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1180
威望 点
主场币 元
贡献值 点
好评度 点
人气值 点
好友
记录
日志
相册
回帖0
主题
精华
注册时间2006-2-9
在线时间 小时
性别保密
最后登录1970-1-1
听众
收听
|
本来是计划大奖赛全部打完之后再说说看法的,现在看来通过这么一场比赛来说就足够了。
赢球模式遇到挑战
仓促集训出阵的中国陪练赛和大奖赛小组赛中,中国队并没有展现多样性的、“东面不亮西面亮”的赢球模式(或者说我们并没有机会展现)。这一点并不像是传统的中国队——我们网口强不过你,但是我们更稳定更快速打球的人更多;我们小球防守拼不过你,那么我们就用高度和力量压死你;即使空中和地面技术都差不多,我比你磨合更好失误更少。
于是,面对粗糙的欧美队伍,我们的赢球模式无需复杂,简简单单地按照以下来,做到了就可以轻松获胜:1.攻击性发球 2.靠发球优势和对手自己撞墙抓强攻 3.朱婷和副攻强攻解决问题拉开比分。比赛虽然是全胜打过来了,但是其实在一些比赛里头已经初现端倪——在面对欧洲队伍不抽风不自杀时,一传稳定,拉开迅速,进攻强点间歇性失灵的时候,我们的比赛就变得更加艰难,甚至可以说是举步维艰。
这只日本队是中国队今年所经历的对手中打法最纯熟、技术最细腻、速度最快、作风最顽强的。
我们的赢球模式反而被日本队施以“以彼之道患失彼身”。赖以破坏对面一攻的发球,日本发得更有针对性、性能更强,中国队随时都被飘得鸡飞狗跳;趁着中国队网口右翼进攻近乎瘫痪的时机果断有所取舍直接限制四号位;防守之后迅速投入反击追打对方防守薄弱区域。
中国队这边,第一局利用发球先给了日本一个下马威,随后用网口高度硬吃日本轻松赢了第一局之后,随着一传的波动。我们的注意力从冲击对手转移到保一攻。我们的发球攻击性尚可,可是跟不住日本队的迅速转移和拉开强攻,再加上网口上进攻点难以保持持续的绝对高效,串连失误还多。中国一度陷入了不知道要怎么去赢球的窘境。万幸的是,神级表现朱婷、一直在抗争的坚强副攻进攻线以及最后拼出自我的大队长站了出来。而这三者所代表的赢球模式,都是“更高更壮更强”——正是我们能多次搞定亚洲对手的套路和赢球模式。
这也是中国队今年第一次在发球带拦网等失误的赢球模式破产之后,被逼着展现出来的久违的赢球模式。值得庆幸。至少我们还有实力作为资本,只要好好准备,在一定时间内还是能领跑亚洲的。
然而,比起03-04年的全面快速暴力,这只队伍依然是破碎的,不完整的(菜包子,你造的孽再经过这么一折腾,这么些年都缓不过来),在未来,我们需要更加成熟的赢球模式。这就需要我们按照的队员,以充足的集训时间,实现“高”“快”“全面”“均衡”“稳定”这几项目标,以充实打法,传承以高打快,以快制高,以细腻打粗糙,以稳定打大起大落的独到之处。
这个周期到下个周期之间,我们有契机、有可能实现中国女排的新高峰和新世纪以来的突破性高度。但是目前来看,实现终极进化版的中国队仍需要克服根深蒂固的体系问题和个人能力问题,需要更加精细的设计和更加更加更加刻苦的训练。
体系问题:打破迷信,灵活布局
以前我们说谁一传好,我们会说,他是主接一传的,或者说他接六轮一传。
我们都知道,接几轮和能够接好几轮并不是一个概念。具有接6轮一传的能力说明你在各个位置都有接好一传的能力,但是不意味着你应该接满6轮。能接好6轮一传并不意味着你还能在6轮中的每一轮或者其中几轮完成一传后,还能参与有效的战术进攻。
而在实战中,我们更是发现你能接6轮并不代表你就需要就6轮,而你不能接6轮也不代表你一点都不能接。排球是一个变化万千的运动,特别是在现在球场上应变能力越来越强的情况下,迷信“一个队员不接一传就能充分发挥其进攻能力”或是“一个队员在每个位置都能把一传接好”慢慢成为一种畸形的思想禁锢。在现在这个广泛考察,重点试验的奥运周期初期,我们更是要放开思路,寻找和计算最合适的方案,甚至是预计每个轮次可能遇到的各种性能发球的困难准备。
今年的比赛,中国女排展现了几种一传体系。与之前5/6年动不动三人次六轮一传不同,今年的大奖赛后期的阵容中,郎并没有拘泥于核心队员必须接六轮,而是随时调整一传站位,主动变化让接应和主攻参与一传互相弥补。以往那种一个人一传不行,站在边边角角还需要自由人或者其他人冲过来保护的人撞人的混乱局面终于不再出现了。虽然曾春蕾、朱婷这些以往不参与六轮次一传的队员还有很大进步空间,但是她们在今天的比赛中都有挺身而出保证一传一攻过轮的表现。
这让我们想起郎平在赛季初说的话。郎平意欲打造的多人次参与一传的打法慢慢出现了雏形。
能力问题:强化体能,加强比赛阅读能力
如果说上个周期荒废最厉害的是什么,除了各项技术,那大概就是队员的体能。目前看来,体能是这一波队员继续提高的一大阻碍。但是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如果体能上能获得突破或者提高,这些队员还会有很大的潜力和进步空间。
现在的几个队员都需要经过严格的体能训练强化身体力量:比如惠若琪的下肢力量和手腕力量,沈静思减轻体重强化手指力量和腰腹强度,还有刘聪聪朱婷这些比较瘦的队员都需要进行力量强化。至于老队员,如果进行合理的体能恢复和伤病控制,就算老伤较为严重,也能在比赛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这次比赛我们可以听到郎平在场边呼喊提醒。然后总是依靠教练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的队员需要强化在比赛中的应变能力。今天这个问题在场上暴露的也很明显,比如朱婷的拦网取位,在一开始拦得顺风顺水,而后随着新锅和木村加强了线路的变化和技巧,朱婷开始顾此失彼连续被打穿打漏。还有我们副攻的混乱拦网,二传的短路组织,都需要队员自己去思考去总结。
两个节点,未来球队建设的关键
至于我的这个周期女排的期待,大概是这两个。一个是朱婷,一个是曾春蕾。其他人其实都不是上一个台阶的关键,没有本质区别。
之所以说这两个人是关键,是因为她们有共同点:身体素质好、技术底子好、伤病少、高度和速度兼备。和新女排:高,快,全面,均衡的目标是一致的。可是目前还都有问题,意识上的,技术上的,心理上的等等。
朱婷就不说了。
为什么我对曾春蕾也有所期待呢。虽然她现在打得也不算多好吧。但是她的技术规格确实高,而且人也聪明,辅以极高的扣球点和很好的爆发力,现在缺的仅仅是一个小改良,但是这些细节改动起来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曾春蕾需要提高手腕的技术,解决大抡臂包满球扣的规矩、防的容易的大问题,以及通过比赛的实践去纠正提高。
我对她还是很有信心的。
而她们的目标,是箭头核心人物。战术进攻效率高,兼备调整攻能力的强攻点,在网口具备很强的端拦网封锁能力,具有后攻能力,更重要的是具备3轮以上一传能力的全面型队员。这样,我们的一传需求不仅可以稍微降低,结合传统细腻技术优势的高快进攻也会把中国女排带入一个全新的境界。
目前来看,也就是这两位有着达到这个目标的希望。至于其他队员,请首先把一传接好,二传传好球,并且把一攻打下去,那便是极好的角色球员了。
至于你问我可能达到的效果是什么。你可以想象这边一个金延璟,那边一个大林素子的进攻端会有多华丽吗?但是我们的朱婷和曾春蕾的点比她们还更高力量更大,巅峰期的水准可能还在她们之上。如果说这两位能在1~2年之内打出来,这个周期在巴西主场复仇夺金也许也并不是很难的事情。如果这个阵容能把周苏红、冯坤和赵蕊蕊加进来,那么会是多么多么恐怖的事情。
自从胡进时期开始的高快之梦距离我们到底还多远呢?
|
评分
-
13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