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嘉辉,是香港流行乐坛发展史上一个星光熠熠的名字。提到流行音乐,人们想到的是外表俊美、服饰另类新潮的歌手,是在街头巷尾传唱的歌曲。不过,曾经流行的却未见得经得住时间的考验,魅力永不消退的寥寥无几。在漫长的岁月中沉淀下来的,是那些与人心灵产生沟通和共鸣的旋律,那些音符传递着艺术创作者和欣赏者对美和爱的追求与咏叹。即使在造星运动由来已久的香港,在奠定粤语流行乐坛的过程中,词曲创作人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香港流行的是英文歌和国语时代曲。而顾嘉辉在70年代写给仙杜拉的《啼笑姻缘》则成为首只粤语演唱的电视剧主题曲,让粤语歌登上大雅之堂。从此,顾嘉辉便雄霸了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香港歌坛半壁江山。他的创作与同时崛起的香港电视娱乐业相辅相成,他甚至包办了大多电视剧主题歌的作曲工作,加上已故词人黃霑合作填词,“辉黄”搭档,是当时整个香港音乐界的巨擎。
南方都市报游威曾写道“生长于中西合璧的香港,顾嘉辉作品大多是典型的中国民间小调风格,受广东粤曲的影响颇深,曲调优美、流畅,调式大气、简洁,富隽永、回环之美。听他的歌,就仿佛走进一片茫茫江湖,剪不断理还乱,最终超越时间与历史,化为永恒之经典。”这样的评论是恰如其分的。
纵横香港乐坛三十多年,学习爵士乐出身的顾嘉辉创作了超过1100首歌曲。其中经典无数,我个人最喜欢的是由关正杰、关菊英演唱的《两忘烟水里》和张德兰的《情义两心坚》,这两首歌曲分别是香港无线电视TVB制作的82版《天龙八部》和83版《神雕侠侣》的插曲。80年代初至80年代中后期是香港电视创作历史上的黄金年代,而在70年代就已崭露头角的金庸武侠剧更是在这一时期到达了创作上的巅峰。虽然如今回顾当时的作品,会发现由于条件和历史的局限,情节、场景、服饰的粗陋之处比比皆是,但是这并没有影响一批荧屏形象和歌曲成为经典。
24年之后,主演《神雕侠侣》的刘德华不忘自己当年的经典成名之作,作为歌坛红星,翻唱了《情义两心坚》。其实,刘德华的歌我听得很少。因为,尽管作为一个艺人、一个明星他很努力,但我并不认为他有唱歌的资质。可是他的这版《情义两心坚》听起来却很有滋味,深沉的嗓音流露着一个男人对沧桑岁月的慨叹。虽然听过很多遍张德兰原版的《情义两心坚》,我只是欣赏旋律,却没有认真留意过歌词。这首歌词并不是黄霑写的,而是出自另一位知名的词作家邓伟雄之手。仔细玩味了一下歌词,根据音乐旋律来断句,居然发现有几处文理不通或自相矛盾。再一品味,竟发现很可能是作曲名家顾嘉辉的失误,或者说,旋律本身很美,但乐句和歌词意群不吻合,可叹大师也有失手。
按所唱的一句句分开,应该是
情若真 不必相见恨晚 见到一眼再不慨叹 情义似水逝去 此心托飞雁 远胜孤单在世间
情若真 不必惊怕聚散 变化转眼也应见惯 谁愿去掸慧剑 此心托飞雁 纵隔千山亦无间 爱比朝露 未怕短暂 存在俩心坚 情不会淡 别去已经难 重会更艰难 爱火於心间 不冷 情若真 不必苦恼自叹 纵已失去也可再挽 情缘至今未冷 此心托飞雁 哪怕悲欢何妨聚散 歌词一开头唱的是“情若真 不必相见恨晚”这可以理解为小龙女十六年后在绝情谷底和杨过重逢时的心声。后面的“见到一眼再不慨叹”这句词就有些不知所谓。十六年等来的相聚,就一句不再概叹就打发了,未免太平淡了。 接下来“情义似水逝去 此心托飞雁”更加莫名其妙。歌曲主题是“情义两心坚” ,这里又为何却说是“似水逝去”,乍一看,还以为是作词人逻辑混乱。我却觉得是曲的起落和词的头尾对错了,因为“见到一眼 再不慨叹情义似水逝去”在文理上才应该为一句,邓伟雄也不至于如此自相矛盾。古代文人用鸿雁喻示寄托情思,这和小龙女针刺玉蜂的情节相对应。可是如果唱成“情义似水逝去”了才“此心托飞雁”,岂不是和剧情相悖。显然,“此心托飞雁”一句,应该是和 “远胜孤单在世间”相连才说得过去。 这样看来,后面两段所出现的“此心托飞雁”,也应该和后句连起来理解,即:此心托飞雁,纵隔千山亦无间。此心托飞雁 那怕悲欢何妨聚散。就是说,如果有了此心托飞雁的境界,自然能远胜孤单在人间、纵隔千山亦无间、哪怕悲欢何妨聚散。谁知,作曲的把“此心托飞雁”和每段的上一句歌词连在一个乐句里,听起来、读起来都比较荒唐。
无论如何,不管是邓伟雄的词有瑕疵,还是顾嘉辉的曲没谱对,《情义两心坚》始终是一首经久不衰的粤语情歌。刘德华翻唱的MV大篇幅运用了83版电视剧的剧情画面,那个脸上还带着稚气的婴儿肥的刘德华所塑造的杨过,清丽脱俗的陈玉莲刻画的小龙女,以及顾嘉辉创作的美妙旋律,使《情义两心坚》成为了隽永的爱情象征。
|