陶,个个都孝顺,因而每个皇帝的谥号都有个“孝”字,这个“孝”字便被后人省略掉了,人们都直接叫我“汉武帝”。
慈禧:后来台湾出了个叫柏杨的家伙,说谥号是中国古代的“四大无聊”之一?
刘彻:也不能这么说,谥号对我们来说,可以说是一道紧箍咒,可以鞭策那些好名的皇帝,为了避免死后得到恶谥,去表现得更努力一些。
慈禧:那么,你的谥号“武帝”是什么意思呢?
刘彻:根据谥法“刚强直理曰武,威强睿德曰武,克定祸乱曰武,刑民克服曰武,大志多穷曰武”,能得到这个“武”字的,都是武功赫赫、牛气哄哄的皇帝。
慈禧:请问李先生,人们都叫你“唐太宗”,这个名称也是你的谥号吗?
李世民:不是,这个是我的庙号。庙号是皇帝离开人间之后,他的子孙在太庙给他立室奉祀时起的名号。
慈禧:那么,为什么人们习惯称呼你的庙号,而不是你的谥号?
李世民:因为我的谥号太长,全称是“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叫起来写起来都很不方便,人们只好用我的庙号来称呼我。都怪我那些子孙多事,起个这么长的谥号,人们根本就不会去用,就跟没有一样。
慈禧:刘先生也有庙号吗?
刘彻:我们刘汉家不像李唐家那么慷慨,他们是几乎每个皇帝都有庙号,我们是只有贡献十分突出的皇帝才能得到庙号。我的庙号是“汉世宗”,但像我老爹汉景帝皇帝做得也不差,就没有庙号。
慈禧:赵先生也有庙号和谥号吗?
赵匡胤:都有,我的庙号是宋太祖,谥号是英武圣文神德皇帝。同样因为谥号太长而不常用,人们都习惯称呼我的庙号。
慈禧:为什么赵先生的庙号是“祖”,李先生的庙号是“宗”?
赵匡胤:我们赵宋家族和他们李唐家族一样,都是开国第一任皇帝才能称“祖”,以后的只能称“宗”。李先生是大唐帝国第二任皇帝,所以只能称“宗”。
李世民:不过像你们大清爱新觉罗家族就不一样了,你们家就出了好多个叫“祖”的。
慈禧:四位先生都是功垂千古的圣君明王,留下了数不清的彪炳史册的大事盛事。请问你们回首人世间的几十年,觉得最值得自己骄傲的是什么?先请嬴先生来回答吧。“
嬴政:人们常说我是“千古一帝”,实际上这个尊号送给在座的三位老弟,他们也都受得起。“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我在人间的50年,其实也只做了两件事而已,一件是用武力在政治上统一了天下,另一件是努力在制度上、经济上、文化思想上统一天下。对于我来说,后者更加艰难,取得的成绩也更加值得我骄傲。
李世民:自古以来打天下难,治天下更难也。
嬴政:不错,我的祖宗给我留下了十分丰厚的遗产,当我即位之时,我们秦国在七雄之中的优势已经十分明显,对于秦国来说,最需要的已不是一个能够大规模提升综合国力的君主,而是一个有着足够的胆略去改写历史的帝王。小时候,我就意识到这一点,并刻意去锻炼自己的胆略,增强自己的雄心。
慈禧:后来,嬴先生以雷霆万钧之势,踏平了六国,统一了天下。
嬴政:不错,灭六国统一天下的顺利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以前我们想割占别人一块土地,都需要付出很大的军事和外交努力,但扫灭六国只用了9年的时间。当然,在这一方面,在座的李世民先生和赵匡胤先生也做得非常出色。
赵匡胤:嬴先生毕竟是第一个统一天下的,其难度非我辈可比也。
嬴政:当我统一了天下之后,我才发现,我的事业还远远没有完成。六国的贵族,天天想着复辟;秦国的贵族,天天想着从我的江山里面分一杯膏。这天下是我嬴政一人的,这天下只能有一种颜色,我绝不会再将它分成条条块块!李斯那厮说得好,要是还实行分封制的话,天下终将再次陷入四分五裂的局面,这完全是对我祖宗和我几代人统一天下的努力的否定!所以,统一之后,最坚决、也是最重大的决定就是废分封、设郡县。
刘彻:但是因为嬴先生的废除分封制,导致后来变乱一起,地方无人有实力去拱卫中央。
嬴政:这也是我们赢家的天下短命而亡的原因之一吧。但最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六国的贵族复辟之心不死,他们在推翻我们家的天下时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这也怪我当初斩草除根还不够彻底。
慈禧:尽管秦王朝延续时间不长,但嬴先生在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等方面的成果一直保持了下来。
李世民:还是刘彻先生的曾祖父刘邦先生做得聪明,使用了分封制和郡县制相结合。避免了两方面的缺点。
刘彻:其实我曾祖父的许多成功经验都是建立在对嬴先生政策的反思的基础上的。
赵匡胤:我倒是有几个问题想请教嬴先生。你认为你能够攻灭六国,是实力的必然,还是带有比较多的运气成分?你攻灭六国的顺序,是预先制定的吗?在攻灭哪个国家过程中受到了最大的挑战?
嬴政:我能够一鼓作气将六国从地图上抹去,既可以说是实力使然,也可以说有几分运气。说是实力使然,因为凭我们秦国强大的军事力量已足够掐灭当时任何一个强国。但如果六国齐心协力来对抗我们,再把六国的豪杰充分调动起来的话,我们将完全处于劣势,但没想到他们真的是一个接一个地等着我们掐灭,所以说也有几分运气。后来局势的发展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在我离开人间不久,就有一个叫陈胜的暴民掀起了反对我们秦朝的暴动。在六国豪杰齐心协力的进攻下,我们秦人几乎毫无还手之力,才3年的时间就完全崩溃了。(嬴政长叹了一声)。
慈禧:那么,你为什么采用了“韩、赵、魏、楚、燕、齐”这样的灭六国顺序?
嬴政:灭六国的顺序是预先制定的。韩、赵、魏三国位于中原,没有战略纵深,容易掐灭,而且他们在跟我们秦国的长期斗争中力量已经消耗几尽了。占据了天下的中枢之后,便可将剩下的三国分隔瓦解,逐个击破。而齐国是必定放在最后的,因为他们一向跟我们秦国交好,可以确保不会在我们进攻它国之时在我们背后插上一刀。
慈禧:嬴先生灭国的思路跟赵先生有相通之处,都是先弱后强,先易后难。
赵匡胤:差不多吧,不过我和光义把北汉留在最后,主要是顾忌它背后的辽国。
嬴政:若说六国之中哪个对我们是最大的挑战,那肯定是楚国了。楚国有着极为广阔的后方腹地,进攻楚国还要面对我们并不擅长的水战,而且其地之人好勇斗狠,豪杰辈出,后来在推翻我们秦朝的统治中,正是来自楚地的攻击最为致命。灭楚之战是统一战争中最为关键的一役,若迁延不下,有可能将前功尽弃,幸亏王翦这老头干得漂亮,以60万大军毕其功于一役。
慈禧:那么赵先生的情况呢?
赵匡胤:在我和光义统一全国的过程中,难度最大的是灭北汉,但最为关键的是灭后蜀之役。后蜀一下,南方诸国已完全失去跟我们对抗的勇气,只能算计着如何多拖延些时日了。
慈禧:那么对赵先生来说,统一全国是否是最值得自己骄傲的事呢?
赵匡胤:这只能算是其中之一吧。我成长于五代乱世,那是一个极为混乱、极为残酷血腥的时代。我在基层工作过,对民间丧乱苦痛的认识比在座各位深了一层。在我成为皇帝之前的奋斗历程中,有一个强烈愿望始终存在于我的心中,那就是尽早结束这种连年战乱的局面,让天下人过上安稳的日子。
(掌声起......)
慈禧:让天下人尽早过上安稳的日子,这是一种多么高尚的情操啊。
赵匡胤:在我当上皇帝之前,曾在柴荣的手下干了多年。柴先生是我成长中的引路人,他曾经说过:“如果我再活三十年,我当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从他的话中可以看出,打天下的目的就是为了养百姓和致太平,这基本是我们那一代人的共识。因此,与在座三位相比,我也许是少了一些豪情壮志,而多了一些务实。
李世民:在这一点上,我比其他两位更能理解你。
赵匡胤:因此,对我来说,最值得我骄傲的是,我生长于残酷血腥的五代乱世,却开创了一个宽松的政治环境,我成长于戎马倥偬的军事生涯,却营造了一个有利于文人文化蓬勃发展的氛围。
慈禧:那么,对于刘先生来说,最值得自己骄傲的事是什么呢?
刘彻: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的长辈们就不断在我面前提到一个词:匈奴,我的长辈们在这个词面前是那么的愤恨而又无奈。这个北方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在我心中便成了一个魔影,这个又怕又恨的魔影一直伴随着我长大。
嬴政:匈奴人确实是个剽悍异常的民族,他们都是喝着血、骑着马长大的,可谓全民皆兵。为了防范匈奴人,我倾全国之力建造了万里长城,这也是我留给后人的无价之宝吧。
刘彻:匈奴人正是在嬴先生的时代开始崛起的。当我初懂人事之后,我便从长辈那里听到了很多令人憋气的故事,我的曾祖父刘邦,曾在白登山被匈奴人的优势兵力包围,多亏陈平先生的妙计,才得以脱身。我的嫡曾祖母吕雉女士,面对匈奴可汗冒顿的恶意挑衅,也不得不用一封措辞谦卑的回信去答复。在我少年的时代,几乎每年都可以听到边疆被匈奴人劫掠的消息,我们不得不送公主过去求和。我的姐姐南宫公主,就被送到匈奴去和亲。因此,年青时代的我,一直憋着一股狠劲,就是要踏平匈奴,将他们欠我们的血债通通讨回来!同匈奴的战争,倾注了青年时代的我的全部激情,是我一生中最难忘,也是最有成就感的大事。
(掌声响起......)
慈禧:但刘先生留给后人的财产太多了,出了打败匈奴之外,还有统一南方越族国家、开发西域、开发西南地区等,文治方面也有独尊儒术、建立太学等方面的大举动。
刘彻:在我的中青年时代,打败匈奴一直是我们全部政策的重中之重。控制西域,目的是为了斩断匈奴右臂,吞并南方三个越族国家,是为了免除后患,建立太学,是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供强国之用,这些都是跟我的匈奴政策密切关联的。在我中年之后,我的思想才发生了一些变化,开始以征服和掠夺本身为乐趣,并为此打了一些无谓的仗,并越来越顾忌别人会威胁自己的地位,冤杀了不少人,包括我最亲最亲的人。
李世民:这些在刘先生晚年所写的《轮台悔诏》中有所反映。《轮台悔诏》我在人间时就多次拜读,每次都会感到鼻子酸酸的。
刘彻:所以我特别怀念年青时那种君臣一心,同仇敌忾的氛围。
李世民:我十分理解刘先生对匈奴的痛恨。在我的时代,我们面对的北方游牧民族是突厥人,他们的凶悍绝不逊色于匈奴,据说有上百万带弓箭的骑兵。在我们父子起兵反隋之时,还不得不对他们称臣。我们大唐帝国刚刚建立的时候,他们就多次入寇,在我即位的那一年,他们甚至一度进攻到距离首都长安城仅40公里的地方,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慈禧:最终李世民先生非常漂亮地打垮了突厥人。
李世民:是的。我亲自跟突厥人干过仗,不过主要功劳还要归于我的两位出色的部下:李靖和李世勣。
慈禧:那么,对于李先生来说,打垮突厥人是不是你的帝王生涯中最值得骄傲的事。
李世民(笑了一笑):这还算不上。
嬴政:李先生天纵其才,16岁从军,19岁打天下,用了4年时间就把天下群雄都压了下去。连我也觉得佩服。隋末乱世,似乎是老天特意为李先生准备的舞台。
李世民:打天下的顺利,也出乎我的意外,但这还不是我觉得最值得骄傲的。
赵匡胤:李先生文武全才,缔造了“贞观之治”的千古治世。先生的《贞观政要》我在人间时常拜读,佩服之至。
李世民:多谢赵先生的推许。其实我们四位哪个不是功劳簿比人还高?我也不好意思拿这些在三位名君面前卖弄啊。
慈禧:那么对于李先生来说,最值得骄傲的是什么?
李世民:对于我来说,最值得骄傲的不是打天下的顺利,也不是贞观之治的辉煌,而是有那么多的英雄豪杰、人才鬼才,都那么齐心的聚集在我的周围,情深义重、无怨无悔地为我的大唐江山抛头颅、洒热血。
慈禧:李先生身边的人才队伍真是强大,而且文武俱备。这也是李先生的个人魅力所吸引来的。
李世民:我晚年的时候,将功臣中功勋最著的24位永远留在我的皇宫中,这就是后人所说的“凌烟阁24功臣”,我每天跟他们的画像为伴,追忆着与他们共同奋斗的峥嵘岁月的点点滴滴。在其中多人死前,我都有梦兆,梦中的欢笑就如平生一样。能够与这么多的英雄同舟共济,真不枉人生一场也。
(掌声起......)
慈禧:下面是广告时间,广告之后有更精彩的内容,请大家不要走开。
(以下广告:本节目由......赞助拨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