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yanlinz 于 2016-3-5 17:35 编辑
这个礼拜欧冠没有比赛可看,便静下心来写写我对排球一点感受。
这个贴子本来放在中国男排版块更合适,因为想说说对中国男排外援引进的看法。但由于觉得中国男排像个要扶贫的对象,而且越扶越贫,实在不愿直视那种让人难受半天的尴尬。所以一般我不想进到中国男排版块。有一句话说中国股市:哪怕上帝来了也救不了你!此话也适合形容中国男排。
不愿进中国男排版块,但为什么又要提及中国男排呢?提及它不正是让人难受吗?这主要是因为看到下面一篇文章:
此文的中心是说中国男排联赛是时候引进当打的一线球员了。这点我同意。中国人现在有钱了,完全支付得起当打的一线球员的酬金,所以我觉得钱不是问题。但我怀疑就算引进当打的一线球员,也未必能拯救中国男排。
要想把一个联赛做好,是需要钱。但同时需要时间、精力。
请看文中一段:
“还要炮轰一下媒体,逢采访必外援。外援当然可以采访,但分量应该和国内球员是一样对待的。五星体育在联赛决赛打完之后,总算也让张奕宸这样从来不在电视上有单独露脸机会的球员露了露脸,以后在联赛期间也应该有。说穿了还是混日子,我敢说没几个记者会在比赛当场去看技术统计(排协的网站也有延时的),然后再去选择比如本场最佳的做采访”。
“说穿了还是混日子”,一语道破天机。
那为什么混日子呢?不爱呗,没钱不做呗。不愿花精力,肯定也不会透入更多的时间。
也许有人会反驳说:那是因为现在的中国男排联赛不够精彩,记者都提不起兴趣。待到引进足够的一线球员后,联赛好看了,记者就会提起兴致了。
好吧,先让此假设成立。接下去的问题是:在投入了很多钱,买了足够多的一线外援回来之后,要等多长时间中国男排联赛才能够精彩起来?结果确定吗?立杆见影?还是无法预测?或是长时间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还要不要继续投钱?
说到这,可能还会有人要反驳:不是存在有50%-50%的成功概率吗?
就我而言,我更偏向于认定不成功的结果。
1.效果立杆见影肯定不会,出于常识就不多费笔墨了。
2.中、长期也不会有好的投资效果。关键在于投资方能忍受多长时间的不赢利?投入排球应该不是很赚钱的。出于我对中国人的了解,我觉得中国的投资方不需多久就不会再做下去了。中国人投资追求的是短、平、快。
以上是鉴于短期内买到大量的一线外援而说的,实际上不可能短期内买到大量的一线外援。一是中国排协短期内不可能筹集到这么钱,二来一线外援也不可能蜂蛹而至。所以引进当打的一线球员来促进本国的男排市场发展更是一项细时间、精力水长流的工程。
但就是因为无法一触而蹴,我还是不看好中国男排及联赛市场的发展。这不单单涉及一项体育项目的发展问题,而更涉及到中国人的人心。整体而言,除了对很功利的事情外,中国人对别的事情缺乏兴趣、恒心。
任何体育项目想要出成绩都是很花时间、精力和金钱的。而且如果仅追求锦标主义,这还是一个淘汰大多数、保留极少数精英的领域。这对中国人有大的吸引力呢?我们的运动员大多是迫于生计才投入体育领域的,少有出于发自内心的热爱。排球作为小众的体育项目更是如此。光靠别人来带动,自己不热爱有多大的效果呢?
所以我的感觉是,在试了买进一定数量的一线外援几年之后,发现中国男排联赛的水平还是没有多少起色。
文中还有这么二段:
感觉上海两个外援展现了欧洲男排的实力和风采,我想替你加个定语:二流的。
任琦在前几天参加五星体育直播节目时曾直言不讳地说,萨瓦尼这两个赛季的进攻实力一年不如一年,“第一年的时候特别猛”。
文中是想说,“一样花钱买,为什么不买更好的”?沈琼也在补充时提到,以后的外援“希望达到国际一线水平”。
看到这我都想笑,苦笑。会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买进时是一线水平,打了几年后就变二线水平?最后轮为跟本土球员一样的不入流的水平?所以我很认同VladimarAlekno说的那番话。正因为看到萨瓦尼的情况,所以我不希望一线外援来中国打球。中国整体的排球水平及氛围会使他们丧失提升的空间和动力,渐渐就会不进反退。
我想这么多排球界的专家不会看不到中国排球的问题,也不会不给中国排协提建议。关键在于他们愿不愿意去做。
最后我想总结一下自己对排球的观感:
热爱是做好一件事的第一要义。就排球而言,我觉得一方面想快速提升国家队男排在世界男排中的水平外,更需要做的是基本的普及工作。比如教授孩子打排球、看排球等等。这个阶段是很长期的、朴实的、不赚钱的。相反,还得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这些工作不到位,光靠引进外援来拯救自己是空中楼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